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窦建德传(九)

A+A-

    窦建德开始变得狠心起来,在无理由黑掉了赵州和邢州之后,他决定再度北上图谋另外一块“风水宝地”。

    幽州!!!

    之所以是再度,是因为在武德元年(公元6年戊寅)十二月的时候,窦建德曾经第一次正式攻打过罗艺,但可惜没有成功。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庚辰)九月,窦建德率领数十万大军进攻幽州。

    幽州当时的负责人是总管罗艺,此人就是隋唐系列和评书中冷面寒枪俏罗成和四明山枪挑李元霸和罗士信的“四绝”好汉罗松的父亲。

    中的罗艺是隋朝的大臣,是名副其实的北平王,而在现实历史上,罗艺却并没有演义中的那样厉害。

    现实之中的罗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投分子。

    罗艺原本是大隋的虎贲郎将(大致相当于警备团团长的职务),曾经有一段时间跟着隋朝的右武卫大将军(大致相当于一个军区司令)李景干过一点时间,但是也是一直受到排挤。

    罗艺眼见大隋民变四起,便打算争雄天下,和天下的各路豪杰瓜分隋朝这块硕大的蛋糕。所以罗艺通过各种拉拢民心的段,集结了一大批人马,自称自己是幽州总管,渐渐地在幽州地区有了极大的影响力。

    罗艺的势力虽然比起其他势力来,并不算很大,但是很多其他的势力却有想过拉拢罗艺联盟。

    但比猴子还精明的罗艺也在观察各路豪杰势力的变化,所以,对于以后跟谁混,他也在做选择。

    可这不是简单的选abcd的送分题,而是一道关乎自己以后前途命运的送命题。

    选对了,以后啥也好,选错了,可就真的送了命了。

    在观察了几年之后,罗艺终于做出了他的选择。

    他决定投奔李渊建立的唐朝。

    罗艺想也没有想,就坚定的投奔了李唐,而李渊见罗艺如此识相,便加封他为燕王,并且还赐姓为李。

    至此,罗艺算是为自己的前途命运混到了一个好的编制,但是对于某些人来,可就有点高兴不起来了。

    在这某些人里面,就有窦建德。

    窦建德统治的河北和罗艺的幽州有着地缘上非常亲密关系,而且窦建德也不止一次联络过罗艺,希望他能够加入自己的阵营,或者是和自己搞联盟。

    但罗艺并不卖窦建德的账,和之前叛逃的徐世勣一样,罗艺也对窦建德瞧不上眼。

    窦建德是一次次的求,罗艺是一次次的拒绝,一来二去,窦建德都有点失去信心了。

    当听到罗艺归顺唐朝的消息之后,窦建德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愤怒。

    他不明白,自己就跟孙子一样,低声下气去求罗艺,最后却等来的是这个结果。

    所以,窦建德内心非常的不爽,而这种不爽的情绪一直左右着窦建德,让窦建德做了一个要攻打罗艺的决定。

    窦建德集结了数十万兵力,直奔幽州而去。

    罗艺(也叫李艺)听窦建德“不请自来”之后,也是非常的担心,因为他的势力实在是不足以和窦建德抗衡,而现在如果找李唐去求援,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所以罗艺很纠结,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怎么应对窦建德的大军。

    而就在罗艺百般惆怅的时候,他想到了一个可以使用的外援力量。

    高开道!!!(在接下来的章节会有介绍)

    高开道,也是隋朝趁势而起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活动的范围也在幽州一带,而且实力很强。

    罗艺深知高开道势力雄厚,可以利用,但是又苦于不知道该怎么去开口求这个人救援自己。

    想来想去之后,罗艺想到了一个绝佳的办法。

    自己都投降唐朝了,为什么不能游高开道也一起入伙李唐呢?保不齐现在还在创业打拼(造反)阶段的高开道正处在事业的瓶颈期,有意要考虑加入编制,混个养老呢(归降李唐)?

    于是罗艺便派人去游高开道,陈述了归顺李唐之后的各种便利和好处,把高开道的是心花怒放,当即决定亲自出马去救援罗艺。

    为了防止罗艺在背后耍人段,高开道此行只带去了两千精锐士卒,而也就是这两千精锐,就让罗艺的幽州之围得到了化解。

    窦建德当时听罗艺找来了高开道做外援,心中也是有点忐忑,因为他太了解高开道军队的势力了。

    虽然高开道在燕赵京蓟的势力不如自己大,但是在军队的作战水准方面,高开道的军队却要比自己厉害。

    为了不触这个霉头,窦建德在还没有见到高开道的两千精锐的时候,就选择打道回府。

    至此,幽州城的第二次危算是解除了。

    而罗艺在看到高开道帮自己解了危之后,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向李唐推荐和表奏高开道的功绩,让高开道也混进了李唐这个大集团的编制。

