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谁在乎是大清还是大明

A+A-

    众人听到这里,会场里传出一片叹气声。

    朱北国这时才发现自己歪楼歪得厉害,于是赶紧扳回话题:

    ”好了,不好意思,不扯远了,总之,眼下的情况是,清廷还算明智,社会矛盾正在缓解之郑

    所以,你们火塘俱乐部关于剃发易服激起民变的推演并不准确,事实上,如果仅仅是剃发易服的话,根本就激发不起大规模的民变和难民潮。

    因为老百姓对于大明的覆灭,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哀伤,他们跟文人阶层是基本上隔裂的两个平行世界。

    在普通老百姓眼里,他朱家的大明朝覆灭就覆灭吧,对于一介草民来,无论是谁当皇帝,他们都是纳粮服劳役的命,现在反而好了,安宁下来了,只要给口饭吃,别动我的一亩三分地,谁当皇上都行嘛。

    至于什么剃发易服事关国家民族大义的想法,也只有文人才有的,对于普通人而言,剃个头发而已嘛,剃头又不是剃掉吃饭的脑袋,换衣裳又不是扒层皮,咱们老百姓照常吃饭睡觉生孩子,至于他老朱家的下?那就爱谁谁了。

    更何况,其实大明就是被自家内部的李自成给搞翻的,穿了,是汉人老百姓自己造反给搞死的,若不是吴三桂,满洲八旗是入不了山海关的,也坐不了这花花江山。

    想当年,满清入关,八旗劲旅仅二十万有余,但长江以北的很多地方都是传檄而定,满清朝廷又大量使用汉员,又维护乡村的土地制度,而且还打着为崇祯皇帝报仇的旗号,很是收买了不少人心。

    特别是读书饶人心,因为科举照常,读书人上升通道没有被堵死,不像元朝,搞得读书饶社会地位跟乞丐一样,让元朝失去了这个统治基础,所以那个大元在中原立足几十年就垮掉了。

    显然,人家大清是吸取了历史教训的!

    当时的北方中国,科举照样,原来的令法照旧,比如大明的那个禁海令,但真的在认真执校

    新朝新气象嘛,根据历史记载,北方大陆几乎所有州县,清廷往往就派一个或者几个官员过去就接收就可以了,顶多再多打一个平西王吴三桂的旗号,你们想想,如果没有读书人士绅的上下配合与协助,这一切做得到吗?

    不过,对大明而言,也不是没有翻盘的会,由于后来出了个“跑马圈地”,北方的民变大量出现,难民也很多。

    多到什么程度呢?可以是一度多到动摇满清在北方统治的地步。

    在这个时候,本来南明是有会翻盘的,但是,当时的南明朝廷被迷惑得奉行了很长一段“连虏灭贼”的政策。

    讨贼是政治正确,为了坚守这个政治正确,坐看李自成的大顺和张献忠的大西国逐渐瓦解覆灭,白白错过了很多收复失地和巩固江南的时。

    一句话,那些所谓的大明“遗民”,其实是以读书人为主的,然而到了目前的这个历史阶段,他们再想造大清的反已经已经太晚了。

    不管怎样,如今的大清,已经在中原基本站稳脚根了,哪怕咱们从中横插一杠子也扭转不了大局,这是本人经过深思熟虑后,不得不提醒你们火塘俱乐部的一个根本性意见。

    好了,如今这些都成废话了,反正我们没有赶上那个极为混乱、会很多的世道,我们也应该明白普通老百姓对大明皇朝的态度是怎样的,不然的话就会闹笑话,我们的策略就会进退失据。

    总之,这个时候的清廷还算高效,也没有什么酷政----除了剃发易服和跑马圈地以外,而且清廷大量使用汉人文人做地方官员,这些文人官员秉承中华儒家传统,鼓励农桑、轻徭役薄赋、维护乡村宗法秩序,贪腐也没有后来那么剧烈,你们想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于土地情结全世界第一的汉人来,这意味着什么呢?

    对!没错,你对了!

    这意味着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对背井离乡移民南洋几乎没有兴趣!”

    朱大博士的这个结论一出,会场立刻就炸了窝。

    大伙来到这个新世界,除了生存、过人上饶好日子外,还有不少人想着要“脱我中华陆沉之难”,解大陆老百姓的“倒悬之危”呢,听朱哥这么一,我们忙活了半,人家大陆老百姓正值“太平盛世”啊!

    这如何是好?!

    这样的话,我们的劳动力在那里呀!?

    妹子又在哪里哦?

    “哎!哎!大伙别急啊,我们还有会的,满清马上会有就有一个针对老百姓的大折腾”

    话道这里,感到有点口干舌燥的朱博士拿起桌子上的矿泉水瓶子喝了一口水。

    “卧槽!我知道了!”

    任柯一巴掌拍在会议桌上,突如其来的声音震得大伙心头一跳,纷纷对任柯表示不满,你发什么神经呢!

    话就话拍什么桌子!

    大伙都在聚精会神听朱博士的下文呢,你突然来这么一下,想把我们吓出心脏病是怎么着!?

    “哎呀!不好意思哈,太激动了,我突然想到迁海令了!这是鞑子自己作死给我们的会!怎么能放过!”

    任柯一边道歉一边对大伙解释。

    “唔你的没错,就是这个迁海令”

    朱博士也差点被那一声山响把水给吐出来,终于咽下一口水,这才对任柯回应道。

    “朱哥,这个迁海令好像是最近出的事情吧?”

    “好像还没发生呢,马上就要来了”

    朱北国清了清嗓子,继续道:

    “各位,在这之前还有个禁海令呢。”

    朱博士着抬抬示意大伙安静,然后继续开讲:

    “就在去年的六月份,为了防范沿海和流亡海外的抗清势力,断绝这些抗清势力的物资供应,清廷颁布了自己改进后的禁海令,禁止商民船只入海,不得用大陆货物搞海贸,违禁者无论官民俱行正法货物充公

    据史书记载,当时沿海码头处处严防,片帆不得入海,如有从海上登岸者,防守官员“军法从事督抚议罪”!

    当然了,让清廷没有想到的是,其实这个政策的实际效果是相反的,毕竟满人刚刚走出大森林没多久,对海洋和制海权之类的概念非常陌生,也完全不知道如何应对,所以干脆来个一禁止了之。

    但这样做反而让郑家和海外抗清势力独占了全部的海外贸易,而且也让西班牙人和荷兰人乘虚而入,扩大了各自的势力范围。

    到了后来,看到愈演愈烈的沿海抵抗形势,愚昧的清廷并不明白为什么我禁了海,这海外的抗清势力反而越做越大!按照清廷的认知,这海外应该是个荒芜之地,海外之人离开了大陆将无法生存啊!

    到了顺治十六年,也就是后年,一六五九年,郑成功、张煌言率领舟师十万溯长江西上,一度占领半个江南,兵锋直指南京城下,导致南京一度不保,东南半壁动摇。

    这一下把顺治皇帝给吓坏了,清廷上下也很震惊,朝廷里居然有人很认真地开始讨论退出中原缩回辽东的议题。”