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农学家许义

A+A-

    李季阳在跟李信喝过了汤,也吃了墩饼之后,还品尝了一下凉拌野菜,虽然味道

    也不如宫里,不过比家里做的也不差,主要是这个时节正是野菜最嫩的时候,吃起来甘

    甜清爽。

    虽然自己家里没缺少过青菜,但是对于吃了一冬天咸菜的人们来,这点野菜算是

    最好的青菜了。

    吃饱喝足了,这才起身,外面李平已经去结了账,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出门,结果隔

    壁的房门也开了,出来了四个仆妇。

    随后是四个大丫鬟,然后是一个丫鬟,扶着一位姐走了出来。

    李季阳扫了一眼,挺好看的,然后就抱着侄子走了,家伙儿吃饱喝足了跟他撒

    娇,非要抱抱,那就抱抱吧!

    赵六姐没想到国主身边还带着个孩子!

    脸色当时就有点讪讪的,听国主有个同胞的弟弟,是先王遗腹子,不过好像没有

    这么大吧?

    李季阳带着侄子逛了一圈,买了些玩具,就带着他回了自家。

    羊飞英这个时候也来了 : “又有门客投靠,您要见一见吗?”

    “什么来历?”李季阳正在看侄子换衣服,抛出去一趟,吃东西吃的满脸都是,

    衣服上也蹭了不少,兰奶母拿了新的干净衣服过来,正在给他换。

    “许义,据是许行的后人。”羊飞英看了看兰奶母,兰奶母低头没看他,不禁有

    些气馁。

    “谁的后人? ”李季阳以为自己幻听了。

    “许行的后人。”羊飞英道:“您知道许行?”

    “知道啊! ”李季阳高兴不已:“我太知道了!”

    许行生于楚宣王至楚怀王时期。

    依托远古神农氏“教民农耕”之言,主张“种粟而后食”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

    飨而治”,带领门徒数十人,穿粗麻短衣,在江汉间草织席为生。

    东周战国时期著名农学家、思想家。

    华夏族,楚国之随人,约与孟子同一时代,在《孟子》的《滕文公上》记载有许行

    其人“为神农之言”,所以被归为农家,后世也将许行视为先秦时代农家的代表人物,

    但因没有著作流传于世,详细思想内容与其他事迹皆不可考。

    因为太久远了,关于许行的一切全靠后世猜测,但是他的主张十分先进,李季阳很

    欣赏。

    许行的思想主要是“君民并耕”之和“市贾不二”的价格论。

    这在古代十分实用,不过他的思想太过实在,根本没有君主采纳,毕竟他的意思就

    是贤良的国君要老百姓一起参加耕种才能吃饭,自己做饭吃,还得为老百姓办事。

    别在古代了,就是号称民主的现在,也没人真的这么干啊!

    不过他的“市贾不二”的价格论,李季阳觉得应该采纳。

    但是适用的不是商品,而是钱财货币,这对统一货币很有好处,例如一个金币可以

    兑换十个银币,十个银币可以兑换百个铜钱。

    做到“市贾不二”,会很适用,就跟后世一样,一百块钱可以兑换成好多零钱。

    但是都超不出一百块的范围。

    “快请进来,带去书房! ”李季阳赶紧让纯雅:“给我换一套见客的衣服,要隆重

    点的!”

    “诺!”虽然不知道许义是干什么的,但是纯雅还是给李季阳换了一套华贵而高雅

    的衣服。

    许义有点紧张的坐在书房里,这次来,他也算是孤注一掷了。

    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来秦国,也是看中秦国的新型农具,希望秦国能重视农业,

    先祖的意愿,或许会实现。

    到了秦安君府,才发现这里比他想象得还要好,往来人员都统一着装,而且很干净

    李季阳匆匆赶来书房,见到的是一个穿着朴素的中年人。

    许义听过秦安君,年轻,有朝气,只是没想到,本人比他想象中的还要“”。

    其实是因为他们普遍身高都比李季阳高,再加上李季阳脸嫩,看着就比实际年龄

    许多。

    “这位便是秦安君。”羊飞英给他介绍:“这位便是许义,许行先生的后人。”

    “许先生。”李季阳一抱拳。

    “见过秦安君。”而许义则是行了个大礼。

    “请起,请坐。”李季阳笑呵呵的很没有架子。

    “谢秦安君。”这样的主人家,让许义稍微放松了一些。

    “许先生从何处而来? ”羊飞英代李季阳问了第一句话。

    “没有来处。”许义却苦笑道:“听闻秦安君招揽门客,便来投奔,许义只会伺弄

    田地,不知秦安君可否感兴趣?”

    羊飞英一听就皱眉了,合着还真是个只会种地的啊!

    “哦?不知许义先生如何会种地? ”李季阳却对此大感兴趣:“本公子对此很感兴

    趣。,,

    许义本来看到羊飞英的表情的时候,就已经心灰意冷了,看来秦安君还是跟那些人

    一样,对农业并不重视。

    只是随后李季阳的话让他心里燃起了希望之火:“秦安君对此感兴趣吗?”

    “当然! ”李季阳点头:“本公子的新型农具都是这么弄出来的,您可知道?”

