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陈进,卢成均传(一)
北宋可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自建国以来,闹起义闹得最凶的朝代了,没有之一。从赵匡胤即位几年之后发生的全师雄兵变,到后来他兄弟赵光义上台之后的王波,李顺起义,再到他侄儿宋真宗赵恒在位时期闹得王均起义,算来算去,北宋做了三位皇帝,就已经闹了三起规模不的起义,在古代历史上实属罕见。
而比起赵匡胤和赵光义来,赵恒就要显得倒霉多了。王均的起义虽然比不上王波,李顺的起义,但也是费了半天劲才平定下来。
虽然蜀地的问题到了赵恒里算是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但对于蜀中的超高关注第也让宋真宗忽略了对其他地区的管理。
就比如在偏远的宜州,就发生了一起官民不谐的冲突。
当时宜州的知州是北宋灭蜀功臣刘廷让的儿子刘永规担任的,刘廷让是个狠人,这个我们之前已经做过一些介绍,可要是和他的儿子比狠,刘廷让就显得有点巫见大巫了。
刘廷让狠,刘永规更狠!
当然,刘廷让的狠是表现在打仗上,而刘永规的狠则是表现在打人上。
刘永规在宜州当知州,肯定也是想干出点业绩,所以管理的段有点不近人情,动不动就打人已经成了刘永规工作中的惯例,你要是指望能跟他心平气和事,那绝对是不可能的,因为他只看结果,从来不想听有的没的。
有一次,他从澄海(位于今广东汕头市澄海区)地区抽调来一批士兵,目的就是让他们帮着砍一些粗大的树木回来翻修宜州的衙门。
这种行为属于是朝廷允许且合法合理的义务劳动,俗称为“课”。
衙门旧了翻修这本来就是应该的事儿,毕竟朝廷也不愿意看着自己委派的官员为了节省开支,天天住在危房里办公,出去都有点丢面子。
只不过,刘永规对于翻修工作的要求,实在是太严格了,严格到近乎苛刻的地步。
什么意思呢?就是我给你下发任务,肯定是有时间限制的,到时间交不了差,上到督办的负责人,下到士兵,全都要被打板子,拖得时间越长,挨的板子越多,可以是下无底线,上不封顶。
要知道,既然能够定出这种惩罚要求的人,那规定的时间肯定长不了,基本上都不是人能够完成的任务。
当时下的官员和军校为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开始动员全家老齐上阵,一块帮着伐木,大有大搞生产建设的派头。
家里有老人不能下地的,就让妻子跟着去,家里有壮丁的,就拉上壮丁,越多越好,只要身体健全的,统统参与到伐木的工作中来,劳动报酬是一分没有,但要耽误时间,这板子肯定一下不少。
当时州里面很多的士兵带着妻儿老全都上山伐木,甚至连下雨天都不敢休息,生怕耽误了时间,招来惩罚。
刘永规虽然办事挺讲效率,但问题是这种激进的段,也难免会招来一些不测。
景德四年(公元00年丁未)六月,刘永规最不想看到,也最痛恨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当时负责伐木的军校中有一个叫陈进的人,因为实在是受不了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开始滋生出怨气,很快,他便策反底下的士兵,要他们一块造反,准备推翻刘永规的苛政。
这是北宋自开国以来,第四起官逼民反的典型案例。
陈进很快便鼓动众人杀入府衙,杀掉了刘永规和监押,占领了宜州府衙。
所谓鸟无头不飞,人无头不走,陈进既然走上了这条不归路,那自然就肯定不会独行,怎么着也得拉个垫背的一块。
所以,他极力推举当时宜州的判官卢成均当造反部队的带头大哥,其目的无外乎两个。
第一,卢成均资历比自己老,能够服众;第二,当枪使!
卢成均算是历史上不知道第几位被动逼反的代表人物,既然自己已经被架到这个位子上下不来了,索性就直接闹得再凶一点,干脆直接加封自己为南平王,霸占了整座宜州城,开始正式造反。
宜州发生动乱的消息很快便被时任广南西路转运使的舒贲知道了,舒贲是个聪明人,对于这种突发的事件,他的第一反应不是带兵去剿,而是想着要招抚。
这个策略确实是正确的,因为直接硬碰硬的话,自己未必会赢,倒不如先稳住起义军部队,然后再进兵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前刚打算招抚,后舒贲就暗中调派桂州和浔州的人马奔赴柳城(位于今广西柳州市柳城县)前来讨伐陈进和卢成均。
打一巴掌给一个枣吃,这是舒贲现在的策略,但问题是,如果起义军闹得太凶,自己收拾不了,是不是有必要找朝廷搬兵救援呢?
