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欺人太甚
谢熙愣了一下,:“伯父消气,当年的事情是我做得不对——”
夏显断他:“没什么好的。我们家早就跟你没关系了,你是要自己走还是轰你走?”
“我——”谢熙的目光在在场的几个人身上转,想寻求一点突破口。
一个姨太太是没有用的,而夏初霁,看似温柔地垂着眼睛,实际上她的心比谁都狠。
“还不走?”夏显皱着眉。
“伯父别生气,我走。”
“慢着。”
谢熙眼睛一亮,满脸期盼,随后只听夏显:“把你带来的东西都带走!”
看着谢熙灰溜溜提着东西离开,夏初霁觉得格外解气。
谢熙以为她父亲这样的人会为了体面原谅他,却没有考虑到她父亲归根到底是个书生,即使四五十岁了,依旧一股书生气。
见夏显这样的反应,把人放进来的周锦十分尴尬。
“我不去追究,他居然还敢找到家里来,实在欺人太甚!”夏显见谢熙离开才收回目光,又看向自己那温婉乖顺的女儿。
这么一对比,他心中忽然起了怜惜,:“初霁,这种人你不要在意。”
“是,父亲。”夏初霁越发娴静,“父亲,我夜校的一个学生前几日被谢熙的朋友欺负了,到现在还被关在警局。”
夏显眉头又是一皱:“怎么回事?”
夏初霁语气温柔,暗自“添油加醋”,把来龙去脉稍微润色了一下了出来。
正在气头上的夏显听完气得拍了下桌子:“你不用担心!这件事我去!”
“多谢父亲。”一桩心事解决,夏初霁弯了弯唇,觉得谢熙突然找上门也不是什么坏事。
周锦在旁边看着夏显被夏初霁吃得死死的,脸色很难看,心中感觉到了强烈的不安和危机。
第二天,也就是周日晚上,夏初霁去宁河夜校上课,却没想到在校门口看到谢熙。
见他朝自己走来,她微微皱眉后退了一步,语气冷漠地问:“你来这里干什么?”
谢熙已经从昨天被赶出夏家的尴尬中走了出来。他穿着一身精致的西装,既新潮又绅士,频频引来注目。
“听你有个学生了黄启,被抓紧警局了。”
“没错。”夏初霁想听听他接下来要什么。
谢熙勾起一抹笑,有几分高高在上、自鸣得意的样子:“黄启不会轻易放过他的。除非你把《平城日报》的声明撤下来,然后重新登一份声明,我们已经两清了。”
夏初霁这才明白谢熙是来威胁她的。可笑的是他不知道她父亲今天去找了黄副厅长,万柏此刻应该已经出来了。
“谢先生懂“两清”这个词的意思吗?首先你得把嫁妆还给我。”
谢熙提醒:“你的学生会被一直关在里面。”
夏初霁的语气格外平静,情绪里没有一丝变化:“不把嫁妆还给我,我是不会撤的。”
谢熙脸色微变,不再和颜悦色:“夏初霁,你一个女人闹成这样,真不怕丢人现眼吗?你这么对我不依不饶,是不是因为不想跟我离婚?你要是跟我服软,我或许能收你当个姨太太——”
他的话音刚刚落下,夏初霁一个巴掌了上来,发出一声清脆的声响。
距离上课时间很近了,夜校门口都是人,纷纷朝这里看来。
谢熙摸了摸脸,不可思议地看着她。
夏初霁神情冷漠,即使被校门口暖色的灯光照着,白净的脸上依旧如同结了一层寒霜。
这一巴掌早该了。
“谢熙,你不要自作多情,更庆幸离婚的是我。”在谢熙吃人的目光中,她高昂着头,站得笔直。
终有一天,她会让他懦弱、自私、虚荣、无耻的一面会暴露在大众的眼中。
她的话和她的姿态彻底触怒了谢熙。
他朝她走近,:“夏初霁,你不要以为我不会你。”
突然有人出来挡在了夏初霁面前,有包海他们几个,还有贺逸。
他们已经在校门口看了一会儿了,见情况不对,不约而同过来。
“夏老师,这是谁?”包海问。
“谢熙,黄启的朋友。他来用万柏的事情要挟我。”夏初霁简明扼要地。她不愿意承认谢熙是她前夫,她觉得恶心。
一提到黄启,包海的暴脾气上来了。
谢熙看包海块头大,他们又人多势众,忌惮地朝后退。
他朝后退,包海他们就上前。
贺逸这样比较斯文的人就站在后面。看包海他们凶悍的样子,他脸上难得没出现鄙视的神情。
夏初霁温柔沉静的声音响起:“这里是校门口,影响不好。”
包海他们琢磨了一下话里的意思,看了眼校门口旁边的巷子。
是不是不在校门口就行?
不过他们觉得当着老师的面架不太好,到底没动手。
夏初霁从一群高大“凶猛”的学生里走出来,端的是一副大家闺秀的样子,:“谢熙,忘了告诉你,那个学生已经出来了。想要我撤掉声明,你就把我的东西还给我。另外,今天我的学生不你,是他们懂事。他们真要了你,你也没办法。这里是留城。”
莫名被冠上“懂事”两个字的包海他们有些心虚。
夏初霁转身:“马上就要上课了,我们走吧。”
这件事第二天就传到了平城的苏公馆。
忙于公务的大公子苏承律抽空听了下派去盯着夏初霁的人传来的消息。
“那个王妃昨天在校门口了谢熙一巴掌?还差点带着她的学生一起揍他?”这种事情可比各部门枯燥无聊的汇报有趣多了,他漆黑的眼中闪过一抹兴味。
随即,他又问:“她没有没有跟什么可疑的人见过面?”
“没有。”
苏承律靠在椅背上,军裤包裹着的两条大长腿翘到了满是文件的书桌上,军靴坚硬的底部触及木质的桌面是发出厚重有力的声响。
他闭着眼睛,把军帽盖在脸上,修长的手指摩挲左轮手木仓的轮廓,回想着四年前相遇时,夏初霁叫住他,知道他在找人时的情景。
军帽的帽檐正好卡在他的鼻梁骨上,显得他的鼻梁格外高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