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第 38 章

A+A-

    黛玉来时陈珞正与众人笑,王熙凤向来是个会活跃气氛的,有她在,黛玉还没进门便听到一阵笑声。

    又听一个陌生的女子声音道:“这事还得老太太做主呢。”

    贾母笑道:“我就喜欢做这样的事情,看到他们都好好的,我心里高兴着呢。”

    外头道:“林姑娘来了。”

    陈珞抬起头就见外面走进来一个少女,身段苗条,面比花娇,眼神清清,步履微微,便如月照西子,凌波而来,当下笑道:“快到我这里来。”

    伸拉了黛玉,上下看看,觉得她虽瞧着弱了些,但也不是不足的样子,想必这些年也调理的好,又见她容貌出众气质不俗,更添几分喜欢,道:“咱们是头一回见面,你还不认得我,我是景书的大姐姐,我名一个珞字,你就叫我珞姐姐可好?”

    黛玉红着脸叫了一声。

    陈珞便让她在自己身边坐下,对贾母道:“难怪我那弟弟才刚听林妹妹除服便央我来这事,我原还笑话他,如今见了才知道,这般好的姑娘,晚一日定下心里都觉得吃了亏呢。”

    贾母笑道:“他们两个感情好,这也是好事,玉儿从养在我身边,她又没了父母,我心里怜惜她,也想着定要给她找个好的呢,我瞧着景哥儿就是个出息的,林海当初定下这事,我就好,景哥儿那孩子我见过,以后必定不凡的,配我的玉儿,岂不是正正好?”

    陈珞道:“我今日便是带了媒人来亲的,原先林大人虽定了亲事,但到底没有正式行过六礼,这回就是要行正礼的,老太太的意思呢?”

    贾母道:“那感情好,只是还得问问我的玉儿呢。”

    一屋子的人全都看过来,黛玉面色通红,一时竟不知什么话才好,王熙凤在一旁笑道:“林妹妹平日里是个言辞厉害的,这会儿怎么不话了?你要不,这事可定不下来呢。”

    陈珞拉着她的道:“好姑娘,你愿意不愿意?”

    知道这事女孩子总是害臊的,便道:“你若是还瞧得上我那不成器的弟弟,便点个头,我和老太太这里,这事就算成了。”

    黛玉羞道:“全凭老太太做主就是。”

    贾母笑道:“好好好,既然玉儿也点头了,这事我也同意了。”

    于是周围便有一堆恭喜的话出来。

    之后两家又写了黛玉和陈景书的姓名和生辰八字,请人相看是否合适。

    世家大族合生辰八字自有去处,可不是寻常百姓路边找个算命先生便罢的,只是这里头银子虽花的多,但大家也清楚,世家大族哪个是真的只以八字为要的?自然是甭管什么样的八字去了都有好话,何况陈景书和黛玉确实没什么相冲撞的。

    八月里陈家正式下聘,因黛玉现在是由贾母教养,这聘礼自然都是送去贾府的。

    陈景书倒是没有气,在聘礼上给足了面子的,足足摆了一整个院子才勉强将聘礼放下。

    其中不易保存的,比如果品牲畜之类的,便由王熙凤那里拿去处理,也归府中用度,自然,这也是要黛玉点头的。

    至于其他如金银宝玉之类的器物,又或者古董字画,自然都是要给黛玉收着的。

    贾母亲自叫给黛玉开了一间库房,专门存放这些东西,等黛玉出嫁时,这些便给黛玉一并添在嫁妆里头。

    贾琏对此就有些不满,私下里对王熙凤道:“这陪一份嫁妆就是了,哪有把男方送来的聘礼也一文不少的全部陪过去的?如今府中正急着用钱,去岁盖省亲别墅,账上的钱不够,临时从薛家支了些才算凑上,只是薛家的钱到底不是我们家的,哪里就不用还了?这还不知道从哪里出呢,如今好不容易来了个进项,老太太竟还不许动。”

    王熙凤冷笑:“我还不知道你?你盯着林妹妹的聘礼,却不想想陈家的聘礼是那么好拿的?这送来的聘礼不止咱们这里有礼单,陈家那里也有,林妹妹虽是住我们家,但吃穿用度哪一样不是从林家的产业里头来,每年送来几千两的银子,哪怕整日里给她吃金的嚼银的又能用多少?有那多出来的,不都进了咱们家的帐?这倒也罢了,钱怎么花的,外头又不知道,可起来林妹妹也是不欠咱们家什么的,如今陈家的聘礼,咱们凭着老太太养着林姑娘的面子是能收下,可外头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人家要,亏得贾家还是公侯之家呢,养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女,自己没出半两银子倒也罢了,竟还白得了那么丰厚的聘礼呢。

