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群众基础
言言领着奶奶来到餐厅,点了服务生介绍的糖醋古老肉和八宝冬瓜盅。
奶奶边吃边叨咕:“这的菜做得也不怎么样啊,等回家奶奶给你做,肯定比他们做得好。”
“奶奶,等回家我给你做吧。前阵子,我跟妈妈学零做菜,最近一直没做,都快忘记了。”
奶奶喝着八宝冬瓜汤,对言言道:“做菜就跟认字似的,你会了,就是会了,忘不聊。你做菜总是少放调料,是因为你还不熟悉这个过程,习惯就好了。”
有服务生走过来,对言言问道:“女士,这两道菜和您口味吗?”
言言这才想起,这位是走廊里遇到的服务生。
“挺好吃的,谢谢你的推荐。”
“这是我应该做的。”服务生完,继续朝前走去。
奶奶看看言言,又看看服务生的背影,“他是谁?”
言言解释道:“不认识,刚才在走廊里遇到,我就随口问了一句,这家酒店哪两道菜比较好吃。”
奶奶慢悠悠地道:“哦,以后还是少跟陌生人话吧,更不要随便问人家什么菜好吃。”
言言笑了笑,“我知道,问人家什么菜好吃,很明显暴露了我是个吃货。”
吃过中饭,言言把奶奶送回房间,她又回到二楼宴会厅。
言言拿着图纸,顺着墙走了一圈,一一核对着插座和电源开关的留口位置。
年纪稍大些的那位工人,对言言问道:“你刚参加工作吧?”
言言答道:“一年了。”
“工作一年了还这么认真,不容易啊。”
言言笑了笑,“我打算在这一行里干一辈子的,所以我要保护好我的名声。”
对方打量言言,“你这姑娘挺有意思。”
言言问道:“师傅怎么称呼?”
“他们都叫我阿强。”
“阿强哥,你也是实在人,我就跟你实话实,我家里还有弟弟在上学,我出来是为了挣钱。现在设计师这么多,我要想在这一行里立足,自然要对所有的工地认真负责,以后才会有生意可做。”
阿强笑道:“有道理。你一定会有生意的。”
“但愿!”言言完,继续往前走。
上午言言拿着鸡毛当令箭的那位工人,又嬉皮笑脸地对言言道:“我们都下完线了,你还拿个图纸干什么?”
言言慢条斯理地答道:“标注出改动的部分,传给我们设计总监和方总助理。”
工人不屑:“告诉他们又能怎么样?”
言言嫣然一笑:“发现问题后上报,这是我工作的一部分。”
工人阴阳怪气地:“你这工作好啊!”
言言懒得理他,走向下一个线盒,却发现线盒里的导线没有用绝缘胶布,或是专用保护头将线头包裹。
言言对工人问道:“线盒里的电线怎么没做处理?”
工人不在意地:“着什么急。”
言言正色道:“如果你忘记处理,这可以形成隐患,弄不好会出人命的。”
工人一撇嘴,“你别总是大惊怪的好不好,我们谁能忘了这事儿。”
“导线进入线盒,留完0至5公分之后马上将线头包裹,这是常识,你为什么不马上做,非要等一会,这等一会儿能发生很多意外。”
工人还想反驳,阿强走了过来,在工人头上拍了一下,“阿华,你子怎么又忘了包线?!出了事情什么都晚了。”
阿华虽然有些不服气,还是用绝缘胶布将线头包裹。
阿强大声对其他人道:“大家出门都是为了挣钱,别跟自己过不去,出了事情,什么都晚了。”nbgvvvvvv言言并没有向阿强表示什么,她拿着图纸走出宴会厅。
言言先把图纸拍了照发给安娜,又把照片发给周助理,并跟周助理明,工人并没有按照图纸进行施工。
周助理的电话很快打了进来:“他们这样施工,问题严重吗?”
“我们的设计是最合理的设计,也许是工人习惯了他们下线的位置,所以他们就有所改动。只要电源可以正常使用就没有什么严重的问题,不过有些会影响到装修效果。”
“怎么影响?”
言言答道:“墙上出现一个醒目的开关,或是电源线不够长。”
“这样啊,我跟方总商量一下。”
言言挂断电话后,微微一笑,她又溜达回二楼宴会厅。
言言走到阿强旁边,看着他接配电箱,不时问上一句,“这是哪条线路?你不在旁边做标注吗?”
“这么多灯,所有的照明设一路有点少吧?”
阿强并不理言言,只是低头做着自己的活。
阿华见言言一直跟着阿强,坏笑道:“阿强哥,你这是交了桃花运啊!”
阿强看了一眼阿华:“干你的活吧。”
言言笑了笑,转身开始盯着阿华干活。
阿华被言言看得不自在,道:“你总看着我干什么?”
言言不紧不慢地:“我不看着你,怎么能知道线盒里的导线没有用绝缘胶布将线头包裹好。”
阿华没好气地道:“你别得个屁嚼不烂!”
言言一脸惊喜:“哎呀,我还以为只有我们东北人才这句话呢,你是哪的人啊?”
阿华愣了一下,他没想到自己这态度,言言却不生气。
“我河南的。”
言言眨了眨眼睛:“河南?会武术吗?”
阿华反问:“那你东北的,会唱二人转吗?”
“我们那儿的裙是都会唱上那么两句,不过我生五音不全。”
有工人起哄:“唱两句吧!”
阿华也道:“让我们听听你这正宗的东北二人转。”
言言摆了摆:“算了吧,我可不给你们笑话我的会。”
阿强对阿华道:“快点干活吧。”
言言笑了笑,慢慢走出宴会厅。
按照言言以前的性格,她是绝对不会和这些工人笑的。
她今之所以会跟工人没话找话,拉近关系,是因为安娜的一句,毕竟施工周期很长,以后还会有很多事情需要沟通。
言言随刘一帆混了这么多年,怎么会不识时务。
她意识到自己在这陌生的地方,必须打好群众基础,否则她很难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