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邮政情报系统
萧何,陈平,蒯彻三人尽皆退去,独留扶苏一人在大殿之中。
扶苏指轻轻敲着案几,仰着头颅,看着房梁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蒯彻,陈平,萧何他们只能给他提出计策,而最终敲定决策的却是他扶苏。这也是身为君主必须要行使的权力。
谋士只能为他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可如何从众多计策选择出最有利的决策,就是决策者的事情了。
反复思量,扶苏仍是有些下不定决心,对于他来,现在他走的每一步棋都事关大局,对于大秦的生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自然,扶苏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了!
这时,韩谈悄悄来到扶苏身边,道:“陛下,丞相和蒙将军他们已经等了一个时辰了。”
扶苏骤然回过神来,深吸了一口气,眼神变的坚定起来,这抉择他最终还是决定了。
扶苏起身,来到偏殿之中,见着扶苏前来,蒙恬和李斯慌忙行礼。
“让二位爱卿久等,是朕的不是了!”扶苏脸上微微表露着歉意。
起来李斯和蒙恬也是朝中数一数二的重臣,就被晾在这里一个多时辰,属实来有些不过去了!
“臣等不敢。”蒙恬和李斯二人立即回礼。
完,蒙恬立即道:“陛下,臣听闻山东有反贼作乱,请命提兵,剿灭叛贼。”
扶苏却是不置可否,目光落在李斯身上问道:“丞相以为呢?”
“臣附议。”李斯亦是躬身道:“臣愿为蒙将军全力保障后勤供给,期盼蒙将军能够早日凯旋归来。”
显然,不过是李斯还是蒙恬,对于这一战的必胜信念都是坚定不移,毕竟秦国在昭襄王之后,便已然彻底崛起。
傲然挺立在诸侯国之中,就算是六国合力,想要再如同之前那般,将秦军逼回函谷关也是不可能了。
曾经秦人的依仗,血战不断的函谷关,已经五六十年没有经历战事了。
扶苏当然知道,现在出兵,秦军横扫那些起兵的六国余孽,自然是轻而易举。
毕竟曾经的六国都在大秦的兵锋下灰飞烟灭,现如今这些苟延残喘的六国余孽如何能是秦军的对?
如今大半的秦军分别在岭南和北地,可是,就算如此,秦军仍有大半的胜算。
这是秦人血战百年以来建立的自信!
只是,扶苏知道,一旦出兵,剿灭固然容易,可是,这些六国的贼子必然再次遁入地下,到那时,要将这些人连根拔起,可就殊为不易了!
这意味着,扶苏今后的执政目标,将长期放在剿灭山东六国余孽与安抚六国百姓的上面,对于扶苏来,这将是一个极大的掣肘。
扶苏不同于一般的君王,他知道,在偌大的中国之外,还有着广袤的世界,等待着诸夏前去征服。
一旦陷入山东六国的泥潭,扶苏觉得,只怕自己此生想要对外拓土强国,几乎就是白日做梦了!
扶苏此时令韩谈将一些情报取来,交付到二人中。
李斯和蒙恬见扶苏不语,心中疑惑。却也按捺下性子,看起了这些情报。
其实他们各自也都有情报,只不过,相比起王室建立起来的情报,都要逊色不少,传递的情报远远没有扶苏来的这么快捷。
这一点就要归功于嬴政的远见了,在嬴政统一六国之后,立即在原有的基础上修建了驰道。
这些驰道不仅大大加深了秦地与山东六国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还通过这张驰道,以国都咸阳为中心,建造了一张庞大的驿站络。
为此,还专门制定了邮驿法令,如竹简怎样捆扎、加封印泥盖印以保密;如何为邮驿人马供应粮草;邮驿怎样接待过往官员、役夫等,法令之中,规定的十分详细。
这也是秦法的特点,十分细密,即便是放在两千年后的现代社会,仍具有借鉴和参考的价值。
故而,这些情报一经传出,几乎是昼夜不停,换马不换人,一路送到了咸阳。
这样的举国之力砸进去,构造的情报络,岂是一家一姓所能比拟的?
蒙恬眉头微蹙,他倒是并未想到,此时的山东六国居然已经有这么多的叛贼浮出了水面。
他所知,在山东不过只有区区几地发生了叛乱,按照他的估算,少则三月,多则一年,他便可以将这些叛乱给尽数掐灭。
可如今看来,情况却不是这般了,已经有数十地发生了叛乱,将当地的秦朝官吏袭杀,造反响应了。
这般情况,可是比自己预料到的要严重的多!
而李斯更是眉头皱起,因为他看的内容,与蒙恬全然不一样,这是韩谈刚刚汇总收集过来,咸阳的公卿听了这件事的反应。
几乎没有任何例外,全是赞成出兵平叛的,连零星的反对声音都没有。
这就显得着实有些不正常了些!
而这其中,尤其以那些对变法不甚赞同的人反应最为激烈。
要知道,这些人大半都是咸阳中的旧贵族,虽然扶苏清除冯氏,横扫了大半的旧贵族势力,可短时间内,毕竟不可能根除干净,故而,难免有部分人剩了下来。
而这些人居然要求积极主战,这可真是一个莫大的笑话,要知道这些人平日里在咸阳就是斗鸡走狗,纸醉金迷,要么就是听哪儿哪儿来了一个歌姬不错,花费千金将其买回来。
总之,就是一群混吃等死的玩意儿,这么一群人主动请战,咋看都觉得不怎么正常。
李斯抬头看向扶苏,扶苏眼中却是有着莫名之意,李斯旋即低下头略微思索,便明白过来。
活了七十多岁,李斯也算是人老成精了,岂能不明白这些人打的是什么算盘?
无非便是变法对这些人伤害颇深,几乎刀刀砍在了这些人身上,还触发了暴击效果,可是,他们这些人原本有个冯氏,还能勉强抗一抗扶苏,现在,谁有那个胆子?
故而,对于变法,他们是有心不愿遵奉,但却不得不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