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温水慢火

A+A-

    五皇子被刺身亡的消息, 对处于艰难时期的王世绩,的确是个巨大的击。

    早前他不是特别注重子女,那是因为还觉得自己年富力强, 儿女还会不断的有。

    但现在他年过五十不, 还受了重创, 床都起不来,就算太医们没, 也知道将来就算成幸还能站得起来, 也不可能还龙精虎猛, 皇子皇女排着队的出生了。

    而且老五他是领着一万大军出征的, 那刺客能如此精准地埋伏在老五回程的路上, 并且刺杀能成事,一定是对老五的身份和行程以及习惯风格了如指掌。

    下手的人, 跟在九衣物上施毒的人,是不是同一个?

    这下手的,是皇后还是贵妃,还是跟几个皇子都无关, 反而是另一股王世绩也不知道的暗中势力?

    如果不是他这几个不成器的妻妾子女,而是另有其人的话,这一出出的,不可谓不心狠手辣, 手眼通天……如果他身子再坏下去,或者处理不好政事的话,他们老王家好不容易下来的江山, 不准就要拱手让给别人了!

    王世绩本来就是个多疑的性格,再脑补一番,想到历代末帝子孙的悲惨下场,那是恨不得立马从床榻上跳起来,亲自把内宫外朝翻个底朝天,把隐患及时地扼杀。

    消沉两日后,王世绩马上着手推动辅政公主一事。

    其实任用长公主这个消息,王世绩早先已经有意放出真真假假的风声了。

    长公主一进京就入宫,入了宫还住在了大极宫相邻的怡心殿。

    要这是公主有孝心为了方便侍疾吧,可陛下天天召张相商议国事,公主也在场又是怎么回事?

    许多人刚听到陛下要设辅政公主的事就觉得不信,但细细一想,陛下这么做,也不是没道理的。

    皇上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二皇子胆无能,四皇子过于平庸,大皇子病病歪歪,五皇子被刺身亡,九皇子年纪太且据如今受了惊吓有些呆傻……

    假如皇上要是真到了驾鹤仙去的时候,那传位给四皇子或者二皇子,朝中大臣虽会有些嘀咕,但这做法也没啥毛病。

    自古以来,哪个朝代没出过几个平庸皇帝,只要多任命些能干的顾命大臣,朝政也不是不能正常运转。

    但皇上现在只是身子虚弱,不能亲自上朝理政,据还有恢复的希望。

    这般的话,就不能轻易地选二皇子或四皇子了,江山社稷,总得不负所托,为后代计吧?

    当然了,长公主参政这事,有人赞成,有人觉得无所谓,有人就跟杨妃一样,激烈反对,呼天呛地,仿佛祖坟被刨了似的。

    八月初一早朝,群臣看到长公主身穿公主礼服,站在空座无人的龙椅旁边时,心里都是一个格登。

    原来是真的!

    张洪做为丞相,当即请出陛下的圣旨,宣布了长公主为辅政公主参知政事。

    也就是,无论大朝会,长公主都能参与。

    送上来的奏章,经过内阁之后,如果不是重大事宜,长公主就能决断披阅了。

    当然如果干系重大,会由长公主念给陛下,由陛下圣裁。

    第一天的早朝,气氛相当的古怪。

    仿佛大家都被长公主的出现给震慑到,平时如同辩论赛场般的热闹,如今却冷冷清清,没什么人进言。

    然而一等散朝,众大臣就三五成群,议论纷纷起来。

    没等到第二日,送上来内阁的奏章少也有三四十本!

    真是五花八门,各显神通。

    有的是长篇阔论,请求皇上尽早立下太子,由太子辅政,难道不比长公主名正言顺?

    也有的洒洒洋洋,古论今,痛陈妇人参政,牡鸡司的危害,最好还是从二皇子四皇子中选出一位来,或者干脆两位皇子都上也可啊。

    还有的委婉曲折,表示长公主辅政并没有必要,完全可以增设内阁,由内阁诸公商议大事,然后报给陛下……比如前朝有两代皇帝,一个是跟群臣赌气,十年都不上朝,不是也没出大事?另一个是则是沉迷修道长生,取消了朝会,还也照样在位十几年?

    但总的一句话,就是对于辅政公主,他们是拒绝的。

    然而奏章送上去很快就被发下。

    被皇帝给否决了,都在群臣的意料之中。

    然而那奏章上的批语,清瘦刚锋,跟原本王世绩那疏阔带草的字迹完全不同!

    是长公主!

