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7章 《中庸》中的解构社会

A+A-

    第02章中庸中的解构社会

    “是的!”曾子应道。“但是!不仅仅如此!还有另外的意思!”

    “另外的意思?什么意思?”乐歌问。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哦?”乐歌点了点头。

    曾子解释道:“周文王和周武王他们周氏家族,就是这种情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不仅仅是传承!”

    “嗯!好!继续往下读!”乐歌挥舞了一下臂,道。

    “是!乐伯伯!”曾子应道。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祖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祖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谛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解读一下!”乐歌问道。

    曾子解读道:“先生:武王、周公,他们是最孝的了吧!所谓的孝者,是善于传承先祖的志向,善于传述先祖的事迹的人。每年的春秋修理他们的祖庙,陈列宗庙祭器,摆设上他们的裳衣,奉献时新的食物。

    宗庙的礼仪,是用以序列昭穆次序的。按爵位排序,用以辨别贵贱;按事功排序,用以辨别贤与不肖;给做事的人发放报酬也是按照一定的次序来发放的。宴饮时按年龄大来决定宴席座次,让年长者坐上位。站到自己的位置上,进行应有礼节,奏起音乐,恭敬所尊重的,敬爱那所亲爱的,侍俸死者如同侍俸生者一样,侍俸亡者如同侍俸生者一样,这是最高的孝了。

    郊祭与社祭的礼节,用以侍俸先帝,宗庙的祭礼,用以祭祀祖先。明白效、社这两种祭礼以及禘与尝的义理,治理国家就如同展示自己的掌一样容易了。”

    “我不是太懂!”乐歌摇了摇头,道。

    曾子进一步解释道:“其实!这一段是讲尊重祭祀的原因。还有!为什么要有等级次序?等级次序的来源,是有原因的。乐伯伯!”

    乐歌应道:“意思是:尊重长辈、尊重等级次序等等,都跟尊重祭祀一样是有原因的。”

    曾子应道:“为什么要尊老爱幼,都是有原因的,都是必须地而不是强迫。其实!也是在讲人性,讲人区别与他物、区别与畜生的原因。白了,就是对人性的分析、细解、解读!乐伯伯!”

    “哦?好!”乐歌应道。

    “谢谢乐伯伯!”

    “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子应道。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解读一下!”乐歌问道。

    曾子解读道:“鲁哀公询问政事。先生:周文王、周武王的政事都记载在典籍上。他们在世的时候,就是按照上面记载的那样实施的;可惜!自从他们去世后,这些政事也就废弃了。

    管理政事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要勤于政事,犹如治理大地一样,最有效的方法是种树木,可以速成。

    起来,政事就像芦苇一样,生长变化是非常快的。所以,要想管理好政事完全取决于用什么人来管理。

    要得到适用的人才,关键看一个人的自身修养如何。修养自己在于是否遵循做人处世的大道,遵循做人处世的大道的根本点是要从仁义做起。仁就是爱人,亲爱亲族是最大的仁。义就是事事做得适宜,尊重贤人是最大的义。至于亲爱亲族要分亲、疏,尊重贤人要有等级,这都是礼的要求。

    所以,君子不能不修养自己。要修养自己,不能不侍奉亲族;要侍奉亲族,不能不了解他人;要了解他人,不能不知道天、地、人三者的关系。只有明白了天、地、人三者的关系,才能懂得做人处世之道。”

    “这一段是给你的大学做注释啊!是不是?”乐歌问。

    “是!乐伯伯!”曾子应道。

    “其实!你这里已经运用道家的学思想了,你在追究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了,是不是?”乐歌思索了一下,道。

    “是!乐伯伯!”曾子应道。

    “这么做就对了!你先生孔子,他停留在社会、现实中的人的层面上,而没有或者不愿意去追究人与万物的来源,所以!这给他的学思想带来了局限性!是不是?”

    “是!”曾子低声应道。

    “好!继续!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子应道。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什么意思?解读一下!”乐歌问道。

    曾子解读道:“天下人共同拥有的伦常关系有这五项,用来处理这五项伦常关系的德行有三种。一、君臣;二、父子;三、夫妇;四、兄弟;五、朋友之间的交往。这五项是天下人共有的伦常关系;智、仁、勇,这三种德行是用来处理这五项伦常关系的。

    至于这三种德行的实施,道理都是一样的。比如,有的人是生来就知道怎么使用,有的人是通过学习才知道怎么使用,有的人是遇到困难后才知道它们,但只要他们最终都知道了,也就是一样的了。又比如,有的人自觉自愿地去实行它们,有的人为了某种好处才去实行它们,有的人勉勉强强地去实行,但只要他们最终都实行起来了,也就是一样的了。

    先生:喜欢学习的人离智者不远了。努力实行做人处世之道,慢慢地他就会明白什么是仁,也就离仁不远了。知道什么叫羞耻就敢于面对,就会明白什么叫勇。

    知道了这三点,就知道怎样修养自己,知道怎样修养自己,就知道怎样管理他人,知道怎样管理他人,就知道怎样治理天下和国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