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元凤【十三】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崩。
李世民几乎泣不成声, 长孙皇后生病, 他曾亲自到石壁寺礼谒禅师, 并解众宝珍品,为妻子供养祈愿。
四月, 李世民下诏修复天下名胜古寺392座为皇后祈福,著名的善寂寺,修定寺便在此列。
虽然太宗期待佛家的福祉能够给长孙皇后带来好运。
但是, 幸运没有再次眷顾。
同年六月(636年), 长孙皇后崩逝于太极宫立政殿, 终年36岁。
李世民悲伤不已,遵从长孙皇后遗愿, 营山为陵, 是为昭陵。
第二年, 李恪十八岁。
他本来就早该去封地了, 只是因为元凤的原因,所以一直在外逍遥至今。
贞观十一年, 李恪被封为吴王, 任命为安州都督, 掌管安、随、温、沔、复、五州诸军事,兼安州刺史(今湖北安陆)。
月见莲听闻后,便嚷嚷着要去安州。
那可是湖北啊, 湖北那么多好吃的。
湖北菜,又称鄂菜, 楚菜,以水产居多。
而且湖北还靠近阳澄湖。
月见莲当时眼睛就亮了。
吃螃蟹吃螃蟹吃螃蟹。
元凤:……
好吧,去安州。
而昆仑王携子与吴王一同赴任的事情,并未引起太多的猜疑,毕竟昆仑王宠儿子无下限,为了让儿子吃吃楚菜去安州这种事情,完全得过去。
长安附近的各州县,这十年都被昆仑王走遍了,甚至吴王闲的无聊都写了一本各州县的美食记录。
其点评之直白与犀利,简直让人犹如亲身所感一般。
也因此,李世民并未太在意元凤的行动。
一路上,走走停停,走到哪里,吃到哪里,随行的官员也是服气的。
这种比蜗牛还慢的速度终于在半年后,顺利抵达了安州。
这十年来,李世民治下还算不错,也算是有点收获,但是即便如此,到达了安州之后,都督府依旧没有,只能住刺史府,而且还是破屋子。
李恪看着这破败的屋子,当时就明白了他爹送行时的心虚表情。
而元凤很是豪气的砸钱修缮了一番,并且在乡下买了个庄子,在刺史府修缮好之前,一行人只能在乡下的庄子里暂住。
山林之间,与月见莲而言,犹如纵鸟归林,整日里山上窜来窜去。
这里的山林还算物产丰富,元凤抵达之后,这里的土地环境就更好了。
比起李恪痛苦的面对公文的苦逼状况,月见莲确实撒了欢一样漫山遍野的跑。
今天掏鸟蛋,明天抓兔子,下点笼子抓螃蟹和虾。
你别,这里的螃蟹个头还真不。
就是还没怎么上膏,月见莲放了,等到了10月在抓,现在他则捞虾吃。
这里的虾个头也很大。
月见莲趁着人不注意,撒了些沼虾的虾苗和一些大闸蟹的蟹苗在水里,甚至还放了些鱼苗。
而元凤则抓了头鹿,让人送去给李恪补补。
李恪:……
谢谢啊。
李恪其实很喜欢凤雪,非常喜欢,毕竟朝夕相处了十年。
要是不喜欢,李恪也不会老老实实的跟着元凤混了十年,他毕竟是李世民的儿子,若真是不满,自然可以跟李世民抱怨,李世民多少对他有些愧疚,给他换个位置不是不可以。
但是李恪没有。
他从,因为嫡庶有别,加上生母的身份,因此十分谨慎,可以是谨言慎行。
所以,就算喜欢凤雪,他也从未表露出来,毕竟元凤在看着呢,李恪还真没那个胆子敢挑明。
毕竟唐时并不盛行男风,虽然也有人养着娈童,但是李恪却跟那些不沾边,因为他几乎是在元凤身边长大的,反而跟那些贵胄走的不是很亲近。
而在元凤有意无意的引导下,李恪又被教养的很好,最开始压根就没察觉到这点心思。
还是近年才朦朦胧胧的有所察觉,本人还在纠结之中,
然而这还不算完。
抵达安州的当夜,李恪做了个梦,或者记忆苏醒了。
接下来的好几日,他变现的都有些神智迷茫,等到陆陆续续的记忆全部恢复,他渐渐的习惯了现状,才发现自己是重生的。
面对这异常的情况,李恪整个人都有点懵逼,他自己独处了一夜,左思右想不得其解。
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纠结诸多情况想不出头绪,一时混乱之极。
然后……没有然后了。
月见莲一脚踹开房门,喊道:“三郎,出来吃肉。”
李恪无语了一秒,然后就收拾了心情,起身出门。
门外,月见莲正拿着刀子在切肉,一边的元凤正坐在席上,一边喝酒,一边指挥者仆从烤肉烹汤。
李恪走了过去,从月见莲手里拿过匕首切肉,问道:“切成片吗?”
