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分别

A+A-

    大朝会不欢而散,大皇子坐在大殿里一直没起身,皇帝从他身边走过的时候连个眼神也没给他,大臣们更是敬而远之。

    李煦站在他身旁,皱眉看着低迷不振的大皇子,最后了一句:“大皇兄是否以为自己有能力坐在那个位置上?”

    大皇子回头看了他一眼并未答话,这里是奉先殿,大家还未走远,李煦怎么敢就在此这种话,难道他已经认为自己稳赢了吗?

    李煦冷笑了一声,从他身旁走过,他不是看不起大皇子的野心,而是看不起他没有与之匹敌的能力却想得到至高的权利。

    皇位是那么好坐的吗?要不是这个等级社会把他逼得不得不往上爬,李煦宁愿当个富贵闲人,赚多多的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过轻松安稳的日子,可无论是他还是寇骁,都过不了这种日子。

    他走出奉先殿,见赵公公迎面走来,脚步急促,李煦停下脚步等他,“赵公公何事如此惊慌?”

    赵公公喘了几口气,弯着腰行礼道:“顺王殿下,皇上命您去御书房话。”

    李煦点点头,没太在意,他经常被叫到御书房,如今大部分的国事都是他在处理的,于是转身就朝御书房走去。

    快到御书房的时候,赵公公低声了句:“王爷心些。”然后越过他想进去通报了。

    李煦心下一咯噔,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皇帝对他不满了?他揭露了西北的现状,讽刺了大皇子,但这也间接指责了满朝文武甚至皇帝的不作为,自己是不是太大意了?

    “儿臣参见父皇!”李煦进去后,乖乖地给皇帝行礼,然后等皇帝发话。

    过了许久,上头传来咳嗽声,然后是喝茶水的声音,等了约十分钟,皇帝才开口,“起来吧,朕不太舒服,你免礼就是了。”

    李煦抬头,看着皇帝关切地问:“父皇身体如何了?太医您要静养,不宜动怒。”

    “呵,静养?朕就是静养太久了才会被人蒙蔽,连你都知道的事情朕竟然不知道,真是讽刺。”

    李煦赶忙解释:“还请父皇明察,儿臣在西北建了羊毛厂,那儿有几名王府的管事,他们偶尔得知了这些事情汇报给儿臣,但因为没有证据,儿臣也不敢上报,西北又是重兵之地,儿臣也不好派人去查,免得引起误会,今日完全是诈一诈他们,儿臣想,总有去过西北的官员了解那边的情况。”

    “原来如此。”皇帝声音飘忽地,李煦低着头不知道他的脸色,不过想必是没什么好脸色的。

    他继续:“父皇不烦派人去西北明察,上至各将领,下至各官员都应该重新梳理一遍,儿臣觉得,问题可大可,大的应该立即改之,的缓一缓没关系,西北是边陲重地,若是等战时再发现问题,整改就来不及了。”

    皇帝又沉默了许久,然后李煦看到他拿了份空白圣旨改上玉玺,丢给了李煦,“拿去吧,朕同意寇骁去西北接管大皇子的兵权,但朕有要求,朕给他一年时间,如果一年之内西北军没能整改到位,他也不用回来了。”

    一年时间很紧迫了,寇骁一个全新人要想收服西北那些地头蛇难度非常大,不过总要试一试的,于是李煦替寇骁应下了。

    “还有一件事。”皇帝声音沙哑地:“你到京城大半年了,为何一直没让王妃回京?夫妻二人如此分隔两地是何用意?”

    皇帝语气平静,听不出喜怒,但李煦觉得这才是他今天的重点,他心翼翼地回答:“王妃他……她故土难离,恐怕不适应京城的生活。”

    “你应该明白,朕这个位置是留给你的,你将来必定是要留在京城的,她难道还能一辈子不来京城?既然如此,不如休妻再娶,原本以她的身份就配不上你,这样的女子就算来了朕也不同意她正妻的身份。”

    “父皇……”

    “住!别你有多喜欢她这种话,父皇是过来人,真正喜欢一个人怎么可能像你这样,朕可从未听你提过王妃一个字,或者,外头你与寇骁的事情是真的?”

    李煦一时没答话,这时候要否认他和寇骁的关系似乎没意义,这件事朝廷上下基本都默认的了,只是大家没在他面前而已。

    皇帝见他没反驳,居然笑了起来,“果然如此,朕早猜到是这样了,你倒是好样的,去了一趟南越竟然连这种坏毛病都染上了,你与寇骁两情相悦吗?”

    李煦抬头,心惊胆战地回了个“是”字,他缩着脖子一副任其处置的怂样,反而让皇帝不知怎么责罚他了。

    李煦一直以来表现的太完美了,这样的人在下臣和百姓看来当然是好的,令人瞻仰,但在上位者看来就有些碍眼了,哪怕上位者是他亲生父亲。

    如今知道李煦和寇骁的事情,皇帝反而舒心不少,不过该有的表态还是要有,“朕不管你们二人是两情相悦还是逢场作戏,既然寇骁要去西北了,你们就此断了,南越的那个女人也正好休了,不过是一个棋子而已,亏你为了寇骁设计出这么一场戏,连朕都给骗了。

    你也不想想你是什么身份,你如今只有一个女儿,你难道胡涂的连嫡子都不要了?若要朕立你为太子,你就先生个儿子出来,否则这江山朕万万不敢交到你手里的,若你百年之后没有继承人,这大燕江山难道要改姓吗?”

