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到达

A+A-

    资料是沈安侯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来的,还有不少是宫中才有的密卷, 少年们看的叹为观止至于也不免越发头痛。按照那里头的记载, 整个琼州就是一片充满危险的蛮荒之地,不要改造的话,光是活下来只怕都够呛了。

    虽然也有一两个不免了退堂鼓, 可更多的子弟们从中看到的是机遇, 心中涌起的是一腔热血。孔墨竹看他们的状态便松了口气, 总好过要他一个个的来劝导。

    从五月中旬走到七月初, 一群人终于抵达琼州地界。刺史府位于琼州偏西北的位置,距离江州不算太远,气候也还温和。更让世家子弟们松一口气的,是当地人并没有显示出对他们的排斥,反而隐约间表现出了几分热切。

    “看来那些资料上的也不尽然嘛。”有公子看着府中下人恭敬的态度,有些得意道:“虽然规矩有些粗糙,可做事儿还是麻利的——你他们是不是听到风声知道咱们要来心生仰慕才这么能干的?”

    “你想得美。”孔墨竹将一卷册子捏在手里便敲在他脑袋上:“沈侯爷早就派了商队和护卫过来,先兵后礼的把地头都踩了一遍, 不然有你们受的。”

    琼州本地多土著, 因地理隔绝,虽然同属汉民, 却和蜀州的山民一般,并不怎么听从朝廷的调遣。上一任琼州刺史姓齐,出身寿州齐氏——也算是个不大不的世家子。都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也曾想过在这儿大干一场,然而半年之后就只剩下了一个心思:调走!一定要调走!

    可惜他靠山不够硬, 自己运气也差了几分,一直在这穷乡僻壤呆了七八年,直到沈侯爷前来接手。手里拿着调令,飞快的和沈大老爷做完交接,齐刺史简直一刻都不想多呆了,提着包裹坐上牛车,敷衍的和沈安侯这一群人挥手告别,立刻走了个头也不回。

    光这样就足够跟来的世家子们心中个鼓了,好在事情没那么糟,至少本地人对他们还是很“和善”的。他们松一口气之余也不免有些奇怪,还有些窃喜,却不料被孔墨竹给了个郁闷。

    “沈侯爷什么时候派人来了?我们怎么不知道?”开口的是陈,他仗着自己粉丝的身份,没少在沈安侯跟前晃悠“讨教”,本以为自己怎么都算是半个心腹了,结果这么重要的事儿,沈侯爷居然提都没和他们提。

    “这不是让我来了?”孔墨竹扬了扬眉:“侯爷手下有能的,有能写的,有能赚钱的,有会手艺的,还有精通账目的,他想干什么还用得着先问过你们?等会儿他会给你们安排职位,所以现在,你们也别忙着正理家什了,都来写条陈吧。”

    他把大伙儿带到收拾好的书房里,敲了敲墙面贴着的一张写满字的白纸:“琼州的官职都在这儿了,你们好生想想自己适合什么位置,把它写下来。”他伸手点了点桌上的白纸:“当然,这不是让你们随便写着玩的,你们还得明白,如果你们被选上,准备做些什么,如何去做,需要哪些方面的人才,需要多少财力物力——别给我整什么骈文对仗的,越简洁越好,你们明白?”

    明白明白,子弟们摩拳擦掌。上到从五品上的都督、别驾,下到正九品下的下县县丞,还有作为刺史幕僚的假佐——其实就是文书,全都满满当当的列在了巨大的白纸上,看他他们眼睛都红了。

    子弟们来时便知道圣人给了沈侯爷绝对的权利,只要他盖了印,这品级就是实实在在的。等过三年大伙儿回京,那起点就立刻高了——哪怕平调呢,二十岁的从五品上可称得上一句年少有为了。

    自然有人落笔如飞,盯着最顶上那些品级最高的职位去。可也有心思清明的,掂量着自己到底能做到多少,仔细寻思着什么官职更合适。

    孔墨竹也在写,他倒是不谦虚,争取的位置是品阶和权利都仅次于刺史的琼州别驾。除了长于庶务之外,他还有一条很不错的优势,那就是出身孔家,可以担当教化之职。当然更重要的是,琼州别驾已经跟着上人刺史一块儿包走人了,这个位置他不坐谁坐?

    能跟来的没有笨蛋,哪怕是有头脑发热的,回过头见着孔墨竹认真的样子,也不免脸儿一红,撕了写好的条陈重新考虑。真当官位是大白菜不成?沈侯爷在资料册上可是大字写着“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不和别人比,至少他们比孔墨竹还嫩了不少呢。

    孔墨竹写好了自己的条陈也不催,等着他们写完了交上来一并拿给沈安侯:“你们和我一块儿去,侯爷在正堂等着呢。”

    所有少年们面面相觑,难道不是沈大老爷看完就行吗?他们去做什么?互相看笑话不成?空四叔摊手:“我也就是个传话的,反正你们爱去不去,后果自负。”

    不听沈大老爷话的后果大概不会太好吃,少年们没有反抗的实力,只能老实接受。沈大老爷倒是表现的和蔼可亲,让他们都坐了,茶水点心就位,这才慢条斯理的看起来。

    “看来大家都比较中意一方之主的职位啊,胆大点儿的想当太守,胆点儿的也好歹要个县令。”沈大老爷的似笑非笑,大伙儿心里就了个突,这是表示不满么?

