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孙恩传(下)
当时谢琰在坐镇会稽的时候,既不去抚恤百姓,也不去加强防备,搞得当时下的大将很是担心,纷纷劝解谢琰加强海警防备。
可是谢琰却反过来了一番信心满满的话语。
“当年苻坚的百万之众,尚且在淮南兵败,如今孙恩不过一介贼,不足挂齿。若他真有本事能东山再起,卷土重来,那必定是老天爷在帮他,再抵抗也没有用啊。”
谢琰当时是抱着开玩笑的态度的这番话,却没想到没过了多久,那个让他瞧不起的孙恩再度打了回来。
当时孙恩带着部众进犯浃口(位于今浙江甬江),顺势攻克馀姚,上虞等城市,一路将锋线推进到邢浦(地名不详)。
这下可让谢琰有些坐不住了,他没想到自己瞧不起的蟊贼,居然可以带兵杀回来。
他当即下令派自己的参军刘宣之前去讨伐孙恩,务必要将孙恩赶尽杀绝。
刘宣之出兵后打了孙恩一个措不及,而孙恩也不傻,眼看打不过官军,立马调转马头跑路。
事实证明,硬抗的人大多都成不了事,而会逃的人一般都不简单。
当时孙恩带兵撤离之后,并没有继续选择退回海岛调整,而是在休整了几天之后,再度进攻邢浦。
之所以这样去做,孙恩是有他一定的考虑的。
在孙恩看来,官军现在刚打了胜仗,心态一定很放松,如果现在趁进攻,官军必定无法将其击败。
这一次,老天站在了孙恩这边。
当时的官军听闻孙恩杀了回来,纷纷选择仓促迎战,结果可想而知。
孙恩并没有停歇,而是带着部队,一鼓作气再度杀到会稽城下。
这一回,孙恩要夺回自己失去的东西。
当时听闻孙恩起义军再度杀到会稽城下的时候,谢琰正在太守府里面准备吃饭,当守将前来报告孙恩的消息的时候,谢琰气的肺都要炸了。
他气愤的了一句“要当先灭此贼而后食。”
颇有一些三国演义中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气概。
可令谢琰没有想到的是,这一顿饭,怕是再也吃不到了。
谢琰当时亲自骑马出战,准备要一举荡平孙恩的起义部队。
可能是孙恩知道谢琰临行出战的时候没吃饭,所以孙恩决定送谢琰一顿吃的。
吃败仗。
可能真是因为没吃饱饭的原因,谢琰被孙恩杀的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如果只是吃了败仗的话,尚可以东山再起,可令谢琰没有想到的事情还在后面。
帐下督将张猛发动哗变,斩杀了谢琰。
谢琰算是推出了历史的舞台,而那顿饭,他也永远不会吃到了。
至此,会稽再度回到了孙恩的里。
当时会稽再度陷落的消息传到吴兴的时候,吴兴的太守庾桓担心当地的百姓会受孙恩的蛊惑加入孙恩的部队,于是干了一件骇人听闻的暴行。
屠杀了吴兴上千口的男女。
当然,对于庾桓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短时间内驱赶郡县的百姓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而有时候用暴力来解决问题,未尝不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孙恩得知庾桓干的这件事情之后,转而开始进犯沿海的一些城市,以此来扩充壮丁的人数。
朝廷听闻孙恩这样干之后,大为震惊。
为了能够彻底剿平孙恩的起义,朝廷再度下血本,派出了冠军将军桓不才,辅国将军孙无终,宁朔将军高雅之前去联合讨逆,誓要将孙恩彻底铲平。
当年十一月,高雅之的部队率先与孙恩的部队在馀姚交火,结果高雅之被孙恩击败,败退到山阴,部队人数也仅剩下百分之二十。
朝廷听闻派出去的高雅之吃了败仗之后,吓得赶紧给刘牢之下了一道诏书。
诏书让刘牢之统领包括会稽郡在内的五个郡县的剿匪工作。
而刘牢之也不负众望,再度将孙恩的部队打的逃回了海里。
为了不重蹈谢琰的覆辙,刘牢之决定带兵亲自屯扎上虞,并且派参将刘裕坐镇句章(位于今浙江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南5里),另外还有吴国的内史袁崧在沪渎构筑防御工事,以此来抵抗孙恩再度登陆偷袭。
不得不,刘牢之还是考虑的比较周全的,他在严密部署之后,就等着孙恩这条大鱼上钩。
隆安五年(公元40年辛丑)二月初一,孙恩带领海盗再度登陆浃口,顺势进犯句章,结果却因为刘牢之部署的坚固防线无法攻克,最终不得不放弃。而在撤退的途中,又遭到了刘牢之的截击,逼的孙恩只能灰溜溜再度逃回海岛上去。
再度逃回海岛的孙恩并不死心,他决定在三月再来一次骚扰。
当时孙恩选择不攻打浃口,而是向北攻击海盐(位于今浙江嘉兴市海盐县),当时刘牢之把刘裕调集到了海盐进行防守,并且刘裕还在海盐城旧址上加强了防备,孙恩的部队每进攻一次,刘裕就打退一次,在接连数次的进攻之下,孙恩的大将姚盛把命搭了进去。
虽然刘裕是个不怕死的人,但孙恩的起义部队毕竟人数众多,打一两次的进攻尚且可以阻挡,次数多了,刘裕就算再猛,也终究是招架不住。
为了能重创孙恩的部队,刘裕想了一个办法。
空城计!
