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宋濂授徒HAiGe.nET

A+A-

    所谓的晋升为开国县侯不过就是一个幌子,故意让汤和提出来引起大家的反对,实则乃是以退为进,等到以后委以朱振重任的时候,谁还能再出反对的话语。

    这个汤和,真的是贼精贼精的,插根毛都能上天的那种!

    一个开国县侯的爵位都被你们给谏言弄没了,再阻挡朱振担任高官,那可就是反目成仇了,而且不仅仅是得罪了头号匪类朱振,亦是得罪了朱元璋。

    朱元璋在应天一言九鼎,身为国公想要重用臣子难道都不行人家朱振的成绩功劳实打实的放在那里,就算国公重用也是理所应当,可绝对不是幸进。

    这次议政草草收场,本也不是正式的朝会,朱元璋命侍从将事先马夫人准备的一些赏赐之物赐予文武群臣,便将大伙统统赶走。

    文武大臣看着朱元璋不豫之神色,皆心中惴惴。

    到底,这次也是文臣们伤了国公之颜面。国公想要重用朱振的心思谁都看得出来,却偏偏不得不顾忌大臣们的反对,一而再再而三的“亏待”朱振,心中能舒坦那才叫怪了。

    稍后不久,世子那边便收到了这次议政的详细内容。

    世子朱标盘腿坐在床榻之上,对面前的侍从道“此刻父亲定然极为恼怒,那些大臣啊,当真是一点面子都不给父皇留,有些过分了。”

    他所自然是朱元璋不得不将朱振召回应天,甚至连加官进爵都遭到反对这件事。

    “先生来了?”

    刚刚发泄了一通的朱标,却见老师宋濂就远远的站在一边儿默不作声。

    朱标表情有些羞愧,自己往日里可是素来很是稳重的,怎么今天就表现的那么失礼?

    要知道老师可是江南大儒,平素里最注重礼仪的,当下连忙上前行礼。

    宋濂出身贫寒,且自幼体弱多病,但是他本人勤奋好学,在家乡之时,便有神童之称,曾拜访过多为名师,在元末是一等一的文学名士。

    现在受朱元璋重用,掌管户房,但是却从来没有对于世子国公的学业有丝毫的松懈。

    他知道今日朝堂之事,肯定瞒不住,而世子殿下与朱振的关系又极佳,他担心世子做出过分之举,所以前来安抚一番。

    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世子殿下的表现那么夸张。

    甚至当场要去见国公,劝国公收回成命。

    虽然名为世子的老师,但是宋濂在世子面前并没有表现的过分的谦卑,也没有倚老卖老,因为世子的事态,而表现出过分的不悦。

    看着表现的器愤怒的世子,非常淡然的道:“世子仁厚,国公仁厚,焉知如此情形就不是国公一策划呢,依老臣看,这应天文武不过都是国公里的棋子,玩弄于股掌之间尔,世子殿下莫要冲动,以免坏了国公的计策。”

    朱标大吃一惊“先生何出此言,眼看我兄弟的辛苦就要毁于一旦,我若是不去找父亲,劝他收回命令,我还有什么义气可言?我还算什么兄弟?”

    朱标虽然是世子,但是平素里却颇有侠气,跟朱振的兄弟情义,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还有心理的。

    他是真心实意希望兄弟越来越好,也从未想过其他多余的事情。

    身为兄弟,只要你不负我,我便绝不会负你。

    当然,这也是因为朱标身为世子,本身便有极高的人格魅力,哪怕是朱振对他也钦佩有加,不然换个其他人,有这种想法,分分钟就会被人背叛。

    见世子表情疑惑,宋濂笑而不语,揣摩国公的心思完全可以,但是诽议主上可就要了命了,要知道国公那可是出了名的心眼,要是让他知道了,自己在他背后议论他,一准儿会记恨自己,甚至还有可能会祸及家人。

    但世子毕竟是自己的学生,此时他关心则乱,难以停下来思考,为了避免他犯下错误,让国公和他的面子都不好看,自己身为老师,总要提点世子一些,莫要被国公展示出来的“无奈”姿态所迷惑。

    “国公乃是一国之主,更是世间少有的雄才大略之主,一言一行皆有深意,一举一动皆有布局,焉能于朝堂之上束无策,被那帮自以为是的蠢货所左右?”

    世子疑惑道:“父亲本人就虚心纳谏,经常听先生们的话的,他也经常跟我们,身为君主,要多听下人的建议的。”

    宋濂笑着道:“建议是建议,听是听,但是做不做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若是国公凡事都听别人的,他又如何打下偌大的家业?要知道,别人嘴里出来的话,十有**都有他自己的考虑,很多时候并不是为天下考虑的。”

    宋濂微微一笑,低声道。

    若是论起对国公性情的了解,这世界上怕是没有人比刘伯温这猜弄人心的家伙更强了,而刘伯温能看透朱元璋,自然不会吝惜向自己的好友宋濂提起,以免自己好友因为国公对他的尊重,而过分的放飞自我,落个倒霉的下场。

    当今国公看似性情中人,实则权谋之术早已登峰造极,很多人就算是被他卖了,还要对他感激涕零。

    他不愿意的事情,谁能逼着他做?

    朝堂上的事情,宋濂有的时候并不是很清晰的能感觉到痕迹,但是他从大局上却能看得出来,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吴国公自导自演,自己在推动。

    朝臣们,大多数都是他的提线木偶。

    最为典型的便是朱元璋与郭子兴之子郭天叙抢班夺权的事情。

    郭天叙这人擅长耍一些聪明,热衷权力,而朱元璋只是郭天叙的女婿,看起来朱元璋一直处于下风,对于郭天叙只能严防死守,尽量避免冲突。

    但是朱元璋却非常擅长收买人心,这让他在郭天叙掌控了大多数支持者的时候,依然不会过分落于下风,并且表现出我很委屈,但是我不和你争斗的意思。

    这让郭天叙越发的自大畅快,最后在集庆路之战的时候,一度认为自己很行,可以彻底甩掉朱元璋,成为红巾军真正的主人。

    结果被朱元璋轻而易举的卖掉,身陷重围,最后被元朝将领杀死,朱元璋最终不仅仅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利,还获得了大家一致的称赞。

    因为这场战争中,朱元璋努力救援,表现出了足够的仁义。

    这便是朱元璋的权谋之术。

    要知道这一套操作用出来,可不是朱元璋身边儿谋士的段,而是朱元璋自己一操作。

    朱标固然有些不善计算筹划,却也不是傻子,宋濂这么一,他也感觉到其中的蹊跷,稍稍思索一下,便猜到父亲的目的。

    到底,这些文人的反对固然迫使父亲不得不做出退让,但是父亲顺水推舟的成分其实还是占了多数。

    想到这里,朱标眉梢一挑,低声道,“莫非是因为水师学堂,父亲看中了那帮子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