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

A+A-

    欺君罔上,死罪。

    盛启昭走到大殿中间,扑通一声跪下,后背却绷得笔直,“皇上,臣句句属实,绝无半句虚言,还请皇上明鉴。”

    圣轩帝盛怒,“人都上吊死了,遗书上也把你的罪行写得清清楚楚,你还敢狡辩?!”

    大殿里乌云密布,气压低得令人窒息。

    郭暄和两个太监大气不敢喘。

    帝王掌握着天下苍生的生死,谁不怕?

    盛启昭也怕,可是他心里有冤,做了好事却不落好,反而背上害人的罪名,心里实在憋屈。

    这份憋屈冲淡了害怕,故而他仍是抬头挺胸望着处于盛怒中的天子。

    一字一顿,掷地有声,“皇上,臣冤枉。”

    “你还敢喊冤!”圣轩帝蹭起站起,指着他,“我看你是不见棺材不掉落,来人,将这个冥顽不灵的混账东西打入天牢,等候发落。”

    要不是看在他是皇室血脉的份上,圣轩帝就是叫人砍他的脑袋了。

    天子的威严不容蔑视,昨天和此刻,盛启昭都丝毫没有惧怕之意,并且态度强硬地直视他,这是对天威的挑衅。

    两名侍卫进来,在郭暄的眼色下,将盛启昭架起来就往外走。

    “皇上,臣冤枉。”盛启昭大声喊冤,中气十中足的声音中带着悲壮。

    待声音远去,直至消失,圣轩帝的愤怒才渐渐平息。

    冷静下来,他开始思考这件事。

    他只是受不了臣子的不敬不畏,并不糊涂。

    从事发到现在,大臣之子们结伴告到京兆尹,六皇子暗递奏折控诉盛启昭罪行让他先入为主,再到晚上那三人上吊自杀,以及那封对整个案子来最关键的遗书,每一条都对盛启昭不利。

    要这不是阴谋设计,除非他真的老糊涂了才会相信。

    他是想借扬扬天威,但没有真的杀盛启昭的打算。

    更重要的是,他若杀了盛启昭,就如了背后谋划之人的意。

    堂堂天子,怎么会甘心成为别人中的刀,替别人去杀人?

    他才是这大盛朝唯一的主宰。

    故而,圣轩帝思索片刻,便令郭暄传旨,此案将由刑部、大理寺和督查院三处联办,三日后会审,务必查个水落石出,绝不能冤枉好人。

    此消息很快在朝堂上传开。

    盛启安眼底闪过一抹阴鸷和无能为力的恼怒。

    京兆尹却是大大松了口气。

    皇上的心,海底的针,瞬间万变,令人捉摸不透,不求立功,但求无过,保住乌纱帽和性命,比什么都重要。

    沈兮若亦是深有同感。

    琢磨了下,还是不确定地问司辰,“皇上的

    意思,是站在盛启昭这边的,对吧?”

    司辰点头,“照圣旨来看,应该是的。”

    沈兮若又问:“是不是也默许你和太子可以插,帮盛启昭找证据了?”

    司辰再次点头。

    其实就算皇上不默许,在盛启昭已经被打入天牢的危急情况下,他也不会为了自保而袖旁观。

    他是一定会做点什么的。

    得到司辰肯定的答复,沈兮若总算放心,道:“不知道昨晚传仵作验尸没有?”

    完接着又:“不管验没验,咱们都要想办法保护好尸体,不能再让那个人赶在前头动脚。”

    司辰道:“放心吧,我已经跟太子过这事,我们的人都会留意,不会再出纰漏。”

    光是保护尸体还不够,还得尽快找到当天在茶楼里的其他证人,让他们在会审之日,上堂给盛启昭作证。

    这一点沈兮若也想到了,两人不谋而合。

    “我去茶楼那边碰碰运气。”既已经明白接下来要做什么,沈兮若便坐不住了,马上就要出去。

    “我让白易跟你一起去。”司辰语气不容置喙。

    沈兮若知道他怕她出事,倒同意了。

    碧儿和月溪也一起出去。

    柔弱女子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没有攻击性,比较容易与陌生人搭上话。

    可是,加上白易,他们一行四人在茶楼周围转了一圈,打听来打听去,都没找到一个那日在茶楼目睹事情经过的百姓。

    但却有好几个人,那日他们就在附近,听到茶楼里传出打斗声,后来听是孝亲王盛启昭与几个非富即贵的公子哥,为了一个漂亮少女大打出。

    最后听茶楼里的人出来,是盛启昭拿身份压人,几个公子不服气,便又仗着武功高,将几个公子打伤。

    碧儿叹了口气,愁眉苦脸,“姐怎么办呀,咱们非但没找到证人,反倒找到一些不利于王爷的

    证词,你皇上的人要是问到这些,还不得相信了,杀了他呀。”

    月溪挠挠后脑勺,疑惑不解道:“我觉得好奇怪,茶楼里的人,明明都看到是司浩和那些人欺负凝香姑娘,还打伤人,王爷才出相救的,怎么会出来乱呢?”

    沈兮若和白易眼神对视了下,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凝重。

    “再这样问下去也不会有结果,不如先回去,看看将军那边有什么情况没有。”白易提议道。

    沈兮若道好。

    碧儿看了眼被贴上封条的茶楼,“我们就这么走了,不再多找些人问问了吗?”

    她不希望看到好人蒙受冤屈,更何况盛启昭对她们这样的下人从来都没有架子,有时还会送些东西,所以她真的很想帮上盛启昭的忙。

    沈兮若停下脚步,解释道:“再问下去结果也还是一样,我怀疑这些百姓都被人收买了。”

    除了被人收买,这些人才故意颠倒黑白之外

    ,她想不出第二种可能。

    背后的人动作也太快了,一连串的事情,打得他们措不及,太被动,只能被牵着鼻子走。

    “也许,是有人故意散播歪曲的事实,才导致这些人对是王爷行凶而深信不疑。”白易提出不同看法。

    沈兮若仔细想了想,“你得也不无可能。”

    不明真相的市井百姓,如果第一次听到的传言,就是盛启昭调戏良家少女,再逼死他们,自然而然会认为盛启昭就是凶。

    不管怎么,背后一定有人在操控这件事,误导舆论。

    而且还猜到他们一定会来找当日的目击者,所以抢在前面散播对盛启昭不利的言论,让老百姓先入为主。

    心思之慎密,段之利落狠辣,令人发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