刘裕秘密安排士兵偃旗息鼓,在第二天早上大开城门,故意把一些老弱病残放在城楼上面,以此来引诱孙恩部队进入城内。
这一次,刘裕玩的就是心跳。
当时孙恩的部队大老远看见海盐城城门大开,就询问城楼上的老弱病残刘裕的去向。这些老弱病残很配合的回复了孙恩。
“刘裕昨晚早就跑了,现在城里面已经没有守军了。”
其实言外之意就是告诉孙恩,鱼饵给你们撒出来了,你们赶紧上钩吧!
果不其然,孙恩的部队想也没想就抢着奔进城去。
刘裕见孙恩部队上钩,果断选择关门打狗。
孙恩算是栽了,他终于意识到刘牢之建立的防线和刘裕的厉害,于是他选择改换路线,开始进攻沪渎的防线。
而刘裕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当他听孙恩去打沪渎,于是他也放弃坐镇海盐,带兵亲自追击孙恩的部队。
不得不,刘裕是一个天赋很足的打仗高,他当时为了利用抛砖引玉的伏击战战术,一次次将孙恩的部队击溃。
当然,刘裕的厉害还不止于此,当时和孙恩大部队交战的时候,刘裕也曾被打的不成样子,但刘裕却能镇定如若的利用死人衣服吓退敌人,敌人被刘裕吓得不敢进兵。
而刘裕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因为敌人越是害怕,刘裕的胆子就越大,虽然并不能战胜敌人,但起码在士气上就已经击溃了敌人。
也正是这样的超凡勇气和智慧,才使得刘裕能全身而退,保存实力。
当然,被刘裕揍怕了的孙恩并不甘心就此沉沦,所以在当年五月,孙恩再度进攻沪渎,并且一战将吴国内史袁崧击杀。
更让东晋王朝意想不到的是,孙恩的报复式进攻,只是一个开始。
六月初一,孙恩带领自己的起义船队杀到丹徒(位于今江苏镇江市丹徒区),这一次,孙恩的声势更加的浩大。
十多万人的士卒,上千艘的楼船战舰。
仿佛在显示一种并吞东晋的霸气。
当时东晋朝廷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开始全城戒严,朝廷则派冠军将军高素坐镇石头城,辅国将军刘垄在淮口设下栅栏阻挡起义军舰队,丹阳尹司马恢之亲自负责镇守南岸,另一位冠军将军桓谦在白石(位于今浙江温州市乐清市中雁荡山附近,也有一可能在福建一带)积极备战,左卫将军王蝦屯兵中堂(位于今广东东莞市中堂镇),设立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而豫州刺史王尚之则授命带兵拱卫京师,确保皇帝的安全。
此外,刘牢之听闻孙恩过海偷袭东晋的消息之后,亲自带兵从山阴出发主动邀击孙恩。
可是等刘牢之赶到的时候,孙恩的海盗部队已经与自己错过,直接进逼京师建康城。
为了赶上孙恩的起义部队,刘牢之当即下令让刘裕再度赶赴海盐进行增援。
可问题是,刘裕当时的部队人数实在少的可怜,满打满算还不够一千人,怎么打?
但刘裕就是刘裕,虽然只有几百人的部队,他也丝毫没有选择懈怠,而是星夜兼程,利用捷径赶到了丹徒县,追上了孙恩的部队。
试想一下,一支只有数百人的部队,而且还长途跋涉一番,去对抗一支数量远胜自己数倍的部队,到底有多少胜算?
