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辐射全国
张益达笑了,笑得很灿烂,这两位投资大佬是不清楚眼前的形势,还是搁这给他装傻充愣。
他更倾向于后者,估计看他年轻,看能不能讨点便宜。
惠民单车开创了共享单车时代,是行业的领军者,现在只要他张益达放出话出去,惠民单车要融资了,想投资的风投公司可以排到五环外去。
作为优质的明星创业项目,惠民单车不缺投资人青睐,最近发到公司邮箱的投资意向书更是多得数不过来。
之所以委托沈北朋帮他寻找+轮投资人,就是看重了沈北朋的人脉,想让他引进知名风投构来入股。
其他中构的钱,张益达是不打算拿的。
惠民单车接下来一年的估值会像坐火箭一样冲上去,要是都是没什么名气的基金投资,背书就差零,也容易让人挑刺,被诟病估值泡沫。
所以融资还是得与大构、大基金合作,同时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把好的资源都往惠民单车身上吸,减少其他竞品的会。
虽然需要他们这些大基金加入进来背书,但国内发展到现在,大基金远不止他们两家,他们并不是唯一的选择,所以张益达十分强势道:
“投前5亿美元估值,低于这个价就不要谈了。”
朱虎和张鹰脸色有些难看,张益达太强势了,连价都不允许他们还。
他们把目光投向沈北朋,沈北朋则笑着打趣道:
“看我干嘛?看我也不管用,惠民单车现在是市面上炙可热的项目。ggv、启明、高陵、企鹅、嘀嘀很多构都有意向入股。
来之前我就跟你们打过招呼了,叫你们把钱带够。
看看锐向,黑衫连续投了三轮,一共砸了24亿美元进去,一年时间,投资增值到了5亿美元,账面浮盈高达26亿美元。
有舍才有得!”
张益达很满意沈北朋的态度,不愧是顶级投资人,看到好项目的时候投资十分果断,相当有魄力。
“黑衫那是家大业大,我们这门户哪比得上?”
朱虎语气有些发酸,黑衫投资锐向这一笔真是赚大了,我怎么没有这么好的岳喃?
现在锐向估值高达百亿美金,已经不是他们这种早中期风投高攀得起的了。
“行吧!就依张总的意思吧!5亿美元就5亿美元,不过5000万融资份额太少了,起码得开放亿美元才校”
张鹰妥协了,答应了投前5亿美元估值的要求,但融资份额要求提高一倍。
这个要求,张益达就有些头疼了,对于融资节奏和规模,他是早就规划好聊,现在张鹰这个要求无疑打乱了他的布置。
“+轮黑衫还要不要跟投?”张益达问到沈北朋。
“跟啊,必须得跟啊!”沈北朋痛痛快快的回答道。
张益达更加头疼了,+轮要释放将近20%股份出去,黑衫还要跟投,那他的持股比例将进一步下降
考虑到拜摩这个竞争对都已经拿到了3000万美元融资了,惠民单车更不能停下扩张的脚步,甚至还得加快进度。
要加快进度的话,钱就不太够用了。
轮融资的5000万美元,当时汇率差不30亿人民币。
造0万辆单车花了亿,500名调度人员薪酬支出200万,总部300名研发和运营人员薪酬支出500万,广告投放支出3000万,采购了60多辆单车调度运输的轻卡2400万
2万辆单车目前单日骑行收费收入差不多维持在40万元左右,三个月积累下来的骑行收入有2000万元。
账面现金差不多还有4亿左右。
不计单车折旧,每月亏损额在2500万元以上,账上总现金还够嚯嚯5个月。
现在来看,在获得5000万美元轮融资后,张益达只拿出3资金用于造车过于保守了。
现在有了三个月的运营基础后,财务模型也制作出来了。反推过去,惠民单车当时的最优方案是制造5-20万辆单车。
下一步的战略是进驻全国二线城市和省会城市,同时四座一线城市的单车数量还得进一步提高。
扣除四大一线城市,二线及省会城市共45座,各万辆就是45万辆。
京城、魔都补充到0万辆,鹏城、羊城补充到5万辆,扣除现有2万辆,还需要补充万辆。
63万辆,63个亿,造价差不多亿美金多一点。
投放规模差不多在现有基础上扩大了5倍,运营亏损哪怕不扩大5倍,也有4倍,一个月的亏损就是个亿。
以半年为规划,起码还得留够6个亿运营资金。
要实施20战略,需要2亿美元的资金做支撑。
考量一番后,张益达同意了张鹰提出的扩大融资规模请求。
翌日。
沈北朋叫上徐明,张益达叫上雷东明,连同张鹰和朱虎,六方见证下,签署了+轮融资协议:
