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尾声

A+A-

    林府外,皇家的人马护着。府内, 横七竖八许多尸体, 血流成河, 触目惊心。即便知道刚出身的孩子没意识看不到也不懂,林砚还是反射性地遮住了孩子的眼睛。

    “大爷!”林槐本在指挥人收拾残局,瞥见林砚,竟是喜极而泣。看到林砚怀里抱着的孩子更是激动万分,“大……大爷,这是……是……”

    林砚点头, “槐叔, 父亲母亲可好?家里可都还好?”

    林槐老泪纵横,“好!好!”

    这便是大家都没事, 林砚心头担忧去了大半。

    内院正堂。林家所有人聚集在一处, 便是连沈沅也不肯去歇着,只口口声声喊着孩子,要在这等消息,盼着孩子回来。贾敏劝不住,只能让人搬了张软榻来让她躺着。

    她早已虚弱,人近昏厥,却不肯睡不过,只因心中惦记着那个孩子。

    “爹!娘!”

    林如海贾敏回过头, 面露惊喜!

    “砚儿!”

    林砚快走两步,握住沈沅的手,“阿沅!”

    长辈多叫她沅儿, 兄长们也只额外唤过她妹妹。叫她阿沅的只有一人。沈沅浑身一震,“师兄?”

    “是!是我!我回来了!你还好吗?”

    沈沅瞬间抓紧了林砚,“师兄,孩子!我们的孩子被人带走了!师兄,我……”

    “别怕!我在,孩子也在!孩子我带回来了!”

    沈沅一愣,眸中瞬间清明了不少,转头看向林砚,见他怀中果然有个孩子,皱巴巴的模样。襁褓外还站着草根和泥土。

    “孩……孩子!”

    林砚轻轻把孩子放在她身边。沈沅泣不成声,用自己的脸贴着孩子的脸。她差点以为自己苦苦生下来的孩子要没了。以为自己再也见不到他了!

    失而复得,欣喜若狂!

    哭了一阵,大约是心境变了,沈沅的精神也好了不少。她转过头朝林暄伸出手,“暄儿过来!”

    牵着林暄的手,沈沅指向林砚,“叫爹爹!娘教过你怎么叫的,记得吗?”

    林砚离去时,林暄还不满周岁。此去七八个月,这么的孩子早已不认得他了!何况又经历了一天他完全看不懂只觉得害怕的变故,面对带着伤身上好多血迹的林砚,他有些怯怯地。

    在沈沅的鼓励下,他才轻轻地试探性地唤了一句:“爹?”

    林砚一把将他抱入怀里。

    “好孩子!”

    他抬首望过去,林如海与贾敏倚在门框看着他笑。黛玉和林礞依偎在父母身旁,脸上残留着遭逢大难的后怕,可眼底却是清澈的,笑意盈盈。

    他没事!他的家人也都没事!

    真好!

    ********

    皇宫。

    叛乱之事已告一段落,司徒峥深陷宗人府,叛军也全部斩杀了。这场令京城风声鹤唳的血雨腥风渐渐趋于平静。司徒坤也慢慢好转起来。

    司徒岭亲手服侍了汤药,待得喝完。司徒坤屏退了左右,看了他半晌。

    “是你做的?”

    司徒坤问得很直接。事到如今,他如何会还不明白这一切是怎么回事?逼其速反!这招当年他对义忠亲王也是用过的。

    司徒岭起身,于龙榻之侧跪了下来。

    这态度,他的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父皇若要怪罪,儿臣甘受责罚。但儿臣想斗胆问父皇一句话。”

    “你!”

    “当年义忠亲王勾结外族,置边关于危难,可是父皇把将架在他脖子上让他做的吗?而后来他结党谋逆,也是父皇让他做的吗?”

    果然“斗胆”!司徒坤大震,眸光凌厉,宛如鹰隼。司徒岭不躲不避,坦荡直视!

    司徒坤手抖了一下。他明白,司徒岭这是想要告诉他。即便他有过设计,即便他确实出了手。可勾结扶桑,让利北戎,引外族入侵,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司徒峥自己做下的!

    他突然又想到了当年的义忠亲王。多么相似的局面。

    司徒岭见状,心头一松。他知司徒坤虽有怒气,却未曾丧失理智。

    “父皇可还记得衍之绘制的各国海图?”

