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 章

A+A-

    开年之后的正月里,杨绦共交货两次——春夏季和冬季的布匹各一次,一共赚了十七两银子。

    当然,杨谦考县试和府试的前前后后,花销差不多有二十两银子,这一笔银子并没能存下来。

    不过呢,在二三四这三个月期间,杨绦又赚回来了更多银子。

    三款春夏季新布:桃花鸭暖、苏堤春晓和鹅黄嫩绿,一经推出便持续走俏,连连火爆!五十几家工匠不间歇地赶工,依旧还是供不应求,织出多少便卖掉多少。

    只按照每家工匠每月织两匹布计算,杨绦一个月也能转一百多匹布,每转一匹的利润是三百八十文钱,那么一个月也就能赚三十八两银子!

    而实际上,平均下来杨绦每月赚到的银子,已经是四十两出头了。

    这三个月下来,杨绦赚到的银子就有一百二十两银子还不止了!

    去年的时候,杨绦就已经为家里赚回一百多两银子,按他的留五十两银子在家应急。那也还有五十来两银子可以动用。

    加上之后赚的这一百二十多两银子,能动用的就有一百七八十两银子了!足够挑一座不大不的荒山,然后买下来了。

    去年除夕前,杨绦拜托了李绒、请她家帮忙找一个靠谱的掮客。李仙工依旧是热心又靠谱,正月里时就已经按照杨绦和李绒的建议,帮忙找了一个灵善言有道义,还有潜质的掮客——陆遥。

    之后二月份杨谦考完县试了,杨绦又去局里应役结束之后,就在下旬时和陆遥见了一面。细致地聊了他对要购买的荒山的要求,然后让陆遥去挑选出合适的。

    三月份上旬末,陆遥找出了十来个合适的备选项让杨绦挑选。但因杨绦事忙,忙着督查五十多家工匠织布,又去织造局应役了十天,再之后就是杨谦四月初考府试了,竟一直没能抽出空来办这事。

    再接着四月份上旬,杨谦考府试。中旬,杨绦又去织造局应役。

    这样一来,愣是拖到四月末了,杨绦才总算有时间,在陆遥的带路下到凤凰山来现场查看挑选。

    虽然这桩买卖拖了有两三个月,但陆遥丝毫没有表现出不耐烦,反而在这期间又把当初选出的十来个备选项,给精简到了五个。

    陆遥很年轻,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他的门路较窄,因此他很珍惜接触到的每一桩生意,即便买卖做不成他也不懊恼变脸,而是热情地与人结交,以便多一个朋友,日后可能就多一条门路。

    杨绦的这一桩生意,在一百两至两百两银子之间,不算多大,但也不了。

    陆遥因为自己就是年轻人,故而并未因为雇主杨绦年轻就怠慢哄骗他,而是尽职尽责地为他办这桩事:“这第一座荒山,靠近吴山即城隍山,有近五百亩,相应也就稍贵了些。”

    陆遥:“但是比较划算。这荒山不陡不缓,依山修建院子会比较省力,而且修好后还不失错落有致。距离大道也只有近两里路,砍开荆棘矮树就可开辟一条路。

    山沟里就有一条常流不干的山溪,再挖掘出一个水潭来,取水也就很方便了。”

    荒山上没什么好看的,杨绦就和陆遥一起站在远处,看了看这坐荒山的地理位置。

    陆遥没有假话,如果是开度假养生会所的话,这座荒山会是绝佳的选择。靠近繁华的吴山,客源大,周边风景也不错,有山有水,稍稍修整一番就是一处清幽的所在。

    不过杨绦并不是很满意,“稍微大了些。其实大也没什么,但我把荒山买来后打算做的营生,其实不必靠近繁华的城隍山。”

    就连杨家人,杨绦都没如实告诉他买荒山是究竟打算做什么,知道实情的也就只有李绒一个,所以作为中间人的掮客陆遥,当然也是不知道的。

    陆遥只是根据杨绦的要求,找出来了几处合适的,来让他挑选做决定而已。

    “这只是第一处,还有四处可供杨公子挑选,总有合适的。即便这里面一座合适的也没有,在下也能再去找的。”陆遥继续在前引路。

    杨绦跟在陆遥是在城隍山下碰头的,之前没来得及多聊。如今碰头后走在一起,两人又都是话多并擅长聊天的人,于是就一边走一边聊。

    都有心结交对方的情况下,一路上就聊得非常投,到后来两人就只差捻土为香、当场结拜了!

    互相之间的称呼,也从生疏客气的‘杨公子’、‘陆中人’,换成了亲近熟稔的‘杨贤弟’、‘陆兄’。

    两人走了两刻钟,来到第二座荒山。

    “杨贤弟,这便是第二座了。这座荒山的话,好处是地势平坦,百步之外就有一条通往大路的林间径,修路方面可以节省些花费。

    坏处是,山周边没有活水,便只能挖蓄水塘存雨水,取水较为不便。”

    两人就站在路岔口,看着面前的山包讨论着。

    就算已经称兄道弟了,但生意该怎样做还是怎样做,杨绦也不会为了刚建立起的情面而降低标准:

    “这山包大倒合适,也靠近大路,但没有活水确实有些不好。陆兄,我们去看看后面待选的再罢?”

