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真假演戏

A+A-

    但他嘴上并没有出来,问江岁安可有带药丸来?

    江岁安拿出瓷瓶,告诉江大夫,里面有八枚药丸,他可以随意用。

    “不必那么多,一枚就够了。”

    江大夫取了一枚药丸,正要拿到后面验。

    就在这时,齐老先生从门外走了进来。

    他假装不认识江岁安,佝偻着腰,连连咳嗽。

    江大夫马上迎了上去,耐心询问他的病症。

    齐老先生犹犹豫豫的:“不是生病,只是咳嗽,老朽想来寻一些药,止住咳嗽就行。”

    谁料江大夫却道:“”老先生此言差矣,咳嗽的起因有许多种,若是不知道病因,胡乱用药,不定不仅不能治好咳嗽。反倒会加重症候。”

    “这,这,老朽没有其他的病症,可能是这几日天气寒冷,所以咳嗽起来,老毛病了,吃些止咳的药便行了。”齐老先生忙道,生怕江大夫给他把脉。

    要是把不出什么病症来,挺尴尬的,万一把出什么病症来,齐老先生心里更难受。

    谁知道怕什么来什么,江大夫一直坚持,要先替齐老先生把了脉,才能下药方。

    齐老先生再三推脱,江大夫误以为他是付不起诊金,便对他道:“老先生管只管放心,我们对于年纪大有困难的人,可以不收诊金的。”

    不是诊金不诊金的事情啊,齐老先生绷不住了,连连瞥向江岁安。

    江大夫觉得他的眼神不太对,也跟着看向江岁安。

    江岁安觉得情形不太对,灵一动,上前帮着江大夫劝齐老先生。

    “老先生,这位江大夫妙仁心,他既如此,你让他替你把把脉便是。”

    齐老先生听江岁安也这么,犹豫再三,点头答应。

    江大夫的目光,在齐老先生和江岁安两人间徘徊了一回,没发现什么端倪。

    他请齐老先生到旁边坐下,替齐老先生诊了脉。

    把完脉之后,江大夫很疑惑。

    “老先生,我看你身体健壮,除了有些脾胃不调,无需用药,怎会好端端的咳嗽起来?”

    “也没咳嗽多久,就早上起来有些咳,我心中有些不放心,想来寻些药吃吃。压下去就没事了,老毛病老毛病。”齐老先生讪讪地,心中后悔答应江岁安来帮忙,不上不下的,弄得他十分尴尬。

    江大夫觉得齐老先生的表现很奇怪,而且从脉象上看,看不出齐老先生会有咳嗽的症状。

    症状和脉象不和?于是,江大夫不由地想起了齐老先生频频望向江岁安的事。

    难道二人认识?

    这位来治咳嗽的老先生,其实是个托?

    不对啊,他若是个托的话,那位年轻漂亮的姑娘,为何又坚持让老先生诊脉呢?

    江大夫百思不得其解,但心中已经对江岁安的来意存了一分怀疑,对她的药丸存了疑惑。

    齐老先生坐立难安,忽然开口对江大夫道:“既然没什么大毛病,我直接去药房配一副药就是了,不麻烦大夫了。”

    没等江大夫再些什么,齐老先生已经快步离开了杏林医堂,那匆匆的样子,让江大夫的眉头紧皱了起来。

    心中对江岁安存了怀疑,江大夫的口气一改之前的温和,神色冷淡了下来。

    但他已经答应给江岁安验药,不愿意做那出尔反尔的人。

    他看也不看江岁安,自顾自的去后面验药了,径直把江岁安晾在了厅堂当中。

    江岁安心中也升起了悔意,早知如此,就不该动歪脑筋,弄巧成拙。哎,该直接过来卖药方的。

    她之前是觉着跟杏林医堂的人不熟,怕有人故意为难,所以想出了那么一出。

    可是江大夫为人正直,并不是偷奸耍滑之辈。而齐老先生更是不擅长做诡秘之事,所以江岁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得自己认了。

    事已至此,什么都迟了。江岁安只好安安静静立在厅堂当中,等着江大夫验了药出来。

    想来若是药效足够好,不定这事儿也就过去了。

    就让江岁安等待的时候,突然间,一个三十来岁的汉子,背着个七八岁岁的男童,急匆匆跑进了医堂。

    “咳咳咳咳咳”那刚总角的童,咳得撕心裂肺,而且伴随着咳嗽,喉咙里反射性地呕吐,什么都没吐出来,只吐出一大滩黄水。

    “大夫!大夫!快来看看我家孩子,他咳了好几天,今天越发厉害,还咳出血了,快来救救我家孩子吧。”

    守门的药童不敢怠慢,立马让大汉把男童放在座位上,跑进去喊江大夫。

    江大夫验药验了一半,正感叹于这味药丸用药的精巧时,童忽然进来,有人咳得难受,来求诊。

    江大夫想起前头那位跑掉的老先生,眉头紧锁。

    “确实是咳嗽?你可瞧清楚了,来人与那位卖药方的姑娘认识吗?”

    童呆了一呆,回过神来赶紧道:“江大夫,我瞧得真真的,那孩咳得快不行了。送他来的那个人似乎是他爹,二人进来之后,没有看过那卖药方的姑娘一眼。卖药方的姑娘也与他们隔得远远的,并不相识啊。”

    听了这话,江大夫心中仍有些怀疑。

    实在是两位病人来得太巧,那姑娘前脚进来卖止咳药方,后脚接连来人要治咳嗽的毛病,也太奇怪了吧。

    然而话又回来,那姑娘拿出来的那药丸,其药材的配比和使用,在任何药典上都没有记载,便是民间相传的方子中,也没有这一味,可以是前无古人的好药了,不至于安排了人来演戏吧。

    江大夫拿不定主意,旁边的童急道:“江大夫可拖不得,那孩子都咳出血了,你快去看看吧。”

    “走,先去看看再。”

    江大夫来到厅堂中,看见江岁安站在角落,那求诊的汉子坐在桌边,他们似乎真的不认识。

    江大夫几步走到童身边,轻轻托起他的头。

    只见这七八岁的童满面通红,两只眼睛却往上翻。

    江大夫忙道:“不好!他被痰迷住了。”

    大汉吓了一跳,连声哀求求江大夫救救他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