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九章 依旧没有标题
所谓顾良人有喜的消息不胫而走,虽没证实,却有不少人笃定了般,就上永华殿去看望了。
寒风糅杂着细细的冬雨,一点点吹进廊檐,沾湿了游廊长阶。从台阶上左右两头各走来三五个妃嫔,身后还拥着一行低眉顺眼的宫人。
主子穿的是或朱或碧的锦衣加裘服,金玉珠簪缀头,迈着莲步婀娜扭着细腰,都是清秀绝俗的面容。或是轻慢冷笑或是神情恹恹,等进了殿内,又都收敛去化作了一副温良贤淑的模样。
“妹妹近来可好?”“我们来看看妹妹了。”
殿内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妃嫔宫人,倒是让顾良人有些不知所措。入宫这么久,平日里没见她们来走动,眼下倒是因那‘流言’赶来试探了。
“各位姐姐,今日是什么好日子吗?怎么都往妹妹这偏殿来了?”顾良人装傻充楞的手段习承国公府那些夫人姨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些妃嫔啊还是苏子玉在世时的那一拨人,平日里看着大家闺秀、小家碧玉,骨子里也脱不了争风吃醋,耍弄手段的秉性。上一位刘淮身边最得宠的还是金嫔,今日倒没来凑热闹。
“听说妹妹有喜了,不知有没有请太医诊过了?”“就是就是,这等事关龙裔就该早早禀报陛下啊。”顾良人带着几分娇羞几分犹豫,扑闪着如月眼眸道,“姐姐们可别乱听宫人嚼舌根,我这还是没影的事呢。”
“怎么就没影了?妹妹独得恩宠,羡煞我等,陛下的本事我们岂会不知?妹妹你这岁数得上一胎有何难?”
众人的嘴皮子上下张合,你一言我一语的哄着顾良人,弄得她有些乱了方寸,晕乎乎的竟然默认了。
等送走这些人,顾良人才一下子泄了气,还未等婢女关上门,已经跺了跺脚坐了下去,懊恼不已道,“如今怎么办?骑虎难下,若是皇陛下派御医来诊脉,必会知道我撒了谎了。”
“良人莫急莫怕,只要陛下常来留宿,怀上个龙裔还不是早晚的事?更何况还有顾国公在外替你筹谋呢。就算如今是假的,怀上后谁还敢说是假的?只要生的时候找个相熟的御医托词早产灵儿,陛下不会往其他方面想的。”
顾良人愁眉不展瞬间舒朗了些,“也是,你说的有理,那便这么办吧。”
殿外,有个宫人的身影匆匆一闪而去。
殿内,婢女合上了门,走到美人榻前颔首,“娘娘,果然有人混进了咱们殿里。方才那人应该去通风报信了。”
顾良人看似温柔的眼眸渐渐锐利,“哼,你瞧着今日来的这些女人是怀好意的吗?不过害我的人不在其中,我就等着她来找我。”
正宫殿内
香炉袅袅,苏眉慵懒的靠在卧榻上,眉眼冷傲。
地上跪着那个通风报信的小宫人。“禀皇后娘娘,那顾良人就是这么亲口说的--要把假孕当成真孕蒙混过关。
挥手让人退下,侍奉在旁的婢女上前,“皇后娘娘,这事蹊跷。分明已经在顾良人的汤药中做了手脚,她绝无可能怀上啊?”
苏眉从卧榻上直接坐起身,冷冷的眼刀甩过去,婢女吓得噤声不语。
“假不假的自有分晓,你只管把嘴闭严实了,说漏一个字本宫叫人缝上你的嘴。”
婢女抖着身子点点头。
苏眉从榻上下来,婢女便替她穿上凤袍,带上凤冠。她坐到妆台前,手背贴着脸颊上抚了一圈。然后闷声冷笑--既然顾良人要作假,本宫便帮你一回。
翌日
顾良人有孕之事愈传愈像是真的,就连刘淮与那些大臣都进了耳中。
下朝后顾国公更是被陛下单独召见于御书房。
“顾老啊,想必你也听说良人有孕了。你这小女真敢掖着,既没告知内府监也没告诉朕。你如何看啊?”刘淮着金丝银边爪龙袍,说的温温和和,微挑眉也看不出有责怪的意思。
顾国公须眉一颤,颔首笑道,喜色掩都掩不住,“想必是要挑个好时机亲口告诉陛下吧。
刘淮将他神情揽入眼中,勾了勾嘴角“既然有孕了,朕一定会册封个贵妃之位给她。国公之于朝廷有大功,朕与先帝从未忘却。”
顾国公一腿往前迈了半步,撩起官袍半跪,眸中隐隐激动,“多谢陛下恩典,老臣不敢居功,这南周昌盛是先帝与陛下仁德,臣等不过是尽份内之职。”
刘淮笑了笑,低头再抬眼,轩昂眉宇就带了些惆怅,“哎,先帝是明君,到了朕的手上,这江山虽姓刘,可是大权—”他顿了顿恰到好处,望着顾国公欲言又止。
顾国公想:也是,朝中连失几名官居要位的大臣,这贵戚忙着将自己子孙往上提拔。而那些明争暗斗的两派一下子就像是失了主心骨,虽有各司其职,却不再像从前凝聚。更何况又多了一派新贵,多是寒门庶族提拔上来的。三派屡屡摩擦暗中较劲,将朝堂搅得看似平和实则暗潮汹涌。
顾国公抱拳作揖,“陛下切莫这么说,您有何心里话尽管对老臣说说,老臣虽不在高位,不如当年桓相国才智高略,好歹还是能帮陛下解忧的。”
刘淮将高深莫测掩去,正了正面色道,“朕其实看着朝内权力分散,众臣只管门前雪,不管百姓瓦上霜,胸口憋了好久郁气。你也知道,从前两派相斗不过此消彼长,如今三派鼎立算是维持根基,可朕一道圣旨下去,到了州郡再下达县衙,层层转达,有多少决策被耽误了?朕自诩是个良君,可朕的耳目只在朝堂,百姓苦不苦,层层官员包庇谁来告知?”
“朕有个想法,朕要废除一些旧制,立一些新制。”说完,看了一眼顾国公。
顾国公愣了愣,“这朝制虽是先帝所立,可陛下才是如今的江山之主,老臣觉得这些事不难啊。”
刘淮手肘撑着额头,面露难色,“朕不瞒你说,若是一些小事自然无人敢反对,但朕要做的是要抽皮换血。
设东阁,东阁之下是三司六部,东阁不用设辅政,直接由朕监管。”
顾国公惶然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