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莫折大提、莫折念生传(下)

A+A-

    此时的萧宝寅尚且还没有露出反心,只是一心一意想要帮着朝廷干点实事,然后一步步做大做强自己的势力,此次调派萧宝寅出任西道行台,不知道是孝明帝实在找不到能用的人了,还是故意想要试探萧宝寅。

    当然,委任状都发下去了,再考虑这些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只有静观其变。

    西道行台换人了,莫折念生根本不在意,他现在最在意的就是怎么把岐州打下来。

    由于元志跑到了岐州,莫折念生开始转而把进攻的重心开始向岐州倾斜。

    正好自己的弟弟莫折天生也因为之前陇口之战没有能够生擒元志而感到懊恼,这一次进击岐州,莫折天生选择主动请缨,希望能够一举抓获元志,了解自己的一桩心愿。

    一边是信心满满,想要夺取岐州,而另外一边则笼罩在一片杀四伏的阴霾之中。

    元志逃到岐州城中后,刺史裴芬之接纳并盛情款待了这位皇族宗亲。

    裴芬之,字文馥,北魏,南齐名将裴叔业之子。

    和他满身光辉的父亲比起来,裴芬之虽然没有他父亲那样的魄力和能力,但是他却有一双火眼金睛。

    当时裴芬之更元志了一个岐州城中很可怕的情况。

    裴芬之道:“不瞒元大人,虽然岐州暂时安全,但城中却是杀四伏。”

    元志不太明白裴芬之的话,当即反问道:“使君此话何意?”

    裴芬之环顾四周,在确定没有别人之后,低声道:“我近来察觉到岐州城中有人暗中和逆贼莫折天生来往,恐怕是想要和叛贼里应外合,夺了岐州,元大人不可不防啊!”

    元志听完之后,哈哈大笑,当即回道:“使君多虑了,若城中早有人暗通贼匪,那咱俩现在恐怕早就人头落地了,哪还有会在这里畅谈?”

    元志觉得裴芬之想太多了,而裴芬之听完元志话之后,居然也天真的放下了心中悬着的石头。

    结果等到真正交战的时候,元志终于明白了裴芬之的顾虑。

    城中的很多士兵在交战过程中,居然主动为莫折天生的起义部队打开城门,并且倒戈反攻裴芬之和元志。

    看到这个情况之后,元志仰天长啸

    “悔不听裴使君之言,固有今日之祸啊!”

    在尝到背叛滋味后的元志,充满了后悔的憎恨,但现在,后悔已经迟了!

    元志和裴芬之双双被自己人用铁链拴住,并送于莫折天生。而本就憋着一口气的莫折天生在看到元志本人之后,就如仇人见面一样,立马下令,杀了这二个人,用他们的血来为自己的远征祭旗。

    岐州也沦陷了

    莫折念生此时对于这个结果是很满意的,同时他也坚信,关中地区马上就要全数落到自己的里了。

    接下来,莫折念生想好了自己进攻的下一个地区。

    泾州!

    泾州城的刺史同样也是名将之后,此人名叫薛峦,当时身兼泾州刺史和光禄大夫等职务。

    薛峦,北魏名将薛安都的孙子。

    巧的是,薛峦同族的伯公薛永宗当年参加过盖吴起义,也是个靠造反出名的牛人,而他爷爷薛安都当年就在这支造反的部队里面,后来他爷爷服务过刘宋王朝,再后来又投奔了北魏。

    如今造反首领的后代在朝为官,负责镇压起义叛乱,来也真是奇缘。

    泾州作为关中最后一块让莫折念生垂涎的地区,自然也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所以,在雍州,岐州相继沦陷之后,薛峦也开始加紧对泾州的兵力布防。

    而莫折念生并没有继续派自己能力超群的弟弟去攻打泾州,而是让他班师回兵做休整,准备与朝廷的西道行台萧宝寅的大军交战。莫折念生这一次派之前攻打高平镇的卜胡前去完成这个任务。

