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p;p;lt;/br&p;p;gt;
人就把这么多人都管的井井有条。
每天刚做好的月饼一出炉,李山谷就要安排人送到镇上的铺子去,铺子那里的生意一直都
不错,除了留出铺子里卖的,其余的就是各家的订货。
月饼送到了铺子,再从铺子分送到各家府里,以及送货到码头处装船运走,这些琐碎的事
情都要李山谷一个人去安排。但是不管每日多忙,这个汉子都要亲自把儿子送到书院去,完了
再去接儿子回来,在李山谷的心里,攒钱是排在儿子的后面。
一直到中秋节的这一天下午,最后一ftt月饼出完了,李山谷过来给做工的汉子们发工钱,
“这半个多月以来,辛苦大伙了。今天不用出货了,咱们今天就提前放工,让大伙回家去过节
“一会大家到工坊那里去领取工钱,每人再拿两提月饼回家去过节。”
今天是赶着出完了最后一ftt货,正好放工给大伙儿回去过节,只不过送货到镇上去的人得
到晚些才能回来了。
听到李山谷的话,大伙儿都高兴了起来,纷纷老板的人好。
过了中秋节后,只是不知道作坊这里还做不做月饼,有人就担心的问起了这个月饼,“东
家,我想问一下,咱们这明儿还做不做饼子?我们大伙儿还用不用来做工?”
“做做,明儿一早大伙儿还照常上工,明儿的饼子咱们换模子做。作坊这里可能是要做到
下个月才停工,到时候我会提前通知大伙儿。”李山谷才想起自己忘记跟大伙儿这个事了,
十五前他们做的是月饼,过了十五后就做别的饼子。
等入了十月后河边结冰,这条河就没有船只往来了,货物运不出去,到时候作坊可能是得
关门,等到明年才会开门做生意了,这个事等回头还得和儿子,李山谷自己的心里有点没
准,这个汉子现在习惯了什么事都和儿子商量商量。
“好好,我们明儿一定早早的就来。”
“我们一定过来。”
大家都很担心过完了十五之后作坊这里就不做饼子了,到时候他们就不能来上工,不做工
就没有工钱拿。现在他们来做工是每日有三十个铜板,要是做足一个月,一个月算下来就有差
不多一两银子了。
要知道大多数人家里一年也就二两银子的进项,他们在这里做两个月就顶家里一年的进项
了。
所以听到后面还有工做,要做到下个月都还能再做多一个月的工,因而大家都很是高兴。
过节书院放两天假,李问今天就在家里,正好帮他阿爹把做工的人的工钱算出来,帮他阿
爹给做工的人发工钱。见到来领工钱的哥,李问笑道,“三明哥你数数工钱对不对,没问题
的话在这里盖个印0”
村子里大部分的人都是没读过书,连签自己的名都不会,所以每次发了工钱之后,都是让
人直接盖个指印。
“不用算不用算,肯定没错。”李三明接过了这半个月做工的钱,揣进了怀里,在纸上盖
了一个印,乐呵呵的就走了。
后面的人一个个的排着队上前去领工钱,盖印。
领了这个半个月的工钱之后,他们每个人回去的时候里还提着两提月饼,一提五个月饼
,两提就是十个饼子了。这么大个的饼子,c+
东家大方、为人仗义,他们跟着做工的人也能有一口饭吃,是以被村中选中来做工的人家
都知道自己是走了好运,这可是要比他们到码头去做苦力还轻松,拿的钱还要多。
至于没有被选中的人家就只能干羡慕了,还有几户人家是平时在村里的人缘极差的,你自
个是什么人自个还不清楚吗?
李老二跟着大哥家里做事,他在这边辛辛苦苦,后面却有一群人跟着扯他后腿,也就他在
自家大家那里做事而已,要是换成别家里早就被东家请走了。
李大花娘家是在同一个村里的,村长选人没有选李大花娘家兄弟进作坊做事。为了此事李
大花她老娘还到作坊这里来闹,想要家里儿子进作坊做事好领工钱,看李大花是什么样的人,
她老娘和兄弟也比她好不到那里去,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偏偏又贪心不足的人。
最后还是被李王氏出来三言两语轰走了,村里的人都纷纷的在心里看笑话。
到了八月十五这一日,在作坊里做工的人都领了工钱,提着发的月饼回家过节去了。李问
把账目核对了一番,只有几个还没有回来的人还没过来领工钱,他把这个事同他阿爹了一声
“这个事阿爹晓得,等他们回来再让他们过来领工钱就行了。”等到大家都走光了之后,
李山谷把作坊的门关上,带着儿子往家里回来。
坐在堂前的女人正在低头绣着鞋子,篮子里还放着做好的帽子。李问和他阿爹回来家&p;lt;/br&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