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信中事
向辰听了魏医生的话,顿时萎靡,就陈国良那对偏心眼的夫妻,怎么会愿意带陈草到西北来求医。就算他们愿意来,向辰也不敢,他大伯还在这边呢,当初害他大伯,蔡珍可没少出力。
陈花肯定是愿意带妹妹看病的,但是她也才十四岁,开不出介绍信,就算魏医生不收诊金,她一个从没出过远门的未成年的姑娘带着个听力有问题的妹妹,想千里迢迢赶去西北也不可能。
向辰也想过让陈草跟他们一起,但是最后还是否决了,魏医生的意思是,陈草的病就算能治,也是一个长期工程,他和许恒洲不可能一直待在西北等陈草治好病。
但是知道陈草的病有治愈的希望,总归是个好消息。向辰回去之后,给赵奶奶家送了封信,托她转交给陈花。
信里向辰了魏医生的情况,也了魏医生的判断,虽然现在不能治,也能安安陈花的心。
陈花果然非常开心,再三感谢向辰。
那是向辰下乡后的第三年,陈花早在蔡珍还没被开除之前就被逼辍学,好在她读到初中,之后也一直没停止学习。
陈国良家的宝贝儿子陈有财已经八岁了,蔡珍失去了工作,他们没资格再住在机械厂的家属楼里,搬进了铸铁厂分配的老院子里的一间房。
陈花的大姐陈芬出嫁了,基本跟娘家断了联系。二姐陈芳在铸铁厂当临时工,熬了许多年,终于成了学徒,能拿更高的工资,但是再多的钱也没到过她手里。才二十的陈芳,看起来比真实年纪要大十来岁。
陈花辍学后,也被逼着去当临时工,她想学她大姐,考个远点儿的工厂,从此不再跟家里联系。
可是草还在,而且因为陈芬的前车之鉴,蔡珍不允许她报别处的工厂,甚至因为自己被开除觉得丢脸,连机械厂都不许她报,只准报铸铁厂。
幸好陈花文化知识学得不错,考试考得好,才没落得跟她二姐一个下场。最后进了车间,从学徒工做起。
她比陈芳看得明白,知道钱到了父母就拿不回来了,她还要给妹妹看病,不能一点儿钱都没有。
陈花撕破脸皮跟蔡珍闹了一场,终于保下自己一部分工资,就这样慢慢攒了一笔钱,就等着以后有机会了给陈草看病。
皇天不负有心人,向辰给她带来一个这么好的消息,陈花这么多年来的心结终于可以松一松了。
距离远不怕,只要能治,她一定会带着妹妹去治病!
两年前,由于政策问题,陈家必须送一个孩子下乡。
已经二十四岁的陈芳还没有出嫁。她的年纪在现在看来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在那个时候,已经是老姑娘了。
不是她不想嫁,而是蔡珍不愿意她嫁,那一家三口如同趴在她身上的吸血蚂蟥一样,吸着她的血养肥了自己,不把她的血吸干不会罢休。
蔡珍想送陈草下乡,因为她听不见,考不了工厂,找不到工作,每天在家做着繁重的家务活,被陈有财肆意踢辱骂,还要被嫌弃吃白饭的。
一直防备着蔡珍的陈花没有给她这个机会,陈花当机立断,带着妹妹跑路了。
她甚至没有报下乡知青,直接跟着西部团建走了,那时候国家为了开发西北部地区,专门派了工程队建设队等队伍去西北支援建设。他们的工作比较辛苦,需要非常强烈的奉献精神。
陈花义务反顾地跟着走了,那是国家的队伍,蔡珍想拦都不敢。自从她失去工作,原本的自信跟着垮了,除了在自家几个女儿面前作威作福,对着家属院的其他有工作的女人甚至不敢大声话,总觉得人家在嘲笑她。
陈花跟着队伍走了很多地方,也吃了很多苦,陈草在队伍里做帮厨,她尽量少吃少喝,生怕给姐姐添麻烦。
半年后,陈花所在的队伍路过农场附近,她求了队伍里的领头人,借口有亲戚在这边工作,带着陈草去见了魏医生。
有向辰在中间居中介绍,宋文彬对她们姐妹也还算熟悉,两个姑娘顺利的进了农场。
魏医生给陈草检查过之后,告诉陈花,她妹妹的耳朵能治,但是因为拖得时间太久,可能恢复不到正常人的听力,但是也会比现在好,平常听人话只要声音不是太,应该都能听清。
陈花喜极而泣,这对她已经是个很大的安慰了,只要陈草能正常生活,听力弱一点没关系,最怕的是她现在这样,基本没办法跟个正常人一样生活,她多怕哪天她没注意,妹妹就会因为听不见声音出事。
治疗是个长期过程,陈草留在了农场治病,陈花把自己几年工作攒下的钱全给了魏医生,魏医生不肯收,她差点跪下来给魏医生磕头。
陈花没有留在农场,她跟着建设队继续走,到了城市里,就给农场里写信,给向辰写信。
历时半年,陈草的听力终于有了明显进步,从最初必须在她耳边大吼大叫才能听到一点声音,到现在隔着五六米正常声音话,她能听得清清楚楚。
之后又经过两个月的巩固治疗,陈草的耳朵算是治愈了,再多魏医生也无能为力。
陈花得到这个消息,笑着笑着就哭出来了,这么些年,再苦再难她都没有哭过,她总想着,她要是哭了,妹妹该怎么办?