    贾琏道:“我岂不懂这个道理?可面子重要里子重要?前儿太太还要给宫里再送一千两银子去,咱们如今过了上顿没下顿,哪儿还有一千两的现银?不若先从林妹妹那里周转一下,等她出嫁时,咱们再多添些嫁妆就是了。”

    王熙凤道:“你去了一趟扬州,从林家得来的还不够你周转?”

    起这个贾琏就直叹气:“陈家原本就盯得紧,如今又行了正礼,日后更理直气壮的插这事了。”

    贾琏和王熙凤这里一筹莫展,薛家那里却也没有好很多。

    宝钗便面色不好的对薛姨妈问道:“太太那里当真半句话都没有?”

    薛姨妈道:“太太只林姑娘的事儿自有老太太做主,何况这亲事本就是林海生前定下的,陈家也是好人家,如此相配正是一段好姻缘,旁的还能什么?”

    宝钗听到这话不由冷笑:“妈,看来咱们都叫人当傻子了!”

    薛姨妈忙问:“这又怎么的?”

    宝钗道:“妈可还记得林妹妹刚来那会儿太太是怎么的?”

    黛玉第二次进贾府的时候,正是大观园开始建造的时期,初期倒还好,到了中期贾府便力有不足了,贾琏虽从林家弄了几十万两的东西,但到底旁边有陈家盯着,是不敢随便动的,只偷偷摸摸用了一些,却哪里能够。

    这会儿便又盯上了薛家。

    薛家可是被称为‘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里自然是有银子的。

    只是薛家的银子难道就是好弄的?

    薛蟠虽然不成器,但想白白从他里抠银子也是不能的,不过那会儿宝钗眼看着选陪侍的事情希望不大,便也想求个退路,好歹薛家是给了些银子的。

    只是有一日薛姨妈去王夫人哪里闲坐,两人聊天时便到了陈家。

    只贾家与林家才是真正的姻亲,黛玉又是住在贾家,由老太太亲自教养,这林家的产业自然是该贾家管着的,自家亲戚难道比不过外人?林海当初也是糊涂,竟只以为定了亲就能信,又哪里知道陈家是极霸道的,但凡他们家经的产业,贾家就再插不进一根指头。

    不过是仗着陈景书和黛玉定了亲,拿着鸡毛当令箭罢了。

    须知自古以来定亲到底只是两家的约定,又不算正礼,日后想要退亲也不比正式下了聘的那般有道理可讲,再不行还能告官呢,这私下的定亲,便是告官,官府也少有管的。

    黛玉性子柔弱,这陈家又如此霸道,陈景书更是个从来不饶人的性子,宝玉不过与他了几句话,他就害的宝玉挨了打,听在童试的时候与人结了点仇怨,就将对方一家告到了官府,甚至还鼓动刁民们前去闹事,这般心狠辣肚鸡肠的,日后黛玉若是真的与他在一起,还不知要吃多少苦头呢,老太太必定舍不得,到时候不定要另寻亲事,能有个从看着,知根知底的是最好了。

    薛姨妈回来与宝钗起,宝钗便知贾家这是觉得薛家给的不够,又盯上了林家的了。

    只是林家的不少产业都归陈家管着,贾家虽有世袭的爵位,但到底没有多大实权,对普通百姓又或者是寻常官倒也罢了,对上深受皇帝器重的一品大员就有些不够,可陈家能借的力其实并不多。

    到底,陈家与林家并不算是亲戚,唯一的上的也就是林如海临终的托付,以及陈景书和黛玉的亲事了。

    可陈景书与黛玉的亲事其实也很脆弱。

    不过是定亲罢了,若真想退了亲事,总能找出理由来的,这并不是什么难事,何况那时候黛玉才多大?自然万事还得老太太做主,老太太再怎么疼爱黛玉,到底还是贾家更重要。

    何况王夫人话里的意思,老太太若是真的不想结这亲事,恐怕是想要宝玉和黛玉凑一对的。

    甭管宝玉在世人眼中是不是出息,至少在老太太眼里,他一定是好过陈景书的,如此也不算亏待了黛玉。

    事到如此,不管是薛姨妈还是宝钗都明白,这事的根源还在贾府的银子上头,哪怕他们觉得这里头难免暗含威胁,可也只得暂且忍了。

    不为其他,宝钗在贾府许多年,这又不是什么秘密,外头能不知道?