    卜胡干事比较利索,与薛峦率领的部队在平凉擦枪走火,并顺利击溃薛峦。

    都老子英雄儿好汉,可薛峦却并没有很好的继承他先祖好战善战的特点,对于莫折念生的叛军,薛峦没有任何的办法。

    泾州也沦陷了

    此时莫折念生的起义军就如晋人倒食甘蔗一样,开始渐入佳境。而朝廷眼看贼寇气焰嚣张,当即又派去了一个大将前去负责讨逆。

    这个大将就是之前讲到的大贪官——京兆王元继。

    作为当时在朝廷里最显赫的王爷,孝明帝都得礼让三分,再加上他的儿子还是身边的大红人,孝明帝自然对他父子二人寄以厚望。

    其实大贪官元继并非人们想的那样,一个一无是处,腐蚀国家的蛀虫,能力他还是有的,只不过没用对地方。

    历来凡是硕鼠户蠹之辈,大多并非庸才,不然皇帝早就一脚把他们踹了。

    孝明帝还是很肯定元继的势力的,所以,为了给前线作战的萧宝寅等人吃颗定心丸,元继被朝廷封为大将军,负责坐镇督战。

    关中地区大半沦入自己中之后,莫折念生开始打起了凉州的主意。

    之前凉州就已经发生兵变,而之前一直忙于攻打雍、岐二州,无暇抽空对凉州下,而如今二州都以及纳入自己囊中,凉州自然就是莫折念生盘算的另外一桩买卖了。

    当然,除了凉州之外,东益州这块心病也让莫折念生很是头疼。

    在杨伯年和窦双双双失利之后,莫折念生还曾派韩祖香(之前提人头来见莫折大提的反民)攻打东益州,但却再度折戟,韩祖香还被东益州刺史魏子建给砍了,所以,莫折念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敢进兵攻打东益州。

    既然东益州这个买卖不好做,那就专心打凉州吧!

    当莫折念生派人出击凉州的时候,一个籍籍无名的角色却给莫折念生送来了一封厚礼。

    一颗人头,一颗关防大印!

    这个前来送礼的人叫赵天安,是凉州城里一个没什么名气的老百姓,而他带来的这颗人头正是凉州刺史的脑袋,而这颗关防大印就是凉州的关防大印。

    莫折念生看到这些之后,高兴极了,当即命人重赏这个叫赵天安的人。

    想不到凉州居然兵不血刃就拿下了,看来这是天意啊。

    “如今,朕坐拥秦州,雍州,泾州,凉州,关中大半,已尽归我有,天下何患不平?”

    “然而天生虽然擒杀岐州刺史裴芬之与雍州刺史元志,但朝廷又派萧宝寅来复夺岐州,朕观其阵仗,天生怕是不能力敌啊。”

    岐州刺史虽然被自己弟弟杀了,但并没有落入自己囊中,而自己的弟弟莫折天生如今为了彻底拿下岐州,将部队开赴到黑水,准备着要会一会萧宝寅这个西道行台。

    一场强者之战即将在岐州打响。

    当时萧宝寅将部队开赴到岐州的时候,此地已经是一片战火离乱的景象了,为了稳住这块地区,萧宝寅表奏朝廷,希望派个能力好点的人来管管这个地方。

    朝廷接到萧宝寅的表奏之后,推荐了一个猛人来担任岐州刺史。

    这个人名叫崔延伯。

    崔延伯,博陵人(位于今河北保定市定州市),博陵崔氏名人,天神神力,武艺超群,孝文帝活着的时候,就是他身边的大红人,如今朝廷有难,崔延伯自然选择上阵杀敌,没有别的意见。

    孝明帝知道崔延伯是身经百战的老将,战场作战经验丰富,且勇武过人,所以当即给了崔延伯五万兵马,要他务必干掉叛军。

    崔延伯带着部队马不停蹄奔赴岐州讨逆,途径马嵬(位于今陕西咸阳市兴平市马嵬镇,当年安史之乱,杨贵妃缢死的地方(可能是缢死)。)的时候,正好碰上了西道行台萧宝寅的部队,两支部队便就在此地屯扎,与莫折天生的叛军形成对峙状态。

    萧宝寅虽然比崔延伯官位大,但是杀敌方面,萧宝寅实在不如崔延伯,而自己来了这么长时间,连一场提升士气的胜仗都没有打过,心中不免有些失落,而他知道崔延伯的能力,便故意用激将法想刺激他出战。

    “久闻崔公武艺绝伦,弓马冠绝天下,但却未曾见在战场施展,不知崔公可否与萧某展示一番?”