    “当然,这样大的买卖,得看好了、比较过了才敢买。”

    之后,陆遥又带着杨绦看了两座待选的,但都不尽如人意,不是地势稍陡了些,就是没有活水,或者是离大道远了些。

    直到看见最后一座待选的,杨绦才算满意了。

    五座备选荒山,依次分布在城隍山的西侧、东侧、东南侧,云居山的东侧,而最后这一座让杨绦满意的荒山,则在云居山的南侧。

    这座荒山——或者该叫山包,距离杭州城的南面城墙也就三四里路,站在高处就已经能看清城墙了。离南城门凤山门比较近,日后可以很方便的从南城门进出。

    山包山下的东南方向不远处,就是杭州织造局旧址。

    本朝高祖时期,织造局起初是建在城南凤山门里的朱家桥,后来因为泛水潮湿,便又在靠近涌金门的城西,另建了如今的新局。

    陆遥滔滔不绝为杨绦介绍:“山势较平坦,三百亩大,按照县衙张贴出的荒山价钱,一百五十两银子就能拿下。”

    “山包旁就有一条山溪流过,且天然形成了一个深潭,取水方便得很。”

    “五里之外就是城中大道,连接大道的柴夫们砍柴踩出的林中路也有一条,修整修整就能有一条平坦宽阔,能走马车的大路。”

    “杨贤弟,你看这最后一座如何?”

    杨绦心知肚明,陆遥这是将待选中最好的这一座,留在了最后呢。前面那四座都有些不如人意的地方,这最后一座才是趋近完美要求。

    “陆兄,你这是将最好的留在了最后啊”杨绦笑容里尽是明悟,“因此,最后的这一个山包,当然是不错的。”

    “哈哈哈”陆遥知道他的心已被这对方看穿了,打这哈哈直笑。

    并没有被拆穿之后的尴尬局促,看来也和杨绦一样,是厚脸皮的人呢。

    杨绦没有计较陆遥耍的心计,生意场上有一些段是再正常不过的,“旁的不,陆兄帮弟我找出了这极为合适的一座,功劳和苦劳都不可忽视。”

    这山包是从县衙官府、而非从陆遥里购买,价钱都是官府定好了的,陆遥作为中间人,他的操作余地不太大。因此杨绦也不介意让陆遥知道他的购买意向。

    “就决定买这一个山包了。”杨绦下了决定,“按照你们的行规,买卖做成之后,你就得‘十抽一’的佣金?”

    “那行,之后我便着力去为杨贤弟跑县衙,把这个山包尽快给你买下来!等到一切都跑妥当之后,在办地契时,你再跟着走一趟就是了,其余杂事都不需你烦心的!”陆遥满口承诺道。

    陆遥又接着:“虽然为兄为杨贤弟你这桩买卖,前后得跑了有三个月,但这买卖是桩大买卖并不是去买根葱那么简单,久些也应当的。

    再者,为兄与杨贤弟一见如故,看在这份情谊上,也不用‘十抽一’了,‘十二抽一’就行!”

    假使这个山包,最后的成交价是一百五十两银子,‘十抽一’的话佣金就是十五两银子。而‘十二抽一’的话,就优惠了二两半银子,陆遥最后只得十二两半银子的佣金。

    杨绦摇摇头,拒绝了陆遥的优惠:“陆兄前前后后这些日子,跑得腿都快断了,才为弟寻得这样合心意的,‘十抽一’的辛苦费那是应得的,如何忍心让陆兄再让利?”

    但他提出了另一个请求:“然你我两人确如上辈子的亲兄弟重逢一般,相交下来实在投,这份天降情谊也是难能可贵。若陆兄实在有心,不知可否在办地契时,帮弟一个忙?”

    陆遥平常做的生意,到为租客介绍可以租赁的房屋,忙上三五十天的赚上两三百文,大到在中间牵线买卖房屋,那就比杨绦这桩买卖还大些了,一次就能赚上二三十两银子。

    但大桩买卖他至今也才做成两桩,遇到和做成的会都很少。因此,杨绦的这桩约一百五两银子的买卖,已经算大买卖了。

    ‘十二抽一’的让利,就让出去了二两半银子,抵得上平常他做十笔房屋租赁生意的了!

    因为想要结交杨绦这个年轻却有能力的朋友,陆遥才主动降价让利,但如果能够不让利的话,他当然更高兴了。

    陆遥:“杨贤弟,你要为兄帮的,不知是什么忙?”

    忙还罢了,顺帮了又多得了佣金,何乐而不为呢。但如果是比较麻烦的忙,那就不划算了。

    “麻烦也麻烦,但简单呢,也就是顺而为的事。”杨绦出了他的要求,“那就是,弟想让陆兄在办地契时,将土地归属之人即契主的名字,写成弟的名字——杨绦。”

    作者有话要:  还有第二更,老规矩,明早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