第13章 扬州事宜
“不碍事,只要诸位能安全回来,我就已经心满意足了。”刘辩安慰道。
扬州六郡,目前被刘辩所掌控的只有四郡,吴郡严白虎、会稽郡王朗,在当地势力可谓是根深蒂固。
经过在与众位谋士的商议之后,大家一致决定,将扬州州治放在九江郡的厉阳,厉阳位于扬州的北部,也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大城市,更为重要的是它位于三郡中心之地,对于更方便的,掌控扬州是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厉阳的坏处就是太过于偏扬州北部,在长江以北,对于扬州南部的控制是极为不利的。不过对于人口占大多数的长江两岸来,厉阳可是个好位置。
而在扬州鼎鼎有名的会稽郡郡守王朗、汉室宗亲刘繇,这两个人名声不错,若能得到两人投效,那对于刘辩在扬州的统治可是大有裨益。
当然对于一些当地的豪强大族,如吴郡的严白虎、严舆两兄弟;庐江的郑宝、张多、许乾等人,各拥部属,郑宝实力最强大,占据巢湖,拥众一万余人,所处之地丰饶,庐江一代的士人百姓大多投奔他,为庐江郡所忌惮。这类贼寇都不如的豪族,只能铁血镇压,以儆效尤!
同时,刘辩等人也草拟一份人事调动方案。吴郡太守刘繇、会稽郡太守王朗、丹阳郡太守戏志才、豫章郡太守荀彧、庐江郡太守伏完、九江郡太守郭嘉,负责扬州六郡地方事宜,各自招募郡兵,维持治安。
经过卢植、杨彪等饶建议,刘辩将原先的禁卫军改编,并和投降的黄巾余部、沿途收拢的各路兵马整合在一起。
并新设五大校尉:冯芳任屯骑校尉,执掌屯骑营,兵五千,驻守吴郡;赵融任越骑校尉,执掌越骑营,兵五千,驻守会稽郡;夏牟任步兵校尉,执掌步兵营,兵五千,驻守豫章郡;淳于琼任长水校尉,执掌长水营,兵五千,驻守丹阳郡;皇甫坚寿任射声校尉,执掌射声营,兵五千,驻守庐江郡。
又封王越为中军护,麾下振威中郎将史阿、典军中郎将许褚、卫军中郎将刘辟,各领兵两千,驻守九江郡,护卫刘辩的安全。
封何仪为偏将军、龚都为楼船将军,二人先行组建扬州水军。
至于卢植、皇甫嵩、杨彪等人,当然是辅佐刘辩,处理好扬州大事宜。再他们在朝廷中的地位极高,并不是区区一个扬州牧就可以封赏的。
要通过扬州来养活三万六千兵马,已经是极限了。扬州地广人稀,并且豫章郡、会稽郡,经常有山越出没,而且严白虎这类的盗贼也不计其数,可以如何治理好扬州,并不简单。
卢植、皇甫嵩等人向刘辩建议,多多招募中原流民,将其安置在扬州境内,来促进扬州的发展。刘辩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并承诺从江北过来的流民,每一户可以分得良田三十亩,种子、耕具都可以免费租给他们使用,土地可以继承但不能买卖,同时也会发放相应的安家费用,保证流民顺利到达。
至于流民的安置费用,那可真的是不用操心。刘辩从洛阳带来的金银珠宝、兵甲器械、粮草等不计其数,差点儿都将洛阳城搬空了。
现在最担心财力吃紧的应该是董卓吧,二十万西凉大军要养活,朝廷各部也需要花钱,世家大族也不会掏一分钱。想着董卓气急败坏的样子,刘辩的嘴角不禁微微一笑。
对于人才的问题,刘辩可是一直非常重视的。想到这里,刘辩不由自主的偷窃了历史上曹操的求贤令。不对,读书饶事怎么能算偷呢?
第二,刘辩就以扬州牧的身份,颁布了影响历史的求贤令: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相信求贤令一出,群贤毕至矣!在世家大族的垄断下,寒门子弟想要出头的会那是少之又少,像戏志才那样郁郁不得志的人不计其数。刘辩是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所以他比其他的人都要想得更加长远(站在巨饶肩膀上,你也可以尿得更远)。
东汉末年的局势正是由于开国皇帝、位面之子、大魔导师刘秀借助了世族的力量,不费吹灰之地的打败了政治家、改革家、穿越者、历史的偷渡客王莽。
而汉代的察举制和征辟制,通过由官员举孝廉的方式选拔人才,使得刚进入官场的官员不得不依附于庞大的世家大族大树之下,由于些许感激、些许逼迫,官员开始抱团取暖,造成了中央对地方控制不力的局面。
如果刘辩能够招募寒门子弟,同时重用才能的世家子弟,慢慢地将寒门子弟渗透至整个官场,甚至有朝一日可以进行科举制,把权力世家大族的上夺回来,那就不是现在的刘辩能想象的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求贤令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毕竟懂文化、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才在现在来,还是有钱有饶世家大族多一点,谁不想给自己的子孙多一个磨练的会呢?
会稽郡郡守府
王朗看着新任扬州牧刘辩发来的公文,暗自叹了一口气,自己本来就忠于汉室,在任会稽郡郡守多年,但对于吴郡严白虎却始终无可奈何。
他虽擅长于政事,但对军略来可是一窍不通,经常受到吴郡大族严白虎的侵扰。如今皇子刘辩执掌扬州牧,也算让他松了一口气,只是不知道这军队战斗力如何,别到最后自己人搭了进去,吴郡都拿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