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政务
竟然前来的还有老熟人高顺,看来吕布为了保护她的女儿也是下了血本,竟然把自己的心腹陷阵营也安排了过来。
忙忙碌碌的一过去了,这一刘辩没有任何烦恼与忧虑,不过他知道明等待他的将是更多的政务。
经过联姻之后,刘辩和吕布的关系又上了一个台阶,彼此之间也签订了攻守同盟,由于徐州缺少粮食,而扬州在刘辩的多年治理下已经变得非常富饶,因此刘辩答应以极低的价格向徐州提供粮食,给吕布算是吃了一颗定心丸。
于吉和刘辩的关系也变得紧密起来,刘辩也不用费心思担心处理道教的事务,毕竟眼前一大堆的事情已经让他头疼。
由于扬州朝廷的赋税要远远低于各地,不能供养起多支大军,因此刘辩想方设法的和糜竺商议,决定鼓励经商,当然也要收取一定的赋税,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缓解朝庭的开支问题。
朝廷的动部队已经接近三十万,虽然已经和其他诸侯不相上下,但两者的花费可不是通过人数就能比较的。根据详细的推算,扬州培养一个士卒就可以供养其他诸侯五个士卒,因为无论是从伙食待遇还是铠甲武器方面朝廷军远超其他诸侯。
刘辩作为扬王,他的食邑是八千户,但他并没有把这些全部换做土地,而是选择带头虚封食邑,就是王公大臣每年领取对应食邑的粮食,并没有实际的食邑所在。
考虑到如果让这些人拥有自己实际的食邑,那么这些土地上的佃户将会成为他们的仆人,甚至他们用这些仆人来武装成一只私人部曲也未尝不可。刘辩可是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在他的治下发生的。
当然为了安抚众人,刘辩也下令把他们的食邑增加一成,让他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但如果他们不知趣的话,那可就休怪刘辩下无情了。
在此之前,众人也商讨过到底是用严酷的律法来约束百姓,还是用仁德之心来感化他们。
不少人都觉得应该还是用仁爱来教化他们,但刘辩坚决不同意,他相信人性本恶,如果你用道德去约束他们,很多人虽然能做到,但每一个饶底线的不同。但律法却不一样,它规定了一个人们所要必须遵守的底线,非常明确清晰,也容易判断,是一条准绳。
最后决定让荀彧负责加紧修订汉律,大汉开国之初实行的汉律已经和现在形式不能相匹配了,也是到了该修改的时候了。虽然有很多老学究老顽固都反对,但在刘辩的强力压迫下还是促成了此事。
一件一件的政务忙得刘辩头疼,虽然九成的政务都已经交给他底下的谋士处理,但需要他总体把控的事情还很多。
在各地的上报的粮食收成情况下,刘辩还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老百姓底上的农耕器具竟然大部分还是用木头制作的,效率极其低下,粮食收成也非常低。
刘辩突然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曹魏有名的发明家马钧。马钧从口吃,不善言谈。但是他很喜欢思索,善于动脑,同时注重实践,勤于动,尤其喜欢钻研械方面的问题。马钧早年生活比较贫困,长时间住在乡间,比较关心生产工具的改革,并且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将织一律改为十二蹑,大大提高了功效。又发明了排灌水车,名桨翻车”,它利用人力可以将水由低处提到高处。
想到这里,刘辩连忙吩咐外卫的人前去司隶地区查看有一个口吃少年的踪迹。
不过他并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因为早在数年之前,他就让外卫的人负责寻找华佗的踪迹,但是到现在一直也没有找到。
于是他连忙找到负责兴修水利的大司农,让他征集民间的能工巧匠开始研制有利于老百姓生产用的农业器具。并下令悬赏如果谁发明出来可以直接到大司农担任官员。
虽然大司农的脸色顿然变得不好看,但刘辩才不会在乎这件事情,本来刘辩都不想要这三公九卿的官吏,因为整个朝廷的支出用度实在太大,把这些支出用到民生上岂不是更好?但考虑到朝廷的颜面所在,还是让这些人安稳了下来。
如果他们不知道关心百姓疾苦,只知道维护自己的利益,那刘辩可就要给他们好好教育教育了。好在大司农也非常配合,迅速的颁发了一连串的法令,让刘辩也对他们没有什么可挑剔的。
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刘辩又开始谋划着下一次出征。让他难以抉择的是到底是进攻荆州的刘表还是一举拿下交州的士燮,至于北上,他从来都没有考虑过,起码要在他统一南方之后。
“交州之地十分贫瘠,人口稀少,拿下来其实对我们用处也不大,唯一的好处也就是稳定后方。但荆州人口富饶,土地肥沃,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如果我们能拿下来,可是直接解决了我们钱粮短缺的问题。”戏志才直接切中要害的道。
“荆州正是因为土地富饶,所以才易难攻,再刘表已经在荆州经营多年,早已经把南郡弄的水泄不通,我们如果首先进攻荆州的话,遇到了挫折,那对于大军的士气可是十分不利的。但如果我们能首先进攻交州,一定会轻而易举的拿下,到时候我们挟大胜之威,北上攻取荆州也不迟!”老狐狸贾诩却并不赞同这个观点,在他看来柿子要挑软的捏。
其余的谋士也都差不多站在了两边,比例大概是一半一半,刘辩也十分头疼。他是一个有着选择困难症的人,在并不知道提前历史的情况下,他也不知道该如何抉择,但他稍微比袁绍好一点点,那就是下定决心,就一以贯之的去执行,并不会半途而废。
在经过慎重的选择后,刘辩最终决定先易后难,先南后北,先解决交州,在缓图荆州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