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五三章 暂时无忧
朱厚照撤兵进入安庆府城怀宁,宁王兵马紧随其后,一路逼近,消息很快传播到江南各处。
带兵四平八稳的魏国公徐俌得到安庆府紧急调兵军令,还是以圣旨下达,用词非常严厉,让他领兵快速前往增援,否则军法从事。
徐俌本来就没什么领兵经验,这次行军速度异常缓慢,他轻视了江岸行军的困难程度,从南京向西南进发,一路上江河险阻不断,有些河流太过湍急,架桥非一天时间可以完成,所以时间拖得难免有些长。
走到半道,突然知悉皇帝亲自率领的兵马出了状况,仓促之下不知该如何应变。
徐俌没有召集将领举行会议,只是将徐程叫来。
徐程作为头号幕僚,专门留在徐俌身边为他出谋划策。
徐程得知皇帝仓皇撤兵的情况后,颇有顾虑:“公爷,皇命既已下达,咱没有选择余地,不抓紧时间驰援不成啊。”
徐俌生气地道:“要快也要快得起来啊你要过长江,还得咱里有船才行船只都让陛下带走了,咱现在行军途中,临时去哪儿征集船只?”
或许是感觉自己堂堂南京留守,军中仅次于英国公的二号大佬,在行军布阵上却丝毫也没有话语权,徐俌很是气恼,那种被别人左右的感觉让他极度不爽,话语气很冲。
徐程无奈道:“公爷,其实不但咱,难道别人就不郁闷了?陛下御驾亲征这事儿本就不靠谱,本来让沈大人领兵平乱,几千或者上万兵马就能轻松解决的事情,根本耗费不了多少帑币,大家也都能轻省许多”
“偏偏陛下逞能,看看现在情况如何?他亲自统领五万军容整齐的兵马,一路都是乘船,毫不费力,照理对敌时应该摧枯拉朽,结果战事没开启就已遭遇大规模折损,贻笑大方若咱不去,陛下出了事,那所有责任可能都要归到公爷您身上”
徐俌冷笑不已:“本公领兵从陆路进发,一路山川险阻,不别的,就眼前的铜官山,后勤辎重部队动一步都很困难,没有两天时间根本过不去陛下那边出了事,几时要本公承担责任?”
徐程看了看左右,最后压低声音道:“陛下真出了事倒也没什么,那宁王要坐天下,非得笼络咱魏国公府不可但若陛下在各路勤王大军支援下,反败为胜,又或者平安逃到庐州府等地,肯定会找咱的麻烦”
“为今之计,赶紧去信南京,帮忙筹措船只;同时咱也要抓紧时间行军,既然全军速度缓慢,那就分出部分兵马,轻车简从,加速赶往牛头山一线构筑防线不管怎么样,都要让陛下看到咱的忠心啊!”
朱厚照兵困安庆府的消息传到南京城。
留守南京的镇守太监张永赶紧把刚上任南京兵部尚书的王倬叫来,让王倬立即再征调五万人马,乘船紧急救援安庆府城。
王倬听到张永的要求后,面色难看:“张公公,之前十万大军还是临时拼凑出来的,江南各地的将士几乎被掏空这江南繁华之所,毕竟不是九边百战之地,一时间从何处征调五万人马?”
张永怒道:“咱家不管这些陛下安全大于一切,必须凑出五万兵马来本来还会以九江府为主战场,但现在看来安庆府城一战便会决定此番平叛战争走向陛下只有在安庆府城下击败逆王大军后,才可长驱直入,彻底消灭逆王”
王倬作为兵部尚书,深谙兵法,苦笑道:“安庆府城墙高深,只要陛下据城死守,贼军哪里那么容易攻陷?只要等魏国公统领的兵马赶到,贼军便不战而退。”
张永瞄着王倬,目光凶戾:“听你这话里的意思,那就是拒不配合咯?”
王倬赶紧拱:“在下并无此意,只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兵马没有战斗力,再者陛下也未下达谕旨,我等临时集结大军,只怕有人会认为咱僭越行事,到时被人参一本的话”
张永一抬:“我们是出兵支援安庆府城,又不是造反,怕什么怕?”
王倬摇头:“外人可不会这么想,最怕的还是陛下生出误会来张公公,现在临时筹集兵马来不及,不如请示一下沈国公,您看如何?”
