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三千死士
“三千死士?”阮婴齐轻轻推开了门,问道,“不至于吧,这一次去俞羽飞大营,虽然有些危险,但他毕竟是我南越的国师,下有五万人,也是我南越的将士。”
“不,在我们看来,俞羽飞比敌人更可怕,但不管是生是死,我们都决意跟随大王。”门外一名黑衣将军挺身而立,他叫林忠,是阮军都尉。
阮军本是南越都城广寒宫的护卫军,整编有六万人,但是北伐之前,阮婴齐为了筹集十万大军,从阮军抽调了四万人,后来还剩的两万阮军,在风云骑攻广寒宫之前,阮婴齐十分有魄力地放弃了广寒宫,因此这两万阮军没有受到任何损失,战力仍然是极强,此刻已经属于南越军最精锐的部队,而且忠诚度没有任何问题,各个都愿意为了阮婴齐慷慨赴死。
林忠个子很高,但很瘦,脖子下的锁骨都极为明显,但是脸庞无可挑剔,如同精心雕刻的白玉一般,线条感十足,但那双眼睛冷冷的,仿佛冒着寒气,唯独望向阮婴齐时,才会迸发出一股暖流。
阮婴齐看到林忠这样毅然决然的神情,轻笑道:“忠儿,你们还年轻,以后的路长着了,没必要陪着我这个老头子,带着你们只是互相有个照应,如果真有什么危险,我可不舍得让你们为我去死。”
林忠仍然固执地道:“臣为君死,子为父死,本就是理所当然。”
阮婴齐摇摇头,没有再多什么,反而问道,“忠儿,阮军历来都是由我阮姓王族担任都尉,你还记不记得,当年我为什么力排众议,让你当上阮军都尉?”
林忠叹了一口气,眼中那种冰冷之色又回来了,似乎若有所思后才道,“可能因为我这空头驸马的身份吧”
听了这话,就连阮婴齐眼中都闪过浓浓的凄然之色,“婉儿是我最疼爱的女儿,她没能嫁给你,是她没这个福气,怪不得别人。”
林忠眼眶有些红,“婉儿那么好,今生不能同他结百年姻缘,只能期盼来生。我曾经立过誓,既然已经同婉儿有过婚约,今生我不会再娶任何女人。”
阮婴齐上前拍了拍林忠的肩膀,“你有这个心,婉儿在天之灵,也该知足了,她嫁了一个好男人啊,但是如果你有续弦之意,天底下好姑娘的确不少,挑一个好的娶了吧,总是一个人过日子,太难了。”
林忠坚定地摇头,“我发过誓的,大王不要再劝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从前婉儿是我的信仰,现在大王是我的信仰,那是不能改的。”
阮婴齐自嘲地笑了几声,“你都了自己属于死士,我们现在聊的这些,都是以后的事了,先看我们这次,是否能活着回来吧!”
林忠语气很坚决:“别的大话不敢,但是有一条能保证。如果大王不回来,我们这三千人没一个会活着回来。”
阮婴齐听了心中一暖,大一挥:“有这样忠心的属下,我南越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出发吧!”
晋阳军,宁乡侯部。
“侯爷”门外的传令兵急匆匆地进来。
“慌什么!”宁乡侯喝道,“我讲了多少遍,不光军情多紧急,都要慢慢!这样才能让人听清!”
宁乡侯就是这样的人,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他治军,很少像靖威侯那样用一腔热情鼓舞士气,他喜欢稳步推进,在他看来,匹夫之勇是战场上每个人都有的,但是沉稳却是战阵之际最为重要的东西。
那传令兵听侯爷这样讲,深吸了一口气,道:“风云骑那边有使者过来,而且那人是何家的王族。”
一听到“何家的王族”,宁乡侯来了兴趣,因为他本身就是当今皇帝何慕寒弟弟,何家王族中最具权贵的人之一。
但是当他看到何诺时,脸色稍稍有些变化,他知道何诺,他是思宗皇帝何子矜那一支的,自从长夜之变后,思宗皇帝何子矜失踪,原来的端王,圣祖皇帝何擎苍这一支继承王位,而宁乡侯,正是何擎苍的弟弟。何擎苍他们三兄弟,大哥是再造乾坤、力挽狂澜的圣祖爷,二哥是当今圣上,三弟是宁乡侯,三兄弟一时风头无俩。
“你怎么过来呢?”宁乡侯淡淡问道,语气很平淡,没有丝毫起伏,完全没有亲人之间的热络,就好像是对一个陌生人在话一般。
何诺倒是不卑不亢,对着宁乡侯行了一个大礼,然后走近了几步,道:“皇叔好。”
宁乡侯点了点头,默认了这个称呼。
何诺不再多做废话,开门见山道:“皇叔靖威侯仅剩下风云骑残部被南越十六万大军包围,急请皇叔派兵支援。”
宁乡侯却是没有正面回应,而是问道:“风云骑还剩多少?”
何诺道:“残部已经不足三千。”
这个答案是靖威侯专门叮嘱过的,如果告知宁乡侯实情,靖威侯担心宁乡侯还不会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而告知这个数字,实际上是想告诉宁乡侯,风云骑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到了非救不可的地步。
宁乡侯低头沉思了一会儿,摇了摇头道:“风云骑现在剩下至少还有八千人。”
听了这话,何诺心里一惊,他早就知道宁乡侯是带兵的奇才,但是没想到宁乡侯对军队数字估算的如此精准。不过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摸爬滚打,何诺早就不是那个喜怒都形于色的少年了,他脸上的表情没变,平静地道:“皇叔为什么如此估计?”
宁乡侯道:“现在风云骑陷入了十六万大军的包围之中,但是还能够勉力支撑,从兵力调配、防守测算考虑,至少需要八千人,否则,风云骑早就全军覆没了。”
何诺一时语塞。
宁乡侯看到何诺这样子,轻轻笑了笑:“怎么你都是我晋阳的人,实在犯不着为燕国的人欺骗我们自己人,那么下面,我还有几个问题要问你,希望你能道出实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