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去找王婆子的事情王氏谁也没, 只是晚间睡觉之前对丈夫赵吉道:“今日我去隔壁婶子家了,求她办了一件事, 人家答应了。”
赵吉皱了皱眉头, 因为王婆子家比赵家有钱得多,所以赵吉很注意这些事情,生怕一不心就被人成是傍有钱人。以往王氏很支持他这一点, 平常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他没有想到今次王氏会主动求王婆子家办事。
这不是他家就一定不能求邻居办事了, 像是上一次卖瓦片石灰的事情不就去求人了么。只不过这种求人的事情必定是一家人的事情,现在家里似乎没有什么大事, 他实在是想不通, 有什么值得王氏去求人的。
“什么事值得你去特地与王家婶子道?之前怎么没听你过?”只能男人家如何能看到家里女人家之间的暗潮汹涌, 他还觉得家里没有什么大事呢!在王氏看来, 家里的大事是太多了!
“事情和姑有关, 我想着姑今年才三十五岁, 生的也年轻,既然如今已经回家了, 有娘家做倚靠,不愁嫁不到合适的人。”王氏轻描淡写地道。
这件事可以不和方婆子提前, 等到事情有些眉目了再效果更好。方婆子其实不会反对赵嘉嫁人,她只是会反对赵嘉嫁的不好而已。若是有合适的人,她才不想让女儿做寡妇呢!她当初是做过寡妇的,那还是有儿子的寡妇呢!这都没有守住,何况赵嘉这种没有儿子的!
赵嘉如今可才三十五!以后还有几十年好活, 要是一直靠兄嫂养着,且不时候久了遭人厌烦。更难的是赵吉和王氏迟早还有不当家的一天,那时候就是赵蒙赵茂哥俩当家了。供养亲爹亲娘是一回事,供养个姑姑恐怕不会乐意,这是又隔了一层了。
所以最好还是嫁人,趁着这个年纪还能生,到时候给丈夫生下孩子,这一辈子也就算是有靠了!
但是赵吉这边还是要通气的——人家兄妹两个时候一起长大,就算二十年不见,那也是有些情分的。王氏这里先斩后奏也就算了,若是拖延着一直不,等到日后非不可的时候才开口,不定就要坏了夫妻两的情分。
赵吉听了王氏的话,有些迟疑。一方面她的确知道,家里养个回来的姑,对于妻子来自然是一件不讨喜的事情。现在花钱花精力是事,麻烦的是将来几十年还要如这一般地花时间花精力。
实话吧,不要王氏会因为这个而不满了。就是他自己,有时候想想也觉得头皮发麻。只不过因为兄妹情分在那里,即使觉得不喜欢,他还是要供养赵嘉和她两女儿罢了。
但是迟疑之后,该什么,他还是了什么:“你这件事怎么没和我商量一下——而且这件事也不妥,嘉姐儿就是为了躲再嫁才跑到扬州来的,我做哥哥的这就算嫁了她,和她夫家那些族人有什么分别?”
王氏不置可否,只是道:“吉哥你想的太多了,要我来姑才不是不想嫁才跑到扬州来的!而是嫌弃嫁的不好,还有那些族人要把月娥和雪梅弄去做童养媳,这才有了后来的事情。我们是要给姑找一户可靠安稳的人家,这有什么不乐意的?”
王氏见赵吉不话了,便继续道:“娘也是做寡妇的人了,你难道不知道做寡妇的难处?让姑在我们家呆着,我倒是不会骗你我一点儿也不在意,但是该我做的礼数我会做到。但是以后呢?咱们可比姑年纪还大!等到以后蒙哥儿茂哥儿他们都成亲了,咱们把家也交给辈了,姑靠谁?儿子和儿媳妇和姑又隔了一层!我尚且不喜,何况他们。”
王氏这番话的有理有据,赵吉竟然不出什么反驳的话,实际上他也不想反驳。最终只能皱眉道:“你先等一等,好歹等嘉姐儿在家里住上两三年了再提这件事不吃。现在,到好像是我们急着送她出门一般。”
王氏知道这是丈夫已经妥协了,嘴角泛起一丝笑意。只不过她的计划可不只是如此,一想到曾月娥或许年纪就能那样害人了,她恨不得明日就送人出门。
“不急不行啊,吉哥也得想想姑的年纪。如今才三十五岁不到,找人家还挺好找。过个三五年,那时候行情可就不一样了!人家娶的随时续弦,但也是想着越年轻越好。如今这个年纪还能挑个好的,再等三五年,还能落着好?那时候就尽是别人挑剔姑了。”
王氏的话可以是正中要害,甚至赵吉自己听着也觉得是王氏想的更对!只不过他心里还是有些犹豫,这毕竟不是一件事,要考虑的事情很多。他们的兄妹情分、方婆子的意见、外头的流言......