提到沈溪,张永的脸色越发难看。
作为钦命到江南掌兵之人,张永政治觉悟很高,他看得出朱厚照跟沈溪间的嫌隙在何处,稍微思索便断然摇头。
“非到万不得已,不能劳驾沈大人。就算要请动,也一定是陛下下旨才可,我等绝不能贸然行事。”
王倬摊开:“那在下对于此事就无能为力了。”
张永气愤地道:“你无能为力?你是刚上任的南京兵部尚书,陛下有何三长两短,你就算有九个脑袋也不够掉的。”
王倬没有跟张永争论,息事宁人道:“张公公勿着急,现在情况并未见得有多糟糕陛下是折损一些兵马,但主力还在,宁王根本就没有能力攻下安庆府城,现在最多是以安庆府为界,敌我形成对峙之势。”
“若担心陛下犯险的话,可以派出船只,接应陛下回南京,甚至在下可以代替陛下领兵打这场仗。”
张永不屑地问道:“听你这话里的意思,是让陛下临阵退缩?”
王倬赶紧摆:“在下绝无此意,只是现在要耐心观察战局发展,从南京到安庆府城并不远安庆府城乃南京上游门户,出了事南京这边的日子也不好过,难道在下会不着紧?但问题是咱们不能自乱阵脚,为人臣子,当听从陛下调遣为上。”
“这”
张永脸色不怎么好看,虽然名义上他的权力比王倬大,但实际调兵权还是在王倬身上,他最多算是“监军”。
在王倬拒不配合的情况下,张永真没太好的办法。
王倬从怀里拿出一份册子,道:“这里是南京士绅捐赠的钱粮物资清单,加上之前咱准备的那些,可以早一步运往安庆府城从现在开始,要做长久作战的准备,宁王兵马从江西出来,想要进南京城,非得攻取安庆府城不可我们只要以安庆府城作为屏障,形成拉锯战态势,宁王肯定支撑不下去,最后只能败亡。”
张永咬牙切齿道:“听你的意思,让陛下留在前线犯险?”
王倬惊讶地问道:“张公公,咱大明从太宗开始,不一直都是天子守国门吗?现在陛下在安庆府城内,将士必定上下一心,死战到底,以安庆府城的坚固程度,如何可能有失?各地勤王兵马需要时间准备,切忌心急做错事,步步为营方为上策。”
朱厚照虽然被困在安庆府城,但并未感觉到战争带来的压力。
此时宁王的主要目标其实不在安庆府,而是肃清江西内部,建立起有效的统治,筹集兵马和粮草。
同时,宁王还派出客去游江西周边省份的官员和将领归顺,有的许以高官厚禄,有的则虚言恐吓,无所不用其极。
与此同时,宁王派出渡江劫营的兵马,也在着巩固他们的胜利果实,将之前朱厚照统领的、未能及时撤回安庆府的残兵收拢起来,组建用以攻城的敢死营。
虽然双方至今没有开战,但宁王表现出了极高的军事素养,随着皇帝统领的兵马撤退到安庆府城,朱厚照身上的帝王光环正在逐步消退。
宁王的英明神武与朱厚照的胡作非为形成鲜明对比,有靖难之变的先例,一些摇摆不定的官员和将领仿佛找到了方向,开始暗中支持宁王,宁王的叛军队伍迅速发展壮大。
这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到新城,为沈溪知悉。
沈溪未召集麾下将士商议,相反还刻意弹压一些传闻,尽管安庆府的战报如雪片一般传来,沈溪依然禁止麾下将士私下议论。
军中秩序井然,将士们甚至还产生一种自豪感看看,没有沈大人,就算皇帝御驾亲征也就那么回事。
没有沈大人咱大明就打不了胜仗!
新城并未因安庆府的战事产生太大影响,沈溪出征归来后,新城建设步伐加快,而第一批将士的亲属这时已抵达新城,让将士的心逐步安定下来,工作热情大大增加。
“大人,现在看来安庆府城有惊无险,宁王一时顾不上跟朝廷兵马交战,不过过个十天半月,宁王将江西和湖广的事情处理完毕,就要全力攻取安庆府城了,到那时大江上可能会爆发一场空前惨烈的船战”
虽然沈溪让云柳好好休息,不要太在意前线发生了什么事情,还让她负责新城各大工厂的管理工作,但云柳就是闲不住,仅仅依靠里掌控的谍报人员,就调查到远比朝廷体系更为详尽的情报。
跟了沈溪这么多年,云柳的眼界提升很快,对于战事的分析和判断,连沈溪听了都不由点头赞许。
云柳继续道:“南京现在无法抽调兵马援救安庆府,不过魏国公统领的兵马正加速开往牛头山一线,江左的宁王兵马开到黄石矶时已是强弩之末,根本就没有余力继续东进,所以大概率双方会在安庆府城江对岸的地区对峙。”
沈溪叹了口气:“其实陛下只要稍微勇敢一点,退到安庆府城次日整顿好兵马,抽调一部分过江,不怎么费力就可以击溃宁王派出的先锋兵马自从起兵以来,宁王兵马就未好好休息,战力十不存一,可惜啊可惜”
“另外,听过江偷袭陛下营地的宁王兵马不足万人,只要构筑营地时稍微用点心,何至于有这么一场近乎于惨败的撤退发生?”
