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只愁花月笑人痴(三)

A+A-

    只愁花月笑人痴(三)

    这韩犬把着眼儿,扫量着徐三娘。徐三娘埋头蹭着袖子, 却是不言不语, 眉头紧蹙。而就在这二人相对无言之时, 偏巧外头有个童行过, 一时兴起,学了几声虎啸, 那马儿听得虎啸之声, 骤然受惊, 好似疯了一般,拔足狂奔起来。

    徐挽澜正蹭着袖子,忽地感觉车子重重一颠, 又听得外头那赶车妇人不断叫唤,而她身前那黑漆嵌螺的厚重茶案,也于顷刻之间, 猛地翻覆, 朝着她重重砸了过来。

    徐三娘抬头一看,不由得杏眼圆睁, 惊呼出声, 连忙闪身欲躲, 幸而那韩犬倒是个眼疾手快的, 立时抬起那粗壮结实的手臂, 一把便将漆案牢牢抓定,大手一翻,便将那漆案按回原处。

    那受惊之马, 闻得虎啸之声,足足狂奔了数十米远,闹得车里车外,俱是一片杂沓纷乱,好一会儿后,总算在那车妇的喝斥之下,消停了下来。徐挽澜那手紧紧撑着车壁,生怕那马儿又开始发癫,等了少顷之后,这娘子才松了口气,皱着眉头,微微喘息,回过神来。

    她先低下头来,看了看自己这石榴红色的齐胸襦裙,却见那前襟已然湿了个透——那酒案翻覆之际,玉壶酒盏,皆是乍然倾倒,这羊羔美酒,洒了她整整一身,那所谓的石榴红色,也被洇成了暗沉深红。更糟糕的是,这湿了的地方,俱都紧紧贴着身子,瞧起来狼狈,穿起来也不舒服。

    徐挽澜叹了口气,又摸了摸自己的发髻,还有那张特意妆扮过的脸儿。她心怀忐忑,微微蹙眉,抬头看向那正盯着她看的韩犬,提声问道:“你帮我瞧瞧,我这头发,没有乱罢?妆呢?妆也没花罢?”

    韩犬盯着她看了半晌,随即勾唇一哂,别开头来,状似漫不经心地道:“凑合能看罢。”

    徐挽澜一听这话,便不由得放下心来,清声笑道:“那我就放心了。对了,方才之事,还要多谢你,要不是你按住了那漆案,只怕我就被砸个正着。也亏得是你在,力气大,若是换作旁人,只怕是自顾不暇,更顾不上帮我了。”

    韩犬冷哼一声,这才又转回头来,倚着车壁,眯起眼来,道:“知道谢我就好。”

    徐挽澜心中有事,急着要去找那晁四郎,便只对他笑了一下,接着就转过头去,伸手掀了车帘,抬头看了看天色。眼瞧着日上三竿,朱色赤黄,这徐三娘咬了咬唇,这便将车帘放下,收拢裙据,微微起身,匆匆笑道:

    “左右这里离杏花巷也不远了,我走过去,也用不了多少工夫。待到魏大娘回了车上,还请你帮我告她一声,我与人有约,急着赶路,便先下车了。来日有空,再去阿姐府上,同她吃酒吃个痛快。”

    韩犬没搭声,只心不在焉地点了点头,徐挽澜见他应下,这便急急下了车去。而那韩犬见她走了,顿了两下,便倾身向前,一把掀开车帘,稍稍探头,朝着她的背影望了过去。眼看着那娘子行步如风,这韩犬忍不住嗤笑一声,勾起唇来——

    方才他故意骗了她,这娘子是发也乱了,妆也花了,整个人狼狈不堪,可他偏不想跟她讲老实话。管她要去见谁,他才懒得去问,但一想到这娘子钗横鬓乱,脂粉也糊作一团,自己却是不知不晓,反倒被那有约之人瞧了笑话,这韩犬,便不由得有些忍俊不禁,唇角微扬,只叹自己不能亲眼得见。

    却那徐三娘急急赶到杏花巷外,站定身形,抬眼一看,便见游者如织,比肩接踵,无论是观花之客,还是卖花之人,都比以往的休沐日多了约莫一倍。放眼望去,马头竹篮,紫艳红香,蜂蝶随舞,果然是极为热闹。

    徐挽澜挤入人潮之间,凭着印象,向着那晁四郎之前摆摊的地方寻了过去。日阳高照,若张火伞,徐三娘挤了半晌,已然是大汗涔涔,方才泼到身上的酒虽已干了,可是后背却又被汗水粘湿,着实是焦头烂额,狼狈万状。

    待到她好不容易,挤到了那记忆中的摆摊处时,这徐三娘匆匆抬头,定睛一看,却发觉那摆摊的地方,卖的不是芙蕖荷莲,而是泥盆瓦罐,而那摊主,也不是个白衣郎君,而是个四五十岁的妇道人家。

