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 章

A+A-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但是杨绦和李绒他们所住上下积善坊,距离清河坊约有三刻钟的路程,得提前碰面之后,再一道去往清河坊元宵灯会。

    因此,杨绦他们是‘人约黄昏前’,在猫儿桥上碰面。

    杨谦忙于备考县试,果然没有出门来热闹,因此今晚清河坊的元宵灯会,只杨绦和杨谚两人前去。

    杨绦特意穿上了过年时做的那套新衣,一头粗硬乌黑的过肩长发也用发带束在头顶,挽成发髻后插上一根雕花木簪。

    他伫立桥上,河中微风吹来,撩起衣摆,吹动鬓边一缕短发须

    好一个俊美雅致的少年郎啊!

    今天是杨绦穿越来此方世间之后,第一次把自己打扮得这样齐整。

    在古装剧里,男性角色都是带的发套,所以他们头发在额间有美人尖,在脸旁有弧线好看的鬓尖和鬓角。

    但实际上,男子在把长发束上去时,额际和鬓间的发际线,不会像电视剧里那样分明、利落,发髻也不会那么饱满。

    但幸好的是,杨绦有一头粗硬乌黑的浓密过肩长发,头发束成发髻(类似丸子头)时也很饱满,且他发际线的弧形还不错,有美人尖,也有鬓尖和鬓角。

    大概是遗传,不止杨绦,杨谦和杨谚也有一头梳成发髻后也很好看的头发。

    出门逛元宵灯会前,杨谚也是好生打扮了一番的。

    但奈何他年纪尚幼,身量才刚刚开始抽条,身高只齐他二哥杨绦的肩膀,还略显稚气,看不出翩翩少年感。

    “二哥,你且往桥中间一站罢!”杨谚无奈又羡慕道:

    “今日元宵夜,许多姑娘也都出门来逛元宵灯会了。这路过的姑娘在看见你之后,或长或短都会失神片刻,万一为了近前看你,而脚下不慎跌落桥下”

    “桥下河水冰寒,二哥,那你到时罪过就大了。”

    “哪有你所那么严重?”杨绦话是这么,但还是更往桥中间站了些,“只不过,这样会挡着行人的路吧?”

    所幸杨绦和杨谚没再等多久,李绒她们就到了。

    杨绦第一眼就看见了李绒,她今日也是穿的过年时那身新衣,淡蓝缀黄色碎花的夹袄和下裙,看上去愈显雅致了。

    一头长发在头顶后方编成两根辫子,再互相盘绕固定成了一个发髻,简单又别致。

    鬓边垂下一缕发须,拂在颈肩处,衬得脸庞皎洁,脖子白皙纤长

    “你们已到多久了?久等了吧?”李绒一行人走上桥来到近前,问道。

    杨绦这子看到他们走来时,竟看得痴了!

    追溯他目光所向,是在看和她相携走在一道的仙黛妹妹吧?

    而挽着李绒臂的倪仙黛,则将杨绦目光所向之处看得分明,心下为她绒姐魅力甚大而高兴的同时,又想起她和这杨绦的‘未来叔嫂’关系

    唉,有情人皆苦啊。

    倪仙黛咳嗽一声:“咳咳!绦弟,谚弟,叫你们久等了。”

    “仙黛妹妹,你可还好?这桥上风大,我们赶紧下桥吧!”李绒见倪仙黛咳嗽,忙担忧询问。

    倪仙黛拍拍李绒的背,“绒姐,我没事。”

    跟在一旁的李络元气十足打招呼:“杨二哥!杨三哥!”

    杨谚点头回应道:“络络。”

    杨绦早已回过神来,发现跟着李绒一起来的,除了倪仙黛外,还有李络和一个没见过的十三四岁女孩子。

    “这位没见过的姐姐,就是钟二叔家的蛮姐吧?”钟蛮今年十四岁,从眉眼神态间来看,就知她是一个有几分娇蛮的女子。

    钟蛮性情娇蛮,性子中还有两三分任性,不过她也是个看脸话的女子。

    见到等着的杨绦和杨谚兄弟两个,长得都还可以——尤其是正和她话的杨绦,更是俊美不凡。

    钟蛮心情就高兴了几分:“是,我就是你蛮姐!你就是杨家的绦弟弟吧?”

    绦弟弟?杨绦笑着一一和众人打了招呼:“对的,蛮姐。绒姐,仙黛姐,络络,我们走吧、边走边。”

    一行人下得桥来,杨谚也和李绒她们挨个互相打完了招呼。

    于是,一行六人就往清河坊而去。

    从猫儿桥出发,先后经过保佑桥、柳翠桥和仓波桥,最后再经过观非桥,走上一段路,就进入清河坊了。

    全程花了近三刻钟,到达清河坊时,天色将晚、暮色四合,正是黄昏时候。

    清河坊中鳞次栉比的店铺门前,都点上了各式各色的灯笼,花花绿绿把清河坊照耀得绚丽多彩,将夜色驱赶在坊外,人声嚷嚷,热闹不已。

    眼下已初具热闹景象的元宵夜景象,正符合了杨谚诵读过的一首宋词里的词句。

    风消焰蜡,露浥红莲,花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此时,一行六人在行来的一路上,已经自然而然地分作了两拨:杨谚和钟蛮、李络一起,杨绦和李绒、倪仙黛一道。

    杨绦提议:“街上花灯已经点亮,时候也已不早了,我们慢慢地往里逛着吧?”