    司徒峥诧异。他记得,当然记得!林砚拿着绘制海图来给他看,着按当年先生祖辈留下的手札,哪里会有哪些可供采取之物。彼时,他还笑林砚光知道吃。后来林砚言及那些东西的用途,他才重视起来。

    只是他有些疑惑司徒岭此时提及这事的用意。

    “衍之曾标注过,若按前朝宰相手札所载,海外至少有两处虽有土著,却未形成完整健全的国家文明。但其地浩瀚,幅员辽阔。若遇有能为者率兵攻下,自立为王,成就一大国也为可知。只那是两三百年前的事,不知现今如何。”

    “衍之派了海船前往寻找物资,儿臣顺势吩咐了一句,让将这些地方现今的局面探查清楚。以大周如今的实力,越洋千里作战有些困难。但若当地形势与我方有利,待得数年后,大炮火药更进一步,未必不可能。”

    司徒峥大惊,他这是想……想……

    “一年前,父皇对儿臣坦言,欲择时机立儿臣为太子。彼时,儿臣便在想这件事。儿臣非是容不下皇兄。而是儿臣知道,皇兄不会甘愿屈尊儿臣之下。”

    “儿臣虽设下此局,却一直想着或许是儿臣人之心,皇兄曾数度征战北戎,最是了解边关疾苦。如何会将我大周边境与百姓都拱手送人。”

    “儿臣想,若是儿臣错了。儿臣亲自去向皇兄赔罪。他日将兵器所利器交付与他,派遣国内各行精锐,助他开疆扩土!若他能下另一片天下,也是大周的友邦!”

    “就算那两处形势不妥,或是已被人占据,非儿臣所想之势也无妨。还有扶桑!此战扶桑,只是第一步。儿臣要将扶桑拽入周国版图。如此,若皇兄不愿意呆在国内受儿臣驱使,儿臣也能立他为扶桑王!”

    司徒坤心内震动,他没有想到司徒岭想得这么深。

    他从不求司徒峥能对他俯首陈臣。只要司徒峥没有勾联外族之心。司徒岭便能容得下他,甚至可让他为一国之主。

    莫那些远在千里外的地方,就是扶桑,距离大周最近的,却也是不太方便遏制和掣肘的。放司徒峥过去,等同于将这些地方送给他!

    “儿臣只是想,这些地方,便是大周拿下,也因为各种情况而不方便管辖。若能在皇兄手中,至少也是我大周之人。总比落入他国手中要强。可惜……”

    可惜司徒峥最后还是选择了与外族勾结。这样的人绝不能容!

    司徒岭叩首:“父皇,儿臣并不否认却有自己的首尾,但儿臣……儿臣愿认罪。”

    认罪?司徒坤怔忡,罪在哪里?

    他看着司徒岭良久,良久。

    突然,他叹了一声,“罢了!”

    要司徒岭暗中的手段让他不太舒服,可这是他自己选的储君,能怎么办?况且,遍观自己的几个儿子,唯有他最为合适。将这天下交给他,自己才最为放心。

    更何况,还有一点。司徒坤从来没有过的。

    这几年,司徒岳被他惯坏了。他舍不得司徒岳受委屈。而若是他去后,非是司徒岭登基,只怕以司徒岳如今养成的脾气,受委屈的日子还多得很。也唯有司徒岭能纵着他,让他继续如今潇洒舒坦的生活。

    那么,就这样吧!

    司徒坤抬了抬手,“起来吧!唤人进来,朕……”

    他一顿,终是道:“朕要传旨!”

    ********

    建元十九年三月,诚亲王司徒峥勾结外族,通敌叛国,谋逆叛乱。京城腥风血雨。许多朝臣府上都未能避免。

    四月。陛下令赐死。着内务府备毒酒送往宗人府。诚亲王薨。

    七月。帝请内阁议事,令中书执笔,立皇三子司徒岭为太子。

    八月。礼部备事,行册封大典。

    九月重阳,宫中盛宴。帝多饮,次日突感不适。

    十月下旨命太子继位,自居于太上,迁怡园养病。新帝待上皇礼敬,年号未改。

    次年冬。上皇崩。庙号明宗。

    又一年,改年号太和。

    太和元年,擢升林砚为户部侍郎。

    太和四年,升尚书。

    太和六年,入内阁。也成为大周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辅臣。二十七岁。

    太和十年,居内阁之首。时年三十一岁。

    太和十二年春。大周海晏河清,繁荣昌盛。林砚自称已无他所长之用武地,特上书请辞。帝三度挽留,遭拒。

    五月。帝无奈应允。同时颁下圣旨,赐林家一品侯爵。号宣平。

    其时林公如海尚在世,因无有父无爵而直接由子出任的道理。爵位便落在其父头上。

    六月,林公上奏退居,称老侯爷。同月,林砚承爵。

    人封侯拜相,林砚尽皆得之。

    名留青史,其功勋政绩,万代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