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来吧

A+A-

    151、来吧

    心里有事当然就睡不好,翻来覆去的王婆子终于把刚睡着的刘奉祖给弄醒了。

    “不睡觉你干嘛呢?”刘奉祖最不喜欢在他睡觉的时候有人打搅。

    “想事。”王婆子不敢说出心里的事,只得大概表达了一下。

    “就你那脑袋还想事?”翻个身刘奉祖又睡了。

    王婆子想的是刘顺一家应该还有钱,想当初她给三儿子相媳妇时人家也是听说了二儿子的家境才同意的。或许她应该去镇上打听一下,不然去二儿子镖局那里打听一下。

    “你想的那些个事都能惹出祸来。别闲得瞎想,现在也不缺你吃也不少你喝的,你安份些。”刘奉祖是看出来了,自己的这个老妻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啊。

    “你睡吧。”王婆子根本没接刘奉祖的话。

    第二天她打定了主意要先去陶氏那里看看,等该下地的下地了,她就收拾了一下走了,家里的刘奉祖根本没注意到王婆子出去了。

    陶氏现在也不给刘清清做衣服样子了,就帮着豆腐店里收拾豆子,不然郝云娘一个人怕是忙不过来。

    就在这时王婆子进了院子,农家只要有人就不锁院门的,陶氏一个人坐在院子里干活,听着脚步声正抬头看见王婆子站在院门口。

    “娘,您来了。坐啊。”请了王婆子进来又递过一张小杌子。

    王婆子今天显然挺会做人,没有上来就耍泼。

    “我来了几次都见你在挑豆子,这么多做什么吃?”这个话头找的好,从干活开始两人好沟通。

    “这是清娘帮我找的活,镇上的店里不想找人干活,又少个人帮忙,就把这活计给我了。”

    店里买个人还得养着,成本还高,不如请一个人帮忙,有活就给钱,没活跟店里也没关系,用刘清清前世的话来说就是用工成本比较低。

    王婆子也曾在镇上干过活计对这种活儿比较熟,都是给那些在家呆着没事做的穷人家里的小娘子做的。

    “也能赚点小钱吧。”王婆子这话不是问话,表示她知道陶氏能赚多少钱。

    陶氏笑着应了,也不多说什么,给王婆子倒了水又继续挑她的豆子,她觉着吧,王婆子今天脾气这么好的上门来肯定是有事。

    咳了一声,王婆子终于张了嘴:“这天也快凉了,你也不做身秋衣穿么?”

    “娘,咱一个农家人穿什么新衣裳。家里也没有那个闲钱买衣料啊。”

    王婆子听了眼一瞪,这就想发火了。这么些年来韩氏虽然爱挑唆但从来不说没有影的话,就是她一定是见了东西才找的事,所以陶氏这是跟自己打掩护呢。

    “前几天帮着清娘做了几身衣裳,听说是要卖到镇上的,那个衣料真好啊!”陶氏笑看着王婆子说,“问了清娘那料子多少钱,真真是吓死我了。做的时候手都抖。清娘也叫我小心些,那是她做工的掌柜的让她找人做的。”

    这一来一去就把她家里有衣料还在家里做新衣裳的事都跟王婆子说了。

    首先,衣料是人家的。其次,她是做新衣裳了,那也是人家的。所以不管哪一样都跟她陶氏没关系。

    王婆子也不是一个傻的,马上就明白了陶氏这是在跟她解释,原来是人家找的活计。这乡下的小娘子在没有农活的时候做做小工也是常有的事,就连韩氏不也绣个帕子什么的么。

    原来是韩氏看走了眼,把人家送来要做的活计当成衣料了,她就说老二家里不可能有钱成这样,还能给陶氏衣料了。就连张氏今年刚入春时给她送来的春衫料子也就一般,不是那个镇上时兴的东西。

    一想开,她就高兴了,马上又扯了些家务事的话跟陶氏说,聊了一会儿该吃中午饭了就回去了。

    今天刘义是跟着大哥一起下地的,虽然分家给了他一些地,可他一个男人却是种不过来,他家的地和老宅的地是一起种的。

    等他回来就见陶氏已经做好了饭,正等着他呢。

    “今天娘来了。”陶氏就把今天的事都跟刘义说了。

    刘义一听媳妇的话马上就明白了,“怕是大嫂看见了清娘送来的衣料。”

    “自家大嫂也不好多说什么,我看二嫂一向躲着她,跟她也不亲近,怕是特不喜她这个样子吧。”陶氏嫁过来就没在老宅住过,就是身子好的时候去侍候公婆也没和韩氏有太多的接触。

    刘义没吱声,当初他还没成亲的时候也是帮着大嫂说过二嫂的,他以为长嫂如母,应该听大嫂的话,只不过后来他就品出来这个大嫂人不怎么正了。但是这话又不能这样跟自家媳妇说,这不是变相说自家的坏话么。

    “你们女人间的事我也不懂。只不过你要是跟大嫂处不来就少走动也行,性子不和早晚得有事,等大家吵起来再少接触更不好。”这也算是暗示陶氏一下吧,不知道她能不能明白。

    陶氏也是一个有些小聪明的,一下子就明白了刘义的意思,当下不再提这个话题,只是问他还有多久要收粮食了,要不要跟二哥家里借牲口一类的。

    刘清清不知道她的一块衣料差一点让陶氏挨排头,她现在是想做冬天里的衣裳。

    白叠子才在这里兴起,大家还没想到怎么做棉衣。而大夏的人过冬天则是有钱有穿裘,穷人穿布,再冷也只是布鞋。所以在码头这里常见有行人冷得如丧家之犬一般一边行走一边跺脚,见了这里有卖热汤面的高兴的不得了的样子。

    前世有一种鞋叫什么唧唧的,像个大棉兀了一样,虽不好看但暖和啊。

    说做就做,店里还有许多边角衣料,前一阵子又收了许多兔皮,找了会做鞋的匠人试制了几双放在店里卖,等有人要的再多做。

    祁三郎的信就在这个时候来了,说他会回来过年,家里的年货请刘清清帮忙准备一下,曲氏刚来这里人生地不熟,自家的阿耶是不用指望了,这种事他是不会管的。

    啰哩吧嗦地在信里写了一堆没用的,最后才说他说这一阵子在中都的账册和钱钞运回来了别忘了到码头上接。

    看到这里气得刘清清差点没蹦起来,这船今天下午就要到了,才告诉自己有钱来,让她到哪里去找人运钱。

    真想念后世的电子货币!

    好在河边货栈里的几个小二已经帮她送过几回钱,等船到了就接了钱,帮她送回山上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