    “琼州一共三个郡,八个县,勉强倒也够你们分的。”他貌似沉吟,孔墨竹却已经在扶额了:“我带他们去重新写吧。”

    “为什么啊?”李家的郎君不觉得凭自己的本事还摆不平一个下县,已经够踏实稳重了好吗:“难不成我们得从书吏做起?”

    “哪怕是个下县县令,最重要的也是各方权衡,考虑周全。”孔墨竹恨铁不成钢:“你倒是想想,你去当县令了,现在正当着的这位大人呢?你是给他升官还是给他调走?”

    少年哽住了。没错,圣人是给了沈大老爷绝对任免权,可不代表他可以为所欲为。一个至少通过了每年考评的地方县令,是撤销就能撤销的吗?若是不撤销,又要如何安排呢?

    更何况强龙不压地头蛇,他们情况都没摸清楚,就将州里大大的头脑换个干净——明明是大热天,所有人却齐齐了个寒战:人心惶惶非暴力不合作还算好,万一里头有个把强势的煽动一把民众,只怕他们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没话,一群人灰溜溜的跟着孔墨竹回书房。只再看那张官职表,所有人都慎重了许多:“重要位置肯定不行,可太偏的位置也没用啊,难道真要去当文书或者账房?”

    这回孔墨竹就不再提醒他们了。要是还整不明白,他们也可以直接放弃干一番事业的想法,每天呆在刺史府里吃饭睡觉,等沈侯爷理清了关系再安插到相应位置去当个人性盖章机。

    “我觉得还真只能当书吏,但是不是下头各处的,而是刺史府的。”一向沉默的王大郎这会儿话了:“咱们至少得先跟在侯爷身边,弄清楚侯爷想做什么,顺便抓一抓地方官员的把柄,看看能不能给自己清出路来。不然就算当个县令又怎样?万一跟侯爷的计划南辕北辙,还不是被收拾的命。”

    这话的太敞亮,所有人都听懂了。他族兄王钧宜脑子转的也快:“便是书吏,也各有分工,只咱们还得写明白了自己想做哪一方面,有何能耐经验,又缺乏哪方面的人手和训练才好。”否则孔四叔也没必要那一大段话了,选官职不是现在的事儿,但该做的算和该有的准备,却该从现在开始。

    好了,总算想明白了。孔墨竹微不可觉的点了点头,让一直注意他的孔家子弟也松了口气:“族叔你一开始也清楚啊,害我们丢这么大一个脸。”

    那不是沈大老爷故意要杀一杀你们的威风么?孔墨竹嘴角抽了抽,将吐槽的话咽下去:“赶紧写赶紧写,别浪费时间,大伙儿忙着呢。”

    再次将条陈交到沈安侯手上,他翻了翻,脸上的笑容便真诚了不少:“既然你们都想明白了,那就开始吧。”他拍了拍手,便有不少家仆扮的人搬来四大箱子的书稿:“我要做的事儿很多,大概分成四部分,需要相互交叉合作。”

    他指着箱子一个个点过去:“第一,人口普查。王伯友,王钧宜,你们兄弟俩从明日起,带着岑易他们由近及远,将整个琼州的人员分布和人口数量、居住情况都统计出来。具体如何造册可以询问岑易,不过记住,他只是帮手,你们才是主导。”

    王家兄弟对视一眼,虽然不太明白,还是行礼应诺。

    沈安侯点头,继续交代:“第二,选择实验田,育良种,摸索出一年三熟的种植方法,降低种植成本的同时提高粮食产量。这是我们来琼州的最重要工作,由李懋,邱湃,郑义、吴弘四人负责,李懋你是直接责任人,所有事宜直接向我汇报。田满金是我庄子上最好的农户,他手下有一群老农,你们和他商量着,尽快开始这项工作。”

    李家郎君得了崔氏太夫人的指点,是真心来干活的。邱家和郑家依附王家,吴家跟在范家背后,多少有些心思。对于这个任命,他们有些犹豫,又找不出推脱的话来——这和他们条陈上的选择十分相符,并非是沈安侯意无意的将他分割出来。

    “第三点,重新梳理城防和边防。陈,你带着沈汀和幼娘,把这块儿盯着搞起来。我庄子上的镖师老巴也精通兵事,你可以多问一问他的意见。”

    沈汀是谁陈自然之道,但幼娘?似乎是个女子?不过这档口不好询问,他老实点头,准备一会儿和沈家公子通个气。

    “最后,也是重中之重,甚至比摸索种植更具有意义的一件事,教化百姓。范迟,范怜,你们和孔家的青烁青灿兄弟统领这一块。我没给你们准备人手,但是有一个建议,你们可以跟着王家兄弟先了解整个琼州的情况后再着手。”

    范氏兄弟点点头,他们在家中便是毫无存在感的透明,并不是十分跳脱的个性。

    “至于孔四老爷和孔青炎,你们暂时随我整理书册,召见各太守和县令。要是没有异议的话,你们的分工就是这样了,各自领了书册和人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