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零二十三章 专家们眼中的未来海军是什么样的

A+A-

    西方记者们的反应形成鲜明对比。



    “西大时报”的资深军事记者捏着录音笔的指关节发白,屏幕上“威胁论”的稿件此刻显得苍白无力;另一位来自“约翰牛邮报”的记者频繁调整摄像角度,试图捕捉到台下反对者的表情,却只拍到无数挥舞的臂和热烈的笑容。



    角落里,几个西方智库专家交头接耳,有人掏出卫星地图对比亚丁湾的光点分布,低声嘀咕:“这些数据确实无懈可击。”



    学术圈的震动更为剧烈。国际知名船舶工程专家卡洛斯桑切斯在直播弹幕中连发三个惊叹号:“这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浩宇工业的能量回收技术完全可以革新全球海军后勤体系!”



    而一直对东大技术持保留态度的北美学者艾米丽沃克,此刻默默删掉了准备好的质疑稿,在笔记本上写下:“或许我们该重新评估东方的科技实力。”



    当吴浩走下讲台时,自发形成的人潮将他团团围住。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院士颤抖着握住他的:“后生可畏!你们做到了我们这代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几个外国留学生举着挤到前排,用蹩脚的东大陆语喊道:“吴先生,我们学校实验室能申请技术合作吗?”而在会场外,实时转播的大屏幕前,参观舰艇的民众们仰头欢呼,有人扯着嗓子喊:“有这样的技术,看谁还敢欺负咱们!”



    这场发言带来的余波,迅速蔓延到全球各个角落。



    社交平台上,#吴浩技术震撼世界#的话题阅读量半时突破0亿,海外华人留学生自发制作中英双语科普视频,用动画拆解激光炮的能量回收原理。



    在中东某国的军事论坛,友将吴浩的发言与西大陆航母耀武扬威的画面剪辑对比,配文“这才是守护和平的力量”。



    而在西大五角大楼的密会议室里,将军们盯着屏幕上的技术参数,沉默许久后,有人缓缓开口:“或许,我们该重新制定海上战略了。”



    此时的青澜港,阳光洒满甲板。而在会场外,关于这场技术论坛的报道已通过卫星传遍世界,那些闪烁的文字与画面,正在重塑全球对东大海军的认知。



    北欧某国海军司令在内部会议上展示着激光武器拦截数据,指重重叩击着屏幕:“这种成本效益比,意味着传统反导系统将彻底过时。“



    而在呆婴的议会辩论中,议员们举着东大海军舰艇隐身材料的新闻截图疾呼:“这就是我们一直寻求的低成本海防方案!“



    西方媒体的态度在舆论压力下悄然转变。



    “约翰牛邮报“发表题为重新审视东方技术崛起的社论,隐晦承认“部分报道存在主观臆断“;“西大时报“则开始用“技术竞赛新变量“来描述东大海军的发展。



    



    但在西大陆的军工复合体内部,焦虑情绪却在蔓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股价在论坛结束当日下跌%,分析师在报告中罕见地用“颠覆性威胁“形容浩宇工业的技术突破。



    络上的讨论持续发酵。



    在国外著名的论坛军事板块,一个名为“解密东大奇迹“的帖子被置顶,各国友自发翻译论坛发言内容;



    短视频平台上,#浩宇黑科技#的话题下,出现了大量民间爱好者自制的武器原理动画。



    最引人注目的是东大陆学生发起的“给海军叔叔的一封信“活动,稚嫩的信纸上画满彩色的舰艇,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长大了我也要去浩宇工业造飞船!“



    实现转回到论坛会议上,随着一片热烈的掌声,受邀专家们的宣讲到此告一段落,接下来就是相关的讨论环节。



    当然了,现场两三百人呢,不可能都参与讨论,那岂不是乱套了,只能是邀请一些专家上台来,当着大家的面进行研讨,而台下的嘉宾们则进行聆听,并可以随时和台上进行互动,并提出相关的问题或者表达自己的观点。



    作为最受瞩目的重要嘉宾,吴浩自然也在受邀上台之列,尽管他很不情愿,但是没办法,客随主便,人家安排了,总不能当着这么多人拒绝吧。



    至于其他受邀上台的嘉宾,基本上也都是台上发言的部分专家,还有军方的代表。



    主持人还是那位主持人,只不过相比于前面,现在大家更为放松。



    大家坐在准备好的沙发上,然后在主持人的组织下,开始讨论着各种问题。



    主持人端着咖啡杯,笑容轻松地看向围坐在弧形沙发上的嘉宾道:“各位专家别紧张,首先我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家眼中的未来海军装备或者未来海军是什么样的?”



    船舶动力专家徐明率先接过话茬,他轻轻转动着中的激光笔:“我觉得未来海军的核心关键词是‘能源革命’。刚才我提到的超导磁流体推进技术只是个开始,未来我们或许会用上可控核聚变,让舰艇拥有近乎无限的续航能力。想象一下,一艘航母不用频繁补充燃油,能在海上持续巡航数年,那将彻底改变海军的作战模式和战略部署。”



    无人专家苏晓薇微微点头,捋了捋耳边的发丝:“徐教授得对,能源的突破会为装备升级提供基础。在我看来,未来海军会是‘无人的天下’。现在我们的ai协同算法能让无人群自主执行侦察任务,未来它们将承担更多角色,从防空拦截到对陆攻击,甚至可以组成‘无人航母战斗群’,在母舰还未接近战场时,就提前发起多维度的攻击。而且这些无人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根据不同任务快速更换载荷,就像搭积木一样方便。”



    战略学泰斗张远山轻敲拐杖,语气深沉:“我要给两位年轻人泼点冷水。装备再先进,没有正确的战略思维也是枉然。未来海军不应该是单纯的作战力量,而要成为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建设者。所以我认为,未来海军的发展必须和国际合作紧密结合,我们研发的技术不仅要用于自卫,还要能帮助其他国家提升海上安全能力,这才是大国海军应有的担当。”



    空气动力学专家陈立峰推了推黑框眼镜,笑着:“张教授站得高看得远,但装备的发展也不容忽视。除了能源和无人,我觉得隐身技术会有更大的突破。现在我们的隐身材料能让舰艇在雷达上‘消失’,未来或许会出现‘光学隐身’,让舰艇在肉眼下也难以察觉。而且这种隐身技术可能会普及到型舰艇甚至单兵装备上,让整个海军作战体系变得更加隐蔽和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