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账本

A+A-

    与李郡丞吃过一顿不算特别美好的晚宴,沈安侯带着妹夫儿子们回太守府。林菁听到他们吃瘪的消息便喷笑:“这可真难得, 竟然有你这刑侦高手都应付不来的高手在。”

    “王八躲进壳子里, 我可怎么冲他下口?”沈安侯想想还是郁闷:“我总不能关他黑屋疲劳审讯吧。”

    “行了行了,你明儿不是查账吗?不定能揪到他的尾巴呢?”林菁毫无诚意的安慰他:“一身的酒气儿,赶紧洗洗睡吧。”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 养足了精神的男人们直奔衙门, 今日可是有一场硬仗要。

    前任太守走的时候并没有留下人手, 好在只是盘账,还难不倒沈安侯他们。李亮眼见着那些厮家丁们人手一个奇怪的四方工具,账房里一片噼里啪啦的响声,不过是半天的功夫便翻完了大半的账本,又写成些他根本看不懂的符号,偏太守大人并几位僚属都皱眉的皱眉点头的点头,显然是看出些名堂了。

    或许是知道沈安侯对自己有了谋算,今日的李郡丞并未显得如昨日那般活泼, 只坐在一边安心喝茶。碧绿的茶叶在白瓷杯子中上下起伏, 轻轻啜一口浅绿的茶汤,先是苦味儿漫上舌尖, 等再回味,又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甘甜。

    茶叶这个东西被沈安侯整出来已经有三四年了,不过茶树稀少,会炒茶的匠人也多在楚家。虽然也有其他人仿制,但总有些不尽人意, 是以茶叶生意基本上由平宁楚氏垄断,茶叶价格也是居高不下。

    然而在沈家,上好的茶叶根本不是事儿,就这么大大咧咧的用陶罐装着放在案头,想喝了让婢女烧水冲泡便是。这次来琨郡上任,沈侯爷也不会亏待自己,今年新出的绿茶几乎都被带了过来,李亮自然跟着有口福了。

    “咦?这安平县的田税册子倒是有趣。”沈汀跟着程氏看的账册多,很快就发现了问题:“其他几县总有拖欠和糊弄之处,他们的账目倒是明明白白,难怪年年考评都是上上等。”他笑着把另一本账册拿起来,一块儿挪到沈安侯眼皮子底下:“只这一条就有趣了,你们看啊,每年休整水渠的款项,唯有安平县拿的最多,其余三地不是极少就是没有。”

    沈安侯扫了一眼,果然是这么回事儿,里头的猫腻不用想也知道:“赵县令爱民如子,深得民心,大家都明白吧。”

    “何止是明白。”沈汀仗着年纪,也不怕话太冲:“赵县令身后背靠赵家,郡守怎么也得给他几分薄面。我只是算着吧……”他哗啦啦又抖出好几本账本:“安平县每年各种款项要下来,可比交上来的赋税要多的多啊。”

    “这么来,赵县令为安平县投入了量银钱,该是把那儿建设的十分繁华咯?”沈淞和自家弟弟配合默契,一脸单纯的转向李亮:“郡丞大人,都择日不如撞日,您带我们去那边转一转如何?”

    李亮脸上的表情变都未变,直接爽快的点头:“大人和几位同僚既然愿意前往,下官自然是听命行事。”

    秦江和武长安对视一眼,轻轻皱眉,李郡丞这般表现坦坦荡荡,想来赵县令早就做好了准备,一点儿不害怕上官的查验。

    从太守府到安平县快马不过两个时辰,看着县郊处一片片整齐的良田,便是沈安侯有意抓一抓赵家的辫子,也不得不感慨:“赵县令果然是个能干的,安平县这般景象,便是在京郊也算得上数一数二。”

    话虽如此,他还是细细问过了沿路百姓,旁敲侧击了县令的所作所为。沈汀在一旁停了一会儿便有几分跃跃欲试的表情,被沈淞强压下来:“你莫要蹦来蹦去的,看得我眼睛疼。”

    反而是李亮不着痕迹的皱了皱眉,厚着脸皮凑过来套话。沈汀哪里是这么容易被忽悠的,只胡侃了一通,让李亮有些摸不着头脑。

    他们一行人过来县里也并未避着人,没过多久赵县令便找了过来。这位县令大人年纪不过三十,看上去有几分傲气,礼仪风度倒是并无错处,对着沈安侯也是恭恭敬敬。

    “赵县令将安平县理的很好啊。”沈安侯轻笑着对他点头:“本官初来乍到,对琨郡各县亦不是很熟悉,还是李郡丞提议我先到安平看一看——听你和李郡丞是亲戚?”

    赵县令有些讶异的飞快瞟了李亮一眼,拱手应答:“正是如此,虽然隔得远些,但从族谱算,下官可称郡丞一句表兄。”

    “这是好事儿嘛。都上阵亲兄弟,朝中多少世家,不都是叔伯兄弟同殿站班相互扶持?你和李郡丞一块儿为了琨郡而操劳,也是一桩美事。”

    因摸不清沈安侯的路数,赵县令只能含糊应诺,生怕言多必失。沈汀却不像姑父大哥那般安稳,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问了许多问题。因顾虑着这位乃是太守公子,赵县令并不敢太过敷衍,皆好生答复了。好在这些问题也多是少年人爱玩闹的事儿,无外乎哪里热闹哪里有铺子,卖些什么可有特产之类。

    沈汀这般少年一看就是受宠的,否则不敢在侯爷面前没大没。赵县令心中念头飞转,脸上却更殷勤了些:“这边到底是乡村郊外,不如县城内繁华,少爷若是有意,还请到安宁县内去走走。”

    “那就去吧。”沈汀转身去磨蹭沈安侯:“都是些稻田有什么好看的,咱们去县城里逛逛,顺便吃顿好的如何?”

