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常遇春发飙(1)

A+A-

    更何况市舶司的制度一旦证实可以施行,以后再几处市舶司,将自己所有的沿海城市,所有的海贸都管控在朝廷的监管之下,不仅仅是规范了贸易,更能为帝国财政提供源源不断的财源

    可以称得上是功在千秋。

    而且自己可是亲口让朱振担任淮安行省平章的职位,现在不仅将人家的官职给撤了,将其费劲心血筹建的水师学堂搬迁到关中来,还要让其远离淮安致使所有的努力成为泡影为别人做嫁衣

    更别人家出海一趟就为帝国购得了两处海港,使得大宋之天威震荡四方四海敬服。

    朱元璋觉得有些愧疚。

    不过从朱振不经由政事堂的批准擅自施行“保证金”这件事来看,怕是这子也知道淮安现在已然成为各方势力争抢的香饽饽,明白怕是难以继续留在淮安,却又怕国公为难,故而以这种方式留下把柄自断留任江南的后路。

    真是善解人意啊

    朱元璋心生感慨,对朱振愈发喜爱。

    一个有能力、有志气、又懂得体恤上意甘愿吃亏的臣子,哪个主上会不喜欢呢

    当然,朱元璋也能从“保证金”这件事当中看出朱振的委屈,否则只需一封密奏言明自己的态度即可,用不着这般画蛇添足故作姿态。

    朱元璋一点气都生不出。

    谁受了委屈还不准哭两声

    朱元璋沉默良久,开口道“即使如此,就将徐梁召回应天吧,刘先生身为师傅,自营避嫌,宋濂、徐达、胡大海你三人商讨对朱振之处罚如何,照章办事、依律施行,定要公平公正。至于朱振后续如何任用,咱自有主张。”

    殿内大臣默然不语,心中却纷纷吐槽。

    什么叫“后续任用,咱自有主张”那就是明白的告诉殿内的部下,今日我顺着你们将朱振调回应天把淮安行省让了出来,但是等到朱振回来之后我如何任用,你们也就别哔哔了

    你都出这话来了,还怎么照章办事、依律施行.

    徐达和胡大海,都是军方大佬,跟朱振的关系本身就非常好,徐达虽然刁难过朱振,但是朱振却老老实实的奉命行事,这份香火情结下了。

    朱振跟世子关系好到穿一条裤子,宋濂又是世子的老师,又让朱振伺候的那么舒服,更不会为难他了。

    明目张胆的袒护啊

    一众大臣又羡慕又嫉妒,却也不得不赞叹人家朱振的确有让国公袒护的理由。

    李善长保持沉默。

    国公已然让步,他就不能穷追不舍。既然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又何必去惹怒国公他深知现如今自己在国公心目中的地位已经有所动摇,再不是往日那般毫无保留的信任,不由得暗自叹息,有些悔意

    徐达瞄了一眼四周,道“淮安水师于安南国购得两处海港之事,还请国公给个章程。”

    众大臣楞了一下,纷纷暗叹,又是朱振那子折腾出来的事儿

    攻城略地倾覆他国,这种事情自古以来多了去了,可是如朱振这般花钱从别国购买土地,却是千古未有之奇观。

    你他开疆拓土吧,这不是两军阵上打出来的,而且这两处海港的土地也委实太少,地方又着实偏远不易掌控,有些入不得眼。可到底也是开辟了国土,理当赏赐。

    事实上自从这件事传回应天的时候,应天文武民间上下就已经一片喧嚣,争执不下。

    有人夸张的认为这是开疆拓土的绝世功勋,给朱振敕封一个国公亦不为过;有人则不过是海外弹丸之地深处蛮夷之国土,且远隔万里迟早也是蛮夷的囊中之物,取之无用,派兵驻扎更是空耗钱粮,实乃祸国之根源

    各执一词争论不休,谁也服不了谁。

    在朱元璋阵营,算是新投效而来,精通治民和理财的新生代官员赵全德,开口道:“国公,卑职以为些许化外之地毋须多费心神,那安南国虽然以往屡次与中原征战,实则国中却皆是我汉家遗民,心幕天朝圣威,正该施以恩德怀柔其国,何故却占人领土、掠人港口,致使其国身怀怨恨,有损我大宋天威故此,卑职认为朱振擅自掠人国土,挑衅邻国,请国公严加惩处,以儆效尤”

    众位大臣都吸了口气,这赵全德可真够无耻的,分明是一件好事,却被他得似乎无恶不赦一般。

    不过鄙夷归鄙夷,该支持的时候还是要支持。大臣中或许没有几个跟一向气为人鄙薄的赵全德交好,不过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既然他牵头弹劾朱振,自然会有人跟上。

    “卑职赞同,朱振有辱国体,不仅强占安南国之土地,更擅自出兵杀伤他国之军队,致使我大宋威名在真海外诸国中深受玷污,南洋百姓莫不深怀戒惧。若是长此以往,我大宋之仁德礼仪如何教化万民,如何睦邻友邦”

    另外一个新晋的年轻后辈叫李彧的站出来喊道。

    其实他们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戴罪的郭桓的好朋友,深层次贪污行径的探索者,与世家权贵勾结的代言人。

    胡大海瞪眼道“简直滑天下之大稽敢问二位,那安南国何时心幕天朝圣威,大宋覆灭之时,怎么没见他们勤王救驾?”

    一般来,这等商议国事的时候武将虽然在场,却轻易不会发言。大家各司其职,不过是走个过场,这等事任由文官去决定便好,武将们懒得管。

    但是两二人的言辞却显然碰触到了武将的底线。

    立下战功都要处罚,作战不利也要处罚,合着天下的事情都是你们文官靠嘴决定的?

    结果又有儒士站出来,淡淡道:“大宋乃礼仪之邦、天朝上国,域外蛮夷未曾受到王教感化,这才野蛮无礼,不知纲礼伦常。吾等自应以怀柔之策感化其心、安抚其民,岂能强加武力,倒行逆施!”

    胡大海气得脸色愈发黑如锅底,感化你娘啊!

    “你们怎么这么多屁话!”常遇春瞪了一眼那些儒士,只见那常遇春周身杀气弥漫,吓得很多儒士连连倒退。

    其实论战斗能力,常遇春远远超过徐达。

    而且常遇春也不是只是那种拼杀的莽夫,阴谋诡计,兵书策论其实一点不输给徐达,甚至连各种奇葩攻城武器,常遇春也是可以顺拈来的。

    再攻城略地之中,常遇春使用计谋的时候也非常的多。

    是应天集团一名难得的文武全才的将领,只是他被朱元璋作为利刃一直捧在心,实际上若是他去淮安,未必比朱振经营的差。

    甚至若是放出常遇春,此时淮安已经可能兼并周围数个行省了。

    只是这家伙凶名太狠了,不仅仅是让敌人闻风丧胆,连自己人也闻风丧胆。

    这满朝的文官,被常遇春瞪一眼,就吓得连连后退,自己若是想要立下为帅,还不得满朝人反对?

    这一点徐达就做的非常好,平常不打仗的时候,就读读书,像极了儒生,为人也很平和,非常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