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赵广、程道养传

A+A-

    在刘道济担任益州刺史的时间里,他一直很信任自己的长史费谦。

    费谦这个人简直是人如其名。

    费钱!!!

    费谦在担任长史的过程中,规定进入蜀地做买卖的商人,如果是贩卖丝绵布匹的,无论个人还是商队,均不得超过五十斤。

    超过五十斤怎么办?

    其实很好办,费钱就行了。

    不过结算的货币要以蜀地铸造的铜钱作为凭证。

    除了对商人的货物有重量限制之外,就连商队驼货的马匹也有规定。

    不管是好马还是劣马,每匹通通缴纳两万蜀钱。

    这也就意味着,在当时,要想到蜀地做生意,还要能赚到钱,那就必须单人扛着五十斤的货物,跋山涉水,徒步去贩卖。

    至于去了之后还有没有别的收费项目,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这对于想要入川做买卖的商人来,简直就是赔本赚吆喝,费力不讨好。

    另外刘道济还设立官营冶铁构,垄断益州的冶铁行业,不管你是买口铁锅也好,还是买个铁钉也罢,所支付的费用统统都不是老百姓能够接受的正常市场价。

    刘道济放让费谦这么一闹,倒是把财富都笼络到自己上了,可是却丢掉了民心。

    当然,看似亲密无间的上下级关系,也有不和睦的时候。

    当时刘道济提拔氐族人帛氐奴和梁显担任参军督护的时候,费谦就一直闹意见。

    原因很简单,提拔新人,很可能会和自己这个旧人争宠,这买卖不划算。

    或许是因为费谦这根搅屎棍一直在刘道济耳边长道短,倒是帛氐奴在心里就产生了厌恶和排斥情绪。

    进而这种情绪慢慢演变成为一种心态。

    愤怒!!!

    帛氐奴因为受到费谦的排挤,导致心生怨恨,进而开始做一些铤而走险的事情。

    当贼!!!

    当然,这都是被逼的,帛氐奴也知道这事儿让刘道济知道以后,自己不仅前途尽毁,而且还有可能面临杀头的风险,所以他都是私下偷偷的在进行着这种事情。

    可是纸里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再怎么掩盖事情的真相,只会让自己更加的可疑。

    帛氐奴可能是预感到了这一点。

    在当年七月,一桩偶发性的事件,让活的战战兢兢的帛氐奴下定了造反的决心。

    当时刘道济任命了一位叫罗习的人担任五城(位于今四川德阳市中江县以东)的县令,而此人是刘道济的一个得力心腹。

    帛氐奴担心的是如果罗习发现了他们这些人一直私下在做一些不可告人的勾当的话,那自己连带所有人的前途都将完蛋。

    所以,为了约束这些人,帛氐奴决定让他们一起发个誓。

    大致的誓言就是让他们各位互相监督一下,以后谁也不准单独行动,或者是出卖朋友。

    为了让这个发誓的仪式显得隆重一些,帛氐奴等人还专门宰了一头牛,以证苍天。

    可问题来了,当时的法律规定,百姓不能私自宰杀耕牛!!!

    这下可让投鼠忌器的帛氐奴有点犯难了。

    本来好心想让大家互相监督,宰头牛烘托一下气氛,结果没想到无形中却犯了法,这简直就是弄巧成拙啊。

    当时团队中有一名叫赵广的朋友站了出来,了一番话,让绝望的帛氐奴看到了些许希望。

    “前些时候不是有个叫司马飞龙的晋室近亲造反被杀了吗?不如我们编个谎言,诈称这个司马飞龙没死,只是藏在了阳泉山里面,这样一来,并能凭借着司马飞龙的这个名号,共举大事,如果咱们要是成功了,功名利禄自然不愁,如果要是犹豫不愿意做的话,那就只能坐以待毙了。”