    崔延伯是个二杆子性格,本来就性斗好战,如今萧宝寅这么一,更是上杆子的想要表现自己,便当即回道。

    “萧公勿虑,待我明日出战,为萧公探看叛军虚实!”

    萧宝寅见崔延伯主动出战,心中暗喜,便回道。

    “好,明日拔一万部众于公,不知可否?”

    “区区贼寇,三千足矣!”崔延伯斩钉截铁地道。

    “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崔公果然豪爽!”

    在被萧宝寅激将法激中之后,崔延伯带着三千骑兵强渡黑水(今张掖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直趋莫折天生营寨。

    萧宝寅为了保险起见,决定把军队屯扎在黑水东岸,远远的为崔延伯做外援接应。而崔延伯则大张旗鼓的带着部队在莫折天生屯扎的营寨门前挑衅。

    崔延伯表面上宣称要打莫折天生,实际上却是边挑衅,便逼莫折天生出兵,自己则带兵缓缓回撤。

    为了激莫折天生出战,崔延伯故意只带了几百人到营寨前叫骂,一口气把莫折天生祖宗十八代全都问候了一遍。

    由于骂的实在太难听,莫折天生实在有点受不了了,当即下令出兵,教训一下这个嘴巴不干净的崔延伯。

    其实莫折天生脸皮还算是厚的,之所以出兵,还是因为崔延伯带的人马不多,向趁着自己人多去教训一下这个不自量力的崔延伯。

    “传我将令,前军出击!”

    一时之间,营寨大门大开,莫折天生的士卒彷如洪水一般倾泻而出,直扑崔延伯的士卒。

    崔延伯见莫折天生出兵迎战,连忙下令骂阵的几百士卒撤退到黑水边,而在对岸观望的萧宝寅见这个阵势之后,不由大喊一声。

    “这个王八蛋崔延伯,不自量力的挑逗他做什么,如今莫折天生几乎倾巢而出,看来吾命休矣啊!”

    这时,正在萧宝寅惆怅之际,崔延伯已经跑了回来,并对萧宝寅道。

    “萧公,如今贼兵出巢,你先撤,我来殿后!”

    萧宝寅看着自信的崔延伯,战战兢兢地道:“崔公有何勇略?”

    “萧公莫问,只管撤去,我自当有退身之计。”

    萧宝寅见崔延伯自信满满,便不再过问,遂率领部众撤退。在大部队撤退之后,崔延伯率领所部敢死队人马挺立黑水岸边,截断莫折天生大部队去路。

    莫折天生本以为崔延伯这是走投无路了,却没想到崔延伯居然大喝一声。

    “尔等孺子,谁敢与我一战?”

    当时这一声怒吼可把莫折天生的部众吓坏了,居然没有一个人敢上前迎战。崔延伯见敌军无人敢迎战,便悄悄下令让后部士卒先行渡河撤离,然后确认莫折天生的部队不敢追击之后,自己也率部队渡河而去

    被吓傻的莫折天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崔延伯的部队渡河而走,在平复了惊恐的心情之后,莫折天生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是崔延伯在吓唬自己。

    莫折天生懊悔不已,但如今崔延伯已经成功渡河,如果贸然追击,可能会落入他们的圈套,所以,莫折天生只能失落的带着部队撤回营寨。

    渡河成功后的崔延伯带着单人匹马回到萧宝寅的大营,当即回禀道。

    “让萧公受惊了,虽然此番贼兵势众,但大都是有勇无谋之徒,完全不足道哉,萧公大可高枕无忧。”

    萧宝寅见崔延伯毫发无损的回来,且带回如此重要的情报,当即夸道:

    “崔公简直就是万人敌啊,就怕连关羽和张飞再世也不如你啊(崔君之勇,关、张不如)。”

    被萧宝寅这么一夸,崔延伯更上脸了,当即承诺道。

    “莫折天生这个贼子,根本就不是我的对,萧公你就瞧好吧,待我出战,将其击溃!”