姐妹再次见面,已经是一年后,陈花的队伍走得太远了,她一个人回不来,一直等到队伍往回走,才借机匆匆赶到农场。
两姐妹都对魏医生感激涕零,这次不管谁拉都没用,两个姑娘在魏医生面前跪下,结结实实磕了几个头,磕得魏医生脸都黑了。
见过妹妹后,陈花又要出发了,她聪明又好学,在队伍里从不跟其他劳力一样一味的埋头苦干。她一边干一边学,不管懂不懂,能记的都先记下来,有机会了就去问,别人给她冷脸她也不怕,一次次凑上去,只要肯教她知识,她什么都没关系。
她们跟着一起的有工程队,工程师画图,其他人就按照图纸搞建设。陈花得了一位建筑师的眼缘,这位先生愿意带着她,教给她一些工程学方面的知识。
陈花喜欢学这个,她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想要继续干下去。
陈草很支持姐姐,但她想留在农场,她在农场待了一年,觉得这是她出生以来过过得最好的日子。
她住在宋文彬家隔壁的房子里,一个人有一张床,不用担心睡到半夜被二姐陈芳一脚踹醒。她能吃饱饭,她一个孤身姑娘,钟萍可怜她,让她跟自家搭伙,有了好吃的也少不了她一口。
在这里,没人会欺负她,除了平安,她是农场里年纪最的,大家都照顾着她,就连平安也会“姐姐姐姐”的叫她,把自己的糖果分给她吃。
不像在家里,她弟弟陈有财从不愿意叫她姐姐,还会抢她的口粮,对她拳脚踢。
陈草是个懂得感恩的好孩子,她对这一切都心怀感激,她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帮着钟萍做家务,劈柴捡粪挑水做饭,帮李老等人洗衣服,给他们扫屋子。
不让她干都不行,手上无事,陈草就会陷入一种惶恐之中,这是她亲娘给她留下的后遗症。在家里,一旦蔡珍看见她闲着,抓起什么东西就会过来,随之而来的还有种种不堪入耳的恶骂,不似母女,反似仇人。
农场里的人了解到情况之后,个个义愤填膺。她一个才十四五的姑娘,还没成年呢,大家怎么忍心把这些活都给她干。
覃老师想了个法子,让陈草跟着平安一起念书。平安已经七岁了,这里也没个学校,覃老师只好干起本职工作,给平安启蒙。
陈草没读过书,她还的时候耳朵就烧坏了,正常生活都难,更别读书认字。能有读书的机会,陈草非常惊喜,她很努力,就算在劈柴,嘴里都念叨着覃老师教她的知识。
有她带着,连平安都没以前那么贪玩了,否则被姐姐落下太远,可没面子了。
平安是所有人的宝贝,农场里就她一个孩,大家伙儿看着她出生,看着她长大,都把她当自己家亲孙女亲侄女疼爱。一群爷爷奶奶叔叔伯伯护着,就算钟萍想当个严母都没有机会。
如果赶上过年的时候,那更不得了了,向辰和许恒洲会去西北。平安还是个婴儿时就喜欢向辰抱她,长大之后也没有变,跟向辰特别黏糊,只要向辰一去,立刻跟个尾巴似得跟着他,晚上都恨不得跟他一起睡。谁劝都没用,最后只能许恒洲出手,拎着衣服放回她自己的床上。
好在大家虽然宠爱平安,但是从未疏忽过对她的品格养成,平安性格很好,有点贪玩,但是知事懂礼,特别会撒娇,一拿出全部功力,谁对上都得跪。
第二封信就是平安写得,她才读了两年书,认识的字不多,信纸厚厚好几张,其实内容并不多。写不出来的字,要么用拼音,要么直接画,各种稀奇古怪的简笔画布满了信纸。
向辰边读边猜,孩子写得信逻辑性很差,联系上下文都没用,全靠向辰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但他读得饶有趣味,信里平安黏黏糊糊地表达了对哥哥的思念,因为太想他,连饭都少吃了一碗。
向辰边看边笑,平安食欲一向不错,农场里现在物资丰富,也缺不了她一口吃的,半年前见面的时候,家伙吃得脸都圆了。一见到向辰就往他怀里扑,差点把向辰扑个跟头。
钟萍愁得不行,生怕她这么长下去,以后会成个胖子。
胖子是不可能的,宋文彬的信中了,钟萍给平安限制饭量了,家伙每次吃饭都要跟她妈斗智斗勇,争取更多的食物。可惜年纪太,被无情镇压,确实消减了一碗饭的饭量。
所以人家少吃了一碗是真的,但是大概跟向辰没什么关系。
向辰好气又好笑,抱怨了一句“滑头”,语气却甜蜜蜜的,还带着几分炫耀。
“看什么呢?笑得这么奇怪。”许恒洲从屋里出来,就看见向辰拿着几张纸站在门口看,脸上的笑甜得都快滴糖汁儿了。
向辰得意地把信给许恒洲看:“平安写的,她想我了。”
许恒洲接过信纸,扫了两眼,很快看到向辰所的内容,他心中嗤笑一声,这东西跟向辰时候一样,一口甜言蜜语,特别会讨好人。而且还比向辰聪明,年纪鬼精鬼精的。
“我们平安真厉害,都能写这么多字了。”向辰是个合格的平安吹,会话了吹,会走路了吹,连大河村里的村民都知道,许老师的妹妹有多棒。
许恒洲敷衍得点了点头,眼睛还盯在信上,向辰吹平安吹了这么多年,他早就习惯了。他在看平安有没有提起他,这没良心的,吃了他那么多东西,对他也不见跟向辰似得黏糊。
一页看完,翻过一页,向辰连忙把他看完的那页要过来看,许恒洲顺利的在第二页上看见了自己。
他眼睛一亮,凝神看下去,一页纸看完,他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恨不得平安现在就在他面前,好拎过来一顿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