舒贲当然也做了这个打算,随后,他赶紧书写奏表,命人呈送开封。
事情虽然还不到十万火急的地步,但一向善于未雨绸缪的宋真宗还是很快便给出了舒贲答案。
在接到奏表的几天之后,宋真宗已经把讨贼的人员班底安排好了,他们分别是:时任忠州刺史的曹利用担任广南东路安抚使,如京副使张从古担任东路副使,贺州刺史张煦担任广南西路安抚使,内殿崇班张继能担任西路副使,工部虞部员外郎薛颜同负责东西两路的粮食物资转运事务。
由于路途遥远,朝廷并不打算集结一支大部队南下攻打,而是本着就近原则,从荆湖南北两路的部队前去屯扎,然后又派蕲黄州虎翼军和荆南雄略军一道奔赴桂林,等待曹利用到来之后,与朝廷人马一道共同合力进攻。
宋真宗还特别强调了一句,在曹利用没有到来之前,所有各路人马,全都不能轻举妄动,若有违令者,定斩不饶。
给朝廷这边做了动员工作,宋真宗也没有落下起义军这边,随后,他又委派时任入内高班内品于德润带着赦免诏书奔赴曹利用等人落脚的驿站,告诉了他们自己对于招抚起义军的想法。
如果是有愿意自己放下武器不抵抗,肯主动投降的,依旧还可以留在原先的地方和编制里面,并且各州的官吏也不许刁难和擅杀,如果要是不服从的话,那等曹利用大军到了之后再杀不迟。
同时,宋真宗为了避免重蹈当初雷有终在蜀地剿匪治军不严的后辙,特别下令军纪一定要严明,并且不得擅杀无辜百姓,不得肆意焚毁民居,不得擅自蹂践百姓田亩,如有违令者,立斩不饶。
最后,宋真宗还强调了一下奖惩条件,凡是在讨贼过程中立有功劳的当场发放奖金,并且功劳大还要立即升迁,不得拖延,各州的官吏如能出谋划策擒获贼首的,奖励加倍,并且,随军的将校,每天都可以得到美酒和佳肴的待遇,同时,从京城开封到宜州沿途,必须要设立马递铺(其实就相当于宋代的快递点),方便书信和捷报的传达。
除此之外,宋真宗还委派内侍高品周文质担任广州驻泊都监,其实就相当于是委派了一名朝廷官员去担任海关的职务。
广州这个地方是市舶司所在之地,外来内往的珍贵宝物全都打这里经过,所以,对于朝廷来,这个地方,必须要守住,如果卢成均等人带着人马顺流东下,则这里必然会有危险,倒不如提前做好防备,以防不测发生,同时宋真宗还要求周文质集结广州附近的所有兵马巡检使,把守各处要道,防备卢成均所部。
对于这次突发的起义,宋真宗考虑了很多很多,甚至一直那之前雷有终平叛王均做对比,在讨贼的同时,宋真宗还要防着自己派出去的人搞事情,所以再三强调之后,他还是下了一道命令。
要求曹利用对于立功的将士不用笼统地写在花名册上送回来,而是按照功劳大,进行升迁。
这么做的好处就是让那些真正奋战的将士安心,因为之前雷有终在西川平叛的时候,光立功的人,他就在花名册上写了七千多人,搞得宋真宗差的气的背过气去。
这份花名册可是充分暴露了雷有终的人品,七千多人的立功名单中很有可能绝大多数的人都没有真正立过什么大功,其中不乏一些雷有终的关系户和走后门上了这份名单的,当然也有可能雷有终为了凑人数,连扫大街,给自己端茶送水,清扫战场,抬尸体的士兵,他都算了进去,这种蒙人的事儿,雷有终也不是干不出来。
可朝廷毕竟不是慈善构,不可能那么好心得都要给这些人办理升迁和奖励,宋真宗当然也不会傻到不去怀疑这份花名册的水分。为了防止良莠不齐,浑水摸鱼之人有空可钻,宋真宗可是煞费苦心才想出了这个办法。
别以为你在外打仗,朝廷就不知道你干了什么,派这么多人出去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你们互相监督,别给我耍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