    在众臣眼中,妇人往往头发长见识短,知道的就是那点儿女情长家里头的破事儿,能识几个字都算少见的,就算是出身高门世家的,也很难有男儿的决断和眼光……有个女子在朝堂上,意味着无穷无尽的麻烦……

    天下大事千头万绪,在朝堂上讨论的时候,还有个妇人女子乱插话岔,想想都要觉得窒息。

    是,长公主是比一般的女子要强一点,起码经历丰富,光是成亲就去了三处地方,而且还有试种地薯的功劳,在北原城开设养济院和女童学院也有些个名声。

    可要处理天下大事,可不是种两块地,花银子做点善事儿那么简单的!

    如今看到长公主的批语,言简意赅,条理分明,字迹不凡,好些人倒是松了口气。

    起码不会出现鸡同鸭讲的笑话了。

    所有的反对奏章都被驳回了,众臣也只能忍耐一时。

    要知道,如果是王世绩没受伤倒下之前,但凡是他的主张,那基本上没人敢没眼色的反对。

    当然了,王世绩才当上皇帝,各种新政主张也都是同内阁几位大臣周密商议过的,并不离谱虚夸,大臣们也没必要惹得龙心不悦。

    如今皇上一意孤行认准了长公主,那他们也只能捏着鼻子同长公主共处朝堂一段时间,等着长公主犯了错误,闹出笑话了,再联络同僚,一起把长公主参下去便是。

    不过接下来十来天,长公主的表现倒让他们失望了。

    几位皇子的才干,大伙心里都是有数的。

    句大不敬的话,大概就是老王家的心眼子和灵气儿,全都长到了陛下身上了。

    这十来天里,并没啥大事儿,群臣商议的时候,长公主就是面带谦和的微笑,做认真倾听状,几乎不发一言。

    当然了,如果有大臣请求的话,长公主也会简短地两句,居然都能到点上,并没露怯。

    这让跃跃欲试想要抓住长公主的错处好向陛下进言的大臣无语了。

    长公主似乎还真的比皇子们靠谱儿?

    等到一月过去,众臣别扭着别扭着,也就慢慢习惯了。

    反正长公主也是个不发言的,就当她是个吉祥物,会传话给皇上的摆设好了。

    想想皇上果然老谋深算,他人虽然不能上朝,但可以派个眼线盯着啊。

    如果是皇子的话,皇子可能还会有点自己的算盘,不准就慢慢做大了。

    可长公主的身份实在特殊,她除了忠于皇上之外,再没第二条路可走了!

    坤宁宫中。

    虽然点了浓浓的熏香,汤药一时半会都没断过,被褥衣物常洗常换,空气还是难闻得紧,长久躺在床上的人或许没感觉,但从外头进来的,自觉不自觉都会皱鼻屏息。

    大皇子沉着脸,望向坐在皇后榻前,为皇后擦试额头的史氏。

    “史氏,你先出去,我有话要同母后。”

    史氏不自觉地松了口气,恭敬地行了个礼,悄然退下。

    早先大皇子侍疾可没这么勤快,连带着她也只要隔三岔五过来做做样子就好。

    可自皇上坠马后,大皇子进宫的次数就勤了。

    着为父皇母后侍疾的名头,大皇子带着她几乎是天天来。

    有时候太极宫那边不见他,他就都在皇后宫中呆着。

    连带着她也得起精神,捏着鼻子做个孝顺的皇子妃。

    史氏一退出殿外,大皇子就来到榻前,顾不得味道不佳,跪坐在脚榻上。

    “母后,母后?”

    自父皇受重伤以来,他就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但父皇没有立他为太子的意思,反而急召长公主和老五,这就让他恼火得很。

    明明他才是嫡长,到了这种紧要关头,老头子都不算依照礼法办事!

    可他想让老头子改变主意吧,他又没那个能耐。

    想起母后一向手段百出,他就去了皇后宫中。

    也是万幸,他过去的时候正好碰上太医在为母后施针诊疗。

    他也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太医施针的时候,就在那儿念叨了几句,父皇受伤,宫中事务乱七八糟,盼着母后早点醒来主持大局什么的。

    结果母后还真的清醒了!

    皇后不愧是皇后,清醒后一听太皇子出当前局势,老头子落马重伤,老五和王瑛娘被召回,她立马就有了主意。

    她中了风,不是不出话来么,于是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让大皇子想起还能用字来交流。

    五皇子出征,皇后那会儿还没中风呢。

    但出于对时机的把据,皇后已经把五皇子后事给安排明白了。

    派出去的两百暗卫早就潜伏完毕,只等信号了。

    皇后中风,大皇子被绿,里头有杨妃的手段,皇后现在最想弄死的就是杨妃和她生的儿女。

    而五皇子又是重点。

    所以皇后通过艰难的交流,这才让大皇子把信号给发出去。

    刺杀五皇子是关键,至于长公主那真是捎带手的。

    五皇子下线的好消息,传到大皇子和皇后这里,皇后激动得流下了喜悦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