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灾情

A+A-

    br/>查无此人?

    可怜的南阳城隍老爷拿着这道公文,直愣愣地看了半晌,就差把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遍观三界,除了那些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大能们,谁能真正让地府都查不到他的根脚?

    想到这里,城隍老爷也不由得无语凄惶地望了望天。

    地府统管阴司,无论在阳世活人,还是阴司鬼物,哪怕是毛鳞角羽之辈。只要还没能逃得过轮回,就没有地府查不到的吧!

    能让地府没有记录的,除非就只有跳出了轮回之外的天人了。

    可这子如此胆大妄为,一点规矩也没有,偏偏又还法力低微。怎么看也不想天人之辈啊!

    亦或者,这子来头大得很,以至于地府在偏帮隐瞒着什么?

    想到了这里,城隍老爷也深感头疼。一时之间倒还真拿不定该把周易怎么办了。

    一转眼,就已经是周易被城隍抓走一个月了。

    空虚道长等了周易一个月,见周易始终不曾出现。原本还只是隐隐间的一丝不妙预感,立刻就开始无限放大了起来。

    虽然空虚道长与周易相处时间尚短,但无论从什么地方看,周易都不像一个会轻易违背诺言的人。

    这无关品德,也无关高尚与否。纯粹只是因为修道之人更畏天道,言语轻诺从来都是修道大忌。

    周易既然生为神灵,自然更应该明白其中道理。

    空虚道长一边担心着周易的下落,一边也担心着城外的灾情。

    毕竟,周易出城也是为了试验祈雨。如今却一去不回。

    那南阳府的旱灾怎么办?

    空虚道长那个急啊!

    于是日日在三清祖师面前焚香祷告,就祈求着周易平安无事,早日归来。

    这一个月里,南阳城就靠着李家“捐献”出来的钱粮,也总算将赈粥维持了下来了。

    有了赈济,灾民至少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人不逼到绝路,谁愿意冒着杀头的危险去造反?

    灾民安稳了下来,城内百姓悬着的一颗心也总算放了下来。

    南阳城里,一切看起来都还能维持下去。

    但真正明白的人却无不开始忧心忡忡了。

    毕竟李家的钱粮虽多,但只出不进,坐吃山空总有尽时。

    眼看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李家的捐献出来的钱粮也开始一天天见底。可老天不但一点下雨的迹象都没有,反而闹得蝗虫四起,以至于灾难都开始蔓延到附近的府县了。

    是的,士绅们的确希望借着天灾打压田价,然后好大肆兼并。

    但这总有一个度啊!

    若是一季的收获没有了,士绅们还能收获大于损失。可若一整年都没收获,谁能受得了?

    还且看这样子,谁都不知道灾难什么时候结束。

    这就更让人悬心了啊!

    大灾之下,老百姓没有了收获,士绅们一样也没有啊!

    就算士绅家里再怎么存粮满仓,也一样会着急的啊!

    毕竟老百姓不是木头,不会硬挺着饿死

    若是还有赈济可吃,老百姓尚能安安稳稳地艰难熬下去?

    可赈济哪儿来?

    几万灾民啊!

    这还只是南阳府城外的。

    而南阳府下面,还有好几个县城呢!

    若是把灾民总数全加起来,恐怕十几万都有了。

    这么多人一起吃赈济,士绅们再多的钱粮,也禁不住这么多张嘴啊!

    可若是赈济没了怎么办?

    老百姓又不是木头,快要饿死的时候,自然会去偷,去抢,乃至于暴动而起,去攻州破县地抢粮食。

    而目标,就自然就只能是他们这些尚有存粮的士绅了啊!

    那时候,就不是灾民闹事了,而是流民造反了。

    到时候,士绅们面对就不光是财产的损失了,而是阖家性命能不能保住的问题了。

    无论是旱灾,还是蝗灾,可都比不上兵灾啊!

    在眼看着夏收将至,下一季的播种时间即将到来的时候。

    南阳城里的士绅们,也终于开始有些着急了。

    不但主动开始给自己的各类官场上的同年,好友以及亲属们写信,催问朝廷赈济,还联合起来弄了一封万民信,让南阳知府钟大人送到朝廷里去。

    毕竟有了南阳府这么的士绅联名的求告信,也能朝廷多重视一点,早点把朝廷的赈济发下来。

    其实,南阳的灾情朝廷何尝不知道?

    万历皇帝都当了几十年的皇帝了,他可不是后面那位愚蠢到听从朝臣们的话,亲把自己的爪牙都给剁掉的“明君”。

    南阳地方发生的灾情,早就被当地的锦衣卫送进了宫里,更何况,当地官府报灾的奏折也不下数十本了。

    可知道了有怎么样?

    户部的库房里能饿的死老鼠,皇宫的内库里一样空空如也!

    你让万历皇帝拿什么去赈灾?

    地方上的官员在喊苦,户部的官员却是两一摊,尽知道要求皇帝出内帑。

    可皇帝哪来那么多内帑可以拿?

    每年的金花银子都是固定的,而是还要用来养锦衣卫,养宫里的宫女和太监,要逢年过节给大臣勋贵们赏赐,要维持宫里的开销。甚至时不时的还要用来补贴户部亏空。

    若不是这些年来,一直在天下士绅的一片叫骂声中坚持征收矿税,商税。也许都熬不到现在了。

    可就算这样,矿税也一次次被地方士绅抵制,甚至于驱赶。

    大明这么大,每年报告受灾的奏折加起来,整个乾清宫都快放不下了。

    而今天,报告灾情严重的又何止南阳一个地方?

    整个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乃至于江南都在嚷嚷着旱灾严重,要求朝廷减免粮税,要求朝廷划拨银两,好赈济灾民。

    “这老天,怎么就不下雨呢?”作为大明江山的主人,万历皇帝看了一天的奏折,不是报告灾情,就是各种借给自己添堵的文章,心情怎么好的了。

    以至于到了晚上陪万贵妃吃饭的时候,都无精打采的。

    “皇上,不管怎么样,这饭还是要吃的,您总要心龙体,毕竟这大明江山还要靠您撑着呢!”郑贵妃见万历皇帝胃口不好,一个劲地哀声叹气,赶忙劝解道。

    “这眼见着大明处处灾情,朝廷却连一两银子都拿不出来,叫朕怎么吃得下?”万历皇帝放下了饭碗道。

    “朝廷里还有那么多大臣呢?”郑贵妃笑了笑道:“你就不能让那些大臣们自己去想想办法?”

    “他们?”万历皇帝苦笑了一声道“他们倒是有办法,就是让朕拨下内帑去救灾。”

    “要是朕有银子,何必拖到现在?”万历皇帝叹了一口气,彻底地没了胃口、

    “办法总是人想出来,陛下又何必那么急。这是天灾,陛下您急也急不来啊!”郑贵妃道。

    “是啊!老天不下雨,朕急又有什么用?”万历皇帝苦笑道:“莫非朕还能帮忙下雨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