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高衙内的良缘
赵良嗣听了,笑道:“太尉,此二人反对,不过针对蔡太师和童枢密,童枢密鼓噪而动,以矜其功,挟恩而重,童枢密见人中伤,甚至闭门思过,不见来客,以良嗣看来,这为官之人,可分得三类。”
“噢?”高俅问道:“不知赵大人怎样分的?愿闻其详。”
“这第一类为官的,为君为国,劳心伤神,为了朝廷社稷,祖宗基业,便是千难万难,亦可知难而上。”赵良嗣道。
“那着第二类呢?”高俅又问道。
“这第二类么”赵良嗣朝了高俅笑了笑道:“便是忠君为主,官家什么,便去做什么,官家没让他去做的,他便永远不会去做。的好听些,便是忠心耿耿,心在朝廷,的难听些,便是尸位素餐,难得建树。”
高俅听了面色阴沉,低声接着问道:“这第三类呢?”
赵良嗣道:“这类为官的,不过是些中饱私囊之辈,为了一己之私,敲骨吸髓,罔顾国法之徒,不也罢。”
高俅斜了眼神,问道:“赵大人既然分得如此清楚,不知将自己分为哪类了?”
赵良嗣正色道:“良嗣自然是将自己和高太尉分在同类了。”
高俅听了,心中平和许多,问道:“赵大人何不明言,你我是哪类为官的?”
赵良嗣道:“良嗣月太尉自然是第一类的。”
高俅听了有些心喜,问道:“赵大人竟是如此高看自己?不怕外人笑话?”
赵良嗣道:“良嗣敢提这联金灭辽之计,便是为这大宋取这燕云之地,虽是万难,却敢知难而上,他日若是功成,良嗣加官进爵,荣华富贵,青史留名,若是功败垂成,良嗣此命便休了,千刀万剐,只凭官家处置。”
高俅听赵良嗣大表忠心,心中早已波澜不惊,只怪自己官场多年听得太多,只是问道:“赵大人既然也知此事万难,;南来数年,何不多听多问?自诩这第一类做官的,本官却是不敢高攀了。”
赵良嗣见高俅如此,倒是笑了,道:“太尉,相伴官家多年,朝堂之上,能有几人能与太尉相比,岂是我赵良嗣能够攀附的?这朝堂廷议,反对之人不过是想继续过自己的太平日子,是些享乐荣华,不图进取之辈,太尉与童枢密未抒己见,定是有些周全想法,良嗣还想请教。”
高俅心道,还想套我底细,哼!道:“本官乃是赵大人口中那第二类为官的,官家什么,本官便去做什么,尸位素餐而已。”
赵良嗣见高俅有些恼怒,心中吃了一惊,忙道:“太尉可莫要多心,良嗣适才所言,哪敢指摘太尉,良嗣与太尉是同类为官的,良嗣可是有证据的,不敢胡乱的。”
高俅听闻,心道这还有证据,倒是要听上一听,道:“赵大人,不知是何证据?”
赵良嗣道:“良嗣听闻,太尉早年曾在苏学士门下求学,服侍过苏学士,今人皆言太尉不忘旧主,每逢苏家子弟进京,必是问恤甚厚,此事可是真的?”
高俅听了,满心欢喜道:“赵大人,从何听来此事?为人本分,不足道也。”
赵良嗣见高俅面露喜色,道:“太尉不忘旧主,厚待苏家子弟,良嗣不忘故国,献计收复燕云,如出一辙,太尉怎和良嗣不是同类为官呢?”
高俅听了受用许多,只是见这赵良嗣又绕到联金灭辽,不免扫兴,道:“赵大人,本官虽是敬佩你这思报故国之心,却也止步于此,若是官家准了你联金灭辽之计,本官自然支持,若是官家作别打算,本官自然反对,你可听得明白?”
赵良嗣抓住高俅所言重点,忙道:“也就是,太尉在廷议此事之时,可是既不支持亦不反对?”
高俅单独向官家陈词之后,见官家脸色,自知比那赵良嗣所献之计,更让官家心动,虽还未决断,却是知道这联金之计真是千难万难了。见赵良嗣如此问,答道:“正如赵大人所愿,本官只看官家决断。”
赵良嗣心道,如此也不算白来,若是这高太尉不去反对,至少也是少了一分阻力,只是童枢密这次廷议态度不明,实在是不可思议,还要去探个底细为好,看来只能借了这联姻之事,才能见他。想到此,换了一副脸色,做亲近姿态问道:“太尉,良嗣听闻衙内已是成年,不知可曾娶亲?”
高俅见这赵良嗣话头一转,提起高衙内,心头正是烦躁,这个不省心的,前几日,竟然去那周昂家中骚扰周娘子,幸好那周娘子躲了出去,不然周昂在梁山上与众贼厮混日久,都是讲那江湖义气的,若是听闻了此事,还不知有何后果,已然写了封密信,痛斥高衙内一番,又许下好处,让那凌振带了,亲交与周昂,以慰其心。
高俅道:“犬子年纪还,生性顽劣,尚未娶亲。”
赵良嗣笑道:“良嗣倒是听衙内天性纯真,率性爽直,太尉何不让衙内成家,以安其心?”
高俅听了赵良嗣的两句夸赞,虽知这是假的,却也有些安慰,道:“这姻缘之事,非是一蹴而就,若非良缘,还要落得埋怨。”
赵良嗣道:“良嗣近日听闻那童枢密家有一女,年方十五,生的丰资毓秀,芳芬绰约,尚未婚嫁,童枢密与太尉同是天子近臣,多年同朝为官,何不皆为秦晋之好?”
高俅听了,心里暗道,竟然如此巧了,正要寻个中间递话的人,这赵良嗣便来了。连那老都管都是心中暗喜,这几日因那周娘子之事,高太尉对他发作了一番,要他对高衙内严加拘束,老都管正自发愁,衙内哪能听我的?
高俅假装道:“本官倒是不知,童枢密竟有个女儿?”
赵良嗣以为这高俅疑心这童贯是个去势之人,忙道:“这是童枢密养女,原本是其弟童贳之女,过继给了童枢密的。”
高俅做恍然大悟状,道:“原来如此,倒和本官门当户对,若能与童枢密皆为秦家,可算是天赐良缘,只是眼下差个项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