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辽西走廊
不是曹文诏真猛而是敌人太弱,约等于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精锐边军打老百姓,打胜仗不足为奇。
崇祯七年八月,曹文诏带着打流寇战无不胜的人马在大同跟建奴干了一场,这才知道了自己的斤两,最后的结果是被后金军以少打多,打得损兵折将缩进城池再也不敢战。
汉人在崇祯末年损失人口高达八成,由后世学者估算的一亿五千万下降到了满清入关后的两三千万。
在死亡率八成的恶劣情况下,谁能保证自己躲得过去?
黄汉留下宁远五千汰兵转为卫所军屯田,每个人分给他们五十亩麦田耕种。
在他们没有任何收入的情况下每一个人给银六钱给杂粮五斗,现在就开始准备春耕。
如果他们在内地有家又愿意来关外屯垦,可以上报给镇抚官,届时“红旗军”会联络四方快运并且提供一路上的食宿花费,接他们来关外团圆。
良田哪里来?这就是黄汉下控制宁远的真实目的,因为黄汉懂得地理,辽西走廊紧靠连绵不绝的燕山山脉,水资源丰富,太多河流横穿辽西走廊流入辽海。
辽西走廊分布着大大数不清的河套土地肥沃还是长日照地区,更加适合农作物生长、流域治理。
修建了中型水库保证能够蓄得住水,完全能够应对三十年一遇的旱情,修通了沟渠在涝灾来临之时又能够利用落差快速排水。
拥有了旱涝保收的粮食产区,拥有了宁远到山海关之间的三百余万亩无主良田能够养军民百万,在粮食危的明末乱世太重要了。
黄汉的下一步计划就会谋求控制山海关,接下来山海关到抚宁卫、开平镇之间的大量良田又能够较好地掌握,即便不能全部拿下,搞一两成也有几百万亩之多。
估摸着今年春天接家来关外屯垦的现象少之甚少,到了秋天就会截然不同。
因为不见兔子不撒鹰是精明汉人的通病,那时他们会获得收成,得到了粮食和银子,会产生出带上家吃饱肚子的心思。
这些老弱之兵绝大多数在营伍里也是被欺负的存在,名义上月饷是一两左右银子,真的到的数目不可能超过五钱。
就这样还经常一欠就是半年,现在每个月实发六钱银子五斗杂粮,大部分人心满意足。
这些粮饷也足以维持两三个人饱食,混些野菜、树皮让四五个人不挨饿也能够做到,毕竟六钱银子可以买二百斤甘薯干。
宁远城里的老百姓有一半是驻军的家属,一部分是失去家园逃来的辽民,还有些就是内地卫所派来服役的班军,这些人退化得跟农民差不离。
屯垦能不能成功没有人能够预知,靠这个时代军民的自觉性乃是笑话,三年内采取强制段势在必行,已经在关外的军民一个人也不放归是原则。
班军、老百姓,黄汉同样采取每一个有丁口的家庭给田五十亩的办法进行军屯,愿意接家来的,想回家的先完成三年屯垦看劳动表现。
刘在旗的宣传队也扩军了,如今有了一个百总,他现在拥有正八品赞画的文官品级领宣传队百总,麾下两个总旗官得到了正九品主簿文职。
大明官场文武殊途,能够得到朝廷承认的文官品级使得刘在旗有了一步登天的成就感,他亲自带了一个总旗宣传队员来到宁远宣传军屯的必要性和给予屯民创造的条件。
宣传队还有一个总旗留在金州,一大半人的任务是充当学习班的老师。
想必有了几十个童生、秀才天天跟那些将领磨嘴皮,起到的效果一定不错,最起码这些人离开学习班后肯定再也不想回头听他们唠叨。
刚刚开始颁布屯垦的法令基本上没有军民敢搭腔,因为建奴不时就会来宁远转一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麦子都有可能等不到收获就便宜了建奴。
为了打消军民的后顾之忧,宣传队把黄汉的应对办法广泛宣传。
宁远西到山海关北这片广袤的地盘皆可挑选地肥水美之地屯垦,“红旗军”保证所有屯垦军民的收成。
如果屯田被建奴毁了,每毁一亩田“红旗军”赔偿麦子五斗,如果屯民被建奴杀了,不分老幼妇孺,每一个人都会得到“红旗军”三十两银子的赔偿。
军民所种的田亩以一丁五十亩定额,收成“红旗军”和军民各得一半,在屯垦期,所有屯民家庭的男丁都可以享受每个月六钱银子五斗杂粮的卫所军待遇。
屯民也需要参加红旗军组织的水利工程、防御工程建设,参加集体工程之时无需自带伙食,所有人都会得到定量供应的食物,干活卖力者给赏钱,偷奸耍滑者扣伙食的定量、情节严重者鞭挞。
宣传队解释了什么叫做扣伙食的定量,“红旗军”组织劳动力做体力活,人人都能够吃早、中、晚三餐,被认定偷奸耍滑的人晚饭没得吃,屡教不改才会挨鞭子。
宣传毕竟是停留在口头上,许多人将信将疑,接下来就没有人不相信了,因为“红旗军”真的发下了白花花的银子、黄灿灿黍米,只不过要拿到六钱银子和五斗杂粮必须建立户籍。
无丁不成户,于是乎许多被裁汰的老卒跟失去了男人的家庭重新结合,渐渐的女人很明显不够男丁成家。
宣传队紧急动员了从复州、金州解救的妇女两三千来到宁远跟老卒配对,这些女人绝大多数是建奴的玩物,能够得到做人妻的会都很珍惜,也少有人挑肥拣瘦。
毕竟这个时代婚姻自主者不多,基本上是父母做主,“红旗军”会保护所有解救的女人,也是成千上万可怜女子的娘家人。
如果谁遭遇家暴可以跟负责帮扶的“红旗军”少年学兵倾诉、也可以找宣传队员、镇抚官做主,届时施暴的男人会被教育,情节严重的完全有可能判处男人劳改,判女人改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