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7中原的礼仪
第二个接待的使节团竟然是东胡。
他们也是一百人!
跟匈奴人差不多的样子,不过他们遇到的是李牧。
这些将军没有一个好想与的,李牧干脆告诉他们,要么就
轻车简从,要么就赶紧回去吧,皇帝陛下不缺他们那点牛羊,
他们赶着往咸阳走,他还怕污染他们的官道呢!
最后,跟蒙恬差不多的解决方式,牛羊留下加餐,不过李
牧老实啊,给他们全都按照市价,砍一半,兑换了刀币和圜钱
等东边的几个部落也来人的时候,接待的就是桓骑和辛胜
了。
部落带的东西各不相同,但是秦国只允许他们带几辆马车
和随从以及护卫,其余的,绝对不许他们带。
例如匈奴和东胡的牛羊,那么多,浩浩荡荡赶过去,谁知
道中途会发生什么事情?
不让除却马匹和人的活物过境,是最低标准。
不过也就匈奴和东胡这样,随后到来的犬戎、娄烦、鬼方
、孤竹等外族人虽然也是百人队伍,可没带活物,人家带的都
是一些他们部落的特色物品来觐见。
等更一些的外族人,例如物产十分匮乏的朝鲜,哦,这
个时候,他们叫“高夷”,就来了十个人!
当听到“高夷”的时候,李季阳还一愣,这是哪个?
但是后来才反应过来,原来是朝鲜那边!
局夷,古民族名。
最初是位于东北亚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民族。
拜熊图腾。复合民族高夷、高丽、高句丽自形成伊始就是
跨国民族,其族名族源均与华夏古代的高阳、高辛等远古民族
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族名与族源孔晁注《汲冢周书》里的《王会解》云:“高
夷,东北夷高句骊。”是谓高夷、高句骊归属于东北夷民族群
体。
高夷不能是族名为“高”的东北夷民族。
理由是“成周之会”有另一个单称“夷”的东北夷族民族
若以复合民族考论,族名也是复合族名。
甲骨文中的“高”均以地名见载,字形与“京”近似。
史载高句丽世族“家家自有仓,名之曰桴京”。
高句丽民族自称“高句丽”,汉晋学者考证高句丽古称“
高夷”。
但是这个时代还没有仔细区分他们,所以一概称为“夷”
因为这个“夷”子是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
从大,从弓,会意,弓所持也。
东方之人的意思。
即华夏古代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
自殷代分布在今山东省、江苏省一带。
后来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
南方蛮闽从虫。
北方狄人从犬。
西方羌从羊。
西南熒人,焦侥从人。
盏在坤地颇有顺理之性。
惟东夷从大,从人。
所以对于从东方来的人,秦国比对其他地方来的人态度好
了许多,且因为他们带的人少,也没为难他们。
各个部落的使节团在大秦都跟匈奴的使节团一样,吃惊于
大秦的繁荣昌盛。
因为在行进间,总能看到在田间劳动的人们,以前他们来
的时候,虽然是仗,可也知道,田间劳动的人们很少穿衣服
,因为会磨损,他们就光着!
现在,他们却都穿着衣服!
虽然同样露胳膊露腿儿,但是一看就是故意做成那样的衣
服!
再有,他们不仅一次路过的时候,看到了公交马车,看到
了卖冰棍儿的贩,卖冰激淋的路边摊……。
还有报纸!
他们来的消息,竟然全大秦的人都知道了!
其实,报纸上甚至从他们没来开始就登了消息,各种反应
不一,很多人都仇视外族人。
也有一些人觉得化干戈为玉帛挺好,反正外族人有求于大
秦,狠宰一顿呗!
或者一直宰下去?
可怜他们不认识秦国文字,不然早就抗议了!
这些人一路走过来,本来趾高气昂的也都蔫吧了,本来不
想入主中原的也想进来了!
但是当他们到了咸阳城,就傻眼了!
因为神舟,停在那里太醒目了!
这些人立刻消了心里的念头。
进了咸阳城更是发现比外头繁华百倍!
因为李季阳时不时的弄点新鲜玩意儿出来,咸阳城已经成
了天下的都城,历史上羸政迁徙富人到咸阳城定居,乃是强行
迁徙,而李季阳仅仅是靠商业发达,就吸引了好多富户来咸阳
城定居。
在这里呆久了,回到自己的老家都不习惯了。
所以很多富人渐渐的都往咸阳城里搬,可惜,咸阳城管理
严格,一般人都不让搬进来呢!
这样一来,这些人更是非要搬进来,更觉得咸阳城好了!
进入使节馆,才发现这一路走来都是意思,这使节馆里
更让他们惊奇!
范增已经等在了鸿门那里,看到第一波到达的匈奴使节团
,露出了一丝真挚的笑容:这都是未来的冤大头啊!
一直到盛夏都快要过去了,这帮子人才陆陆续续的到齐,
然后就有人教他们如何演礼。
本来还以为他们会闹事,结果他们老实的跟鹌鹑一样!
不过羸政他们安排的人手也都没白安排。
匈奴人跟东胡人不和,两方因为中间少了月氏而针尖对麦
芒。
犬戎和山戎是同宗分支,但是双方也是剑拔弩张,皆因谁
都不服谁。
孤竹等部落抱成了一团,虽然语言不通不过这不是有翻
译官在么!
