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帝王的不甘
天亮了,又一个早晨到来,晨曦的晖光射进勤政殿的窗棂,在墙上投下一个又一个斑驳的光影。汉隐帝刘承祐打了个哈欠,悠悠醒来,还未等他起床,便被外面嘈杂之声吵醒
“怎么了?外面为何如此喧哗?”他十分厌烦。
“皇上,天刚亮,一帮臣子已经在外候着了”一个执事太监回道。
“又是什么晦气事?还让不让朕休息了?”隐帝叹了口气,还是急忙穿戴好出来,才一开门,只见丞相,刑部,大理寺,汴京府,以及一干关系的官员悉数跪在地上。
“你们这是什么意思?”隐帝感觉事情不妙。
“吾皇万岁!臣等失责!请陛下降罪!”一干人等异口同声,齐刷刷朝他跪了下去。
“到底怎么了?”隐帝急了。
“启禀陛下,李崧他昨夜在牢中自尽了”刑部尚书尉迟敬结结巴巴回道。
“什什么?”隐帝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事发不过一两天,连审理都没开始,怎么就自尽了?
这人一死,那天下三奇怎么办?千古一题怎么找?这帮混蛋!连看个犯人都看不好?
“混账东西!你们怎么办事的?为何会自尽?给朕交代清楚!”他怒不可遏,快气疯了!
“启禀陛下,事发后我们去他家中缉人,他早已得到风声携一族人逃跑,后来我等封锁城门,才拿到他一个兄弟,审讯后倒是画押招了,我等继续搜捕,此人狡兔三窟,我等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最后都快掘地三尺,才在一个破庙里将他抓获,而后将人证物证与他对质,他态度倨傲,并扬言要面圣,否则只字不招,于是我等将他收监,等天明请陛下定夺,哪知他入狱没多久便有蒙面黑衣人同伙潜入营救,幸得守卫发现得早,那同伙营救失败逃逸而去,李崧见逃出无望,自行发狂,而后撞墙而死”尉迟敬急忙解释。
“他要见朕?要见朕才招?”隐帝一脸阴鸷,面色黑的要杀人。
“臣等以为,定是李崧自认事情败露无可挽回,所以故意扬言要面圣,为的是拖延时刻,等待同伙救援,结果援救失败,他自知命不久矣,故而自戕!”大理寺卿章铎上前奏道。
“没错!营救失败后,我等见他还在牢中发了疯,癫狂至极,谁也不敢上前制住他,必定是自知罪大恶极,无可赦免,故撞墙而亡。”天牢守卫的长官亦如此。
“混蛋!他再罪大恶极,再无可赦免,也是朕了算!他凭什么自杀?凭什么?朕要的是他活着!他活着!你们这帮混蛋!知不知道这个人有多重要,知不知道?那么多人居然看不住一个老家伙!朕要你们何用?要你们何用?来人!给朕一个个拉下去!狠狠打!给朕打!”隐帝怒发冲冠,面色铁青,整个人散发着戾气,恨不得将这些重臣全都打死而后快!
几个重臣被拉下去了,开打了,一阵阵呼痛传入耳中,那么刺耳,让他越发烦躁,“罪大恶极,无可赦免哈哈哈哈”他有些癫狂地大笑,心脏一缩一缩地疼,这是不甘心的疼!更是哀叹秘宝落空的疼。
苦心策划了那么久,好不容易看见点曙光,却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一切,要归罪于谁?谁?!
谁教唆他反叛的?谁?!
李守贞这狗屁国贼吗?!
他咬牙切齿,恨不能生啖其肉,“李崧,你倒是死得干净!你真是情愿处心积虑反我大汉,也要拥立李守贞这伙反贼吗?你竟然不愿事我,宁死也要认贼作主么”他不愿意,不甘心,尽管看起来事实就摆在眼前
或许他自己心中早就有了这样的猜忌和嫌隙,只不过他不愿相信,即使眼下印证了,证据确凿,合情合理却永远难以接受
一个上位者的耻辱莫过于此,一个帝王的不甘莫过于此!
“李守贞,朕与你势不两立!若不将你剿除干净,朕誓不为人!”隐帝仰天大吼一声,震撼人心!
一众重臣见状,急忙重新伏地,齐声附和异口同呼,“不除反贼,决不罢休!”一时间声震四下,气势十足
至此,这件震惊朝野的谋反大案,因人犯自尽,也算最终有了结论,事情暂时告一段落,差不多可以结案了。
隐帝头痛欲裂,正准备离开,丞相苏逢吉迎了上去,“陛下,李崧虽死,然遗留李氏宗族一众三十多人,如何处置,还请陛下定夺!”
至关重要的人都死了,隐帝对这些残留一众更无甚留恋,“李崧兄弟既然有供状,便照供状所写凡涉人等,按律处刑吧!你们看着办!”他随便扔下这话,长叹一声,更加不愿多提,转身便走。
“谨遵圣谕!”苏逢吉一跪到地,深深地叩了个响头。
“照供状所写凡涉人等,按律处刑!”苏逢吉一路细细咀嚼这句话,急奔回他办公的中书省,看看四下无人,关了大门,强按抖颤的右,慢慢自卷宗中拿出一封供状来,再强行镇定一会,细看其中内容!
供状如是:“与兄弟及甥王凝同家僮二十人策谋因高祖归葬寝陵际,议于京师放火作乱”
苏逢吉心中一跳,观这李府上下不止二十人二十人现下时不我待,正是彻底铲除李氏一族的天大良!若是只处决二十人,日后漏之鱼回来报仇岂非徒留后患自找麻烦?啧啧趁皇帝无心再理此事,左右又刚好无人,不如
诡谲残酷的念头让他脸上显现一道狰狞,拿起笔,他朝着供状里的“二”字上添了两笔二变五,天衣无缝!二十人变五十人,斩草除根!永绝后患新五代史汉臣传第十八——宋.欧阳修晋相李崧从契丹以北,高祖入京师,以崧第赐逢吉,而崧别有田宅在西京,逢吉遂皆取之。崧自北还,因以宅券献逢吉,逢吉不悦,而崧子弟数出怨言。其后,逢吉乃诱人告崧与弟屿、义等,下狱,崧款自诬伏:“与家僮二十人,谋因高祖山陵为乱。”狱上中书,逢吉改“二十人”为“五十人”,遂族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