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嫁人

A+A-

    378、嫁人

    何先生如今很是矛盾,他这正经执行圣上旨意的并把事办成,却有着上来凑数的要“办了”这事。

    看着眼前的刘清清他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刘清清可是知道他是皇上派出来专门办差的,大夏这里有寻找“天命之人”的规矩,是个大夏人就知道,不用再给她科谱大夏的一般知识。

    看来自己还是暴露了,就是不知道这天命之人的下场都如何。

    只不过“天命之人”应该全是穿越的同志,连大夏的第一任皇帝看来都是穿的,他下令寻找“天命之人”是在他的小儿子想要篡位之后。

    这里面有故事,可是问眼前的何先生他不一定知道,就是知道也未必愿意告诉自己。

    何先生与刘清清两个人各怀着心事坐在桌子两边不言不语似老僧入定一般。

    倒是刘小虎练完了枪就进来喝茶,“姐姐,你再等我一会儿,我还有一篇文章要读完了再问先生。”

    刘清清笑着点头同意,何先生也借此机会离开客厅去书房陪刘小虎读书借此来避开尴尬的气氛再想一想自己的对策。

    今日如同往日姐弟二人在何先生家的院门外与何先生作别后骑马回家。

    路上,小虎问刘清清:“姐,娘最近为你的亲事很烦,你最好不要往她身前凑。”

    “哪里是我往她身前凑,是她一见到我就不放手好不好?”

    刘小虎深以为然可也没什么办法,在他心中自己的姐姐刘清清是最优秀的,但张氏却总说她不好嫁出去。

    刘大娘只比刘清清大三岁,今年已经准备嫁人了,她在家准备自己的嫁妆,为此王婆子还带着大伯娘韩氏特意到张郎中这里来讨要好处。

    在张郎中没翻脸前刘奉祖追了过来把她们两个带走了。

    三婶陶氏则又怀了身子,因为三叔至今还没有一个儿子奶奶王婆子没少在村里说三婶的不是。

    什么只会生女儿、进门一直没有动静、是一个没有用的等等,现在村里的人也看出来这老婆子不得儿子跟儿媳的看待,对她也是敬而远之。

    待王婆子在村里又骂了一圈三儿媳后,陶氏宣布又有了身孕,这次刘义坚持让她在家里呆着,不管老宅那里是过年还是过节都不准她去串门。

    王婆子为这事特意找过刘义,“你是个什么意思?怎地不让她过来?家里这么多人哪里能干完这些活,做饭也是一个累活啊。”

    “三娘有了身子不能干家务,她在家里是不干活的。娘,我不是说从前的事,她怀四娘跟五娘的时候还不是在你这里出的事。”

    一句话堵得王婆子准备好的词全没用上。

    “我肯定会来看你跟我阿耶的,再说了,她一个孕妇就是常来也没有用啊。能干啥?”

    王婆子想骂儿子,可一想老三可不是老二。老二不管自己怎么骂都会乐呵呵地对她,但老三从小就有倔脾气若是被她骂急了怕是得跟她怄气。

    想想还是儿媳妇不好,后两日又开始站在家门口骂陶氏。

    刘奉祖真是烦死她的这副作派,只得天天背着手出去找相熟的人去聊江湖上的事。

    听说山下老宅里整日鸡飞狗跳的刘清清心里暗自高兴,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货栈里又迎来一个忙的季节,因为船运出事少,沿途又没了匪患,很多大客商开始使用祁家河边货栈的船运路线运货。

    原来买了河边一大片地建货栈跟货仓镇里的人都抱着一种看热闹的心态在那里看着,如今那仓库都装满了还不够用,硬是要把近期不运走的东西存进镇内的货栈来就显得祁家有眼光。

    祁峰最近心情很好,虽说他不是这货栈的真正老板,但他是老板的亲阿耶啊,没事过来看看不由得心里升出一种这儿子养对了的感慨。

    祁兰娘的亲事就在这时定了下来,是曲氏亲兄长同窗的儿子,听说读书很好,人品又好,又不是家中的长子。

    曲氏很乐意,不管将来他们小两口是不是单独分出去住也不用祁兰娘来操家侍侯婆母,对于一直养在深闺的祁兰娘来说这是一件好事。

    最近她也看出来祁兰娘有些“野”了,自从去了中都见了些世面她的胆子也大了,刘清清有事也会同她商量,买卖上的事也让她自己拿主意,做得似模似样。

    曲氏不由得对刘清清更加满意起来。

    要到年末了,刘清清还打算去一趟岭南,祁兰娘跟田蜜娘听了都吵着要去。

    原来跟翁大郎允诺是要跟他分利的,现在正好跟他算一算。

    酒娘听了自是不满意,凭什么她们都能跟着去,自己却不能。

    没办法只得把这些小娘子们全都带上,哪一个也不能少了。张氏如今也是被这女儿磨的没了脾气,“爱去都去,但得注意着些!”

    要出门是不能说什么不吉利的话的。

    此次向秋时是不去的,全凭刘清清一人做主,找了上次给她掌船的船老大一行人就这么出发了。

    近冬的岭南真是又湿又冷,跟前世她记忆里的感觉是一样的。记得原来她去广东出差,那里冬天的湿冷是要进到骨子里的,棉被都能攥出水来。

    好在她去年请人在翁大郎家旁买了地建了带炕的屋子,她可不管人家岭南人怎么活,她是得睡在火炕上的。

    她们到来时正赶上翁大郎还人出海了。

    “这个季节还出海?”大冬天呀。

    “是给人家帮忙的。”沈姑婆很喜欢刘清清这里的火炕,当初建的时候她还专门来“听”过这里是怎么弄的。

    用火一烧屋子里的湿气少了很多,大家没先进屋,只是开了窗门先透透气。

    刘清清也没敢真弄成北方那种高高的火炕,她做的有些像前世朝鲜用的那种低矮的火炕,比地龙再高些。

    院子可是纯岭南样式的,只是屋子里改了改,又用了胡凳,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管它如何,活着舒服就行,于是大家在屋子里一片湿热中坐下来喝茶。

    翁大郎在家里存了些珍珠,沈姑婆给刘清清拿来,“他的东西都存在这里,怕你们来拿不好找。”

    这是一个有信誉的人,可她这次来是跟翁大郎结一年的账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