    李绒闻言去问倪仙黛:“仙黛妹妹,你要再歇会儿吗?灯会来年也有、也可以来年再逛,只你的身子是最重要的。”

    倪仙黛心下感动:“放心吧,自去年你一直三五几天就要问我一次身体,又给我推荐了那位大隐隐于世的林大夫以来,我吃着林大夫开的药,如今身子已经好转很多了。”

    李绒虽知道倪仙黛身上是母胎里带出的先天之疾,不管是前世还是话本中,仙黛都是早逝了的。

    但是,她依旧不能任由自己什么都不做,只眼睁睁地看着仙黛红颜薄命。

    “那就好。待会儿逛累了之后,你一定要出来,我们就多歇一会儿再接着逛。”

    杨绦附和:“绒姐的是,我们出来逛灯会是为寻乐,若因此累病了身体,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几人都没问题,于是就开始去逛灯会了。

    临行前,杨绦最后叮嘱道:“都别逛得太快,逛一段就要看看身边的人是否还在,这灯会上游人如织,可别走丢了。”

    一行六人分作两拨,一前一后在灯会上开始逛起来。

    既是元宵灯会,那花灯便必不可少,除店铺门前悬挂的灯笼外,店外街边三步一摊、五步一店,都是卖灯笼的!

    红的、绿的、花的灯笼,旋转的、静止的灯笼,举的、托的、提的还有放飞的灯笼,画花的、画鸟的、画兔儿、提示题词还有画美人的灯笼

    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看得人眼花缭乱!

    杨绦眼尖地看见了边上一个花灯摊子上,有一盏画着美人的花灯。

    “绒姐,既然我们是来逛灯会的,那中怎能没有一盏花灯呢?不如我们买一盏花灯吧?”

    李络和钟蛮两人一听,也高兴起来:“对啊对啊!”“买个花灯提在上吧!”

    “公子,姐,买个花灯提在上吧!老儿这的花灯花样儿又多,做工还好,灯笼里的蜡烛也是一整只,保准能燃到天亮!”

    “这‘初一的火,十五的灯’,老儿这灯一定能燃到天亮,公子姐买了去提着好看不,还得了一个好兆头呢!”

    “真的吗?我来看看。”

    “我们选来看看!”

    李络和钟蛮两个着,就已经在摊子上开始挑选了。

    杨绦、杨谚身上都是带了钱的,想必李绒和倪仙黛也一样。

    但李络和钟蛮两个

    果然,钟蛮上已经挑好了一个可爱的兔儿花灯,拿着舍不得放下:

    “我娘只给了我二十文钱,让我逛灯会时买些零嘴吃,可这个花灯就要二十文钱了”

    李络也拿了一个和钟蛮同款不同色的兔儿花灯,“我是一文钱都没有的姐姐?”

    李绒还能什么?钟二叔在彩线染色生意上对她关照很多,给蛮买一个花灯也是应当。

    再者李络,既然非跟着一起出来了,那还能不给她买?

    李绒拿出三十八文钱,付给摊贩:“老板,两盏灯少两文钱给我们吧。我们不定还要再买呢,买得多就给点优惠吧。”

    摊贩接过钱:“行吧,那就少两文钱。公子姐你们继续看、继续选哈,我先给这两位姐把花灯点亮。”

    杨谚自己带了钱,挑好一盏题着一首八言律诗的八角灯之后,就向老板付了钱:

    “这灯做起来比兔儿灯简单,给你十五文钱一盏,卖给我没问题吧?”

    摊贩苦着张脸,还是接过了钱:“你个公子,真是会讲价!罢了罢了,卖给公子了!”

    这边,李绒又给倪仙黛选了一盏:“仙黛妹妹,你看这盏圆灯上面画着一幅奇石兰花图,你应该会喜欢,我买给你啊!”

    完,就掏钱向摊贩老板结了账。

    倪仙黛既感动,又无奈,笑道:“绒姐,你不给自己不买一盏吗?要不我”

    倪仙黛还没完,旁边的杨绦就提着那一盏美人灯,一边展示着:

    “绒姐,你看!我把这盏美人灯送给你吧,美人合该配美人!”

    完,立即向摊贩老板询问价钱:“这盏花灯多少钱?”

