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罪恶的种子

A+A-

    愚昧与贫穷能够划上等号吗?

    不一定!

    贫穷不一定就是因为人蠢,也可能是客观因素造成。

    那不穷的人就不蠢了?那也不一定。

    不改变客观因素,不解决基础问题,通过一些铤而走险,违背人意道德法规的方法,个别的极端贫困现象一样可以得到迅速改善,一夜致富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这终归只是假象,老百姓天道轮转,举头三尺有神明,歪门邪道捞起的偏门财富终归是要还的,而且是加倍偿还。

    滇黔边境有个深藏在河谷地带的噶林村,那里有挺立的高山,有清澈的河水,有葱郁的林木。

    青山绿水之间孕育的女儿家俏丽灵动,男儿们都淳朴强壮。

    这样的地方如果放在现在。

    只需要编造一个凄美的传,拍摄一段包含优美风景的短视频,加上合理的剪辑,放上最热门的视频app,再来一波恰到好处的推,就立刻会被满心文艺情怀的时代青年视为洗涤灵魂的人间朝圣之地。

    接下来将发生的事就是人潮汹涌云集,路途越艰险,越能体现朝圣者的心诚。

    朝圣者会给这个拥有自然青睐,却缺少经济发展的山村来去让村里人措不及的财富,使这个贫困偏远的山村彻底摆脱贫穷。

    这样通过包装传播而获得知名度的地方、物件、或者人都有一个统一的称呼——红。

    让一个贫困山村彻底脱贫致富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答案是找家靠谱的络推公司交钱就可以了。

    当然这个方法也存在弊端,那就是可一、可二、再三、再四都没问题,但是越往后效果会越查。

    人们终究会因为单一的审美而疲惫。

    这个方法真正体现出的是一个思路。

    所谓精准扶贫,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找到真正可以实施的方向去努力。

    而不是在持续了几十年的下乡扶贫口号下,每个周六周日组织公职人员下到贫困村户走访,去做台账,做走形式,做表面文章。

    这样表面化的扶贫文章已经做了几十年没有解决问题,再做几十年也一样解决不了问题。

    贫困问题,是需要带脑子去解决的。

    四十年前的噶林村就有一个非常有脑子的寡妇叫元瑶。

    有一天元瑶的男人上山打猎。

    猎户进山一去个把月都是正常的情况,可是元瑶的男人这一去就是四个月。

    四个月之后的某一天,元瑶挺着拢起的大肚子急匆匆的赶去村口看她的男人。

    她的肚子里已经孕育了新生命,是在男人出门打猎的前一夜怀上的,村里的老妇人看元瑶的肚子都,“这一袋袋里装的肯定不只一个崽”。

    对于山里人来,有人就有希望,有了孩子就意味着这个家庭有了未来,元瑶肚子里不管有几个,都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可惜对于元瑶的家庭来喜事还没到,丧事已经临门。

    他的丈夫被野猪拱死在深山中的峭壁边,送到村口的是邻村猎户发现的尸体残骸,已经被山里的野兽啃食的不成人样。

    元瑶对着丈夫的残尸没哭没嚎,只是谁劝都没用呆呆的坐着,这一坐就是一夜。

    第二天村里人看到元瑶嘴边带着污脏的血迹,而她男人的残尸已经只剩下一堆干干净净的骨头。

    又过了四个月,元瑶没有找接生婆,因为村里都传元瑶中了邪吃了她男人的尸体,大家都惧怕元瑶,连隔壁村的娘家也不再跟元瑶来往。

    所以元瑶只能一个人在家里生出四个尚不足月的婴儿,四胞胎全是带把儿的男孩儿。

    一年后,村里又传当时在山里找到元瑶男人尸体的时候,旁边还有四个猫崽子的尸体。

    元瑶的男人是在山里遇到了一窝下崽的野猫,为了保护猫崽子才被野猪精拱死的,这是积了大德,所以山神就不时俯身在瑶娘身上为村民解惑治病。

    元瑶生下来的四胞胎就是那四只夜猫托生,来报恩的。

    从那以后,前胸后背裹着四个婴儿的元瑶变成了瑶娘。

    村里不管谁家有什么大事难决,事不清,头疼脑热都要先来求瑶娘帮忙。

    后来附近几个村的猎户上山前,也会来找瑶娘问问平安。

    瑶娘渐渐成了十里八寨最德高望重的“神婆。”

    百里之内不管有什么动静,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瑶娘。

    这一过就是二十年,四个孩子都已经长成了大伙子。

    瑶娘也没有给孩子起名,就按照顺序跟了夫家姓叫苗大、苗二、苗三、苗四。

    瑶娘对这四个孩子倍加疼爱,从不让这兄弟四个事农打猎。

    家里只靠周边人的供养也足够生活。

    眼瞅苗家四兄弟个顶个的白净精壮,主动上门亲的人络绎不绝,但瑶娘都通通拒绝掉了。

    直到有一次,苗三跟村里的年轻人喝醉了酒,才出原因。

    原来是瑶娘跟他们兄弟四个过,他们都来历不凡,附近村里的都是俗人!要成亲得是从外面来的仙女儿。

    这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来瑶娘家亲,大家都在等着看瑶娘的仙女儿在哪儿。

    瑶娘没让这些村民失望。

    苗家兄弟二十二岁那年,几个带着蛤蟆镜、穿着洋料牛仔衣服的城里人带着个长得跟仙女儿一样的姑娘,进了瑶娘家,做了苗大的媳妇儿。

    那姑娘穿的是见都没见过的花裳裙子,还会外国人的洋话,唯一不好的就是成亲那天哭哭啼啼,逢人就疯话,最后被搞急的苗大直接捆上扛进了洞房。

    那五个城里人喝了苗大成亲酒之后才走,走的时候带走了村里的三个姑娘。

    三个姑娘是亲姐妹,最大的十五,最的十二,上面还有一个已经成年的大哥。

    这家人因为女孩儿太多,只有一个男丁,所以过得贫苦,男丁一直找不到媳妇儿,这样的情况唯一的出路只有女孩儿大一点了,到邻村去给哥哥换个媳妇儿回来。

    当时瑶娘去了一趟三姐妹家里,问他们爹妈想不想给家里的男丁娶媳妇儿?想的话就让姑娘去山外面挣大钱,以后也娶个仙女儿一样的媳妇儿。

    然后还没成年的姐妹三个就离开了这片青山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