    “知道,知道! ”起此事,许义的眼睛更亮了 : “您的耧车和三铧犁都很实用,

    甚至是风扇车也很好,有了它,以后选种都很方便了……。”

    李季阳引导他谈论更多的关于种田的事情,例如施肥,例如沤肥,他的头头是道

    而李季阳也祭出了例如套种,例如间苗的种田方式。

    这让许义有了知己的感觉,起来俩人竟然如此投契。

    羊飞英坐在一边只管当自己的壁草,偶尔出去让人倒甜豆浆进来,给俩人补一补水

    分。

    起甜豆浆,又起了豆腐,李季阳趁机跟他了关于大豆的事情,以及如何换种

    肥田。

    的许义一愣一愣的,没想到秦安君竟然比他还知道如何种田。

    俩人了半天,要不是羊飞英提醒,李季阳还滔滔不绝呢!

    “今天设宴接待许先生! ”李季阳高兴坏了,在古代能有一个对农耕有研究的人才

    ,太少了!

    “谢秦安君。”许义却有点郁闷,看样子,秦安君自己就很厉害了,而他的那点本

    事,恐怕人家也看不上眼,不禁有点发愁,自家的情况,已经没有什么出路了,难道真

    的要在乡野一辈子吗?

    先祖的意愿,真的无法实现吗?

    知道家里来了客人,李福管家特意做的炙烤牛肉,楚米饭,还有酱炖豆腐。

    这都是李季阳爱吃的菜。

    用餐的时候,李季阳就开口了: “若是许先生觉得本公子这里尚可,不如来帮本公

    子?”

    羊飞英翻了个白眼儿,院子那边还有个宋洪子,都快成木匠了,这又来了一个种地

    的,什么时候给自己也找一个帮手啊!

    许义愣住了,他以为吃完这一餐饭,他就要回去了呢!

    “公子,实话,许义家里……还有不少人……。”许义艰难的道:“上有六十老

    母卧病在床,下有三岁孩童,全靠妻子一人,恐怕不妥;又有伯祖父一家,堂叔父一家

    ,以及堂兄弟三家人,我要是一个人来,家里……。”

    “那就搬家!”李季阳很大气:“本公子这里什么都有,请太医给许家老夫人看诊

    ,药材也都齐全,您家里的亲眷,若是和您一样懂得如何种田,可以去李家庄,那里是

    本公子的祖上传下来的,地方安静,风景优美!”

    羊飞英已经没脸再去看许义的反映了,要招揽的是门客不是长工。

    “可行否?”李季阳最后问许义。

    “可也! ”许义激动的脸都红了!

    “羊先生,麻烦您到时候安排一下许先生的家里人,许先生若是想在这边住的话,

    找个院子给他……。”

    “不不不,公子,在下想住在李家庄,那里有田地。”这里虽然好,但是这里不是

    种地的地方。

    许义当然要个有田地的地方了。

    “那好,那就请羊先生给安排个好地方,对了,一切待遇比照宋先生。”李季阳最

    后道:“麻烦羊先生了。”

    “诺!”羊飞英有气无力的拱了拱手,公子的待遇是很高的,别养活这么点人了

    ,就是养活许义那一大家子都没问题。

    “谢谢公子! ”许义真心感谢。

    吃过晚饭之后,羊飞英带他去休息了,顺便见一见在院子里琢磨木头的宋洪子,俩

    人都是务实的性子,聊了聊,发现彼此都是科研人员,于是相见恨晚。

    第二天上朝之后,李季阳就在议政之前跟羸政报备了一声,他收了个农业奇才。

    “天下的平民都会种田。”羸政果然对农学家没什么兴趣,觉得李季阳这是没事花

    钱养人呢。

    “种田也很重要。”李季阳告诉羸政:“没有平民种田,大家吃什么?没有平民种

    地,大家喝什么?吃喝都没有了,还臭美什么?”

    羸政:“……! ”

    的好像很有道理,他竟然无言以对。

    等甘磊来了,听之后倒是点头道:“也可,秦国的农业如今比别国都强那么一些

    ,要想一直强下去,也得有人懂这个,许义,不错。”

    “看吧!”李季阳朝羸政得意洋洋的抬了抬下巴。

    “不如给他授以官职?”羸政好笑的看了看李季阳:“总不能让阳养着人才吧?

    “不妥,先看看,等他做出一些事情来,再看看效果,如果真的有才,再授以官职

    ,收为国用。”甘磊却反对:“没有实际看到,不能确定到底对方是个人才还是个庸才

    “学生受教了。”羸政立刻给甘磊行了个大礼,刚才他只是想到不能让阳白花钱

    ,却忘了他是秦国之主,这个先例一开,很多人都来,到底谁是合适的人才,谁是滥竽

    充数的庸才,可就不好分辨了。

    李季阳看了看甘磊,再瞅了啾羸政,满脸的疑惑。

    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他就没看出来?

    俩人对李季阳已经可以无视了,随后吕不韦他们进来了,众人开始讨论政务,李季

    阳作为高级壁草,旁听生,在一天的嗡嗡声中,差点睡着了。

    今天讨论的话题从仗终于转移到了春耕上,毕竟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十分重要

    ,如今秦国国力日益昌盛,平民耕种田地也都大幅度的增加了不少。

    待到开耕之后,李季阳就回了李家庄,因为春耕很重要,他必须回去坐镇。

    等春耕完毕之后,他回到了咸阳城,局势又有了新的变化,蒙骜老将军得胜归来,

    夺取韩国十三座城邑,韩国遣使求和。

    韩国本来就,再丢了十三座城邑之后,彻底被没了士气,蒙骜老将军还到处宣

    扬,自己这边没一个阵亡的!

    □作者闲话:

    ^ ^ ^

    18:38 SD

    9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