    听完这番话后,帛氐奴觉得,等待他的,也就只有这一条路了。

    一不做,二不休,反了。

    于是,帛氐奴联合赵广等众人,聚集了一支上千人的盗贼部队,流窜到广汉(位于今四川广汉市)去袭扰。

    当官被人排挤,干点黑色职业又怕被人知晓,这帛氐奴活的真够累的。倒不如一门心思的造反,更能让他后顾无忧。

    当时刘道济听闻帛氐奴造反之后,起初还有些诧异,随后便觉得当初费谦给他的提议是正确的,果然,氐族人不太可靠。

    他当即派出参军程展会和治中(汉代设立官署,主要负责州里的众曹文书工作,是州刺史的佐官之一)李抗之二人率兵五百讨伐帛氐奴。

    对于刘道济来,讨伐一个区区的叛逆,有五百人足够了。

    可是,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

    当时程展会和李抗之的兵马因为人少,很快就被帛氐奴和赵广等人起义部队击败,这两位刘道济身边的佐官也一同被杀。

    干掉两个刺史的佐官,这对于选择造反的帛氐奴来,无疑可以大大提升军队的士气。

    于是,帛氐奴等人很快便从广汉撤出,调转兵峰攻击涪城。

    可以,帛氐奴等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当他们的事迹传开之后,有不少的人纷纷选择加入他们的起义大潮来响应。

    当时巴西郡有一个叫唐频的人也顺势聚众起义,以此来响应他们的起义,当时身兼宁远将军,巴西郡,梓潼郡太守的王怀业听闻唐频造反,赶紧派人前去镇压,结果因为军队作战不利,被逼的仓皇出逃。

    涪城当时的守军也未能有效阻挡帛氐奴等人的进攻,纷纷选择弃城逃跑。

    这一跑可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涪陵(位于今重庆市涪陵区)太守阮惠,江阳(位于今四川泸州市江阳区)太守杜玄起,遂宁(位于今四川遂宁市)太守冯迁等人听闻涪城失陷,也都纷纷撂下里的活儿,选择了跑路。

    一时之间,蜀地的百姓深感官吏不作为,便都加入了造反的行列。

    这一下,该换刘道济害怕了。

    刘道济起初以为这不过就是一股的叛逆势力,不足为惧,却没想到现如今已经发展到让自己害怕的地步了。

    更让刘道济害怕的是,他里的兵马几乎没有剩下多少。

    为了能多凑点人数,他下令免除了三十六营的吴兵,还他们平民的身份。同时又设立宋宁,宋兴两个郡,召集了一大批商贾来出钱,免除了一大批道士,俗家子弟,奴仆以及僮客的赋税徭役,同时强令他们参加兵役,这才勉强凑齐了四千多人马。

    看凑齐了,并不能代表立马就能作战,毕竟这支杂牌部队的战斗素养令人堪忧。

    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因为当时帛氐奴和赵广等人率领的万人起义部队已经杀到成都,包围了城西和城北,如果再不组织点兵力据守,那么怕是连明天的太阳也见不到了。

    为了做好表率,刘道济决定亲自登城据守。

    一场大战即将在成都爆发。

    可就在这时候,意外发生了。

    起义部队突然出现了骚乱,很多加入起义部队的老百姓决定脱离起义部队。

    这是为什么呢?

    眼看着成都就要被拿下,大家怎么都开始打退堂鼓了呢?

    原来是因为当时赵广的宣传出了问题。

    当时起义部队能很快扩展到上万人,靠的不是赵广口灿莲花的宣传,而是因为司马飞龙的名号。

    很多老百姓都是冲着这个名号才加入起义部队的,可是现如今都快攻入成都了,却连司马飞龙的面儿都没见过,这不免让很多老百姓心生怀疑。

    我们是不是被利用了。

    而赵广当时也敏锐的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为了稳定民心,赵广决定导演一场戏。

    他先是安排出三千人,分别安排了不同的工作给他们,而这些人主要就是负责扛旗子,敲锣打鼓,抬轿子等等工作。此外,赵广谎称这三千人是去阳泉寺迎接司马飞龙的仪仗队,要让老百姓安心。

    赵广是一路走,一路演,等到了阳泉寺的时候,赵广随便拉来了一个道士,并且对他了一番话。

    “一会儿,你就自称自己是司马飞龙,这样一来,荣华富贵你可享用不尽,如果你要是敢不答应,那么明天就把你剁了。(但自言是飞龙,则坐享富贵;若不从,即日便斩头)”

    在威逼利诱的胁迫之下,这位道士战战兢兢的答应了赵广的请求。

    而这名道士,就是后来的程道养。

    程道养,枹罕(位于今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人士,本来只是阳泉山上的一个道士,却因为缘巧合,成为了流传史书的一个名人。