月见莲点了点头:“我让人摊了面饼,一会浇上辣酱,拿饼裹着吃更好。”
“嗯。”李恪笑了笑,并未放在心上,只是想起旧事,对比之下,未免叹息。
上辈子,他赴任安州,结果因为狩猎被人弹劾,然后被罢免了官职,而这一世……
因为元凤的缘故,他尚未娶妻,也不曾因为狩猎而毁坏稻田,倒是安安稳稳的赴任了。
“怎么叹气了?”月见莲疑问道。
李恪回过神,笑着道:“没什么,就是觉得一晃十年过去了,你时候的模样更可爱一点。”
月见莲:……
月见莲咬牙切齿道:“那么喜欢孩子,那你可得早点娶妻,让你未来的王妃多生几个才好,跟我爹生的一样多才好。”
李恪顿时就笑了:“那可不行,就算我王妃肯生,我也养不起啊。”
虽不知道吐蕃缘何变成了昆仑,但是,李恪并未怀疑过元凤和月见莲。
他都能重生了,还别的什么?
至少昆仑目前不会像吐蕃那样跟他们开战不是吗。
但是即便如此,李恪也没有发现元凤的异常。
李恪只是觉得元凤是个外冷内热的人,虽然性傲,但是对于朋友很不错。
尤其是对他诸多提点,他到也没觉得哪里不对。
一切一如往日。
李恪因为多了一辈子的记忆,所以闲下来,便写了日记,悄然记下来。
与现在的近况多做对比,对比之后,他烂熟于心,便将之都烧了。
就在他犹疑不定之时,远在长安的李承乾病了。
李恪虽然不知道李承乾得的是什么病,但是月见莲知道,元凤也知道。
这算是李氏家族的遗传病。
遗传病这玩意是挑人的。
有些遗传病在女性身上并不明显,只是轻微的症状,但是到了男性身上,就会恶劣很多。
比如女孩子可能只是近视耳鸣,到了男性身上就是失明失聪。
因此,李氏的遗传病多见于男性,其中又以李承乾最为严重。
原因则是因为李承乾是早产儿,加上他出生的时候,长孙皇后年仅十五岁,还是虚岁,所以胎没坐好,这身子就差的很。
相较之下,李恪的身体算是李世民所有子嗣里最好的一个,尤其是跟在元凤身边多年,无意间吃了不少珍禽异【妖】兽,别遗传疾病了,他连风寒都没得过。
而李承乾的病症是风湿,太极宫本就阴冷潮湿不适合居住,加上李承乾又挑食,身体又虚,一到下雨的日子,便格外难挨。
也因此,李承乾还受到了一波攻讦,尤其是当得知足疾无法痊愈之后。
可是李世民却不以为意。
李承乾作为他的嫡长子,总是不同的,光名字就能看出来。
承乾。
承为继承,也为承继。
乾为天。
直白粗糙一点的解释,李承乾的名字乃是承继天下之意。
而乾卦又可以引申出诸多含义。
不论如何,这个名字都寄托着李世民对李承乾的父爱。
然而想到李承乾的后续。
李恪暗自叹息一声。
李承乾后期与王妃有所疏远,倒是后来与宦官厮混,更是喜欢上了一个乐人。
不过即便如此,李世民也舍不得伤害李承乾。
尤其是长孙皇后死了,李世民更是对几个嫡子尤为溺爱。
但是导致后来李承乾谋逆的原因,却是李世民对于李泰的格外溺爱,这种溺爱在李承乾有疾的情况下,更是刺激他。
李恪觉得自己还是安安分分的呆在安州比较好,毕竟接下来的十年,将是李承乾与李泰互怼的日常。
李承乾走向极端的原因,除了来自李泰之外,还有他身边的那群喜欢动不动就谏来谏去的‘诤臣’。
起来,这个风气还是李世民带起来的。
李世民能忍魏征,是为了名声,他已经是皇帝了,忍一忍也就罢了。
但是李承乾却还年轻,而且还不止一两个,而是一群人盯着他,就连李承乾盖个屋子,被于志宁他奢华,跟宦官一起玩乐,都被嘲讽为秦二世。
李承乾是真的想吐血。
也是真的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
环境所限,李泰是他政敌,李治年纪还,他妈又死了,他爹又偏心,他除了跟宦官玩还能找谁玩?
找妹妹吗?
还是找那群庶弟?
出去游猎吧,他有足疾。
跟王妃腻在一起,会被耽溺于美色。
李承乾简直有一万句MMP要讲。
被张玄素【无时无刻不在谏言】,孔颖达【一觉得不对就谏言,还死无所恨】,于志宁【李承乾是秦二世】被这群人给恶心坏了。
他们倒是得了个好名头。
李承乾呢?
前面死了妈,爹又偏心,身边一个可以信任的都没有,干什么都要被骂,他不爆发才怪。
作者有话要:
私以为,李承乾很大程度上,是被身边的人逼死的。
讲真,这种诤臣真他妈太讨厌了。
-
PS,李恪是重生的。
又及,这不是正史,所以后面还会有虚构王朝,直接无缝连接到红楼梦。
我就是脑洞这么大,你咬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