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步炮协同

A+A-

    一秒记住本站:9炮兵营地,一炮未发的五百少年炮兵人人垂头丧气。

    这里连教官、老炮接近六百人,操作十二门野战六磅炮用不着这么多人。

    之所以炮兵倾巢出动,是因为有了难得的实战教学会。

    少年炮兵们把大炮拆解卸载装船,再从船上卸载组装装车,紧接着转运到复州镇海门外位建立炮兵阵地。

    他们把这些程序都完成得可圈可点,就在准备装填发炮之时发现不能这样做,因为一炮下去能否打着建奴不可知,打到袍泽十之八九。

    所有的辛苦都是白费力气,这当然导致少年们极度沮丧,就连四个佛郎教官都觉得极度遗憾。

    第三天下午,炮兵终于接到了新命令,明天一大早全体往西南前进,在复州西南五十里外有一座周长一里余的城池有一百几十后金军在坚守。

    这座城名字叫做羊官堡,是个石头城比较坚固,因此建奴常年有驻军一百余,现在估摸着已经全民动员了,参与守城的人数接近四百。

    千户官王志诚带着两个百总骑兵定点清除建奴的村镇之时发现了羊官堡城这个纯军事堡垒,他没有发动攻击,仔细侦查后汇报主将。

    黄汉得知羊官堡里的汉人阿哈不是很多,为了给炮兵实践会,也为了锻炼少年兵的攻坚能力,这一次的计划是步炮协同进行攻防战,由少年兵主攻。

    负责拿下羊官堡的主将是宋鹏飞,他已经亲自去观察了地形,羊官堡按照现在的计量单位计算才不到零点一平方公里,城墙的周长只不过八百余米,只有南北两个城门。

    这座城没有红夷大炮,也没有佛郎炮,应该有十几支抬枪,只是不知道建奴会不会使。

    宋鹏飞决定围歼建奴,第二天晌午,两个把总少年铳和两个百总长枪、刀盾步兵加上王志诚率领的两个百总骑兵就两路并进分别接近南、北二门三百步距离结阵以待。

    宋鹏飞明明知道使用米尼枪掩护刀盾攀登云梯夺城完全做得到,但是他为了锻炼炮兵、为了减少冷兵器步兵的伤亡,还是选择了尝试步炮协同战术破城。

    终于得到实战会的炮兵抵近羊官堡城,在大概四百步距离建立炮兵阵地,一刻钟后炮击开始。

    实心弹的威力本来不怎么样,可是羊官堡是一座石头城,炮弹打在垛口、落在马道上都会砸得乱石迸溅,守城的四百左右建奴哪里经历过这样的打击,顿时惨叫声连连。

    侥幸没挨石块打着的建奴发现城头没有藏身之地,因为即便躲在垛口后都会被落在附近的炮弹砸飞起的石块打死。

    城头连站都站不住,这城还怎么守?

    十二门炮六磅炮打过六轮后,少年步兵列阵前进,接近到一百步之时,发现明军炮击停止,城头开始有建奴探头探脑。

    宋鹏飞下达命令,“第一列端枪,瞄准,全体继续前进。”阵列再次前进二十步左右之时,宋鹏飞大声道:“第一列开火!”

    片刻后,在“第二列开火、第三列开火!”的口令声中羊官堡城头已经见不着活人。

    步兵火枪一边前进一边进行三段击齐射足打了三轮,这时就是检阅步兵在不影响走动的情况下从容完成装填进行不间断打放。

    这个城池也只有两个城门,都被准备坚守的建奴堵死了,建奴没想到明军的炮火是如此猛烈,北门附近承受了六轮炮击后建奴已经死伤一片。

    现在又被足一个把总三百多支鸟铳、燧发枪肆掠了三轮,北城墙上再也没有人敢露头。

    一些趴在垛口后马道上的后金军当然不肯和城池共存亡,他们不是准备进行抵抗,而是沿着马道爬行,往城墙下爬,他们准备取马逃窜。

    随军劳役扛着云梯奔跑着上来了,其实被城墙已经千疮百孔,许多地方用不着云梯已经能够攀登,不一会儿明军攻入羊官堡城。

    宋鹏飞带着几十个米尼枪射围绕着城头警戒,米尼枪的射程足以覆盖整个城池,他们发现南门处有几十个建奴在七八脚搬堵城门洞的石块、沙包。

    建奴哪里会想到他们在南门城门洞搬东西,出现在北门城头的明军可以直接击毙他们,劈哩叭啦的枪声中准备打开南门逃窜的建奴纷纷毙命,有些运气好没被打中的赶紧躲入巷弄。

    这时房连栋带着刀盾进入城池,他向宋鹏飞示意后结阵前进,宋鹏飞立刻派遣三十个米尼枪射上房为冷兵器步兵保驾护航。

    没多久整个城池里的建奴被斩杀一空,解救了汉人不足二百,其中有几十人伤的不轻,医务兵已经在进行紧急处理。

    ————

    紫禁城里的皇帝这段时间特别压抑,他的睡眠质量很差,每每被噩梦惊醒。

    已经过了二更,无比勤政的崇祯依旧孜孜不倦地在摇曳的烛光下批阅奏折,他觉得心力交瘁,总有不好的预感。

    皇帝不由得放下笔望着窗外的夜空出神。

    明军出动四五万人马去解大凌河城之围能够成功吗?为何竭力主张修建此城的孙督师在建奴真的发兵来攻打之时束无策?

    “红旗军”仅有的几千人马去突袭南四卫会不会弄巧成拙?

    思来想去,崇祯心里已经在埋怨孙承宗,朝廷财政艰难,孙督师不仅没有能够做到皇帝希望的裁减一些辽饷,还多要了重修大凌河城的花费。

    朝廷节衣缩食咬着牙修建的大凌河城,如今又得由朝廷出粮饷七拼八凑出人马去救援。

    此时崇祯已经悔不当初,为何没有及时召见黄汉来平台问计?为何要把黄汉的奏疏留中?为何就不顾黄汉、郑国昌、刘之纶等等反对,同意重修大凌河城?

    想到最后,一向不喜欢检讨自己喜欢找替罪羊的崇祯得出了结论,孙督师恐怕老了,昏招频出,留着他看来已经没有什么用处,是时候让他回家颐养天年了。

    崇祯确实喜欢推卸责任,殉国之时留下的遗言里还有“然皆诸臣误朕。”这句话,却不认为他这个皇帝水平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