“他们用翻译官沟通?”李季阳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你没听错,还有的人学了秦话呢!”羸政道:“他们彼
此也没法儿沟通,现在到秦国来,反而抱成了团。”
李季阳都无语了!
“不过,部落抱团没关系,大的都敌对就对了!匈奴人
南边是我大秦,东边是东胡,西边是羌族,北边就是沙漠,再
往北也是跟他们一样的外族人,起来都没人性的,匈奴现在
发狠,等把人惹急了,都攻他,连个结盟的都没有! ”羸政
早就看明白匈奴人了,如果他没有那微缩模型,他还不敢这么
,因为对匈奴人一无所知。
可是现在不同了!
他已经开了眼,世界之大,秦国算什么?
他现在造好秦国,让秦国固若金汤,然后再向外发展!
如今他也有了生命保证,起码日后入修仙之门是没问题的
,所以羸政越发精明了。
羌笛部落的人也是善茬儿,十六七个外族人使节团聚在一
起,没有摩擦那是不可能的,但是翻译官没时间给他们做什
么外交关照,
一概以《秦律》为准绳,谁对谁错,一目了然!
高夷人太穷了,连使节馆里的抹布他们都当好东西,让人
很是无语。
但是李季阳却特别讨厌他们,因为他知道后世那个杂交的
民族有多厚颜无耻。
唯有百越没有派人来,因为现在南边正在仗,秦军节节
胜利,他们估计百越再有一个月肯定能平!
人到齐了,便开始教导他们礼仪。
在教导礼仪人选上,又有了分歧。
因为他们都是外族人,羸政特意派了几个礼官过去,可是
李季阳坚持派遣那种老学究过去,五六十岁,死守着礼仪话
的那种!
于是,外族人迎来了他们的礼仪老师,十几个梳着抓鬏
的老头儿,一个个摇头晃脑,对他们是指手画脚!
他们也终于见识到了真正的中原礼仪!
走路都要量尺子!
话之前必须先弯腰!
吃饭的时候,不许吧唧嘴!
据第一天练习下来,几十个老头儿唉声叹气:“蛮夷
果然是蛮夷,真是不好教化!”
外族使节团的成员也很想哭,见一下大秦的皇帝怎么就这
么难啊!
楼长将这些情况如实上报,羸政看了哭笑不得,李季阳却
乐得在榻上滚儿:“该!让他们作妖儿!”
“我看作妖儿的人是你吧? ”羸政将人揽过来抱着:“你
个坏蛋,愣是让那些老头儿去折磨外族人。”
“想当初我们成亲的时候,不就是演礼的吗? ”李季阳一
提起这事儿就满脸宽面条泪,他是皇后,跟羸政成亲的时候,
不禁场面大,那规矩也多啊!
要不是有灵泉水的帮助,他肯定坚持不下来!
当年他都受了那么多的罪,也该让那些老头儿们去荼毒一
下外族人才行!
“让他们发挥一下余热! ”李季阳对此十分支持老头儿们
,为了怕他们支持不住,整天的人参灵芝的供应着,让他们有
足够的力气呵斥外族人。
同时,报纸也大肆宣扬外族人演礼过程中的笑话,秦国人
空前团结,有诡异的有了很大的优越感!
再加上外族人对咸阳城什么都好奇,他们本身也带了东西
到咸阳,别看匈奴人的牛羊都留在了边关,但是羸政不在乎他
们那点贡品,给将士们吃了就吃了。
本来李斯还提议,赏赐他们钱币,被李季阳给撅了!
“他们来,想买东西就花钱,没钱,什么都免谈! ”李季
阳扫了李斯一眼:“让他们有招想去,没招死去!”
李斯不同意:“秦安君,话不能这么,我大秦泱泱大国
,也让外族人知道我大秦君主的胸怀,宽广如大海!”
“拉倒吧! ”李季阳很干脆的告诉他:“没钱!”
李斯:“……! ”
“你要想办好此事,也行。”李季阳认真的道:“外族人
买东西所有的花销,都你掏!”
李斯立刻就摇头:“臣可没那么多钱!”
何况,就是有钱,他也不能给外族人花啊!
“那你的意思就是,阿政是冤大头了?”李季阳反唇相
讥。
“臣绝无此意! ”李斯都吓出了一身冷汗。
“外族人想买东西也是有限制的,铁器,兵器,那都是不
许买卖的,你别忘了啊!”李季阳愣是要把这付钱的大帽子扣
在李斯的头上,别以为他不知道,去年冬日里囤积大白菜的,
就有李斯一份。
结果赔钱了!
这件事羸政早就知道了,只是没跟他,但是也没让人瞒
着,他一问,那些人就什么都告诉他了。
李斯冷汗一茬一茬的冒出来,深悔自己多那个嘴干什么!
还是他的几个平日里关系还行的人给他求了情,李季阳才
放过他,自此之后,再也没人敢请皇帝赏赐外族人钱币了。
被折磨了一夏天,又演礼了多次,总算看起来有点模样了
I
十几个老头儿也筋疲力竭的很,这些外族人人高马大的,
他们指挥起来也很累啊!
在立秋那一日,经过最后一次演礼,礼部的人前来验收,
终于合格了,外族大汉们,在战场上都出人脑浆子了,都没
掉一滴眼泪,这会儿却哇挂大哭了起来……。
这样的日子可是熬到头了!
脑门儿磕头都磕出硬皮了!
□作者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