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汇报

A+A-

    我只是想让它发展得更顺利更好!这句话在李一鸣心里转过,可当时却无法出口。

    曾经他的想法只到了那一刻,自己好像应该会被一群人围着,把那些故事背出来,大家欣喜地拿着这些资料去分析,而绝对不是什么被切片。

    人是会遗忘的,七年之痒并不是个笑话,李一鸣害怕哪天这些资料会像来时一样突然地消失,他也同样也担心另一种可能性:

    就算这些资料不消失,那也只能代表在那个时空的一种可能性。

    如果我把这些书背出来,可万一突然有人觉得啊呀挺好呢?

    同样的书,我看出是这个意思,别人看出的是另一个意思,这是理解能力和能力的区别,不是看书多了就聪明,那得看有没有用脑子,有的书可是越看越傻的。

    李一鸣知道自己脑子里那些故事也被称为爽文白文,就是看了很爽很嗨然后看多后会变傻的那种。

    国家现在技术人员本来就不多,而且那些大人也未必就个个自觉,如果他们不喜欢看细节光注意那些剧情怎么办?

    我好不容易弄出来的资料库被他们当爽文,天天看夜夜看,带着绢看带着草纸看文明会倒退,整个国家的智商都会被拉低。

    这种事稍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所以,只背故事不够的,一定需要提前整理分析,而且从效率上来,这样也更高。

    李一鸣翻开信纸,那是他这段时间又写出来的童话,蓝星村和喵喵店的第二卷,第三卷。

    “童话”

    早上打电话给吴伯伯,知道这些书已经定稿,印刷厂后天开始排,最熟练的排工需要六天,

    第一只印十万册,李一鸣觉得少,但一百万又做不到。

    而且,童话毕竟是童话。

    写进童话里头的那些话,也许一直就被当成童话来看,这也是很有可能的,解决一些事,教育好一些孩子,但解决不了所有事,教育不了所有的大人和孩子,而社会的发展,是要每个人都努力的。

    李一鸣感觉像自己这种的人可能并不多,自己多做一点,别人就少花很多时间。

    见了周爷爷之后,李一鸣意识到特别重要的那个问题,就是他并不容易被认可。

    那些大事被确证之前,他在别人的眼里最多就是个天才。

    中国这么大,天才多了,他还是个退了学的,有的人都已经上了大学,别人也有想法,凭什么照你的办?

    所以他必须去一次香江,做出真正的成绩来,人是要靠成绩话的,有人支持就可以走得顺一点,如果总是中间有人阻挠,那。

    时间没有到,再聪明再有本事的他在大人眼里,仍旧是个孩子,连周爷爷都服不了,不用别的那些个老头子们了,那些在多年革命斗争过来的老头子们,哪个没点犟劲。

    不好服!

    所以,这绝对不是简单的交待,尤其,是如果我有了意外,那代替我汇报的人会是谁呢?应该选那些不会见到首长就被吓尿的人,

    一个个人的脸快闪似地在脑海里滑过,关系远的丢一边去,最近的就是父亲,但父亲要跟在自己身边,然后

    李一鸣轻轻咬着唇,不知不觉这一路上,自己已经认识了这么多人。

    他们都是我刚认识不久的大人能信任到什么样的程度,能派上什么用场,这个得好好分析一下。

    仔细想了几分钟,李一鸣皱起眉头,他发现大人好像都想得太多,有时该做的事不去做,有时想太远,有时又看太近,这里头也包括了建国同志。

    “大人”李一鸣嘀咕着叹了口气,他有点明白了,这些大人会不会是因为活得久了,有的人累了倦了不想动,有的人痒了烦了不想坚持还有,他们好像很畏上啊!

    我为什么不怕呢?

    因为我还是个孩子吗?

    对!

    下午四点,县公安局,局长办公室。

    何喜业坐得笔直,心中忐忑看着史局长。

    今天对于何喜业,最大的好消息就是:香江人他太累了,没办法到处看,所以决定走的时候带一些本地特产带回去试吃试卖,看看能不能出口创汇,投资是在看过市场之后才能决定的,这大大减了所里的工作量。

    但李建国的问题没有解决啊!

    外商两点多到了县里,在县宾馆里头安顿下,听是自费吃了简餐,县长书记陪着聊了一会天。

    书记县长和外商会谈时,陪同人员里头就有李建国,何喜业远远看到李建国和县领导亲切握,他马上就来找局长,那情况再不汇报就晚了。

    “什么意思?”史林石坐在桌子后面,微沉着脸看着桌上的几页纸。

    何喜业把整理好的辞搬出来,总结是:“这些是我,还有学校那三个看过信的校长教导主任和他的班主任一起回想起来的。”

    “老何,喜业”史林石看看他,语重心长,“你这个有点乱啊!”

