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夜谈
送礼环节结束,大部分人都表示失望,但也有那真正关心百姓的觉得这样的东西才是珍宝,可比那些华而不实的宝石金银有用多了。
“除此之外,秦祖新还带回来了一种美酒,乃是用葡萄酿造的,甘甜纯美,配上南越的玻璃杯,最是享受,请父皇与各位大臣品尝一番。”李煦完,就有两队貌美宫女端着酒杯上来,托盘上摆着一个大玻璃壶,里头盛满了紫红色的酒液,旁边还摆着几只玻璃高脚杯,为了配合这个时代人的审美,李煦还在高脚杯外镶了金饰,显得更贵重些。
每人面前都摆放了一只高脚杯,倒上半杯酒液,透明的杯子在灯光下晶莹透亮,里头的酒液颜色独特,但知道是葡萄酿造的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不过这样的酒真的会好喝?有人表示怀疑。
“昔日西域也曾有人酿造这等酒,只是味道清淡,喝着像果汁,本王觉得远不如大燕的美酒佳酿。”大皇子一脸嫌弃地。
这葡萄酒其实是南越酿造的,李煦为了提高价格才套了个进口标签,无商不奸确实是如此。
李煦没理会大皇子的嘲讽,端起酒杯先敬了皇帝,了几句吉祥话,然后与大皇子碰了杯,“大皇兄不喜欢可以换其他酒,这葡萄酒确实口味清甜,但后劲很足,喜欢的人觉得好喝,不喜欢的人觉得难喝,品味不同而已。”
大皇子手轻轻握着细细的杯脚,提醒自己不能生气,否则这易碎的玻璃杯他稍微用点力就会碎,这一点他深有体会。
不少大臣对玻璃杯的兴趣比酒更大,现如今,全京城有点家底的人家都在家里安装了玻璃窗,玻璃已经很普遍了,京城里卖玻璃工艺品的商铺也有不少,这东西物美价廉,唯一的缺点就是易碎。
不过珍宝易碎是常态,上等的瓷器也是易碎品,从来没人嫌弃这东西不好的。
秦祖新送完礼就出宫了,这等宫宴他可没资格参加,除非他给皇帝献上一枚仙丹。
宫里今天的主角变成了几位武将,个个都是手握重兵的人物,李煦还是第一次见到他们,不过私底下他们没少交道,也不算完全陌生。
那几位武将提前几天到了京城,一直呆在宫里和皇帝秉烛夜谈,李煦知道他们君臣肯定有许多私密话要,因此好几天没进宫了。
而他们也没敢太早找上李煦,该避嫌的也要避嫌,否则君臣之间的信任崩就崩了。
酒过三巡,大家都有些上头,一开始端着身份的人也渐渐放开了,尤其半场后皇帝就先撤了,头上少了一尊大佛,大家吃菜喝酒看美人也都更放松了。
一名身材健壮的武将端着酒杯走到李煦身前,微微一拱手,“顺王殿下,久仰,末将乃云阳军主帅鲁青秋。”
李煦不用也自我介绍也能认得出他,鲁家兄弟长的和老爹太像了,简直像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鲁将军,幸会幸会。”
鲁青秋凑近一些,压低声音:“王爷,今夜子时可否上门拜访?”
李煦笑看着他,微微点点头,心想,鲁家的人好像特别喜欢半夜去人家家里,为了配合他,李煦:“如果鲁将军不介意多几个人一起座谈的话。”
鲁青秋皱了皱眉,往另外几名将领那看去,明白李煦的意思了,大家忍了几天,肯定早都想和顺王叙叙旧了,何况他们这几天听顺王又提出了一整套针对匈奴的计划,他们都想与李煦讨论讨论。
当了多年边军将领,他们对外族人的动静比朝臣更敏感,草原上的动静瞒不了他们,大家也都猜到接下来恐怕不会太平静。
如果顺王的计划能成功,那他们做梦都要偷着笑了,这可不仅仅是减少人员伤亡,能避免一系列的麻烦,减少上百万两的军费开支。
外人不知他们达成了什么协议,当天夜里,几名将领如约而至,在门口碰了面,互相看了几眼,一句话也没。
刘树亲自将人迎进去,路上,几人闷不吭声地量着这座王府,听顺王和镇北王相邻住着,他们甚至伸长耳朵想听听隔壁的动静。
在不久之前,他们私心里更喜欢大皇子,因为是大皇子为他们争取了更好的待遇,和平年代,文贵武轻,武将地位是远不如文臣的,也因为有大皇子出面周旋,才使得他们的地位比原有高了许多,谁能给他们好处谁就是大爷,他们才不管上位者才能如何。
但李煦最近这一系列的操作实在太猛了,不由得他们不动心。
“王府修建的很别致啊。”一名武将夸赞道。
刘树抬头笑看着他们,“几位将军喜欢的话,可以聘请我们的施工队回去帮忙建造宅子,都是自己人,好商量。”
这么一,大家就知道顺王府的底子有多厚了,当真是没有顺王做不到的生意。