王氏并没有算把曾月娥的事情出来,王婆子那里不是自家人,又是一个嘴严的,可以。而赵吉这个自家人反而不能的干干净净,毕竟这件事只能是八分准,若是最后是她错了,那可怎么办?
赵吉是曾月娥的舅舅,住在一个家里。若是赵吉对都她有了意见,那才是真的难过。也正是因为那一两分的不确定,王氏才会没有声张,只想到了送赵嘉嫁人这样的主意。等到真嫁了妥当的人家,也不算对不住她们。
见丈夫再一句话不,王氏便宽慰他:“这件事又不是办的急,还有好些日子呢。咱们就算是要嫁姑,那也得挑到不错的人家啊。所以我让婶子替咱们仔细寻摸,今年是不可能得到信的了,怎么也是明年的事情了。”
这个消息让赵吉好受了一些,不话也就是默认。看着着急闭上眼睛睡觉,王氏知道,反正赵吉这里是认可了这件事。而得到了丈夫的认可,她还怕什么。
此时此刻,赵嘉还对于王氏算一概不知。等到第二日早上起来的时候她就看到李妈妈已经在忙碌了,笑问道:“李妈妈今日好像格外忙一些?”
李妈妈福了个身,又立刻手拿锅铲不停。只道:“姑奶奶用水的话,锡壶里还有半壶。只不过劳烦您用了给添些冷水——确实有事儿,太太了,今明两日难得天时好,所以不等初六和初七了,今天就开始做腊肉。”
这里的腊肉不只是指的猪肉,还有鸡鸭鱼,都是要做成腊货的。
李妈妈现在是在炒牛肉酱,这个做起来十分简单。她事先已经把牛肉和辣椒切的碎碎的了,烧热了锅就下油,然后就放牛肉。把肉里面的水慢慢炒干,差不多的时候放料酒、葱、辣椒块儿,再接着炒,炒出香味就可以了。
然后就放好友、豆瓣酱开始熬,等到出锅的时候放熟花生,要是想要更香更好看,还可以加一点儿白芝麻。
整个做下来只要一刻钟!而熬好了牛肉酱,李妈妈就可以准备烙饼了,烙饼用平底锅比较好,身为山东人,她烙饼才是行家!这里要用的是薄饼,所以不需要和面,只要水里面加面粉成为面糊就可以了,为了更香更好吃,她还在面粉里面放了鸡蛋。
平底锅上耍上一层薄薄的油,一次烙一张饼上来,等到一盆子面糊用完了。另外一个盆子里也就磊起来了高高的烙饼。
李妈妈又寻出切碎的榨菜和大葱,再加上豆芽菜、黄瓜丝、腌黄豆等。每一张烙饼上面依次放上牛肉酱、豆芽菜、黄瓜丝、样黄豆、榨菜、大葱,然后卷起来,成为有婴儿手臂粗的烙饼卷。
用盘子盛着,足足装了四个盘子。每个盘子上都磊成了三角形。再等到一锅排骨汤好了,两样都被端上桌。
赵嘉母女在山东的时候自然是吃惯了煎饼的,他们吃这些比吃饭还多。只不过那时候吃的煎饼,往往是各种杂粮面混合着白面粉,里面的馅儿,也少有用牛肉的。一般就是用鸡蛋酱或者猪肉——不过起来猪肉比牛肉还贵呢!
只能牛肉比猪肉价格便宜,但是牛不能随便杀,那都是有数的。所以市面上牛肉很少,嫩牛肉就更少。毕竟大多数向官府申请宰牛的人家,那牛是十分老了,这才要求宰杀的。
而近日李妈妈用来做牛肉酱的牛肉就是正宗的嫩牛肉,王氏吃的舒服了,还问道:“哪里来的好牛肉?今天菜市场竟然卖这个?家里买了多少?”
