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掌控全局

A+A-

    夏涵在燕王府一直呆到吃过午饭,再午休之后,王府才派人通知邵毅接人。

    马车上,夏梓堂和邵毅没仔细询问夏涵在王府都做了些什么,只询问了玩的开心不,吃了什么,见到什么。

    然后又看了夏涵显摆的各种礼物,不多时,便是夏家二房的府邸。

    夏家,夏珂很是郑重的谢过邵毅来回护送,惊得邵毅躬身,连称不敢。

    待到送走了邵毅,夏珂才问起夏涵在燕王府的详细情形。

    燕王府只有前太子妃带着年幼的儿子过活,所以不方便接待外男,就算送夏涵前往的邵毅,把人送到之后,也只得退出来。

    而夏珂又不愿意自家女眷和皇家女眷走得太近。

    在众人环伺之下,前太子妃能把太孙抚养长大,还能让太孙颇得圣心,绝不是一个没心机的女子。

    说起来,夏家女眷都是心地纯良的人。就算他这女儿有些本事,也能看人神色揣摩人心,但终究是个直肠子。

    这样的后宅,省心的很,着实没必要过深卷入皇家宗室的交往圈子。他家男儿,用不着让后宅女子委屈自己,帮家中铺垫关系前程。

    所以,今日,大可以让杨氏或者夏晏清陪夏涵一同前往,但他却假作不知,只把夏涵小家伙一人送入那阔大而陌生的燕王府,也算是对他的一种历练。

    好在前太子妃心机是有的,但对夏涵很不错。

    夏涵今日王府,先是在外院经过教导太孙的先生考校,得出的结果:夏家这个孩子教的不错,读书量大概和同龄人差不多,但在书籍的理解和释义方面,掌握的极为扎实。

    有了这个做前提,前太子妃招待太孙和夏涵吃些水果小点心时,又拉家常似的说了好些话。

    从夏涵的复述中,夏珂和夏梓希听出,这位前太子妃,又把夏涵的品行和日常行为了解了一番。

    小家伙很争气,应该是过关了。

    夏涵回答完祖父的问话,喜滋滋的拿出一个砚台和一排墨条,献宝似的往夏珂面前送:“祖父,这个是娘娘送给孙儿的,说是名砚呢,还有这墨,也是上好的徽墨。孙儿年纪小,用不了这么好的东西,就送给祖父用吧。”

    夏梓希看着这样的儿子,忍不住嘴角抽了抽。

    真看不出来,这小子居然还挺会拍马屁。为了巴结祖父,堂而皇之把他这个父亲晾在一旁。

    夏珂笑了笑,摸摸夏涵的发髻,说道:“你年纪幼小,娘娘就送你这么好的砚台和墨条,自然希望你能早日学有所成,配得上这方名砚。收着吧,祖父也等着看涵哥儿什么时候够资格用上名砚和名墨。”

    一番话说得夏涵信心满满,重重的点头,应道:“好的,涵哥儿一定努力。”

    夏梓希嘴角继续抽动。

    这就是他父亲,当年,他就没少被父亲这么忽悠,卯足了劲儿的读书。结果一不小心,读得太多,导致兴趣庞杂,反而对仕途没了兴趣。

    倒是夏梓堂冥顽不灵,夏珂说这种话,根本就是对牛弹琴,人家一点儿不往心里去。

    待到夏涵离开,夏梓堂才对父兄说道:“邵毅今日对我说,咱们一家和他,已经被皇帝绑在燕王这条船上了。”

    嗯?夏珂端着茶盏的手顿了顿,邵毅比夏梓堂还小着几岁呢,居然有这等眼力?

    他看夏梓希一眼,如此说来,邵毅如果真的对自家女儿有意,还真够死心塌地的。虽然看出了形势,却不退缩,愿意和他们站在同一条船上了。

    “他一点儿不担心吗?”夏梓希问道。

    “切,”夏梓堂不屑,“那小子从小就没得到悉心管教,无法无天,什么话他都敢说……”

    邵毅对夏梓堂说的一番话,听得夏梓希半晌无语。

    夏珂也是沉默良久,才说道:“难为他了,年纪轻轻,不但能准确揣摩这些事情的内里,心里还能有个定论,一点不见忧心失措,不容易了。”

    还有那番做官足够高,就可以在自己可以掌握的范围,按照自己的愿望做事,实在更多公允的话,着实能让人耳目一新。

    这邵毅,很是个人物啊。

    层出不断的情况,让夏珂父子一点儿没感觉到这是一年一次的大假。

    除了太孙和自家孙儿来往的事情,还在担心春节休假之后,皇帝的赏赐会以什么样的形式颁发了。如果皇帝打消用新式计数法制衡夏家,那就最好了。

    经过前太子妃考校和认可的夏涵,自然已经过关,初八那天一早,连招呼都没打一个,一个帖子夹着一道小小的木牌,送进吉水巷夏家门房。

    结果,夏家立即就是一通人仰马翻的收拾整理,还没整理妥当,一辆不起眼的马车就停在夏家门口,刚递上帖子,夏家便大门敞开,马车径直驶入。

    就像夏珂说的,规矩得有。

    太孙年纪虽小,却是皇帝的嫡长孙,且受封燕王。太孙很是郁闷的接受了一通参见,然后似模似样的对众人摆摆手,就扯着夏涵,钻进夏涵屋里。

    夏珂怅然,看起来他这孙子以后和燕王要常来常往了,不知皇宫和燕王府的安全防护是否到位。

    太孙出行的安全自然是重中之重,是经过缜密安排的。

    与以往安排不同的是,多了两支能在制高点窥测全局的千里眼。

    太孙出行,除了明里暗里的侍卫保护,在两条格局复杂、往来行人较多的街道上,分别有一座塔楼和一座酒楼的制高点。

    两只单筒望远镜,很不起眼的从最高处窗户的一角探出一小节,默默巡视着远近街道的店铺和行人。

    这是刘协第一次把望远镜用在这种地方。

    通过望远镜,刘协清楚从街上行人中辨认出,他安排的暗卫扮作常人,远远近近缀着太孙乘坐的那辆马车。

    在他这个位置上,有望远镜辅助,很容易看出行为举止有异的人。虽然暗卫做惯了这些事,但他们行走间,表现的和寻常路人很有些不同。

    刘协还看见路边的两个闲汉,在马车走过之后飞快转身,隐入巷子,不知奔到哪里去了。

    可以说,有了望远镜这个辅助,如果沿途都能布置,全程监控的话,无论太孙还是皇帝出行,安全上基本就没问题了。

    若真有刺客,通过望远镜,能在刺客开始调动的时候,就发现异常。

    至于飞奔离开的两个闲汉,刘协一点儿没放在心上。

    他掌管的内侍卫监察部在京城市井就布有眼线,顺天府的捕快也有他们自己的消息来源。

    更不要说觊觎皇储之位的靖王,还有隐在暗处、居心叵测的成郡王,这些府邸养若干闲汉一点问题都没有。

    现在刘协已经百分百的确定,成郡王绝不是他表现出来的那般风光霁月,绝对是个包藏祸心、隐藏最深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