    “好!明日就看崔公一展神威!”萧宝寅回道。

    北魏正光六年(公元525年乙巳)正月十八,崔延伯率军突然出击,萧宝寅作为后军支援,直扑莫折天生营寨。

    惊闻崔延伯突然杀来,莫折天生仓促整兵备战迎击,崔延伯发挥自己身先士卒的精神,抄起一杆长枪,单人匹马直奔叛军而去。

    莫折天生的前锋部队由于被崔延伯这种不怕死的精神震慑,吓得战斗力大大缩水,而崔延伯冲锋陷阵,一路砍瓜切菜将莫折天生的前锋部队击溃。

    受到崔延伯这种精神的影响,萧宝寅的后军部队也开始渐渐提升起了士气,直突叛军主力。

    一场战斗下来,莫折天生被打的落花流水,只能仓皇逃窜。

    而由于部队人多,逃跑不及时,大约有数十万人全都被崔延伯和萧宝寅击杀和俘虏。

    此战可以是征讨莫折念生以来,最漂亮的一战。

    打跑了莫折天生,崔延伯尚且觉得意犹未尽,因为他的目的是要彻底剿灭这股反叛的势力。

    所以,在稍作休整之后,崔延伯率军直奔陇(位于今甘肃陇南市成县,有大陇和陇之分,同出陇山一脉,大陇在甘肃天水市清水县东北),追击莫折天生残部。

    而莫折天生由于损兵折将严重,一路上只能打打跑跑,原先攻占的雍州,岐州等大部分地区,全数被崔延伯收复。

    朝廷下令封杨椿担任雍州刺史,封魏子建的弟弟魏兰根担任岐州刺史,并即刻上任。

    经历了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莫折天生只能感慨人生的起落无常,而自己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在这么跑下去,早晚有一天要被崔延伯给追上杀掉。

    莫折天生倍感恐惧,此时的他终于明白了崔延伯的实力。

    这是一个实力深不可测的对,无论是用兵,还是胆略,自己均不是他的对。

    但凡事有坏就有好,当莫折天生以为自己生还无望的时候,崔延伯和萧宝寅的下却在沿途大肆抢掠百姓钱财,导致军队无法继续顺利追击莫折天生。

    原来这帮看似冠冕堂皇的正规部队,干的也都是些道貌岸然的事情,原来,大家都是一路货色。

    趁着朝廷部队抢掠的时,莫折天生趁利用巨石和树木阻断陇道口,截断了朝廷部队的去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让莫折天生逃出生天,伺东山再起。

    当莫折天生兵败岐州的消息传回秦州之后,莫折念生当即下令再度进攻东益州。而这一次,进攻的突破口则是仇池郡!

    执行此次进攻任务的是都督杨鮓,莫折念生交代他务必要杀到东益州腹地。

    但今时不同往日,先前的东益州刺史魏子建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尚且可以击溃莫折念生的数次征讨,而如今魏子建拥有岐州,东益州,雍州的节度兵权,无论实力还是兵力来,莫折念生都已经不再是魏子建的对。

    所以,这场战斗最终以魏子建大破杨鮓而告终。

    接连惨败虽然对于莫折念生影响很大,但对于西道行台萧宝寅来,消耗同样巨大,在解放泾州的过程中,萧宝寅的部队就因为连续征战,导致疲惫不堪,结果被莫折天生的部队打的大败。

    为了休整部队,萧宝寅将部队所剩部队召集起来,然后屯兵在长安逍遥园(十六国时期后秦皇帝姚兴在长安修建的居所,西域高僧,佛教四大经书翻译家之一的鸠摩罗什就曾在这里住过)休整。

    这时,一个突发消息传来,让萧宝寅再也没有心情休整了。

    东秦州刺史叛变投诚,东秦州落入莫折念生之,而如今莫折念生亲自率兵再度进逼岐州。

    得知这个消息的萧宝寅本打算带大部队支援岐州,却又传来了一个让他更气愤的消息。

    岐州刺史魏兰根被抓,莫折念生兵不血刃夺取岐州。

    一天之中传来两个不幸的消息,搞得萧宝寅有点焦头烂额。

    可这些还都是比较乐观的情况,虽然萧宝寅重创了莫折天生的部队,但关中依旧还在动荡之中,朝廷为了稳住刚刚平定的豳州,派遣之前就在豳州担任刺史的毕祖晖再度出任豳州刺史,结果毕祖晖无法遏制城中响应莫折念生的叛民叱干麒麟,最终兵败,逃奔到东华州,叱干麒麟占据豳州来响应莫折念生的反攻。