    黛玉住贾府,不过母亲去世时略住了一段日子,何况那会儿年纪也都还,这次再来也是父母双亡,只得由贾母教养,都算有道理得通。

    可宝钗不是这回事。

    薛家在京城是有自家的老房子的,刚到京城时只是老房子还未收拾好,这才在贾家暂住。

    可这都多少年了?薛家依旧住在贾家。

    宝钗从长在贾府,自己家明明有房子却不去住,要这里头没有其他意思,给外人听,谁信呢?

    薛家本就沾了个商字,真正清贵的人家是不太愿意要他们家的姑娘的,但薛家到底也不是普通商家,真要起来,也不是不行。

    可若是再加上在贾府住了这么多年这一条,那可就是万万不行了。

    原本薛姨妈想着自己与王夫人的默契,宝钗待选就算不中,也有贾家这个退路,可如今贾家这样子竟是要反悔?

    这又哪里算得上反悔呢?

    原本薛姨妈所谓的‘默契’就是个心照不宣,谁也没有出来的事情,如今贾家的风向变了,那也不算反悔,毕竟从未承诺过。

    因想着这事,薛家最后还是又‘借’了不少银子给贾家,这风头才算过去。

    只是虽是过去了,可贾母待黛玉越发亲热,这自然让薛家更加不安。

    这回陈家来提亲,薛家要不紧张那一定是假的,可这到底是林家和陈家的事情,贾家也是因老太太养着黛玉这才话,又哪里轮得到薛家开口呢?

    薛姨妈本以为事情该有些波折,哪知道就那么平平淡淡的结束了,顺利到仿佛王夫人以前从未过那些话一般。

    宝钗叹息道:“虽如此,但妈妈之前的担心倒也不必了。”

    原先王夫人想要抛开之前和薛家心知肚明的宝钗和宝玉的事情,将黛玉捏在心里,那林家的百万家产自然也都可以随意取用了,她一时情急,只想着给王夫人那里留下黛玉轻浮不懂规矩,更不懂持家,不适合为主母的形象,便暗中推动了一些流言,又重提了‘颦颦’二字的事情,可到底不想破坏黛玉与陈家的亲事,毕竟黛玉嫁过去了,王夫人这里才算彻底没有其他心思可以动,因此从来只在贾府里头,外头是半句没有的。

    哪知那日在碧园一时冲动,竟为着心里的一点不平将那话告知了陈家,好在陈家并未因此误会了黛玉,否则可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以宝钗之聪慧哪里能不明白,一个大观园已经将贾府掏空了大半,自家搭进去的那些银子必定是不能回头了,若是真的白白送了那么多家产进去,还连带着搭上自己日后的前程,那该有多么不甘心呢?

    只是也不由暗道王夫人可真是好算计,白白骗了她们孤儿寡母这一回。

    薛姨妈道:“太太平日里不显,但这份心,我是远远不如的。”

    宝钗还年轻,遇上这样的事情会急躁,会沉不住倒也罢了,她竟也没有多想,这让薛姨妈有些懊悔。

    可事已至此,也没有其他可的了,至少就像宝钗的那样,之前她们所担心的事情是不必有了。

    只是宝钗道:“这事我们虽有苦楚,但到底是我对不起她,只盼望她日后都好吧。”

    薛姨妈道:“好歹咱们在这里处了一场,她又是我看着长大的,待她出嫁,多给她添妆也就是了。”

    八月里暑热还未完全过去,今年开春的时候黛玉就要去碧园住些日子的,只是先是除服,接着又是提亲下聘的,一连串的事情竟给耽误了,这会儿终于空闲下来,便与贾母想去碧园里略住些日子。

    话是这么,贾母自然是同意的,她哪里不明白黛玉是不堪宝玉的骚扰了呢?