    为了不让人认出程道养,赵广给程道养做了简单的包装。

    他先是给程道养改名叫程龙兴,然后又乱七八糟给程道养加了很多职称。

    蜀王,车骑大将军,益州牧,梁州牧。

    虽然这些官职并没有实权,但拿出来唬唬人还是能够做到的。

    同时,赵广还让程道养在阳泉寺称帝,改元泰始,同时还设置了文武百官。

    赵广可以是一个很负责的导演和编剧,他本着做戏做全套的态度,还封了很多人当了所谓的大官。

    例如:程道养的兄弟程道助(后被赵广改名为司马龙伸)被封为了骠骑将军兼长沙王,负责坐镇涪城,而他自己也给自己封了个镇军的官职,帛氐奴被封征虏将军,梁显被封镇北将军,同时还有赵广的一些同党,如张宁,被封为了秦州刺史,严遐被封为了前将军。

    官职分封完毕,那接下里的工作就是对成都展开进攻了。

    当时成都已经被程道养和赵广的兵马四面围困,同时为了诱骗刘道济打开成都城门,赵广等人还放出话来。

    “只要把长史费谦和别驾张熙这两个人送出来,我们就不再做贼造反了。”

    好听的话,谁都会。当时的刘道济很清楚这一点。

    刘道济并没有被赵广和程道养的糖衣炮弹击中,相反,他调遣中兵参军裴方明,任浪之等人率领千余人出兵西门作战,结果首战便告失败。

    这里要重点提一下裴方明这个人,此人出身河东闻喜,是河东闻喜裴氏名人(这个家族从秦汉一直到隋唐五代出了太多牛人),也是刘宋时期著名的名将。

    当时裴方明因为成都城粮草已尽,独自带着两千人出城偷粮,结果惨遭大败,只有裴方明一个人逃了出来,并只能偷偷从城西门吊绳子返回城里,留的活命。

    当时刘道济听闻裴方明回来,便给他设下饭菜款待,结果裴方明看到这些吃的,不由想起了那些为粮食奔波战死的兄弟们,不由流下泪来。

    而刘道济为了激励裴方明,也了一番颇有人情味的话。

    “卿非大丈夫,败何苦。贼势既衰,台兵垂至,但令卿还,何忧于贼。”

    或许正是这一番话的安慰,才使得裴方明心中有了获胜的动力。

    当时叛军为了打心理战,故意放出话来裴方明已经战死(当时他们也不知道裴方明已经偷偷返回城内),引起了城内守城士卒的恐慌。

    刘道济为了稳定军心,趁着夜色登上城楼,然后点亮火炬,同时又让裴方明出来,以安众心。

    而不甘心失败的裴方明,在当年十一月,再度从西门出战,搞了一场偷袭,大破叛军营寨,同时还焚毁了叛军大部分的粮草。

    这一次的偷袭,可谓是给接下来的节节胜利开了一个好头。

    除了西门裴方明的奇袭胜利之外,屯兵在城南的参军梁俊之也有新的收获。

    当时围困城南的是贼匪杨孟子,作为城南的守将,梁俊之希望能够通过游的方式,劝诫杨孟子放下武器,立地成佛。

    所以,梁俊之不停地给杨孟子写信,陈述投降的厉害关系。

    起初,杨孟子并不为所动,但是架不住天天派人来劝降,久而久之,杨孟子也就有了想要投降的念头。

    终于,在梁俊之不懈努力之下,杨孟子答应入城见刘道济,以表明自己的投降想法。

    当时刘道济听闻杨孟子前来投降,那叫一个高兴啊,当即便给杨孟子封了个主簿的官职,并且督促杨孟子赶紧赴任。

    杨孟子见刘道济如此礼遇自己,不免心中有些惭愧,他发自内心的感谢刘道济的知遇之恩,同时也许诺,一定要帮刘道济讨平逆贼。

    可是这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杨孟子秘密入城面见刘道济的事情无意中让赵广给知道了,这让杨孟子十分的担心。