    而当时负责征讨北华州(原来属于东益州,后来孝文帝把治所改为杏城,管辖中部郡和敷城郡)的北海王元颢也因为反叛势力死灰复燃,被叛民胡引祖夺下北华州。

    雍州的情况同样不好过,新上任的杨椿因为雍州兵祸战乱,召集不起大部队来作战,导致内部官员有了叛变的心理,开始帮着贼寇攻打雍州。

    雍州再度动乱,让吃了败仗的莫折天生看到了些许希望,于是,他开始积极整备兵力,反攻雍州。

    当莫折天生部队来到雍州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城池之下,一时之间却有些感慨良多。

    “我莫折天生,又回来”

    话音未完,只听“嗖”的一声,一支离弦之箭从一片树丛之中穿出,直直朝着莫折天生的前囟门射去,并一箭将其射穿。

    惊讶的莫折天生望着那边树丛中走出的一个青年,口中已经不出话来,直接从马上摔了下来。

    “莫折天生已被我射杀,贼军现如今群龙无首,兄弟们,给我冲啊!!!”树丛中拿着弓箭的那人放下中的弓,指挥伏击部队杀出。

    一时之间,莫折天生的部队陷入了惊恐的混战中,由于没有主帅的领导,很快便被这股伏击部队击溃。

    那拿弓的青年走到满地是血的莫折天生尸体旁边,蔑视道。

    “碰上我羊侃,算你倒霉!”这个青年出了自己的姓名。

    羊侃,字祖忻,北魏、南梁名将,从就是天生神力,并且还善使马槊,有千钧不敌之力,万夫不当之勇!

    当时的羊侃还并不出名,只是在萧宝寅身边担任裨将(副将),而射杀莫折天生毫无疑问,为羊侃的晋升之路多添加了一些筹码。

    当莫折天生被杀的消息传回秦州的时候,莫折念生悲痛万分,发誓要为弟弟报仇雪恨,诛杀羊侃与萧宝寅。

    经历丧弟之痛的莫折念生心情大变,开始不断虐待和屠杀下,导致部众人心惶惶。

    上战场是死,被莫折念生杀了也是死,到不如杀了莫折念生,反而存活的会更大。

    当时莫折念生身边的很多人都有这个想法,只是没有人敢这样做。

    而当时在莫折念生身边颇为受崇信的杜粲却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立功会,便秘密将大家召集过来,商量如何推翻莫折念生。

    “朝廷兵重,我等兵轻,若一再追随莫折念生行叛逆之道,恐万劫不复啊,殊不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杜粲道。

    在场的所有人同意杜粲的想法,毕竟,活命是头等大事。

    “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那我们就在朝会上,一举擒杀莫折念生,汝等以为如何?”杜粲接着道。

    大家还是没有任何意见,纷纷点头答应。

    “好,那就依计行事。”

    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年丁未)九月的一天,杜粲照常来参加莫折念生的朝会,会议进行到一半,杜粲大喝一声。

    “动!”

    忽然朝廷之上百官刀剑相向,禁卫军还未赶到就被杜粲的部众控制住了,而此时的莫折念生即将成为杜粲的阶下囚。

    “你是不是早就想反了?”莫折念生气愤的问道,上止不住的颤抖。

    “那也是被你逼的,逆贼,受死吧!”杜粲罢,指挥部队上前,将莫折念生摁倒在地。

    “贼子,你不得好!”莫折念生挣扎着骂着杜粲,话还未完,就被活活勒死。

    杜粲杀了莫折念生之后,当庭宣布,废去莫折念生的秦国国号,自己担任代理的秦州刺史。

    “贼人虽死,但血脉尚存,来人啊,将逆贼莫折念生一家老,阖门一族统统夷灭,以绝后患!”杜粲下达了残酷的灭门令,一时之间,莫折念生一家全部惨遭罹难。

    灭了莫折氏一门,杜粲决定在上邽(gi,位于今甘肃天水市清水县)向萧宝寅发出请降书,甘愿归顺北魏。

    那么,北魏关中陇东的麻烦也就就此告一段落了。

    但,北魏的麻烦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