李妈妈陪笑道:“自然是菜市场里面的牛肉,家户人家有私宰的,可是我哪里有那个单子去买!听是那家才一岁半的黄牛跌断了腿,因此向官府申请了,官府的人看了才批的。我见十分难得,这寒冬腊月的又存的住,所以约了三十斤。其中最好的里脊肉都要了,只怕太太怪我自作主张。”
王氏自然不会怪她自作主张——其实这也是她摸准了王氏的脾气才敢这么做的!她知道,只要不是她把菜钱贪了,这些采买王氏一般不会什么。至于牛肉,这是赵家人都爱吃的,更不会她什么了。
果然王氏并不责备,反而赞她会办事。就连赵吉也道:“待会儿就从杂物间里取一个大坛子出来,牛肉存在里面,然后放在屋子外头,这样才能冻住。别忘了压上大石头,免得有什么活物来偷吃。”
赵莺莺也咬了一口烙饼,上辈子在皇宫吃不上这种吃食。这辈子再家里,一般也沾不着这种北方的食物。但是如今一吃就忍不住大家夸赞起来,里面有牛肉酱的咸香可口,也有黄瓜丝的清爽,再加上腌黄豆、榨菜的佐味,都包裹在薄薄的面皮下面,一口下去十分满足。
“牛肉酱煎饼真好吃。”赵芹芹忍不住赞叹。
“是好吃。”赵莺莺也道,唯一的遗憾是她胃口不大,吃到第二个就已经差不多了,只能拿刀切开第三个,和赵芹芹分着吃。
吃完早饭之后肉铺的人过来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赵家定的肉多,竟是老板娘亲自带伙计送来——赵家买了半扇猪肉、四对蹄膀、两个猪头、一腔羊肉、两条有成人手臂长的草鱼以及已经宰杀干净的鸡鸭各两对。
最后还拿出了好长一串的肉肠,肉铺老板娘笑道:“按着三嫂子的口味调的味儿,一共是三十斤!”
赵莺莺家要的肉乍一听似乎和四年前没什么差别,至少猪肉和鱼并没有变多多少。但这是因为她家的人相比腊肉腊鱼果然还是更喜欢吃新鲜的,所以不会为了一个虚名多买。
但是其他的就不同了,那一腔羊肉并不是为了做腊肉的,而是要放在外头冻起来,让家里一直有羊肉可吃。起来冬日里吃羊肉多,这一腔羊肉未必足够,不定趁着年前还要再买一次。
另外一个值得的就是肉肠,这经过风干之后会变成腊肠。赵莺莺此时就在围着这些腊肠转,她最喜欢吃这个了,再加上家里其他人也觉得不错,所以这个每年都会定的多一些。
三十斤的肉肠也不少了,一节一节地晾开,也要占一根晾衣绳哩!
不像是其他肉类,都要等着自己做进一步的处理,肉铺只是宰杀和清理了一遍而已。肉肠一般来都是做好了送来的,这是因为自家总是做不来肉铺的味道,所以也就只能‘吃现成’了。
给肉铺结了银子,王氏就开始带着家人收拾各种肉类,该下盐的下盐,该晾干的晾干。只有赵莺莺被她指了一个靠边的廊子:“你今日就站在那看着,手上还缠着布哩!你想干什么?”
赵莺莺因为手伤的关系已经被王氏不知道念叨多少次了,这次也一样。赵莺莺笑嘻嘻地站到一边,这种时候她当然乖乖听话!
王氏见她听话,脸上才带出一些笑影子来,又对赵芹芹道:“你可没缺胳膊断腿的,给我好好做事。一年到头也只支使你这么一两回,看看别人家的姑娘——嘴上能挂油瓶了,你有什么不满意的?”
本来见赵莺莺站到一边了,赵嘉也想让两个女儿站到一边。但是王氏的这一句话像是在她的脸一样,若是她让两个女儿站到一边,那不就应了她话里的意思!反正她认为,那不是给赵芹芹听的,明明是给她听的。
心里生气,却还是不敢得罪王氏。只得不再话,对两个女儿吩咐道:“去,给你们三舅妈下手。”
王氏因为赵莺莺在旁休息的关系,不好意思支使两个外甥女。况且两个姑娘能做多少事?干脆别做得罪人的事情。于是摆手道:“算了吧,今日活计少,就让月娥和雪梅两个回房休息吧。”
赵嘉却认为王氏是在反话,越发不让两个女儿走了。王氏见她这样有些摸不着头脑,最后苦劝没有结果,也就随他去了。
腌肉是很简单的活计,唯一要求的是经验,具体来就是放盐的经验。放的盐多了,恐怕太咸,第二年吃的时候谁都不爱吃。放的盐少了,那更糟糕,天气稍微转暖,这腊肉就不能吃了。对于很多人家来,腊肉是很贵重的东西,当然不能随意浪费掉。
王氏就是腌腊肉的好手,她根据肉的重量和不同部位,稍微掂量一下就知道应该放多少盐。王氏一边将肉铺已经斩成条块的猪肉垫进缸底,一边笑道:“这一回送来的肉好,你看着肋骨顺顺溜溜,这后腿肉多壮实!还有这猪头肉,啧啧啧!”