    为了免于被赵广迫害,杨孟子带领所部人马逃奔晋原(位于今四川崇州市西北怀远镇),以求能获得晋原太守文仲兴的帮助。

    起初文仲兴也不太信任杨孟子,但后来听闻杨孟子已经归顺刘道济,这才放他进城,并且他也凑了一支两千多人的部队和杨孟子一起合力固守晋原。

    而赵广为了铲除这个叛徒,当即派自己的心腹袁玄子前去截杀杨孟子,结果因为文仲兴和杨孟子拼死的抵抗,最终兵败被杀。

    恼羞成怒的赵广决定再次派帛氐奴前去攻打晋原,以报杨孟子背叛之恨。

    帛氐奴率重兵杀奔晋原城下,顺势围困晋原,接连多次引诱文仲兴的兵马出城作战,搞得文仲兴很是疲惫,最终晋原城因城兵少,被帛氐奴攻克,文仲兴和杨孟子二人双双战死。

    赵广这种睚眦必报的心态,也很快让他的起义部队尝到了失败的苦头。

    当时在西门搞偷袭获胜的参军裴方明,决定再从东门出击搞一票大的,当时他率兵再度搞了一次奇袭,大破叛军三个营寨,斩杀上百人之后,迅速撤回了城里。

    裴方明深知,自己这种闪电奇袭的战术,只能用一两次,用的多了,敌人也就看透自己的套路了。

    所以,为了不让敌人摸清自己的出牌套路,裴方明决定来一个声东击西。

    当时裴方明故意率领部队到北门做了做样子,让叛军以为自己这次要从北门出击搞奇袭,然后在北门的叛军提高警惕之后,裴方明突然率兵再度奔袭东门,这一下让固守东门的叛军有点始料未及,结果叛军的城东大营被裴方明击溃。

    此役,裴方明除了斩杀千余人以外,还顺利将叛军的仆射蔡滔砍掉,大破叛军士气。

    而尝到甜头的裴方明,并没有就此放弃继续袭扰叛军的营寨。

    相反,裴方明觉得,这样的套路,可以无限次的使用。

    恰巧有一天夜间,成都起了大雾,遮天蔽日,不辨行人。

    裴方明觉得,再度偷袭的时到了。

    裴方明再度派人故意放出话来要攻打东门,而自己则趁着夜色和大雾的掩护偷偷杀奔北门而出,一举将叛军驻扎在城北和城西的大营击溃。

    而这帮叛军也是一群记吃不记打的人,在连吃两次亏的基础上不仅没有吸取经验和教训,反而再度麻痹大意被裴方明揍了个底朝天。

    看来乌合之众真不是白叫的。

    由于这一次雾天突袭的效果显著,贼兵士气严重崩溃,出现了士卒逃散的情况,而程道养只在沿途收拢了七千多人,便匆匆逃奔回了广汉,赵广则率领别部五千多人马返回涪城。

    至此,成都之围宣告解除。

    其实,这一场成都保卫战的代价是非常惨烈的。

    从元嘉九年九月底叛军围困成都,到十二月底的时候,成都城内的粮仓已经告罄,而参军裴方明之所以能够不断出奇兵击溃叛军,那也都是被逼出来的。

    除了粮草告急之外,刺史刘道济也面临身患重病,随时离世的危。

    当时刘道济因为连日守城,身体已经出现不测,到元嘉十年(公元433年癸酉)正月,叛军再度围困成都,刘道济忧患成疾,最终撒人寰。

    而在当时正处在两军交战的关键时刻,刘道济病故的消息却只有参军裴方明和梁俊之知道。

    所以,为了稳定军心,二人决定,偷偷将刘道济的尸体埋葬在城内刺史府的后斋,然后寻找了一个样貌和刘道济长得差不多的人,然后简单培训了一下后,就继续在城内督促作战。

    而这个秘密,就连当时刘道济的母亲和妻子都不知道。

    能伪装到这种程度,足见梁俊之和裴方明的过人之处。

    当然,刘道济的死并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的,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激发了裴方明和梁俊之等人剿灭叛军的决心。