    可是靠名气吓唬终究还是吓唬不住窦建德的,毕竟,窦建德能够混到现在这个水平,那也不是吓大的。

    所以,窦建德不甘心就此失去幽州这块大蛋糕,在短暂休整了一段时间之后,窦建德决定再次进攻幽州。

    这一次,为了给自己壮胆,也为吓唬吓唬罗艺和高开道,窦建德带去了二十万的兵力。

    很明显,窦建德想靠着人数上的优势,碾压罗艺。

    他的军队依旧如往常一样勇猛,士兵们争先恐后,前赴后继的往幽州的城墙上攀爬。

    倒下去一波,再顶上去一波,这就是窦建德为了拿下幽州想出的办法。

    质量不够,那咱就在数量上下下文章,反正自己自己不缺的就是人。

    就在窦建德不计人员损失攻城之时,在他军队的后方,却传来了一个非常不幸的消息。

    自己的后方大军遭到了罗艺大将薛万均和薛万彻两兄弟的偷袭。

    薛万均,薛万彻,京兆咸阳人(位于今陕西咸阳市),祖籍河东汾阴,他们的父亲就是当年因为踩踏事件而羞愧而死的名将薛世雄。

    当窦建德还在拼命攻打幽州城墙的时候,薛氏兄弟已经从地道偷偷杀出来,把他的后军给端了。

    而这已经不是窦建德第一次吃薛氏兄弟的亏了。

    在武德元年(公元6年戊寅)窦建德第一次攻打幽州的时候,薛万均就曾给罗艺提出过一个“旁敲侧击”的计谋。

    由于罗艺的势力不如窦建德强大,加上当时窦建德刚刚袭取冀州,兵锋正盛,所以薛万仞建议罗艺不要直接和窦建德硬拼,而是选一些老弱病残的士兵来引诱窦建德过河来进攻,而自己则率领精锐在幽州城以左设下埋伏,然后趁着窦建德军队过河的途中,来个半路截胡。

    幸亏罗艺当时听了的薛万均的建议,才保住了幽州,不然很可能幽州早就已经是窦建德的地盘了。

    而薛氏兄弟比起他们的父亲薛世雄来,可以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能力,虽然他们父子都和窦建德交过,但事实却证明,再厉害的人,没有运气的加持也是不能够成功的。

    比起他们点背儿的父亲来,这两兄弟在依靠能力的同时,也获得了老天的垂青,接连两次让窦建德栽了跟头。

    后方被抄家,这对于任何一个行军打仗的大将来,都不是个好消息,所以窦建德赶紧带兵回援,但已经是为时已晚。

    慌乱的回兵救援,不仅没有取得任何效果,反而还让窦建德损失了上千人的兵力。

    不仅是后方被袭击,就连自己坐镇的大营也被罗艺“光顾”了一番。

    这可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

    但是窦建德并没有因此变得意志消沉,而是冷静下来之后,选择先把薛氏兄弟挖的地道堑壕填好,然后顶着两边夹攻的压力,愣是杀出了一条血路。

    眼看罗艺就要窦建德给就地正法了,但是命不该绝的窦建德却率领人马又反杀了回来。

    罗艺当时就傻眼了,吓得只顾逃命,完全顾不上自己军队的死活。

    在击溃了罗艺的偷袭部队之后,窦建再次组织大部队杀回幽州城下,发誓一定要铲平幽州,生擒罗艺。

    被窦建德杀的精神错乱的罗艺,赶紧返回幽州城,紧闭大门,然后率领城中军民拼死抵御。

    或许是因为罗艺强烈的求生欲望驱使,亦或者是窦建德因为被偷袭之后,军心不太稳定的原因,窦建德都没有能够攻克幽州城,所以,窦建德只好下令退兵,返回洺州大本营。

    三度在幽州折戟沉沙的窦建德,甚至有点都开始怀疑人生了,他不明白的是,一个的幽州城到底有什么大罗金仙在里面护佑着,为什么自己老是拿不下来呢?

    或许是受到多次失利的影响,回去之后的窦建德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不仅猜忌心更重,甚至性格还变得有点不耐烦起来。

    可越是窦建德不高兴的时候,就越有人来给他“添堵”。

    而这个在窦建德不高兴时候前来添堵的人就是窦建德的谋臣—宋正本。

    宋正本是个心直口快的人,对于窦建德三度进攻幽州而没有任何收获的经历,宋正本决定上个奏疏,好好道道窦建德,劝他不要再干这种既劳民又伤财的事情了。

    但还没有在愤怒中走出来的窦建德在听了宋正本这一本正经的教之后,决心不想再留这个老实话的人在自己身边,而是直接给了他一张通往天堂的门票。

    窦建德杀掉了自己最忠诚的谋士,彻底让自己踏上了走向覆亡的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