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一夜无话,池夏家发生的事情村里人是丁点都不知道。但池夏还是不放心。在得知荷花她们没来照应后,她萌生了买人的想法。毕竟她家太偏僻了。
这个想法一经提出,贾应高举双表示赞同。他老早就想买人,可一旦那么做在村里会特别的扎眼。现在池夏来办这件事,那就不一样了。别人只会她能干有本事。
因着这一番变故,池夏跟学堂请了两天的假带着贾应去草市上买人。她和贾应商量过,最好买两男两女。一对年龄大的,一对年龄点的。如果是一家子的话就更好了。不过,这纯粹是碰运气。哪能一碰就碰个正好呢。
这一次池夏和贾应去的是县里。他们那个镇上虽然也有卖人的,但可挑选的范围太窄。想买到好一些的,必然要去大一点的地方。离他们最近的莫过于县上。至于再大一点的郡,他们想都不敢想。
在家闷了许多天,贾应难得兴致颇高。路上和珍大娘一直聊个不停,一老一少的甭提多开心了。池夏坐在一旁,听到感兴趣的会插上一两句,不感兴趣的则静静的听那两人。
县上的草市多年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珍大娘不放心池夏和贾应,跟着一起进去。对于珍大娘的好意,池夏没有拒绝。俗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能有她老人家掌眼再好不过了。
来之前,珍大娘已经给池夏和贾应简单的介绍过。其实,若非池夏家里情况太特殊,珍大娘根本不会带他们来草市的。不单单是因为草市里龙蛇混杂,更因为这里考验着人性。
草市跟一般市场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分化。一边是衣衫褴褛死气沉沉的奴隶,一边是卖货买货的主客。别管最初的目的为何,一进入这里必然会身心上会受到极大的冲击。
甫一进入草市,入眼的是一排排或跪或蹲或坐在地上的人。那些人无一例外头上都插着稻草。除了这些,还有一些人直接是被绑在柱子或是困在笼子里的。那些是大多是刺头儿。男女老少的表情是复制黏贴的麻木,眼神里空洞乍一看都会吓一跳。与其对视,能铺面感受到他们内心中的绝望。
草市是个充满压抑、绝望、悲伤、镇压以及血腥的地方。
第一次来到草市上的池夏心里沉甸甸的:直面永远比想象来的真切。
与她的沉重相比,珍大娘和贾应就自然多了。珍大娘心态稳得益于她丰富的人生经验。活到她那岁数上啥没见过。而贾应出身在西北,年年战乱,导致那里的百姓颠沛流离。那地儿的草市比这里还要大还要好。只要出得起价钱,就连匈奴的奴隶也可以买到。
很快,他们一行人穿过街道停在一处叫做二平的三层楼前。
二平,哪号酒楼会用这样的名字?他们不是来买人的?怎么会到这里来?池夏的疑惑在进入一楼大厅的时候得到解答。
一楼大厅很空旷。柜台、桌椅仿佛凑数似的随意的摆着。一看就不是吃饭的酒楼。
珍大娘适时的解释道:“这是草市上最大的交易场所。虽然外面街道上也可以直接买,但懂行的人却更喜欢在这里买人。区别在于这里交易的人买回去不会莫名其妙的沾上麻烦。”
买卖人口虽然是合法的,但自古以来哪儿都少不了那些投取巧的人。有些人为了既得的利益,会私下干些撸人、拐卖等等的不法勾当,就如当初池夏受伤的那一回。这也是为何拍花子屡禁不止的缘故。
早些年发生了这么一起因买卖人口而引发的悲剧。被卖的那个是拍花子拐来的。卖给了一家重女轻男的人家做童养夫。哪知道那个郎君身份贵重,被其家人找到的那一刻。所有参与买卖的人都受到了惩罚。
自那以后,要买人的人家多了一个心眼,恨不得查到人家的祖宗十八代。有人看出这里面的先,建立了在官府备案的合法交易的场所。这就是他们如今所处的地方。至于二平二字,代表的意思安。
此时,一楼厅的人不是很多,有一些人站在,有个别的站着,另外一些衣服颜色制式统一的都是二平楼里的人。
见到池夏三人,立马有人上来招呼:“三位客人,请这边走。”
对方引着他们来到一张空桌上坐下,另外有一人奉上茶水:“几位客人是否有相熟的?如果有,我可以帮您叫来;如果没有,我可以给您推荐推荐。”
池夏听到这话有些不解:“不是你们卖么?”