    原先知道黛玉定亲,宝玉便闹了一场,只是那会儿到十多岁,哄着他这只是个口头话,当不得真的也就罢了。

    如今这聘礼都下了,宝玉好歹也十四岁了,哪里还骗的过去?自然又发起痴来。

    若是以往,顺着宝玉几句也就是了,可如今陈家下了聘礼,贾母又想起史湘云的事来,知道陈家不是能吃亏的,尤其陈家这一代只一个陈景书,黛玉日后既要嫁陈景书,这事必定是个大事,对黛玉的事情陈家也是半点不放松的,这些日子未尝不为此苦恼。

    如今听黛玉要去碧园住几日,贾母自然好,又想着碧园到底是陈家的园子,虽送了黛玉,但这会儿许黛玉去了,也算是个表态,到底宝玉再闹也是个孩子,几句胡话罢了,只要自己这里不出问题就是了。

    只是叫黛玉一人去住到底不好,便叫李纨带着贾兰一起去,刚巧碧园藏书丰富,也好叫贾兰好好静心读书,另外又请了林姑姑陪黛玉一起去,算是有个长辈。

    本以为事情到底算是了结,谁知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没几日忽然薛蟠在外头被人给告了!

    这对于薛姨妈和宝钗来可是个大事了。

    薛蟠再怎么不成器,那也是家里唯一的男丁啊!

    只是这些都与黛玉无关,自去了碧园,黛玉便觉得整个人都松快自由起来了。

    碧园景色极美,又有中西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情,更兼之藏书丰富,除了大晋的书,竟还有一些西洋的书籍。

    因碧园本就有西洋建筑,黛玉还以为是碧园旧藏,可很快发现,这些西洋话本上行文语气的风格都太像陈景书了,想起陈景书当初要学西洋文字,心中也有了猜测。

    只是这字迹却不是陈景书的,黛玉一时才未认出来。

    林姑姑很少管黛玉的事情,她本就历经坎坷,这会儿也只求安度余生罢了,黛玉与她虽是一家,又叫她一声姑姑,可到底黛玉出身高贵,不是她可比的,因此每日也只是充个长辈的面子,实际并不管事。

    要进了碧园真正高兴的是谁,那一定是李纨和贾兰了。

    或者,李纨的高兴更多一些。

    李纨原嫁了贾珠,贾珠自然是出息的,可惜贾珠早亡,只留下一子贾兰,自贾珠去后,李纨便深居简出,不显人前,不出风头,只求能教好贾兰便是。

    可李纨虽这么想着,她孤儿寡母的又能怎样呢?

    贾家族学中的风气李纨不是不知道,她对贾兰十分关心,贾兰也聪慧,李纨问起的时候,早把族学中种种情形给了。

    李纨虽有心给贾兰另请先生,可如今贾府上下最贵重的贾宝玉宝二爷都没有另请,贾兰又如何能?

    更别提李纨虽出身书香之家,可家中并无什么握实权,能对朝政有影响的人物,又不比贾家富贵,自然心谨慎,不敢多言。

    原本来碧园只是想着上回来的时候见碧园藏书丰富,上头又多有批注心得,想到陈家出的陈孝祖,以及十四岁就中了举人的陈景书,李纨觉得贾兰多看看这些必定是好的。

    最重要的是,能够避开贾家族学中那乌七八糟的环境,让贾兰安心读书。

    哪知道后头居然还有更大的惊喜等着她。

    黛玉在碧园闲着无聊,听贾兰读书常有不明之处,她找李纨问了,竟都能解答。

    这就不由李纨不惊讶了。

    李纨虽也出自书香之家,但到底因‘女子无才便是德’这话,只学女四书,列女传一类的罢了,男人们考功名的东西她是没有很深的研究的,更别是制艺策论一类了。

    可这些黛玉竟都能教!

    黛玉自己作制艺是不太行的,但她于制艺的规则要求以及各项忌讳都烂熟于心,眼光又精准犀利,贾兰写的稍有问题她便能一针见血的指出。

    有时候李纨都觉得黛玉的要求太苛刻了。

    黛玉这才想起来贾兰不是陈景书。

    却又想着,景哥哥如他这般年纪的时候制艺已经写的极好了,便是以他那会儿的要求来算,如今贾兰也是不够的。

    只是对贾兰的要求黛玉倒是真的放松些了,又把以前陈景书学制艺时必看的书选了叫贾兰读。

    可越教越是觉得

    景哥哥真的很优秀呀,不是寻常人能比得上的。

    心中又是羞涩又是骄傲。

    只是李纨惊奇道:“我却不知你什么时候还学过这些?”