垫好了一层肉,她就撒一些盐。赵莺莺这时候已经凑到她身边了,听她夸赞猪头肉,便道:“娘,你前几年只教我们怎么分辨肋条、尾巴、五花肉、腿肉这些好不好,这次猪头,那猪头肉怎么看好不好。”
王氏笑着提起一个白白的猪头给她看:“这就是好猪头的样子了,看三样,一个是猪头的额头宽不宽,皮厚不厚。第二个是耳朵大不大,第三个是猪拱嘴长不长。好的猪头就是这三样俱全的。”
猪额头的那块皮宽不宽厚不厚可以判断出这猪头的肉质,额头宽、皮厚的猪往往生长缓慢,而且十分有嚼劲,这当然是猪头当中的佳品了。至于猪耳朵大不大,猪耳朵‘顺风’实在是一道名吃,为了多吃一些脆脆的猪耳朵,这才把这一条列上来。
当然,猪头肉中最有名气的还得是猪拱嘴,也就是俗称的‘口条’。炒着吃、卤着吃、蒸着吃各有风味,因为这是猪身上最‘活’的一块肉,所以滋味不同寻常,一口咬下去既软糯又富有弹性。所以这一条成为判定好猪头的指标,显然也是没有问题的。
赵莺莺有记忆以来,似乎自家就没做过腌猪头。今天第一次做,她还觉得有些奇怪呢——这猪头和平常买来烧的猪头并不一样,最明显的就是猪头骨已经被屠夫拆的干干净净了,应该是为了方便腌渍吧。这样的话就可以像普通的猪肉一样,一层一层铺着腌了。
王氏把两个猪头铺在各种猪肉之间,最后把缸里的猪肉压实——是的,就这么简单,这就是腌腊肉了。
腌完腊肉就腌鱼,就是把剖开鱼肚子,清理完内脏的鱼里里外外抹上盐巴,然后一样放着腌渍就好了。至于弄出来的内脏,王氏也早有安排,让李妈妈收拾起来,等到中午吃鱼杂碎火锅。
这可是两条有成人手臂长的大草鱼的内脏,光是鱼籽就装了半盆,其他的内脏就不要了。这要是不拿来做赵家人都爱吃的鱼杂碎火锅,那也太浪费了。
再等到鸡鸭也收拾完毕,做过事的人都洗手擦干,这才坐到堂屋里喝茶休息。这时候再看挂在院子里风干的肉肠和鸡鸭,再想想厨房里两缸慢慢的肉,别人不知道,反正王氏是很满意的。
清清嗓子:“今天都辛苦了,只不过过年就是这样了,哪有不忙的!我预备着明天后天上街采购年货,东西自然还是那些东西,不过有什么不太喜欢的可以提出来,那就少买一些。有什么格外喜欢的也要,到时候就多买一些,过年就是图一个乐!”
王氏这样,赵芹芹赶紧举手:“娘,今年多买一袋子鞭炮,我要和我哥一起玩儿。还有茂哥儿,他都五岁了,可以一起玩儿了。”
王氏瞥了她一眼,不为所动:“你就编吧,你个今年都十六了,玩儿什么鞭炮?你当他还是时候?明明就是你想玩儿。还有,别什么事儿都带上茂哥儿,他还,尽跟着你瞎闹腾,以后头疼的是我!”
“鞭炮那么危险,他玩儿那个还不够年纪——今年我要是闻到茂哥儿身上有一点儿火.药味道,我为你是问!”
除开过年时要放的鞭炮,最终王氏只买了半袋子炮仗,相比去年还少了半袋子。理由就是赵蒙今年应该会不玩或者少玩,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也算是有道理。至于赵芹芹的委屈脸,那显然就不是王氏会考虑的了。
之后赵莺莺也提了一个建议,是关于赵家亲家龙家的礼物的。虽更重要的女婿给岳家送礼,但是礼多人不怪,闺女在人家家里,送一份礼物给龙家长辈,也是应该的。王氏这一次倒是记下了——完全不同的对待。至于赵芹芹在旁气鼓鼓道:“不公平!”
王氏则是干脆道:“等到什么时候你像你二姐姐一样靠得住再吧!你那要鞭炮玩意儿的,能和送到你大姐家的礼物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