    元嘉十年(公元433年癸酉)二月,程道养率兵在毁金桥升坛祭天,准备为进攻成都做准备。

    结果刚把祭天的火点起来,裴方明的部队就杀到了。

    当时裴方明听程道养要在郊外祭天,便组织三千兵马,准备再玩一次奇袭。

    由于裴方明率领的部队是突然杀到的,导致程道养的部队来不及排兵布阵,结果惨遭大败。

    这一仗,可以让程道养始料未及,不仅进攻成都的计划遇阻,同时还损失了包括征虏将军赵石之在内的八百多人。没办法,程道养只好再度选择退守广汉。

    面对裴方明的主动出击,程道养只能选择龟缩。

    可当时朝廷并不打算继续让这股势力存活下去,威胁成都的安全,所以当时,有人选择伸出援帮助成都解围。

    这个人就是荆州刺史兼平西将军的临川王—刘义庆。

    提起刘义庆,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可是由他编纂的一本书籍,却是很出名。

    这本书的名字叫世新语。

    刘义庆,字季伯,刘裕仲弟刘道怜的二儿子,后来因为刘裕的另外一个兄弟刘道规没有子嗣,便过继给临川王刘道规当了儿子,刘道规死后,刘义庆世袭了刘道规的爵位。

    刘义庆虽然不是个当官的材料,但并不代表他就是个庸才,相反,刘义庆在荆州担任刺史的六年时间里面,政绩还是比较突出的。

    而协助讨伐程道养叛乱,则是刘义庆在荆州为官任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当时刘义庆听闻成都有难,于是决定派巴东太守周籍之担任扬武将军,负责都督巴西,梓潼,宕渠,遂宁,巴郡等五郡的军务,同时周籍之还负责担任巴西和梓潼两郡的太守之职,同时刘义庆还调拨自己的参军费谈和龙骧将军罗猛等率两千人归周籍之调配,共同增援成都。

    当时赵广听闻荆州刺史刘义庆出兵增援成都之后,也率兵赶到广汉和程道养一起屯守,同时还派兵驻守郫川,扎下营寨数百座,以阻击周籍之的军队。

    当时周籍之带兵来到成都,与裴方明等人合兵一处,率军进攻郫县(位于今四川成都市郫县),一举将其攻克。

    不得已,赵广只好率兵退守,以竹林作为屏障掩护,继续和周籍之的部队进行着对抗。

    龙骧将军罗猛麾下将领王盱带兵主动追击赵广残部,却正好遭遇了从涪城赶来增援的张寻部队。

    当时张寻听闻赵广和程道养被周籍之击败,势穷力孤,于是从涪城亲率两万兵马前来增援。

    而另一方面,周籍之和裴方明因为追击赵广残部过程中,遭遇竹林的阻隔,于是决定斩竹开路,却因此而被赵广部兵马击败,最终只好选择退守郫县。

    在击退周籍之和裴方明的部队之后,赵广并没有选择继续以竹林为险进行据守,而是选择屯兵驻扎在箭竿桥,以继续阻隔周,裴的部队。

    这一下却给了裴方明有可乘,裴方明当即整兵,率兵奇袭屯扎在箭竿桥的赵广,顺利攻破了六座营寨,然后一路趁胜追击,将赵广逼到了广汉。

    当时贼首帛氐奴听闻广汉危急,便率兵攻打广汉,结果遭遇到了临川王刘义庆麾下参军费谈的将领种松的抗击,结果连同其将领杜承(当时担任的是蜀王程道养麾下的梁州刺史)和八百多人均被种松斩杀,广汉彻底失守。

    被逼的走投无路的赵广只能选择一退再退,又从广汉退守涪城,然后又经涪城退守到五城。

    裴方明见赵广如过街老鼠,大势已去,便决定暂时停止追击,先返回成都为刘道济发丧。

    元嘉十年(公元433年癸酉)四月十日,刘道济在成都出殡,至此,刘道济的家人和城内的守城士兵才得知,原来刘道济已经过时很久。

    在顺利安葬了自己的上司之后,裴方明与当年五月率兵进攻涪城,当时涪城是贼首张寻的大本营,虽然几个月前裴方明曾经吃过张寻的亏,但这一次,战争的主导权却掌握在裴方明的里。

    当时张寻联合另外一个贼首唐频一起合兵一处,渡河来阻击裴方明的军队,而裴方明并没有因为之前的失利而惧怕张寻,而是利用重点进攻,各个击破的战术,将张寻,唐频的部队击溃。