    何喜业清清嗓子:“主要是这不最近事太多,当时我们也没好好记,这年纪大了,记性也不是很好主要还是那孩子写的东西有点乱,不容易理解!我们这是经过分析和整理过的。”

    史林石低下头,看着这信,粗大的指在上面滑过停下:“这个第一,美国人在骗老毛子,这个能肯定是这个意思?”

    何喜业点点头:“是的,骗要跟他们打第三次大战。”

    “嗯,世界大战,这个已经了不知道多少年了,也没打起来。还什么我们可以去捡洋落,真是想得美。”

    史林石嗤笑一声不置可否,又点着下面一条,“让曰本人修广场是为什么?是联合起来要整曰本人?”

    “这个不知道。”

    “那不管,曰本人修什么跟我们没关系。还有这个,”史林石紧着嘴盯着上面那两字,抬头,“莫斯科?”

    何喜来认真点头:“对,我们讨论了,好像记得当时信上好像就在一个叫么摸墨莫西科的地方,李一鸣孩子不懂那么多,所以我们觉得的是莫斯科,而且那前面也了老毛子”

    史林石看看他,身子微探:“那你知道莫斯科就是老毛子的首都么?”

    “知道,所以这个非常奇怪,当时我们没觉得是老毛子的首都,后来怎么再回忆就变成这个了,考虑到一般连环信都是胡八道的,那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抓重点”

    史林石举打断他的话,开口道:“如果真的这个月,电视上报纸能看到,现在有吗?没有吧,哼哼”

    何喜业莫名松了口气:“嗯,我也这么想的,怎么可能嘛!所以我觉得这就是那个连环信,除了上面没必须转抄十遍不然就什么”

    史林石重重一敲桌子:“我没完!”

    “哦,您。”

    “老毛子当年可干了不少坏事啊!”史林石眯起眼,“我爸抗美援朝,整个连死只留他一个,眼也瞎了一只,耳朵也没了一个,老毛子连个人都不出,当年哄着我们跟他们搞工业,建一半把专家全撤走”

    “局长,我明白了,那这事你看怎么处理”

    史林石看看他,很耐心开口:

    “前面的处理是对的。但你要抓着这事不放就不对了,咱们公安没这么办事的得有证据,当然你之前在部队也不能怪你”

    何喜业实在忍不住了:“局长,我觉得重点是他爸是不是那个我是要不要查一下李建国,他父亲,我觉得有另一种可能,他会不会在收听敌台,不然哪有孩子做这种梦的。”

    史林石顿了下,皱起眉头敲了敲桌子:“老何,你是外地的,建国同志的爱人,救灾牺牲的事你不知道吧?”

    何喜业微微一愣,声音多了:“知道一点。”

    “那这种事就更要谨慎,不能让我们的同志已经流了血,还要流泪啊!”

    “可他现在带了个外商回来,哪有这么巧的事,为什么不在榕城要到咱们县?”何喜业急切道。

    史林石看看他:“不在榕城在我们县,就是李建国出力的,不然为什么过来!”

    “外商的话也可能是敌特吧?不然为什么自费?我听别人都要请过去考察的!”

    史林石瞪着他,没好气反问道:“那不允许个别觉悟高的了?以前不还有陈嘉庚这样的爱国华人吗?

    这人他还给县里的学校捐了一笔钱,连脖子上金链子都摘下来卖了,给孩子们买鸡蛋吃,书记县长都人家是个爱国商人你意思是因为你觉得他自己掏钱就是敌特?

    你怀疑人家敌特,所以我们就不接受投资,把人家捐的钱也退了?学校能同意?鸡蛋你给买吗?”

    一连串话带着口水泡泡飞洒在桌面上方,何喜业紧紧闭上嘴,一句话都应不出来。

    史林石哼了一声:“算了,有警惕心是好事,但别太过,你保持警惕吧,不要乱来,县里很重视这个外商投资的事,特别还是省领导带过来的。”

    “省领导?”

    “嗯!别打听这个!”

    “那我去了!”

    何喜业站起来敬了个礼,转身出门。

    史林石看看他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拿过一份申请,这是下午那个陈长青处长当着书记和县长的面递过来的。

    这个陈查理自己出钱邀请十二个人去香江考察,时间十五天,那人员名单里头除了李建国父子,别的最就是副处长。

    敌特吗?

    史林石摇摇头,他就算卡着这李建国和李一鸣的申请不让过也没用,而且还会一口气得罪十个处级干部。

    签字,盖章!

    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