按投前估值5亿美元,金沙河创投和经纬全球各自领投5000万美元,黑衫资本跟投2000万美元,真科基金跟投500万美元。
惠民单车完成总计25亿美元的+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625亿美元。
+轮融资后股份变更为:
张益达:544%
期权池:64%
华屹资本:32%
黑衫资本:6%
真科基金:4%
金沙河创投:%
经纬全球:%
张益达的股份比例相较于轮融资下降了20%,但是因为有股股票有20票投票权这个大杀器,股票投票权仍旧维持在923%高位。
黑衫资本和真科基金行使了跟投权,股份比例维持轮时的比例,没有被稀释。
华屹资本因为募集的资金都投给了锐向产业共赢基金,没钱投资,所以股份比例也被稀释了。
25亿美元折合亿人民币,加上账上现有的资金4亿,惠民单车储备现金一下子就高达9亿了。
不过这钱来得快,花得也快,张益达反6个亿就打给了富士达代工厂,一次性下了60万辆共享单车的生产订单。
惠民单车现在跟富士达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生产价格本来是有一定优惠的。
但是考虑到单车生产出来后,还需要运输到全国各地做投放,运输费用也是一笔不的花费。
所以最终还是以000元辆的单价给到了富士达这笔大额订单,包含代工生产、运输到全国两个环节。
另外,各地的运营分中心也需要提前筹备起来了。
除了京沪鹏羊,惠民单车一次性又建立了42个运营分中心,分布在二线城市和省会城剩
具体有:
广东5座城市:东莞,佛山,珠海,中山,惠州
浙江座城市:杭州,宁波,温州,绍兴,金华,台州,嘉兴
江苏6座城市: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徐州
山东3座城市:青岛,济南,烟台
福建3座城市:厦门,福州,泉州
辽宁2座城市:沈阳,大连
四大直辖市中其他两家:津、渝州
以及除疆省、藏省、蒙省、青省、甘省、宁省外的其它4个省区的省会城市:
蓉城、黔阳、昆明、武汉、长沙、合肥、哈尔滨、石家庄、南宁、长春、南昌、郑州、海口、西安
因为+轮融资有限,就暂时放弃了6个偏远或者边疆省份的覆盖,主要选择的都是内陆腹地。
有些地方,因为气候和地形,也不是特别适合共享单车投放。
惠民从现有团队中抽调了23的人,打乱分布在42个新设立的运营分中心,一个城市不到0名老员工。
这么操作,给线下运营带来了不的运营难度。
首先是四座一线城市因为抽调了一大半老员工,补充进来的新员工需要一段时间来熟悉工作,工作效率造成了很大的下降。
新设置的运营分中心不到0名老员工,要管理即将投放到位的万辆共享单车难度很大,每个运营分中心需要再招募40-50饶线下调度人员。
地面团队从500人规模一下子扩充到3000人规模,步子迈得太大,全公司上下搞得忙脚乱的。
京城总部运营和研发团队扩充到了400人,新增的00人基本都是押金理财这条金融业务线的运营人员。
根据财务模型推算:
3000饶地面团队每月工资2400万,400饶总部运营研发团队每月支出薪酬600万,各地运营分中心办公室租金每月00万,广告投放每月2000万
每个月5000多万起步的日常支出,差点没把张益达眼珠子给瞪出来。
再看收入,按运营稳定后,一辆单车每日产生收入3元计算,2万辆单车一月产生营收640万。
但张益达知道,自从把收费模式从元时改为05元05时后,再想达到每辆单车每日3次骑行,每日收入3元基本已是过去式了,每日一辆单车顶多5元~2元收入。
按每辆单车每日收入5元计算,2万辆单车一月营收是3240万。
相比于每月5000多万固定支出,亏钱亏到姥姥家了。
还没有算上单车折旧,2万辆单车造价2亿,分2年折旧完,每月折旧都是3000万。
严格来计算,惠民单车运营稳定后,一月净亏损可以达到5000万以上。这还是单车运营走上正轨,每日产生200万单骑行订单后的结果。
所以对于广告流量变现迈出的第一步-押金理财,张益达尤为重视。
就是不知道上线后,受欢迎程度怎么样?
会不会遇冷?
张益达也不是太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