    “你是跟我来做事,可不是来玩儿的,若是再调皮,我便让家丁送你回去。”沈安侯的严厉,面上却并不难堪,沈汀没事人一样欢呼一声,率先爬上马背:“走了走了,咱们进城去。”

    好一个骄纵的公子。赵县令和李郡丞对视一眼,到底没在这档口上交谈什么,引着沈安侯一群人往县城中去了。

    沈公子自己来逛街,就真拉着两个家丁揣着铜钱撒欢儿去了。赵县令还有些担忧,沈安侯便随意摇了摇头:“他在京中就是这样放荡惯了,你莫要理他,等会儿肚子饿了,他自会跑回来的。”

    他们来这里是要干活的,赵县令听闻要查账,也表现的十分配合:“县中账册都在后头,请各位大人和我来。”

    账房里的账册收拾的十分齐全,分门别类并无错漏,和郡守府里的数据也没什么出路。沈安侯随意翻看了两眼便扔给了沈淞,自己则颇为夸赞的与李郡丞闲聊:“难怪你四县之中唯有赵县令做的最好,看来倒并非是看在亲戚面上的吹捧之词。”

    李郡丞虽然觉得沈侯爷这是有意拖他下水,可这时候总不能否认了去,只能有些尴尬的点头。沈安侯却并不罢休,反而把他们俩连同赵家都狠狠夸赞了一番,直言自己坐镇琨郡,以后便要对他们多多依仗。

    倒是一旁的武长安有些看不下去,挑了几处不痛不痒的毛病。沈安侯便笑:“你这就是在圣人身边呆的时间太久,做事儿才这么一板一眼的。都做大事者不拘节,你当哪儿都和宫中一样尽善尽美吗?”

    着还开玩笑一般与赵县令道:“武大人是三年前京中武举里胜出的武举人,这些年一直呆在翊羽亲卫,眼界便难免要高一些,倒显得不知凡间疾苦了,你们莫要与他计较。”

    原以为这位督邮大人也是和沈淞秦江一般的太守亲眷,没想到来头居然这么大,指不定就是为陛下心腹,赵县令一时没掩饰住,目光闪了闪,露出几分惊疑不定。沈安侯故作不知,继续趣武长安:“你看都是翊羽亲卫,秦江就比你懂事儿多了,你好歹还长他几岁呢,可学着点儿吧。”

    “怎么……功曹大人也是亲卫出身?”李亮声问了一句,这到底是巧合还是刻意?

    秦江正和沈淞一块儿翻账本呢,无所谓的点了点头。沈淞便笑:“我姑父还是高平县子呢。你他一个正五品上的子爵,放着好好的亲卫不做,偏要闲着无聊来给我父亲下手,差点没被我姑姑拧了耳朵。”

    “你个兔崽子,给我少两句。”秦江脸上微红,将一大摞账册砸在沈淞手上:“赶紧干活不许闲话。”

    他们越是表现的无所谓,李亮心中的疑问便越多。一个三品的侯爷还不够,再来一个五品的县子,甚至至少有两位是圣人身边的心腹——难道琨郡真的要出什么大事了吗?

    他却不知道这番故弄玄虚根本就是沈安侯为了报复他昨夜“装醉”给布置的。早上临出门,沈大老爷这个以牙还牙的坑货便了:“他不是摆出一副‘我有秘密但是我就是不’的架势吗?咱们也可以摆啊,就看谁忽悠的过谁吧。”

    越是想得多的人,越容易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不仅李亮百思不得其解,便是知道了沈安侯一行行踪的赵家人也开始怀疑,是不是郡中有什么他们不知道的变故发生,或者是哪家想要对他们下手。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感在赵家弥散,而漏液赶回来的沈大老爷并沈汀秦江,也重新列出一本账册,让武长安看的目瞪口呆。

    “你不会真当我去玩儿了吧?”沈汀得意的对武长安抬了抬下巴,脸上尽是得意之情:“你可知市井之中最容易以见大,一个县里经济状况如何,基础设施如何,百姓生活水平如何,只需要带着心思去看,总能够看出几分端倪的。”

    “所以,这安平县虽然看着不错,可赵县令花费在百兴头上的银钱和他吞进自己腰包的相比,那真是九牛一毛了啊。”

    “他做的虽然隐秘,但只要有心,总是很容易查到的,为何前任太守并不声张,反而处处为他掩饰呢?”沈淞有些疑惑的问。

    “肯定是好处一起拿了呗。”沈汀无所谓的应道,复又扬了扬账册:“父亲是准备明儿就把它扇到赵县令脸上,还是留着以后再行发难?”

    “先留着吧,现在已经六月,再有一段时间就秋收了。”沈安侯思附了一会儿决定道:“我们还得去拜会沈老大人,还要看看其他几个县的情况,等全部都心里有数后再做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