    皇帝越越严厉,李煦反驳道:“父皇多虑了,儿臣的兄弟不少,过继一个儿子也是身负皇室血脉的。”

    皇帝怒极反笑,“好的很,你竟然着这种主意,不过朕是不是应该庆幸,至少你没有赶尽杀绝的想法,朕还得替你的兄弟们谢谢你手下留情了。”

    “父皇言重了,儿臣只是个比方,并非就要如此。”李煦心里跟明镜似的,他肯定不会有儿子,但他有女儿啊,如果他的女儿足够优秀,又有野心,未必不能成为一代女帝。

    过继的孩子到底是别人家的,等他死后,未必能护着他女儿,除非他给公主足够的底牌,所以,过继这条路不到非不得己李煦不会去做。

    他宁愿从抱养一个男孩来悉心教养,自己教出来的就算长歪了也是自己种下的果,总比别人家的孩子强。

    不过这话不能跟皇帝,了他非得砍了自己不可。

    “朕累了,你去忙吧,记住那句话,什么时候你有儿子了,这太子之位什么时候才落到你头上,为了大燕江山,朕不介意选个不如你的继承人,不过你应该知道,无论谁上位,你都是绊脚石,非死不可。”

    李煦当然知道,他没料到皇帝今天这么推心置腹地跟他这些,“多谢父皇提点,儿臣会想清楚的。”

    皇帝对他的回答很不满意,这有什么好想的?难道皇位还不如一个男人重要?

    李煦亲自将寇骁的任命书写了,交到他手里,“这一去至少一年见不到面了,你可想清楚了?”

    寇骁没接圣旨而是将人抱在怀里,闻着他身上的味道,失落地问:“王爷想让我去还是不去?”

    李煦低声笑了,“这个问题我们讨论过很多次了,私心里,我自然不愿意你去,西北凶险,你去了可就要面临重重危机了,就算本王有心相救,也远水救不了近火。但西北困难重重,派别人去我不放心,也不相信有别人可以做的比你更好,所以,去与不去,你自己选。”

    寇骁叹了口气,李煦这是把问题推给他了,这个选择当然不容易做,不过他却并未犹豫,“国家国家,我们总得先有个安稳的国才有安稳的家,而且我去西北,你的登基之路才会更顺利,一年,一年后我一定回来!到时候你就是赶我走我也不会走了!”

    李煦推开他,“你倒是自信,一年真的能解决西北问题?”

    “我只要一想到京城还有个人在等着我回来,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再了,万一离开久了,王爷被其他骚狐狸勾引走了怎么办?”

    李煦冷哼道:“也不用很久,皇帝了,我一天没儿子就一天不立我为太子,你等着吧,一年后你回来,不定我儿子都生出来了。”

    寇骁握紧他的胳膊,目光沉郁,“和谁生?你要是敢和别的女人生孩子,我就敢带着三十万大军投敌!”

    “别胡扯,你不会的。”李煦知道寇骁这样的将军,忠孝情义都占全了,让他投敌比杀了他还难。

    “那我就带着三十万大军叛变,支持大皇子去……算了,大皇子不靠谱,四皇子可还行?到时候本将军也能捞个摄政王当当。”

    李煦刮着他的脸颊趣道:“想法很好,不过不用支持老四,你只要挟持本王就好,本王任由你捏圆搓扁,也让你当摄政王,我就当个傀儡皇帝,每日吃香喝辣,心情好了还可以临幸美人,真爽!”

    寇骁将人紧紧抱在怀里,恶狠狠地亲吻着他的额头、鼻子、脸颊,最后堵上他的嘴,恨不得将这张能把人气死的嘴缝起来,更恨不得将人吞下肚走哪带哪,永不分离。

    ******

    寇骁用了三天时间重整了王府护卫,他将寇家军带走了一半,剩余的一半继续守卫着顺王,除此之外,南越那边只留了赵刚和赤明旭,这两人一个胆大一个心细,足够守护南越不被外敌侵犯了。

    而李煦身边留了郭孚和钟文,这两个都是机灵又稳妥的人,寇骁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除此之外,寇骁去信给姜秋明,让他尽快赶到西北与自己汇合,姜秋明这个军师还是很有用的,西北那群狼子野心的将领,可不是光靠武力就能服的。

    姜秋明跟着雷鸣游学已经一年多了,名声鹊起,不过这个名声指的是雷鸣,如今连京城的老百姓都知道南越有位大文豪大学士,不仅学富五车且仁善大义,他带着自己的十几个弟子在外游学,走到哪都能做出几件轰动的事情,起初这消息还不足以传入京城,直到这群人走到了陈郡,一百多人的队伍竟然剿灭了一个盘踞陈郡多年的土匪窝,解救了数百民众,其中不少都是走南闯北的富商,以及一个隐瞒身份去陈郡探亲的高官之女。

    据,那个土匪的头头与陈郡郡守有旧,有官府庇护一直相安无事,雷先生请求官府派兵剿匪无果后就亲自带着护卫把这个土匪窝端了,前后仅用了十日。

    后来,随着京城各大书局开始贩卖俞先生的话本,连着三国演义也大火起来后,人们发现,书局的书多了许多,一看,发现全是南越印刷厂出品的,据这些书大半都是雷先生游学时买下的孤本,他为了让天下学子都能读更多的书,便央求南越郡守府将这些书籍刊印出来,分销到大燕各地,每一本书卖出去所得的利润都会抽取一成捐赠给基金会,用来援助全大燕的贫困学子。

    这个惠及天下学子的大好事,事情被李煦用心宣扬了一番,如今无人不知雷鸣大名,连他的弟子们也声名大噪,唯一低调的反而是姜秋明这个鞍前马后的大军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