云柳道:“毕竟不是谁都像大人这般指挥若定宁王整顿好内部后,下一步的进攻重点便是安庆府城,但目前看来,宁王没有任何会攻下安庆府城。无论是兵力对比,或者是坚固的城防,再或者人心向背,宁王都没有可能”
沈溪道:“仅以当前的情况看,确如你所言,宁王没会染指安庆府城,反而会因冒进而令后方不稳。”
到这里,沈溪话锋一转,“但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没有人敢在陛下前面去攻打九江府乃至南昌府,军功都要给陛下留着,宁王完全可以孤注一掷,调集全部兵马攻打安庆府城,一切都要看宁王是否有此魄力。”
“若真如此的话,陛下待在安庆府城未必能保得周全,一切都要看江对岸的魏国公如何用兵了!”
江南形势骤然紧张起来。
沈家一大家子人在抵达扬州城前,路途还算平顺,结果才在扬州休整一日,稍微缓解疲劳后准备乘船前往新城,得知前往长江以南的水路和陆路关卡皆已封闭,除非有兵部调令,否则船只一律不能出港,一大家子就这么困在了扬州城。
谢韵儿派人去打探消息,结果不太妙,原来是江西地方藩王谋逆,朝廷派出兵马前去平叛,如今长江以及运河都变得不安全起来,顿时紧张无比。
“不知老爷是否带兵去前线了?”谢韵儿一脸忧色。
一旁的玉连忙安慰:“夫人,并未听老爷领兵之事,外间传言,都是皇上亲自领兵平乱,真实情况应该相差不大。现在我们只是过不了江,安全方面还是有保证的!听很快扬州城便会戒严,提防宁王水师突然南下,在内奸策应下偷城成功,如此一来普通人根本无法出城。”
谢韵儿目光热切:“的也是,老爷领兵的话,情况不会这般危急老爷真的没去江西平叛?”
玉想了想,认真点头:“应该是这样,但既然是藩王造反,事情想必闹得很大,老爷现在不去,可能后面也会去,只是现在南京和老爷那边能获取的消息太少,咱滞留扬州城,可能很久才能渡江南下。”
谢韵儿摇摇头:“若只是平乱的话,一两个月就能成,但若不是老爷领兵,事情就不好了希望一切顺利吧。”
谢韵儿去驿丞那里打听,进一步确定沈溪没有领兵去江西后,不由放宽心,对于眼前的事情也就处之泰然了。
倒是周氏不知从何处听来一些道消息,紧张之下跑来见儿媳妇,想知道儿子的确切情况。
“憨娃子不会又带兵打仗了吧?把咱这老老叫到江南,他却出征了,这不是给咱添堵吗?这两天他没派人来送信?”
周氏的语气更像是质问。
沈溪几乎从来不派人跟周氏打招呼,有什么事一定是通过谢韵儿,再由谢韵儿之口转告。
在周氏这样传统女人的心目中,她这个当娘的才是真正的“一家主母”,在没出事时她或许不太在意,但现在江南动荡,周氏的不满情绪迅速飙升。
谢韵儿道:“娘,这次相公真没派人来送信。不过已打探清楚了,相公没有统兵,现在还在新城那边,娘不用担心。”
周氏板着脸,气呼呼地道:“外面听几句传言就当真了?这些年朝廷打仗,哪次少了他?老娘就不信这次皇帝不派他去!”
面对周氏的质疑,谢韵儿不敢顶撞她很聪明,知道婆婆正在生闷气,她不想触这个霉头。
周氏在那儿干生气一会儿,再次出言问道:“有亦儿的消息吗?皇帝御驾亲征,她这个皇后去了何处?”
谢韵儿微微摇头:“消息不多,不过听皇后娘娘在南京”
“那咱就去南京。”周氏态度坚决,“这扬州多大一座城?进了南京咱就不用担心贼匪攻城了。”
谢韵儿皱眉:“娘,话虽如此,但现在咱不好出城啊,城外各处道路都封闭了,水道不让走,听现在城池也要戒严”
周氏不屑一顾,发问道:“普通人是没法走,但咱是普通人吗?我儿乃兵部尚书,我闺女乃当今皇后,我们要去南京,扬州城内的官兵都有责任护送哼,还想阻挡老娘的路?没门儿!”
()
着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