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章 不单纯

A+A-

    正当此时,掖庭卫将一本宫册记事录拿了过来,交由内府监掌事递给了刘淮。

    死的婢女的确出自正宫殿,芳龄十七,叫做小满。在宫中做事勤恳,没有犯过大错。原先于贵妃殿当职。。。

    目光落到这里就停住了,刘淮露出一点不易察觉的痛色,转瞬而逝。

    宫人被金嫔问的懵住,原以为自己编的天衣无缝,谁想这位娘娘横插一杠,非要找些漏洞出来。一番话打的招架不住,手指微曲缩在袖中,哆嗦了一下。

    他目光偷偷往皇后那瞅,只见人已经坐在了金嫔对面,若无其事,半点没有要帮自己说话的意思。

    自不必说,苏眉是有恃无恐,笃定宫人不会蠢到把自己捅出来。

    刘淮整个身子呈放松姿势,只有目光直凛凛的盯着宫人,“金嫔说的没错,你这奴才话里漏洞百出。依朕看不该是婢女偷了东西,倒像是你当了贼被人发现,最后掩盖罪事将人杀死。”

    苏眉听到刘淮这么说,心思突然一转,直接接了话茬,厉声厉气的对着宫人道,“如今圣上在此,你个恶奴还不从实招来?”

    宫人看着苏眉望向自己的眼神冰凉残忍,就知道这是彻底要自己一力担下罪名了。立刻面露惊慌,跪伏在地上哭道,“还请圣上明察,奴才、奴才不是真凶啊,奴才也是奉命行事,是、是—”

    说道关键处又顿住了。

    苏眉心悬到了嗓子眼,生怕宫人下一刻会把自己说出来,立时吼道,“住口!”

    转过脸对着刘淮道,“陛下,此事说到底也是后宫之事,人又是我殿里的,不如还是交给臣妾来处置吧。”

    刘淮不言声,苏眉心焦又惴惴不安,攥着手心望着他。倒是床榻上的娇柔良人突然出口,“陛下,皇后娘娘说得有理。妾位卑言轻,觉着皇后娘娘定会秉公处置。”

    刘淮侧眼睨看这位新进良人,她的父亲是个姓顾的公卿,虽不在朝中任职,那也是财力显赫的。今日之事看似巧了些,但一时半会也瞧不出这良人有其他的心思。

    最好没有。

    刘淮几不可闻的冷哼了一声,视线对上苏眉道,“皇后,朕既然在这,这事就无须你费心了。”

    苏眉对着刘淮躬身,眼眸一低。再抬眼时就用凉凉的神情看着宫人道,“如此,就由陛下看着处置吧。你这奴才在本宫殿里时间不长倒也尽心尽力,你还是老实招了吧。至于你家中老父老母,本宫也会酌情代为照顾。”

    宫人原本还存着一丝侥幸,希望苏眉能亲自审理,好给自己留一条活路。但刘淮亲言要查明真相,整个人直接瘫如烂泥,隔了一会突然间犹如失心疯一般,红着眼大叫起来,“不不!陛下,这事的确与奴才有关,陛下开恩,奴才是一时失手啊!”

    说完,不等旁人发作,猛地起身快步飞跑,朝着廊庑柱子疯狂撞去。哀嚎一声,撞了个血溅当场,脑袋开花,缓缓倒地抽搐。

    这是直接就将杀人罪名承认了。

    掖庭卫是猝不及防,但下一刻就反应了过来。上前在宫人前围了一圈,有人探了探他的鼻息才道,“陛下,人死了。”

    苏眉在无人看她的时候,松了一口气。

    那头的金嫔一脸淡然,事不关己的表情。她将这些变故看在眼里,端起青瓷茶盏啜了几口热茶,然后拿起绢帕小心翼翼的擦了擦唇角。仿佛方才对着宫人咄咄逼问的不是她。

    床榻上的顾良人胆子小,受不得看这等血淋淋的场面,捂着嘴轻叫。见刘淮从床榻站起要走过去的意思,直接双手抱臂拖曳住了人。刘淮回头一看:好一双我见犹怜的泪眼。良人的下眼角有泪痣,加上脸上无助的神情衬得有些楚楚动人。

    “陛下,别去,都是血。”

    刘淮也是个俗人,这情况下也就怜香惜玉了一回。他果然没有抽身而是缓缓坐下,回头时神色渐冷眸光微聚,蹙了蹙眉对着一杆人挥手道,“将尸体带下去吧。”

    这宫人死的干脆啊,前一刻还支支吾吾不肯说实话,下一刻就以死谢罪了。刘淮脸颊绷的一紧:宫人是在苏眉说了话之后才寻死的。他看得真切,这或是有心包庇。

    要说苏眉能当上皇后,是因为苏子玉。而她入宫前的斑斑行径,令人不齿。

    若是她安分守己在后位上乖乖坐着,爪子不要冬探西探,刘淮也是能忍得。不过,若是苏眉真的仗势横行作恶,那一样会叫她没了资格。

    尸首抬了下去,冷风过堂,血腥味一直萦绕在屋子里不肯散去。

    苏眉才从惊险的心境中抽离,她舒眉松了一口气,目光无意就对上了看热闹的金嫔,两人隔空用眼神厮杀。

    --我知道背后是你指使做的。

    --那又如何,死无对证。

    稍稍过后,各自就别过了脸去。

    顾良人的香肩还在颤着,屋子里冷清诡异的气氛,没成想这时她打了个嗝,还一发不可收拾的打。惹得刘淮和众人一度想笑,又觉得死了个人不合氛围,只好咬牙闭着嘴,在心里闷笑了一会。

    过会沉下脸来,刘淮挺了挺腰杆,站起身来道,“好了,都退下吧。”

    苏眉施了个礼就离开了,金嫔倒是看着这位顾良人露出深意的一笑,“臣妾也该退了,良人好好养身子。”

    这顾良人看着就是一副初初入宫,恭顺纯良,不懂心计的样子。可她今日自始至终都能挽着陛下,没有离开床榻边一步。

    果然,果然这美人计好使啊。

    正宫殿死了两个奴才的事,没过多久就从后宫传到了朝堂。这私下议论的大臣多了,有些人的心思就活络了起来。

    。。。。。。

    阿初在太学殿慢慢养着,渐渐也平复了落子后的伤痛。自郭何告诉她:刘淮以为自己便是杨怀瑾要找的奴才,她这心里就不曾安定过。虽是事实,可眼下实在不能放弃留在宫中的机会。

    好在郭何又说:那位杨侍郎已经奉命出邺都办事了,眼下刘淮也没有执着要把自己找出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