或者干脆这么吧,他们能不能活下来都是问题。
当刘裕赶到丹徒的时候,更让他想不到的事情还在后面。
丹徒的守军斗志实在太差,或者跟本就没有斗志。
孙恩当时带着起义部队杀到丹徒城下,命令士兵鼓足士气,登上丹徒的蒜山,准备一鼓作气夺下丹徒。
可让孙恩想不到的是,当地的居民为了防止孙恩的部队从蒜山(位于今江苏镇江市)夺取丹徒,纷纷拿起农具跑上了蒜山,誓要与孙恩部队决一死战。
而刘裕也受丹徒百姓的壮举鼓舞,带领所部所有人马,从后面突袭孙恩的起义部队,逼的孙恩只能往海里退守,期间摔死,淹死的人不计其数,而孙恩也只能狼狈逃窜回到海岛。
孙恩终究还是不甘心失败,在他看来,自己的人马众多,兵精粮足,夺下建康城,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于是他再度集结人马,直逼东晋王庭—建康城。
当时担任拒敌任务的是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儿子司马元显,可是司马元显虽然也不差,无奈贼兵势众,几场大战下来,司马元显有些力不从心。
而反观他父亲司马道子的表现就有点让人想笑了,每天不是想着怎么在前线指挥作战,而是整天想着到庙里面祈祷。
仿佛在祈祷老天,赶紧让孙恩退兵吧!
虽然当时东晋朝廷有司马道子这样的奇葩在干这样的奇葩事情,可还是有一些干实事的人一直在做着自己的努力。
当时负责拱卫京师的豫州刺史王尚之率领精锐骑兵,囤积在积弩堂(位于江苏镇江市唐颓山附近),准备要将孙恩的部队阻挡在海岸防线之上。
而孙恩的部队因为船只太过于高大,用了很久才刚到白石,而离建康城距离还有很大一截,此时的孙恩已经开始幻想自己君临天下的景象。
可当探子回来报告消息的时候,孙恩君临天下的幻想开始破灭了。
起初他分兵进攻,是为了各个击破,可现在京师有王尚之这样的猛人坐镇备战,再加上刘牢之锲而不舍的追击,这一下让准备入主建康城的孙恩有了跟多的顾虑。
孙恩当时带兵来到新州(位于今广东云浮市新兴县),只是象征性的转了一圈,耀武扬威的炫耀了一番,随即便灰溜溜的离开了。
离开新洲后,孙恩带海船杀到北边的郁州(位于今江苏连云港市云台山),而这一次,孙恩并没有打算离开。
因为郁州的守将是高雅之,这个人曾经是在馀姚的时候,被孙恩揍过。
孙恩派人攻下广陵城,并派人前去挑逗高雅之,结果高雅之带兵进击孙恩,终于因实力不济,被孙恩擒拿。
但孙恩却没有杀高雅之,而是将他关了起来,因为高雅之这个人对于孙恩来,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他是刘牢之的女婿,用他来威胁刘牢之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似乎孙恩的这个想法是好的,可他或许不太了解刘牢之的为人。刘牢之这样野心大的人,怎么可能会因为一个女婿,而放弃自己的野心呢?
当然,有野心的还不光有孙恩,刘牢之,还有一个更让东晋朝廷头疼的问题。
桓玄!!!
作为权臣桓温最的儿子,桓玄时时刻刻都有一颗取而代之的野心,因此他也市场窥伺朝廷的一举一动。
当时桓玄听孙恩进兵京师的时候,当即向朝廷上表想要带兵亲自讨伐孙恩,以表忠心。
可是东晋朝廷里面的官员也不是傻子,他们当然知道桓玄的想法是什么,所以当时的后将军司马元显死活不让桓玄前来帮忙,就怕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让桓玄夺了建康。
当然,此时朝廷还顾不上管桓玄的破事,现在首要任务还是要讨伐孙恩。
隆安五年(公元402年辛丑)十一月,刘裕带兵追击孙恩起义部队到沪渎和海盐,并一举斩获万人,逼的孙恩再度远遁回到海岛。
这一次,回到海岛的孙恩已经有些疲乏,或者可以这么,他已经开始在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夺下东晋。
但孙恩依旧还不死心,在他人生字典上,从来没有放弃这两个字。
元兴元年(公元402年壬寅)孙恩带兵进犯临海(位于今浙江台州市临海市),准备再度骚扰东晋。
让孙恩想不到的是,这一次,孙恩将会有来无回。
当时临海太守名叫辛景,虽然史书中没有此人的相关记载,但不可否认的是,此人能力超群。
辛景带兵积极备战,一举将孙恩的部队击溃,而此时,孙恩的部众已经是支离破散,所剩无多。
不甘失败的孙恩又不想让辛景活抓,于是便选择了一种比较特别的死法。
蹈海!!!
或许这种死法对于孙恩来,尚且可以保留一丝尊严。
当时很多孙恩的部众和妓妾听闻孙恩蹈海而死,纷纷选择追随孙恩脚步,而这些人不仅对孙恩心无怨恨,甚至还像看待神仙一样的将孙恩称呼为“水仙”。
在他们看来,孙恩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正确的,哪怕是跟着孙恩去死。
孙恩的起义大旗倒了,可他的造反意志却并没有被终结。
而继承他造反事业的将会是又一个让东晋朝廷头疼的问题。
卢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