    徐挽澜蹙着眉头,惊疑不定,连忙又环顾四周。她抬头一看,便见几步开外,便是那被雷劈开的矮树,由此看来,她并没有找错地方。

    徐三娘微抿红唇,不由得生出了几分失落之意来。她掏出帕子,轻轻拭了拭额角的汗水,又不敢用力去擦,生怕将妆面弄花——她却是不知,这胭脂水粉,眉黛丹朱,早就糊作一团去了。

    徐挽澜微微垂眸,正兀自思虑之时,却忽地听得身后有人温声道:“三娘莫急,儿在这里。”

    那声音清朗而又温柔,徐三娘一听,这才跌落下去的心,又立时提到了嗓子眼儿去。她眉眼带笑,急急回头,便见那白衣郎君面带轻纱,正笑吟吟地看着她,眉间花钿,薄粉描金,绘着朵三瓣红莲,映得那副如画眉眼,愈发好看起来。

    徐挽澜定定地看着他,朗声笑道:“原来你在这里。”

    晁四郎见她回头,稍稍一怔,随即不由微微笑了。他掏出巾帕,这便抬起手来,要去给她擦拭脸儿。徐三娘却是不明就里,只后退一步,蹙眉声道:“我,我脸上有甚么吗?”

    她抽动了下鼻子,愈发忐忑起来,又犹疑着问道:“我身上,是不是,闻起来臭烘烘的?又是酒气,又是汗味的……肯定难闻死了。”

    晁四郎缓声笑道:“没甚么。儿只是想,帮你擦擦。”

    他虽不曾直,可徐挽澜却是反应过来了,定然是她那妆面,已然糊作一团,便连这卖花郎,都瞧不过眼了。她思及此处,叹了口气,这便扬起脸儿,由着那晁四郎被她轻轻擦拭。

    那卖花郎的动作很是轻柔,徐三娘眨了两下眼,只觉得那帕子仿佛蜻蜓点水一般,在这儿轻轻地蹭两下,在那儿悄悄地点两回,鼻间更有花香萦来,闻起来很是沁人心肺,远比魏大娘那甚么香露、蔷薇水要好闻多了。

    如此一来,她不由得渐渐放松了下来,忍不住抿唇而笑。这三娘子抬着头,定定地看着专心给她擦脸的晁四郎,随即轻声问道:“今日你怎么没出摊?”

    晁四郎含笑应道:“崔知县在寿春县城内,共设了三处集市,至于这摊点摆在何处,设在何方,摊主不可随意而为,皆要听她安排吩咐。儿的那摊子,被分到了那长塘湖畔,并不在这杏花巷外。”

    徐三娘一愣,又问道:“那你,怎么不守着你那摊子,反而来了这杏花巷的花市上来?”

    晁四郎温声应道:“摊子自有师父师娘守着,儿一心记挂着你,怕你遍寻不着,心里着急,便跟师父告了假,来了这杏花巷等你。”

    言及此处,他微微一笑,清声道:“早先和你好,便不能有约不来。”

    徐挽澜忍不住笑了,也不知是热的还是怎的,只觉得双颊也隐隐有些发烫。她用手背轻轻贴了下脸,接着又匆匆将手放下,有些不好意思地抬起眼来,想了一下,又低声道:“那个,契书,我已经找过了知县娘子,请她盖了章印。”

    晁四郎给她擦罢了脸儿,又将那染了色的帕子叠好,细细收入怀中。闻得徐三之言,这卖花郎缓缓抬眼,笑看着她,温声道:“三娘子,那日夜里,儿见你来了院中,多少有些忐上忑下,起话儿来,也未能如实言尽。儿只想跟你,你那日所言,倒有一个地方,的并不对。”

    他此言一出,反倒令这徐三娘忐忑起来。她清了两下嗓子,蹙了蹙眉,才又抬头问道:“我……哪里的不对了?”

    晁四郎微微勾唇,笑望着她。日暖花明,熏风送香,那少女褪尽残妆,铅华未染,虽是素面朝天,可却反而更显清丽,可谓是裙染石榴红,人娇更胜花。

    眼瞧着这徐三娘子愈发忐忑不定,晁四郎又如何忍心看她如此,忙又放柔声调,缓缓道:“你儿对你并无情意,这一处,却是得不对。儿若是果真对你并无情意,你便是捧来金山银山,儿也会对阿母以死相逼,绝不让她写了那契书去。”

    徐挽澜听得此言,又惊又喜,张口欲言,可却又不知该甚么才好,只红着脸儿,咬唇笑着,心中则一个劲儿地暗骂自己——徐三啊徐三,你好歹也是两世为人了,怎么跟个长不大的丫头似的,这鹿乱撞,春/心荡漾的,真是不过去,白活了这么多年。

    晁四郎见她连那耳朵都已红透,不由得缓缓笑了,先仰头看了看天色,随即又轻声道:“今日买花的人多,师父先前交待了儿,让儿去后山那园子里,再采些莲荷送来。不知娘子,可愿与儿同去?”

    作者有话要:  接下来几章要甜腻腻腻到你们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