    同时,在这一场涪城战役里面,裴方明还顺利擒获了程道养的兄弟,当时担任骠骑将军兼雍州,秦州刺史的程道助(司马龙伸),并将其就地斩首。

    因为裴方明的攻势逼人,所以当时雍州城的官吏无不倒戈相向,当时城内的一名叫严道度的官吏暗中将程道养麾下大将前将军严遐杀死,并将其首级进献给裴方明邀功。

    而得知张寻,唐频被击溃,程道助被杀之后,赵广非常惊恐,只能率残部仓皇出逃,至此,涪城和蜀地大部分地区已经尽数被平定。

    元嘉十年(公元433年癸酉)九月,新任益州刺史甄法崇到任。

    甄法崇是南朝刘宋时期著名的循吏,为人正直清廉。

    但是颇为搞笑的是,他的哥哥甄法护却是个喜欢和稀泥的官。

    当时他的哥哥担任的是梁州和南秦州两州的刺史,却因为管理不善,激起了氐族和羌族之间的矛盾(宋书记载:刑政不知,失氐,羌之和)。

    当时宋文帝刘义隆对甄法护忍不可忍,只好选择委派别人去继任这两州的刺史。

    不过比起他的哥哥来,甄法崇还是比较良心的。

    在到任益州之后,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锄奸。

    前任刺史刘道济活着的时候,一直听信人费谦的谗言,大肆压榨百姓,导致民政失和,所以甄法崇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拿费谦开刀。

    在杀掉费谦之后,益州的民心暂时算是被稳固住了。

    可是事情还没有结束。

    益州虽然稳住了,但是程道养等人却还没有被消灭掉。

    当时经历了广汉,涪城,五城等战役之后,程道养和赵广的部队几乎被打的没剩下多少了。

    程道养带着仅剩的两千多口人逃亡到蜀中的郪山(位于今四川绵阳市三台县境内),而曾在他麾下效力的其他贼匪头头也都是“爹死娘嫁人,个人顾个人”,纷纷到各个山头去当山大王去了。

    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丙子)六月,宁朔将军萧汪之奉朝廷诏命出兵郪山,剿灭程道养残部。

    结果这不出动还好,一出动,还没打呢,就先有人来投降了。

    当年率先举起造反大旗的氐族人帛氐奴为了表示不愿再与朝廷对抗,斩杀了卫将军司马飞燕前去请降。

    萧汪之看到有人主动来投降,自然也是很高兴,当即接纳了帛氐奴的请降请求。

    剩下来的精力就应该全部放在攻打程道养上面了。

    面对如山的朝廷军队,程道养被打的毫无招架之力,在被萧汪之打了几波之后,疲惫不堪的程道养决定返回郪山,高挂免战牌。

    程道养的目的很简单,他想和萧汪之打消耗战,他认为萧汪之的大军耗不起。

    可是令程道养没有想到的是,在元嘉十四年(公元43年丁丑)四月的时候,曾经自己最稳固的盟友赵广,张寻,梁显等人选择放弃抵抗,投降萧汪之。

    这下程道养可有点坐不住了,可他也没有别的办法。

    他还想着继续过那种和朝廷对抗的日子,继续当他的蜀王,继续做他的皇帝美梦。

    可有人却不想让他这样做,这个人叫王道恩。

    他是程道养麾下的辅国将军,面对程道养不切实际的春秋大梦,王道恩的选择更加实际。

    杀了程道养,砍下他的脑袋,然后拿去请功归降。

    就这样,程道养终于在顽强的抵抗了很久之后,死在了自己人里。

    至此,蜀地的叛乱彻底被平定,而故事却并没有结束。

    当时萧汪之接纳了前来投降了赵广等人之后,并没有放他们继续回去做良民,为了安全起见,萧汪之决定上表朝廷,把这些人留在京师,以观后效。

    赵广等人可不是那种安于本分的老实人,相反,投降对于他们来,只不过是个暂时的策略。

    他们就像是一群饿狼,即便喂得再熟,饿急了,也是要吃人的。

    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己卯)赵广,张寻等人秘密和国山令(位于今江苏宜兴市境内)司马敬琳勾结,意图谋反,事情败露后,悉数被诛。

    事情到这里,算是彻底结束了,作为一个杰出的“反贼编剧兼导演”,赵广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上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活的精彩,不如编的精彩,而作为“演员”的程道养则诠释了什么叫人生如戏,戏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