    黛玉这才想起,她与陈景书在学问上的往来,虽都是林如海知道且允许的,但如今出来到底不好。

    经上回‘颦颦’一事,哪怕黛玉以前对这些并不关注,却也在事后多了解了一些,知道自己原先和陈景书的事情是不能随便乱的。

    因此面对李纨的问题便道:“往常在家时,父亲闲来无事也对我讲过这些,只是我于制艺一道到底没什么天分,未能学出名堂来。”

    这也不算假话。

    李纨听了想想也对,林如海本身是探花,学问自然是好的,又只有黛玉一女,教她这些,也不过是假充养子之意,略解膝下荒凉罢了,因而笑道:“你又不去考状元,把这些学出个名堂来做什么?”

    黛玉道:“也别只拿我打趣,你还是得想着请个正经的先生才是呢。”

    起这个,李纨也只能叹息。

    贾兰再怎样,也不能越过贾宝玉去啊。

    黛玉对此也是无法。

    倒是除了这些,黛玉在碧园住着简直舒适畅快极了。

    陈景书知晓这事自然也高兴。

    他送黛玉碧园,本就是为着这个的。

    何况如今黛玉与他算是正式定下了名分,往来自然可以光明正大一些了。

    原本黛玉中秋就该回去贾府的,但她前一日夜里吹了些风,第二日有些不适,就只好请人传话不能回去了。

    贾母那里自然又是一番关心,还送了不少东西过来,只要她好好保养身体,等好些了再回去也是一样的。

    黛玉确实是有些不适,但远未到不能回府的程度,只是想到中秋必定是要见宝玉的,因此并不想回去罢了。

    再贾府里自有儿孙满堂的热闹,林姑姑却只是一人。

    虽然黛玉清楚陈家找来林姑姑的用意,可到底这些日子的相处,林姑姑对她也是关心亲切,她如今又无亲人,贾母虽教养她,但实际上也多数是和姐妹们玩耍罢了,或许是觉得他们年纪还,又或许是其他什么,总之贾家是没教过什么的。

    林姑姑虽不是大户人家出身,但到底嫁过人,本身也不是村妇的见识,这些日子倒是教了黛玉不少。

    黛玉知道林姑姑是听自己和陈景书的婚事真正定下了这才如此,也不由对她更加亲近,真正将她当做自己的长辈。

    这会儿不回去,也是不想林姑姑一人孤单的意思。

    哪知这日晚间,紫鹃却领一个丫鬟把黛玉叫醒了,道:“姑娘快去。”

    黛玉迷糊道:“去什么?”

    紫鹃抿唇一笑,对黛玉声道:“姑娘去了就知道。”

    八月晚间已经有了凉意,黛玉换了衣裳又加了一件斗篷,这才带着紫鹃雪雁与那丫鬟一同去了。

    外头还等着两个婆子打着琉璃灯笼,倒是比纸糊的灯笼更亮堂一些。

    如此走了一路,及至那日看大水法的湖边才停下,黛玉刚要细问,就见湖面摇摇晃晃有一片星火飘来。

    不多时那星星点点的光亮竟然布满了她目光所及的水面。

    人常月光明亮的夜晚是看不到星星的,但今日这倒映着月光云彩的湖面却飘满了星火的光亮,竟像是天上人间融为一体。

    黛玉一时为这场景所震撼。

    远处有渺渺琴音传来,弹奏的似乎是个初学者,尚有些生涩,但断断续续的琴音伴着微微水波送来,倒也不算难听。

    黛玉心道,弹成这样还要献丑,也不怕人笑话。

    只觉胸口丝丝缕缕都是甜意。

    对紫鹃道:“你回去把我的琴取来。”

    紫鹃笑道:“一早给姑娘备着呢。”

    果然,后头正跟着一个丫鬟抱着琴。

    这会黛玉如何不知他们是一早便都算好了,只瞒着她一人的?

    却也不多,取来琴放好。

    不多时,便同样有婉转琴音相和,竟是与之前传来的琴音相同的曲子。

    幽幽泠泠的琴音与之前断断续续的琴音相互配合,最终融为一体,随着月光水波,远远的荡漾开去了。

    星火点点,情愫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