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发展规划
孔自己这一看,就入了魔一样,无法自拔。
你这,怎么就这么好看呢?
他那是日日夜夜的蹲在家里,那是翻来覆去的看,一本书三天就看完了,看那个字数,少有一百多万字吧?
等翻看完的时候,孔自己那人都傻了,怎么这么短?作者呢?还有下一本书吗?出番外吗?有吗?
没有看,我要死了!
孔自己又去了一趟书店,但是看到那一本本书的价格,他就有点望而却步了。
虽然价格都不算很贵,四文钱,五文钱的,但时孔自己吃饭都是问题,哪里有钱买啊?
他最是爱面子,觉得自己学的是大学问,就该有大作为,想别的读书人,去大街上帮人写字,算账那些活,他觉得不是自己干的。
宁愿饿死,也不会去干的。
但现在,孔自己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
我是不是应该出去干活了?
沙县的清晨是平而又宁静的。
一大早,孔自己带着自己的笔墨纸砚就出门去了。
在通宵看完了之后,经过了一分钟的思想挣扎,他终于决定舍弃自己的面子,为了能够买到自己喜欢的,去干活!
虽然不是很高大上的工作,但起码有钱拿,能够满足自己对的需求。
这一天,孔自己摆了摊,赚了十文钱,又买了两本。
在彻夜苦读之后,孔自己终于悟了。
写,才是自己的归宿!
像孔自己这样的人,并不算少数,河图建立起来的七点中文平台,深受读书人的欢迎。
这年代,还没有什么圣贤书才是书,其他书都是辣鸡的概念,也不存在什么是歪门邪道的偏见。
大争之世,自然是万花齐放,百家争鸣!
河图此时也在苍山上看着,你还别,这些古人写的,还真的很有意思呢。
不过也就闲来时光看一看,河图还是很忙的。
想要将修仙和仙人的概念,彻底从凡人的印象中给彻底的消除,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到的事情,这是一个需要漫长时间的过程。
当然是从现在开始做起!
秦国一统天下,扫**之后,紧跟河图就要为天下人确立,科教兴国的理念方针。
不过传统的一套东西,河图也并不打算彻底的抛弃。
自秦以来,华夏文明向来都是外儒内法,这是可以学习的东西,当然一些糟粕的东西不能要,糅合一下,推广是没多大问题。
而河图要做的事情,就是限制修士们,在凡人面前使用法术。
而有关于修士们传承自己法术的问题,河图并没有限制,反正天地灵气已经枯竭,现在是标标准准的末法时代,就算有天才能够凭借自身,感悟灵气,走远古时代古修的路子。
那也是少之又少,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普通的人民群众,很快就可以从所谓仙人,修士的阴影中走出,然后开创属于他们自己的未来天地!
如同哈利波特世界中的魔法部一样,非正常人类联合总署,对修士们使用自己的法术,做出了诸多的限制。
而现在,是时候进行第二步转变的时候了。
开学院,推广知识!开报社,掌控舆论!
想要科教兴国,学习少不了。
想要推广新思想,媒体少不了。
光是这两个问题,就已经是让人很头疼的问题了。
想要在整个神州推广,现在肯定是没这个条件的,但是可以在苍山先试点一下。
报社,需要大量的纸张和油墨印刷,还需要一定程度上普及识字率,现在肯定是做不了,需要时间积累,少要个十几二十年的,才能点出媒体传播的科技来。
那现在能做的就是学院!
学院需要有学习的地方,河图都计划好了,秦国一统之后,就要设立官学,名字就叫国子监。
国子监下,设地方学社,先找个地方试验一下,要是效果不错,全神州推广,日后还可以出国家考试。
当然考的不是什么八股文,考的是数学,物理,语文等等这些科学科目,这些考出来的人,都可以继续去国子监深造学习,出来之后,按都是高端人才。
就算没会去国子监,经过学习之后,也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除了文化课考试之外,像科举考试这一类的考试,当然也是少不了的。
选拔地方官员,不能单单靠推举贤能,硬核的考试,量化的数据标准,是必须要有的。
等慢慢发展起来之后,什么推举贤能,就可以舍弃掉了,觉得自己能有力的就去考试,基层工作干得不错的,可以凭表现一步步提拔。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没有个上百年的时间,是积累不起来的。
毕竟百姓们要先吃饱穿暖,才能想些别的事情啊。
这么一想,还得到处走走看看,去弄一些高产粮食的种子,奶牛什么的,这些可都是未来提高生活质量的神器啊!
当然现在的种子也好,奶牛也罢,估计都和河图那个年代见过的不一样,还需要进行上千年的人工选择,才可以筛选出来良种。
不过这也是后话了。
大致规划了一遍,发展文明的跨度就已经达到上千年的时间,这还是大致上的东西。
一些细化的都还没去多想呢。
其实想也没用,计划赶不上变化,一个人的脑袋是有限的,几个人的脑袋一样是有限的,但千千万万个脑袋,那就是大智慧了。
要是什么都操心,对于文明的发展,反倒不是什么好事情,完事给开个头,规划一下发展路线,剩下的靠百姓们自己去点亮科技树了。
对于勤劳的神州人民,河图还是很有信心的。
现在最首先要做的,就是
造一座学院。
“史进浪。”
河图将办公室外面的史进浪喊了进来。
“掌门,什么事?”
“多少次了,叫我署长。”
“不好意思。”
河图摆了摆,随后道:
“选块地,买下来,我要盖东西,对了,近期我可能出趟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