李煦和寇骁在书房接待了他们,中秋了天气还是闷热,书房里摆了许多冰釜,夜风吹进来,凉意扑面而来,让一群怕热的武将轻松了不少。
刘树命人送上水果冰沙,这种东西深得京城贵女们的喜爱,已经在京城流行一个夏天了,确实很解暑。
鲁青秋瞅了寇骁一眼,不明白这个青年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而且以一种主人姿态接待他们。
李煦原本就存着给寇骁铺路的想法,西北军他势在必得,私心里,他当然希望寇骁能有更广阔的站场,平心而论,寇骁不比任何一名武将差,所以把人带来和这些武将套点交情。
这场谈话持续到天亮,武将们习惯了熬夜,精神十足,寇骁怕李煦扛不住就让他先回去睡了,自己代表李煦和他们继续商谈。
这也让武将们看出寇骁的身份地位了,果然如同主人,谁都忽略不了他的存在。
不过比起李煦,他们对寇骁的了解更深,这个在南边长大的青年将领从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文官们也许不知道寇家,他们却是知道的,而且寇家有个孩子十几岁就领兵上阵的事情他们也知道,自家的孩子要是能有他这能力,他们也不用担心后继无人了。
李煦离开后,他们整个人都松弛下来了,和寇骁话也更随意些,寇骁在他们眼里就是一晚辈。
“不知王爷对西北军是什么想法?论重要性,西北军占第一,若匈奴南下,云阳军与西北军必须连手抗敌,否则容易被敌人钻了空子。”鲁青秋探道。
寇骁是知道李煦的计划的,不过第一步还在实施中,他就没把计划告知他们。
李煦想让他去西北,这一点两人达成一致,只是寇骁不知这一去要多久,而且对于西北军,寇骁并没有完全的把握能顺利拿下。
“西北军的重要性人人皆知,皇上年纪大了,镇北王想侍奉左右,不准备回西北了,但交接也不是一日两日能完成的,王爷正在与皇上商议人选。”
不用,这个人选定然是无数人想争抢的,那可是三十万大军,若是战时,还能继续招兵买马,西北军最庞大时曾经达到过五十万,靠人数击退了匈奴兵。
像这样的边疆大将,一直以来都是皇上安排自己的心腹去,不过如今留在朝中的那些武将中,似乎并没有特别出色的,要带领三十万大军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年纪大的那一批不是死了就是拿不动枪了,中年将领也就是他们这一批,能提拔的都已经在这里坐着了,剩下的不堪大用。
如果西北军要换将领,恐怕只能从青年一辈中择选人才,但青年人必定阅历浅薄,经验不足,恐怕难以担当大任。
武将们心里各自有考虑,尤其鲁青秋之外的几名将领,都有些意动,如果能调任西北军,那可算是升职了,不过权利大了意味着责任也大,匈奴眼看就要统一了,西北可是第一战场,万一战功没立着反而丢了性命,那就得不偿失了。
能在边境守卫多年的大将当然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因此人人都想往那个位置挪一挪,如果能几场胜仗,那可就是名垂千史的大功绩了。
寇骁没有再什么,毕竟那个位置也没定下来,花落谁家都可能。
这些武将都是皇帝的人,要走关系直接找皇帝自荐就行,犯不着巴结顺王,忠臣不事二主,他们心里清楚,与顺王走太近只会适得其反。
鲁青秋多看了寇骁几眼,他从儿子口中得知,这青年能耐不,而且与顺王关系密切,要竞争对手,他应该也是强劲对手之一。
不过鲁青秋没有往西北挪的算,云阳军已经自成体系,如果换个地点,还得重新开始培植势力,远不如如今自在。
直到太阳初升,这场谈话才结束,武将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更加确定将来会有源源不断的金钱流入,有了钱,心里就不慌了。
除此之外,顺王还给他们提供了几样新式武器,这令他们大为意外,这样的东西一直都是军中最紧俏的物资,私下交易武器可是重罪。
“王爷是连兵器生意都不放过吗?这风险会不会太大了些?”
寇骁反驳道:“王爷还是南越藩王,这些东西都是南越出产的,总不能白送给各位将军,适当收点辛苦费也是应该的吧?”
有人不满地:“那不如将图纸送给我们,我们自己造,免得王爷辛苦。”
寇骁有趣地看着话的人,是渤州来的将领,李煦还准备卖船给他,这图纸怎么可能送给他们,想得太美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