引他们来的那位笑着回道:“娘子笑了。听您这话,就知道您是第一次来这里。我们二平楼只是提供一个供人交易的场所,从不参合其中的买卖。但我们会保证我们推荐的人牙子的信誉,绝不会给客户造成任何的麻烦。”
“原来如此”,池夏若有所思。这楼主人的眼光可真长远。
“必须用你们推荐的人么?不能自己找么?”池夏又问道。
“当然可以”,二回道,“只要是这楼里的人牙子,您都可以自己上前攀谈。那些站着的腰间挂着红色玉玦的就是。”
刚才没主意,听二这么一,池夏和贾应这才发现其中的不同。
“我们能去二楼、三楼么?”
“当然可以。进了楼里的客人,无论您去哪一层都没有问题。区别是二三楼的收费会贵一些罢了。”
了解的差不多,池夏道:“那你给我推荐一位信誉比较好的牙子吧。”
“好,几位客人稍等。”片刻之后,二带着三位人牙子过来。那三人各有特色,左胖右瘦中间比较高。
二指着她们三人道:“客人久等了。这三位从左到右依次是马娘子、张娘子和刘娘子。这三位都是非常有经验信誉又好的牙子。客人可以先您的要求,她们三人自会判断是否能接下。如果这三位没有一位能接下,那么我会再给您推荐其他人来。”
贾应道:“我们想要两男两女的成年人,会做饭菜、打扫家务的。一家人的话就更好了。”
池夏补充了一句:“如果会些拳脚功夫的男女,就先带来。哪怕不会做其他事也没关系。”
见二和三位娘子都看向她,珍娘子道:“这事由这两孩子做主。”
三个牙子听完她们的要求,马张二位娘子拱道:“抱歉,几位客人。我们中并无你们要求的人。我们二位先告辞了。”
留下的刘娘子回道:“我这边到有一家合适的。但是他们是一家六口。四个大人外加两个四五岁的孩子。他们一家的女人都会些拳脚功夫。”
贾应道:“先把带来看看吧。”这年头一家子卖身的人着实少见。
须臾,那一家六口被带了过来。虽然身上衣服布满了补丁,但看上去很是干净整洁。最让池夏印象深刻的是,这几人并没有外面那些插草的人身上的那种悲伤绝望的气息。要不是在草市中,别人会以为这一家也是买人的主顾。
“见过老夫人、娘子、少郎君。”完,六人行了礼。
“你们姓什么?都会些啥?”贾应问道。
池夏对采买人一窍不通,除了暗暗观察之外,并不插贾应的问话。
年龄最大的老妇人站出来:“奴原姓金,他们都是奴的家人。奴的夫金罗氏和女婿金姜氏擅长洗衣做饭打扫等等,奴跟奴的女儿早年押过镖,会些拳脚功夫;两个孙女也可以帮着添茶倒水。”
刘娘子跟着道:“金氏这一家若不是不想分开,早就被人买走了。他们一家在我里有段日子了,为人很是老实本分。”
“会赶车么?”池夏问道。
“会”。
池夏看向贾应,意思是让他拿主意。
贾应仔细观察了一番,问道:“刘娘子,这一家的赎金是多少?”
刘娘子心里一喜,面上却不动声色:“六十两。”
“好贵。”池夏的第一反应。买完人,她里的钱估计所剩无几了。本来还想着买马车,看来也只能等下次了。
对贾应来,这价钱到还好:“现在可以签契么?”
难得碰到不讲价的主儿,刘娘子笑的跟朵花似的:“可以。”着,从怀里掏出一张身契,递到贾应面前。随后,她又朝一旁的二招招,很快有人送上纸墨笔砚。
贾应快速的浏览了一遍,交给一直很好奇的池夏。等她看过后,干脆利落的签好。之后掏出一张一百两的银票一并递给刘娘子。
“敢问这位少郎君,是要现银还是要银票?”刘娘子问道。
“都可以。”
目睹整个买人过程的珍大娘心里十分的不淡定。若不是要维持做大家长的面子,她早就开口阻拦了。那可是六十两啊,这两个家伙竟然都不还价。再有钱也不是这么折腾的。
除了刘娘子,最开心的就数金氏一家。他们颠沛流离这么久,总算能安定下来了。同时,心里也难免有些忐忑。毕竟来这里的只有两个主子。现在看两个主子人不错,就是不知其他人是否也如这两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