    摊贩老板想到这一行几个公子姐,似乎都很会砍价,于是便事先明:

    “这美人灯,老儿这摊儿上,只有唯二两盏,算得是这摊儿上的一对灯王!

    和其他花灯不同,这灯上的美人图是用了上好彩墨绘的彩墨画,将美人神韵描摹得浑然天成。因此,这盏花灯没有一百文钱,老儿是绝不会卖的!”

    杨绦给杨谚买过彩墨颜料,彩墨的价钱也明白一些,再加上这幅美人图的画技。

    这样一盏美人灯,卖一百文钱,算不上贵。

    “唯二两盏?”杨绦心中一动,“那另一盏还没卖出去吧?”

    摊贩把另一盏找出来,回:“灯会才刚开始,还没有卖出呢。”

    杨绦将中的美人灯递给摊贩,“那就请老板将两盏美人灯都点亮,我们待会儿提着走。”

    李绒在一旁听后,劝阻道:“一盏花灯而已,不必花这么多钱,再者你也不必给我买”

    “绒姐,这是弟买来送你的,你就别心疼钱了。”杨绦执意要买,又转头和摊贩砍价,“老板,这花灯每盏减一文钱卖我,可否?”

    摊贩看一眼站在花灯摊前的这对少年少女,在红红绿绿的烛光映照下,愈显少年俊美风流,少女明艳无双,登对得如一双璧人

    一百文钱一盏的花灯,才砍价一文钱,怕不是舍不得这一文钱,而是为了‘九十九’文钱这吉利数吧?

    两人各一盏‘九九’美人灯,寓意两人长长久久。

    摊贩先是冲着李绒笑得满脸灿烂之后,才看向杨绦:“好吧,老儿就将摊儿上的这一对美人灯灯王,以九十九文的价钱卖给公子!值此佳节,老儿也算成人之美了!”

    “好嘞,多谢老板!”

    杨绦掏钱付了账,然后将已经点亮的两盏美人灯,一盏递给李绒提着,一盏自己提在里。

    “来,绒姐,提着花灯,我们继续去逛灯会吧!”

    摊贩那一句‘成人之美’,还有些让李绒觉得莫名。

    或许是这灯笼摊子上,灯笼点得多了,竟烤得她脸颊发热

    “啊?哦,走吧,去逛灯会。”

    李绒反应过来,发现里已提了一盏美人灯,再看杨绦中。也提着一盏一模一样的。

    李绒连忙将中的美人灯递向倪仙黛:“仙黛妹妹,美人配美人灯,你提着正好!”

    在李绒的心里,她已认定杨绦是喜欢她仙黛妹妹的,因为不管是话本子里、还是前世经历,抑或是重来这辈子她亲眼所见,全都力证了:杨绦心悦于仙黛妹妹。

    这样的话,她又怎能提着和杨绦一样的花灯呢?

    而且,这花灯不定就是买给仙黛妹妹的,只是她已抢先给仙黛妹妹买了一盏奇石兰花灯提着了。

    杨绦的美人灯送不出去,这才送给她的吧?

    李绒又道:“仙黛妹妹,要不和我换一盏吧,你提这盏美人灯。”

    虽然杨绦身为男子,却提一盏美人灯,有些不伦不类,但一对美人灯灯王恰好成双成对,寓意还是很好的。

    杨绦:“”

    就是看倪仙黛里已经有她给买的一盏灯提着了,他们一行六人又只有他和她还没有花灯。

    那他顺理成章就只用买两盏了,这才瞅准时买下的,结果她居然要和倪仙黛换着提???

    倪仙黛瞄了杨绦一样,看清他神态之后,心中暗笑:她的绒姐唉,真是太迟钝了。

    “绒姐,我里这盏是你买给我的,是你的心意,我珍之重之如何舍得换?就不换着提了罢。”

    倪仙黛拒绝了,李绒无法,也就只好提着杨绦买的美人灯了。

    人一盏花灯提着,正式开始逛灯会。

    “哇!蛮你看那盏灯!”

    “莲花灯开了!像是真莲花盛开一样!”

    “是跑马灯!滴溜溜直转,上面的人也跑起来了!”

    “哗!在放焰火啊!”李络惊呼出声!

    在街角一家酒楼前,焰火“咻咻”冲上天,立即又像是被东风吹散了的千树繁花,纷纷落下,仿佛星星如雨般坠落。

    正如宋词所写: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2

    杨绦猛然回头,李绒正站在灯火零落之处,嘴角带笑仰脸看着绽放的焰火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情此景,美如梦幻。

    焰火放完,聚集的人群逐渐散开。

    杨绦他们正欲再继续往下逛,却被杨谚一声焦急的惊呼喊停:“二哥,络络姐!络络姐她不见了!刚刚放焰火时,我、蛮姐和她还站在一起的,可这会儿人一散开,她就不见了!”

    作者有话要:  出自宋代周邦彦的解语花上元

    2出自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